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到中年后,總是在回憶,經常想起兒時的人和事。兒時給我留下最早的記憶應該是5歲時(4周歲),剃頭師傅來剃頭,當時是到我家的,剃頭師傅拿出推子時,說要滴點油,而我小叔在旁邊卻故意說拿油會把我的頭發燒光的,我哭著跑開,但最后還是被拽回來,還是理好了頭!當時以為小叔說的是真的,誰知道他在逗我。前幾天回老家看老爸時,小叔還到我家講起這件事,當時總感覺小叔太壞了,現在想來又有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兒時家境一般,爸媽能把我們姐妹兄弟八個拉扯大實屬不易,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能填飽肚子應該是最大的幸福。記得隔壁有個小姐姐,大概只有十多歲,就被賣到文成縣當童養媳,換回來的就是一擔番薯干(大概100斤左右),可見當時的生活狀態。感恩爸媽在這么艱辛的條件下還供我讀書!感謝大姐(讀了三年書)和二姐(沒讀到一年書)!為了我能更好的讀書,早早輟學幫爸媽打理家務和照顧弟妹!</p> <p class="ql-block">記得小時候老屋前面有一棵桑樹,每當樹上結滿桑椹,桑椹從青色變紫色的過程,也是我們煎熬的過程,我們多么希望桑椹早點變紫色,在桑椹從青色稍微變成紅色時,心急的小朋友就會伸手到自己手能及的地方去摘,放到嘴巴只有澀澀的味道時,才知道自己摘早了。當桑椹完全變紫色時,只剩下我們小孩子手不能摘到的地方有一些,于是我們就騎到稍長幾歲的大哥哥身上去摘,但一定要講好摘到了怎么分,不然肯定會被大哥哥全部霸占。在當時沒有什么零食甚至是填不滿肚子的年代,桑椹可是我們的絕好的零食。</p> <p class="ql-block">前幾天回家陪老爸吃中飯,老爸喝了四瓶啤酒后給我講他小時候的故事。老爸是家中長子,讀書也很好,讀到初中一年級時,有一個學縫紉的機會,跟他姑丈學的,那年才十四歲,為了減輕爺爺奶奶的負擔(老爸也是五兄弟兩姐妹),他就放棄了學業當學徒。當學徒的艱苦可想而知,一年多的時間一個人睡在縫紉店里,有一天晚上睡到半夜,突然聽到聲響,點燈后發現天花板上掛著一條大蛇,那時候住的是一層簡易房,還好蛇見燈光后主動爬走!老爸至今說起這件事還后怕!一個十五歲的孩子,現在上學都是父母接送,而老爸竟然要早早的輟學討生活,感恩老爸!</p> <p class="ql-block">那時候沒玩具,但我們也玩得很開心。說起玩得最開心的也就是摔泥炮了。摔泥炮顧名思義,就是把泥巴做成的泥巴炮,泥巴炮像是個平底的泥巴碗,把那平底的泥巴碗朝土地上使勁一摔,隨著一聲清脆的類似鞭炮的炮聲響起,泥巴炮也隨著響聲四散開花,這個泥巴炮就摔成了。有響聲也炸開,并且響聲越大,炸開的面積越大,泥巴炮做的才是最成功。鄉下孩子玩泥巴炮,就是比這響聲和炸開的面積,聲響且炸開的面積最大,是一等的好泥巴炮,誰就贏了;聲響炸開的只是泥巴碗底部一個眼,是二等泥巴炮;聲音小或者沒聲音只是一團泥巴,當然,泥巴眼小的一方要用自己的泥巴把對方的大泥巴眼堵上,輸的一方要盡量把泥巴壓薄,這樣賠的泥就少。想想現在的小孩已經有很多玩具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總覺得他們還總是少了一個玩具,孩子一旦走進玩具店,只要喜歡的,就盡量滿足,都沒有想想自己小的時候有什么玩具?其實我們對孫輩的愛應該要適度,千萬別溺愛。</p> <p class="ql-block">那時候農村沒有幼兒園,小學一、二年級在本村小廟里讀書,一年一個班,二年級一個班,每個班級大概二十多個學生,都是本村人。那時候我們上學都是自己走路去,十幾分鐘的路程,不像現在的孩子,到初中甚至是高中了還要家長接送。三年級我們就到鄉中心校讀書,直到初中畢業。中心校離家半小時的路程,也是自己走路去的。可能是以前父母忙,兄弟姐妹又多,所有的學生都是自己走路上學的。</p> <p class="ql-block">那時候沒有課外作業,大部分學生回家都要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在讀小學和初中時,就干過很多事,比如:拔青草,春季農田里小草剛長成,緑綠的嫩嫩的,我就利用上學前放學后的時間,提著籮筐去拔了滿滿的一筐,去賣給三叔,因為三叔家養鵝,每天大概有一角錢收入,這就是我當時的零花錢,一角錢在當時對我們來說可是大數目,一年級的每學期的學費只有一元五角錢,我利用半個月的時間就能賺到自己一學期的學費了。</p><p class="ql-block">過了春季,沒有青草可拔了,就去鎮上撿豬糞,豬糞可是當時最好的有機肥,撿豬糞雖然又臟又累,可每看到前面有一堆豬糞,還是挺興奮的,每當把撿到的豬糞賣給農民伯伯拿到錢的時候,別提心里有多高興了,大概一次可以賣兩毛錢,這可是我的勞動成果哦,爸媽從來不把我賺的錢拿去,所以我從小就不缺錢花。當然小時候還干過很多其他的事,這里就不一一羅列了。</p> <p class="ql-block">想想兒時的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自由自在。沒有興趣班,沒有課外作業,該學習就學習,該玩就玩。學習成績好的繼續上學,學習不好的說不讀書就不讀了,老師去找家長勸幾句,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不是讀書的料,不讀還可以幫自己干活賺錢呢,老師也只能作罷。有的學習成績很好,但又不得不輟學的,像我的兩個姐姐,大姐讀了三年書,二姐讀了一年書。由于當時人們的觀念普遍認為女孩子遲早要嫁人的,沒必要讀太多的書。我家兄弟姐妹多,爸媽需要賺錢養家,所以大姐二姐只好輟學在家幫忙干家務和照顧弟弟妹妹了,委屈大姐二姐了!當時像我大姐二姐這種情況實在是太普遍了,特別在農村,說到底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作怪。</p> <p class="ql-block">想想兒時的自己,雖然物資缺乏,吃地瓜絲、苞谷粉,穿粗布衣,但在爸媽含辛茹苦的養育下,并沒有和大部分同齡人一樣受凍挨餓,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童年和少年過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感恩那個年代,物質雖不豐富,甚至是匱乏,但精神是自由、幸福的!沒有課外作業,沒有興趣班,父母對孩子也沒有太高的期望,只要子女能吃飽穿暖就好,快樂開心地長大就好!</p><p class="ql-block">看看現在的孩子們,一歲多就被父母送進托育班,到了三歲就上幼兒園,并不斷地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舞蹈、繪畫、書法、鋼琴、游泳、圍棋等等,在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里預期作用下,孩子們失去了一切自己的童真和自由,按父母的要求,學了舞蹈學繪畫,學了書法學鋼琴,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有沒有興趣,就都要去學,這樣孩子可能不會輸在起跑線上,但在中途能不輸,結果一定就會贏嗎?我看未必如愿。</p><p class="ql-block">還給孩子童真和開心,讓孩子在自由和快樂中茁壯成長。這需要父母和整個社會的覺醒和感悟,現在我也是三個外孫的外公了,在此我呼吁:還孩子們童年的幸福吧!讓他(她)們也在自由自在的環境下無憂無慮地成長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州市|
包头市|
车致|
辰溪县|
九龙县|
姜堰市|
阿拉尔市|
米易县|
绍兴市|
永仁县|
大城县|
天长市|
涟源市|
邛崃市|
博客|
巴林右旗|
灵丘县|
昭平县|
黄石市|
凤翔县|
彰化市|
邢台市|
娄烦县|
双城市|
齐齐哈尔市|
海盐县|
乾安县|
太仓市|
抚松县|
陵川县|
洪洞县|
山东|
隆安县|
花垣县|
丽水市|
四子王旗|
历史|
贵南县|
台东县|
拉孜县|
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