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安全 ,一個久違的名字。上世紀八十年代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先進典型。也是一位一心為民的藝術家。</p><p class="ql-block"> 上網查詢原陜西省歌舞團團長安全同志,由于時代久遠,已沒有絲毫點滴信息,有的只是某某劇團演出時要注意安全。</p><p class="ql-block"> 為了全面客觀地了解安全同志,我相約朋友一同前往蟠龍鎮紙房溝村,尋找安全同志的生活工作軌跡。</p><p class="ql-block"> 初春的陜北,近年來,總是春寒料峭,一會熱,一會冷,晝夜溫差達到30多度,“早穿棉衣午穿衫”成了生活的常態。公路兩旁的楊柳張開嫩綠的枝條,遠處山上的櫻桃花正在開放,競相斗妍。春意盎然的大地令人心曠神怡,愜意無比。新修好的柏油路平坦了許多,不到兩個小時,我們就來到了紙房溝。</p> <p class="ql-block"> 安全同志生于1925年,陜西省綏德縣人,1940年綏德師范畢業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文藝宣傳工作。在延安時期,先后在綏德分區文工團、延安陜北行署文工團當演員。</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在陜西省文工團、省歌舞劇院、省京劇團工作,先后擔任導演、編劇和團長。</p><p class="ql-block"> 安全同志是一個從人民群眾中走出來的藝術家,也是一個以滿腔熱情歌頌人民群眾的藝術家。他以陜北農村為生活創作基地,以廣大人民群眾為藝術源泉,在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導演、主編了《血淚仇》、《劉胡蘭》、《地主裝窮》、《無敵民兵》、《做軍鞋》、《越撈越深》等80多部話劇、歌劇。特別是創作的《蘭花花》、《五哥放羊》、《三進紙房溝》等貼入生活實際的優秀劇目,膾炙人口,喜聞樂見,深受群眾喜歡。為革命文化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做出顯著成績。</p><p class="ql-block"> 安全同志被評為國家一級編劇,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戲劇家協會理事。</p><p class="ql-block"> 全國解放后,安全同志進入西安省文工團、歌舞團工作,舒適安逸的大劇院磨去了他創作的靈感,生活源泉逐漸枯竭,創作內容不接地氣。人也變得異常寂寞空虛,生活的沒有一點精神,眼揪著一天一天的荒廢下去。</p><p class="ql-block"> 后來,他去關中農村蹲點,但由于只當觀察員,沒有深入實際,細心了解火熱的現實生活,寫了一個《外甥與舅舅》劇本,似乎水土不服,因缺乏生活氣息而失敗了。</p><p class="ql-block"> 為了找回自我,重新回到老百姓中間,創作出人民群眾喜歡的歌劇和塑造出有血有肉的新一代農民形象,決定到農村去深入生活。</p><p class="ql-block"> 1964年初,他離開了繁華的古城西安,辭去了團長的職位,告別了漂亮的妻子、著名歌唱演員白秉權(白秉權,著名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省政協委員,著有《民族歌唱方法研究》一書,不少作品被音樂學院編入教材)老師,他選擇了曾經戰斗過的原延安縣蟠龍古鎮(蟠龍古鎮是以轉戰陜北的蟠龍戰役而聞名于世),最貧窮落后的村子一一紙房溝蹲點勞動,體驗生活。</p><p class="ql-block"> 紙房溝是蟠龍公社最窮的村子,雖說距鎮上5里地,但從村子到紙房坪蟠龍到貫屯的公路上就有3里路,全是羊腸小道,連個架子車都推不進去。全村38戶168人,零零散散地居往在一條長約2公里的拐溝里,住的土窯洞像原始洞穴,有圓口的、有方口的,窯洞里邊高低不同、長度不一,缺窗少門,破爛不堪。</p> <p class="ql-block"> 走進村子一看,全是崇山峻嶺,坡度都在50度以上,平川臺地僅有3畝左右。一出門就得爬坡上洼,山上種得莊稼每畝能打五、六十斤,村民們辛苦勞作一年收獲得糧食根本不夠吃,好多家庭只能靠吃糠咽菜或冬季乞討勉強渡日。只有坡下那條潺潺溪流的小河,靜靜的趟著,川流不息,清潵見底。成了村民們唯一值得炫耀的東西。</p><p class="ql-block"> 面對這種情況,安全哽咽難語,淚流滿面,情不自禁地說道:“想不到建國都十幾年了,老百姓還生活得這么窮、這么苦?!?lt;/p><p class="ql-block"> 與老百姓交流,才知道村子里大部分村民都是從“上頭”下來的,也就是從榆林地區的綏德、米脂和子洲等地逃荒要飯下來的,都是他的鄉親。</p><p class="ql-block"> 清晨,他站在小河旁,一根接著一根不停的抽煙,思索著紙房溝的發展未來。</p><p class="ql-block"> 原本他是想通過參加生產勞動,密切接觸群眾,寫出接地氣的文藝作品,塑造出新一代農民的光輝形象,歌頌偉大的祖國、偉大的黨。</p><p class="ql-block"> 面對現實,看來自已不能只當“旁觀者”、寫別人;而是要當實踐者,寫自己。于是,他向大隊支書建議:今年莊稼都已種上,不便更改。前半年一定要把通往紙房坪大路的三里路修通。</p><p class="ql-block"> 建議雖然得到社員們的同意,可真正組織社員們勞動干活時,有部分社員耍奸溜滑,出工不出力,一個下鄉蹲點干部說話也沒威力。</p><p class="ql-block"> 隨后,他專門跑了一次縣上,向組織申請,兼任了蟠龍公社黨委副書記。這下他有權了,但也真正成為了紙房溝的一名普通社員。</p><p class="ql-block"> 在漆黑的夜晚,寂寞難耐,安全就組織大家,在煤油燈下,暢談紙房溝發展的美好明天,給社員們畫餅充饑。有時也會自編自演一段話劇,活躍社員們的文化生活,也使自己更密切地融入這個集體。</p><p class="ql-block"> 紙房溝的社員們,</p><p class="ql-block"> 咱們大家畫一幅畫,</p><p class="ql-block"> 畫什么?</p><p class="ql-block"> 畫一幅社會主義農村新圖畫。</p><p class="ql-block"> 高山上,畫挮田;</p><p class="ql-block"> 梯田畫臺拖拉機。</p><p class="ql-block"> 溝里頭,畫群壩:</p><p class="ql-block"> 壩里頭畫一片好莊稼。</p><p class="ql-block"> 南坡上,畫桑園;</p><p class="ql-block"> 北坡上,畫牛羊。</p><p class="ql-block"> 白天夜里不停地畫,</p><p class="ql-block"> 父靠畫不完咱來畫,</p><p class="ql-block"> 咱畫不完兒孫畫</p><p class="ql-block"> 畫出老愚公一家把山移,</p><p class="ql-block"> 畫出社會主義的新農村。</p><p class="ql-block">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三年過去了。1967年秋天,正在紙房溝村勞動的安全被單位造反派揪回西安游街批斗,說什么安全到農村去是鈷名釣譽,撈政治資本,是一個有野心,愛出風頭的走資派。</p><p class="ql-block"> 1973年,安全獲得解放,重新出來工作,擔任了陜西省京劇團團長。第二年,他組織率領省京劇團百余名演職人員第二次來到紙房溝,打壩造地,修路架線,一干就是兩個多月,使紙房溝村成為蟠龍公社最早通電的大隊。</p><p class="ql-block"> 1975年,安全推辭了省文聯主席職務的任命,第三次回到紙房溝。堅定地說:“正因為這里條件艱苦,才需要我們共產黨人帶領群眾戰天斗地,只有把貧窮落后的面貌徹底改變,我們的工作才有說服力和感召力?!绷⑾铝瞬桓淖兇迳厦婷灿啦换丶业氖难?。提出了山上植樹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山坡上修梯田,建果園;山溝里打壩淤地,建糧田。并形象地唱道:</p><p class="ql-block"> 千條路,萬條路,</p><p class="ql-block"> 造林是條幸福路。</p><p class="ql-block"> 新村腦畔建果園,</p><p class="ql-block"> 村旁深溝變梢溝。</p><p class="ql-block"> 十道陽灣栽泡桐,</p><p class="ql-block"> 四個堿灘插楊柳。</p><p class="ql-block"> 狠狠干它十年整,</p><p class="ql-block"> 銀行搬到紙房溝。</p><p class="ql-block"> 先后打壩21座,治理出川臺地300余畝,栽植蘋果樹、桃樹、梨樹、核桃樹及楊樹、泡桐樹等20余萬株。</p><p class="ql-block"> 為了徹底改變貧窮面貌,安全提出“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崩萌嗣}資源,想法設法,克服重重困難,經過半年多的緊張籌備,賒購回兩臺車床,鉆床、氧氣瓶、砂輪機等機械設備,聘請技術人員,于1976年在紙房溝村的土窯洞里辦起了“洋工廠”。試驗制造制磚機器 。三年內,共制造出上百臺制磚機和粉砂機。在上世紀80年代初,純收入達到40萬元(相當于現在的4000多萬元)。同時,還給隊上辦起燒磚?。</p><p class="ql-block"> 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統一施工,確保質量的要求,利用自產的機磚,蓋起了 兩排187孔齊刷刷、亮嶄嶄的新磚窯,戶均4孔。一同還建起了學校、廣場、大隊部、黨員活動室。一個大山溝里的新農村展現在了人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1982年,全村村民全部搬進新居,紙房溝的山變綠了,地變平了,村變美了。原延安市委(寶塔區)給安全同志做出的鑒定是:“安全同志和紙房溝社員同甘共苦,為改變落后面貌奮斗不懈,使這個窮隊在三中全會以后很快變成全市的先進隊。平川地由1964年的3畝增到300畝,每年人均生產糧食千斤,人均工副業收入千元?!?lt;/p><p class="ql-block"> 村里有了汽車、拖拉機、推土機、制磚機等大型農業機械,紙房溝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先后被省地市評為文明村。《延安報》、《陜西日報》、《嘹望》等報刊雜志多次報道了安全同志的先進事跡。</p><p class="ql-block">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在蟠龍公社全面展開?!敖煌陣业?,留夠集體的,剩下的全是自已的?!钡玫搅死习傩盏钠毡闅g迎。</p><p class="ql-block"> 紙房溝村也在改革開放的風浪中受到嚴重沖擊,一些村民看到周邊村子,實行承包責任制后,老百姓干活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有的做生意、有的跑運輸、有的辦飯館,有的搞養殖,大家干得熱火朝天,開心快樂。</p><p class="ql-block"> 每逢遇集,逐漸富裕起來的村民,異?;钴S,農產品更是林瑯滿目,應有盡有。而我們的紙房溝仍是早出晚歸,按步就班。高強度的勞作,干多干少都一樣的平均分配摸式,漸漸引起部分村民們的強烈不滿。特別是看到其它村子村民快活自由,喝酒打牌,悠閑散漫,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場景讓他們崩潰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蟠龍公社大部分村子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四年后的1983年,紙房溝村也順應歷史潮流,實行了家庭承包責任制,包產到戶,自給自足。</p><p class="ql-block"> 安全同志怎么也想不通,但也無可奈何,只得按照群眾意愿去辦。</p><p class="ql-block"> 他仍在村上呆了兩年,很想見證當時農村發展的趨勢及承包責任制的效果,看到的卻是老百姓安居樂業,一派生機盎然的景像。</p><p class="ql-block"> 在隨后的幾年中,安全同志離開了長年奮斗的紙房溝,來到延安潛心創作,可時代的變化,讓他難以琢磨把控,塑造的人物往往不合時宜。再加上受影視劇的影響,話劇藝術走向低谷。</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代 國家一級編劇就這樣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消失在了歷史長河的宇宙空間。</p><p class="ql-block"> 1993年7月,安全同志因突發腦溢血在延安病逝,享年68歲。安全去世后,遵照其遺愿和紙房溝群眾的請求,安全同志部分骨灰安葬在了紙房溝村。蟠龍鎮和紙房溝的廣大群眾自發捐款,為安全修建了陵園,安全同志長眠在了他熱愛的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安全同志在紙房溝蹲點的21年中,有13年都在村上,與廣大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同甘共苦十余年。雖說在藝術創作方面沒什么建樹,但為紙房溝治溝造地,栽桑務果,興辦工廠,建設新農村等工作功不可沒,確實為老百姓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p><p class="ql-block"> 盡管在哪個歲月中,受成份論“左”的影響,對成份不好的村民經常批斗,做過一些傷害群眾的錯事。但與他的奉獻相比,早已得到大家肯定諒解。特別是在村上辦工廠的過程中,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的鉗工、焊工、水電工。他們游走于鎮上、市上的大街小巷,成為他們謀生和致富的手段。有的還將這些手藝傳給了下一代。這不得不說這是安全同志對紙房溝群眾的又一大貢獻。</p> <p class="ql-block"> 安全同志做為一個體驗生活的藝術家,在社會變革的大背景下,想法設法塑造的新中國一代農民“揚五娃”沒有走出大山,多少有點遺憾。他含莘如苦用熱血與汗水建立的新農村也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逐漸衰落。</p><p class="ql-block"> 老百姓渴望更美好的幸福生活,紛紛離開了家鄉,融入了城市之中。到1985年,全村已增到54戶250多人的小山村,現在只剩下了十幾戶20多人的孤寡老人。安全修建的靑磚窯大多已人去窯空,治理的壩地無人耕種,山上的果園無人管理。時代的發展變遷永遠讓人難以捉摸。</p><p class="ql-block"> 但不管怎么說,做為共產黨人的安全同志,他不辱使命,踐行初心,為一方百姓富裕披肝瀝膽,嘔心勵血。他是一名合格稱職的共產黨員,更是一名特別優秀的共產黨基層領導干部。</p><p class="ql-block"> 安全同志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和公而忘私的共產黨人優秀品質,時刻激勵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p><p class="ql-block"> 我去的那天,正好是清明剛過,在安全墓碑的供桌上,堆滿了饅頭、油糕、燒肉等陜北小吃供品;也有蘋果、香焦、橘子、小瓜等各色水果;還有整瓶、半瓶、小瓶的各種白酒。顯然是清明節來了好多祭奠的人群。細細算來,安全離世已近30年,想不到老百姓還這么懷念他。這不由地讓我肅然起敬,潸然淚下。</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來時沒帶祭品,只得爬到山上,折了幾枝山桃花、數根楊柳條和一些剛吐芽的青草,圍成一個小小的花環,小心翼翼地放在陵前,三鞠躬,向這位受人尊敬的前輩寄托深深的哀思。</p><p class="ql-block"> 按照陜北鄉俗,人去世后,一般都葬在遠離村莊的髙山上,年齡大的葬在避風向陽的坡上,年齡小的葬在背坡低洼處,有活人怕鬼的傳說。而我們的安全同志,雕像塑在大隊部門前的廣場上,陵園建在廣場上邊,與兩排整齊的磚窯融為一體??梢钥闯觯习傩帐呛蔚鹊膼鄞骱途囱霭踩?。也許老百姓還祈盼在天堂的安全繼續保佑和庇護他們。</p><p class="ql-block"> 臨走了,過來幾位老鄉,仍然不停的向我絮叨著安全感人的故事。我開玩笑說:“把安全葬在村子里,你們不怕嗎?”他們堅定地說:“安全在我們紙房溝二十多年,早已和我們融在了一起,他做鬼也會保佑我們,我們不怕,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p><p class="ql-block"> 這讓我不由地想起詩人藏克家的一句詩:</p><p class="ql-block"> 有的人活著,</p><p class="ql-block"> 他已經死了。</p><p class="ql-block"> 有的人死了</p><p class="ql-block"> 他卻活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安全同志就是永遠活在我們老百姓心中的共產黨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吴江市|
万源市|
永城市|
宣恩县|
东乌|
苍南县|
安阳市|
花垣县|
仁寿县|
潞西市|
洪泽县|
行唐县|
长阳|
木里|
延边|
南川市|
濮阳市|
孝昌县|
樟树市|
绥化市|
永清县|
尖扎县|
南宁市|
化州市|
繁昌县|
扎赉特旗|
罗城|
吴旗县|
麻城市|
冀州市|
十堰市|
鹤岗市|
米林县|
宝丰县|
乌拉特中旗|
原平市|
日喀则市|
安达市|
大新县|
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