<p class="ql-block"> 兗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自古就享有九州通衢,齊魯咽喉的美譽,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商賈云集、人文薈萃之邦。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積淀。 </p><p class="ql-block"> 我有幸出生在這個古老的城市,少年時代在這里度過了難忘的時光,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我把兗州視為第二個故鄉:這里有我故去的親人、有少年時的玩伴、同學,有我共同參軍入伍的戰友;<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里有眾多的人文景觀、古代建筑,熏陶感召著我經常去觀瞻和思考,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知識;</span>這里還是我少年成長歲月頗為自豪的地方,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兗州一中,入團、任學生干部、初一的作文被老師拿到高三畢業班去讀。這些記憶成了我當兵、干好工作的動力。</p><p class="ql-block">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我用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結合少年時代的憶記編輯個美篇,讓自已??吹焦枢l六十多年的變化,看到祖國大好河山日新月異!為祖國的繁榮昌盛驕傲!向建設者們點贊致敬!</p> <p class="ql-block"> 史載大禹治水十三年,,主要活動就在兗州一帶,歷史上大禹劃天下為九州,兗州為其一。圖為兗州大禹公園。</p> <p class="ql-block"> 滋陽山在兗州城西十五公里處,屬泰山山脈構造系統,分東西兩峰。兗州解放后曾因此山叫滋陽縣。</p> <p class="ql-block"> 1948年7月13日兗州解放。為解放濟南打下了基礎。圖中為山東兵團七縱六十一團的戰士們登上兗州高十米的堅固西城墻,全殲守敵兩萬余人。為解放被稱為“鋼鐵打的”兗州城,作出了重大貢獻。吃水不忘打井人,少年時代學校每年都組織我們到西城墻下烈士犧牲地方去祭奠。</p> <p class="ql-block">炸開了堅固的城墻缺口。</p> <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解放后的滋陽縣政府全體人員在原老兗州府門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兗州歷史名勝古跡眾多。曹操在此點過兵,李白、杜甫在此居住過。城內有始建于隋開皇年間的興隆塔,造型端莊挺拔,直插云天,久負盛名。塔高54米,十三層,為八角樓閣式磚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從興陵南路向北透過卷棚遠眺興隆塔。卷棚是古時建在丁字路口上的一種人性化、人文化的公益建筑。</p> <p class="ql-block"> 曾經的兗州城門樓。我們少年時代見過的只有東關城門洞了。</p> <p class="ql-block"> 在城內中山路原有兩座大型壯觀的石牌坊:東牌坊為范氏萬邦為憲牌坊。</p> <p class="ql-block"> 西牌坊為范氏忠孝名臣牌坊。文革中兩牌坊均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1966年牌坊未折除時的兗州中山路街景。</p> <p class="ql-block">從街上遠看牌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兩座牌坊遙相輝映,氣勢恢宏,頗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 南大橋在城南泗河上,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橋為石料砌成,十五空皆為拱型。橋面設欄桿七十二柱,每個欄桿、攔板都刻有精致花紋圖案。橋兩頭有石獅水獸各一對。圖片龜馱碑上刻有明清時期大書法家王鐸書寫的“泗水橋”三字。</p> <p class="ql-block">西面看大橋。</p> <p class="ql-block">東面看大橋。</p> <p class="ql-block"> 少年時代的幾位同學常常到泗河南大橋遊玩拍照(后排中為編者),這次趕上了雪天景色。</p> <p class="ql-block"> 原建在中御橋南的明代魯王建仁孝坊,清代改為培英坊,文革中被毀掉。上中學時常從此坊下走過,正北面不遠就是一中的校門。</p> <p class="ql-block"> 金口壩位于城東五里,泗、沂、府河交匯外,系調節河水流量的大壩,長125米,系隋朝所建,為古兗州八景之一。素有小都江堰之稱。一千多年來,金口壩橫跨泗河,宛如長虹臥波。</p> <p class="ql-block"> 當年這里常有漁民用古老方式捕魚。壩的北面有通往府河的“黑風口”,學生時代的我們常到那里游泳?!?lt;/p> <p class="ql-block"> 青蓮閣位于金口壩之北,泗河西岸。唐代大詩人李白號青蓮居士,在兗州時常住于此,并留下30余首著名詩篇。后人為示紀念,在此建青蓮閣。</p> <p class="ql-block"> 此橋是橫跨在穿城而過的府河上的東橋。府河水由泗河經“黑風口”由東向西從老兗州府府門流過,稱為府河,長約十里流經城區。當年橫跨在河上的還有神橋、九仙橋、水橋、御橋等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十二座橋梁。東橋是我上中學時的必經之路。</p> <p class="ql-block">兗州曾經的天仙廟牌樓。</p> <p class="ql-block"> 息馬地石坊、關帝廟,是當年兗州最大的關帝廟。1986年被有關部門拆除。</p> <p class="ql-block"> 少陵臺位于城內府河北,臺長、寬各約40米,高12米,臺上有八角亭。因唐代詩人杜甫三次到兗州探其父(時任兗州 司馬)并于此寓居而得名。杜甫晚年自稱“少陵野老”。曾寫下著名詩《登兗州城樓》。1956年臺上八角亭被拆掉改建成報警崗樓,臺下挖成防空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唐代大詩人杜甫詩《登兗州城樓》,由明清大書法家王鐸書寫。</p> <p class="ql-block">杜甫詩譯文。</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在少陵臺旁的少陵路小學上學時,常和同學們去登少陵臺。這是三年級時班主任和班里的同學合影(后排右三為編者)。班主任王老師是我們寫好正楷字的啟蒙者。</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少陵臺遺址。</p> <p class="ql-block">重建后的少陵臺現座落在少陵公園內。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兗州天主教堂位于城內西南側,德國哥特式建筑,清康熙年間由德國傳教士建造??偯娣e八萬多平米,是亞洲第四大教堂,國內屈指可數。建筑之精美、規模之宏大為世人所矚目。教堂內有大鐘和東南亞最大的銅管風琴,最高風管達五米??上?966年紅衛兵砸毀了這座教堂和大鐘、風管?,F在部分教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這是未被毀前的教堂正門。</p> <p class="ql-block">被毀前的天主教堂建筑群側面照。</p> <p class="ql-block">教堂僅存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教堂全景。</p> <p class="ql-block"> 曾經的兗州老火車站是津浦鐵路線上最老的車站之一。</p> <p class="ql-block">老火車站前面。</p> <p class="ql-block">火車站后面。</p> <p class="ql-block"> 當年德國人在此修建鐵路時建的專供蒸汽機車(火車頭)加水時用的水塔和水鶴。</p> <p class="ql-block">曾經火車站南的孔道石坊。</p> <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9日毛主席到兗州視察時,曾與時任山東省委書記的譚啟龍在站臺交談。</p> <p class="ql-block"> 在改革開放的年代,鄧小平在兗州站下車停留。</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兗州火車站。</p> <p class="ql-block"> 圖為1957年建成的兗州鐵路俱樂部,兗州鐵路地區有機務段、工務段、電務段、鐵路醫院等單位,職工約千余人。俱樂部常放映電影、舉辦演出活動。是兗州娛樂活動的又一處場所。</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兗州唯一的影劇院。此外還有大眾劇場、駐軍八一禮堂、東關戲院等供演出、開會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 學生時代經常打籃球的〈兗州縣職工俱樂部〉地方,也是六十年代<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此落成的</span>兗州的第一個紅磚鋪地的燈光籃球場?,F在己改建成了工人文化宮。</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建成的毛澤東思想展覽館和塑像。在建時一中部分年級的同學參與了建設勞動。我還被學校推薦到建館籌備組編辦了幾期小報。</p> <p class="ql-block"> 展覽館和塑像建成后,編者(前右一)和高自己三級的學兄們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現毛澤東思想展覽館已改為兗州青少年宮。</p> <p class="ql-block"> 兗州一中在附近幾個縣有一定的知名度,這是六十年代的有門洞的老校門口。1964年我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一中,就是在校門洞墻上張貼的錄取榜中看到我名子的。</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七十年代改建后的兗州一中校門。</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的一中校門和辦公樓。</p> <p class="ql-block"> 1953年滋陽中學(一中前身)僅有初中。這是教職人員與初七級兩個畢業班合影的照片。背后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隔十一年后,</span>我們上學時還存在的辦公綜合樓。</p> <p class="ql-block">曾經的校內洋式樓房。</p> <p class="ql-block"> 1958年7月,滋陽一中(兗州一中的前身)第一屆高中畢業班與校領導及老師合影留念。合影背后的房子是后來我們還曾經用過的老教室。</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兗州和曲阜曾經合為一個縣,兗州一中也改稱為曲阜一中。圖為改名后的初中十六級兩個畢業班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 1966年6月,兗州一中初中21級六個班畢業生與校領導及老師集體合影留念。這也是一中校史上畢業生最多的一次集體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改建后的兗州一中老操場。也是兗州大型活動及舉辦運動會的場地。</p> <p class="ql-block"> 1968年8月18日兗州第一批上山下鄉去談家村的12名知青合影照。其中有兗州一中五人,他們是:前右一李秉厚、右三組長孫海燕 ,后排右一晏德華、右二李玉奇、右三劉樹秀,他們都是令我欽佩的高我三級的學姐學哥。</p> <p class="ql-block">孫海燕(前中)和知青們一起勞動。</p> <p class="ql-block">孫海燕與社員一起學習。</p> <p class="ql-block"> 1970年11月,下鄉知青孫海燕被推薦保送上清華大學。全縣組織到火車站歡送場景。</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中期,兗州一中團委委員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66年6月1日,兗州一中學生會干部合影(后右三為編者)。</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中期,兗州一中籃球隊實力雄厚。曾在省中學生籃球分區賽中獲得冠軍。球隊隊員還獲得了國家二級或三級運動員證書。后排左一是后來成為省籃協主席的毛成勝、左三曾進入省隊的劉愛民,中排右一為數學老師、教練盧冠華,前左一為初二時的編者,其中有五名參軍在部隊打過球。</p> <p class="ql-block"> 一中男女籃球隊雙獲滕縣賽區冠軍后和校領導合影照(后排左三為編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兗州一中學子的部分恩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喬熙娣、馬重德、劉恩升、王永為、</span></p><p class="ql-block">陳志民、何天鐸、劉天野、李茂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談書泉、吳榮山。(從左至右)</span></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兗州一中新校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兗州一中新校區俯瞰。</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兗州有礦山機械、山拖、肉聯廠三大國有企業,是當工人必想去的地方。<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有不少同學在這三個廠工作。</span>圖為在城北的山東拖拉機廠大門?,F在該廠已由盛轉衰,被一家民營企業兼并。</p> <p class="ql-block"> 近些年兗州陸續新建了些旅游景點,圖為興隆塔旁建的兗州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興隆文化園座落在興隆塔的東側,是國家4A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文化園主體建筑雄偉。</p> <p class="ql-block">金世尊安然屹立在城市之顛。</p> <p class="ql-block">文化園.雄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文化園、興隆塔遙相輝映。</p> <p class="ql-block">航拍興隆文化園。</p> <p class="ql-block">兗州除老火車站外,又新建了高鐵南站。</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兗州機場即將峻工。</p> <p class="ql-block"> 圖為兗州城西新建黨政機關辦公樓和樓前廣場。原在市內的辦公場地改建成了供市民免費活動的公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衷心感謝欣賞完美篇,以各種方式給我鼓勵和點贊的各位老同學和親朋好友!祝福你們幸??鞓?!一切安好!</span></p> <p class="ql-block"> 蘭 生編輯</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16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安市|
乌鲁木齐县|
明水县|
东乌珠穆沁旗|
吐鲁番市|
岫岩|
丘北县|
隆昌县|
积石山|
察哈|
辽源市|
丰县|
湖北省|
重庆市|
香港
|
叶城县|
伊金霍洛旗|
益阳市|
永济市|
建德市|
聊城市|
田东县|
佛冈县|
常德市|
新宁县|
灵石县|
鲜城|
沂南县|
杭锦旗|
绥中县|
开原市|
武胜县|
云安县|
宣化县|
安康市|
博白县|
汝州市|
永定县|
冕宁县|
无棣县|
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