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姚佩 </p> <p class="ql-block">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我的故鄉在邵東鄉下,故鄉的院子是一個極具湖湘特色的四合院,坐北朝南,背靠一座小山一一青嵐山,前面遙望皇帝嶺,院子旁邊有一口老井,小小的一方水井,不知滋養了幾代人,也滋潤著我們快樂的童年。</p><p class="ql-block">從老院子岀來往西,沿著綿延曲折石板小路,穿過一片青翠的竹林,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在流水聲響起的方向出現一個天然的谷地,是村里面地勢最低的地方,谷地的面積并不大,上部口徑約十幾米,深五六米,呈漏斗狀鑲在農田和青嵐山山腳之間,再往下走,水流的聲音更大,一條小溪從農田里竄出再飛流而下,晝夜不停的流到幾米深的谷底,谷底側方有一塊巨大的巖石,巖石下有一個天然溶洞,有人說這個溶洞貫穿了整個青嵐山,由于長年泥沙淤積,洞口太小人無法進入,水就由此嘩嘩地流走,不知流向何方。谷底正中間可以見一個方形的古老水井,靜靜地躺在那里。沿著一條小小的石板路從谷口盤旋而下至谷底,水井全部展現在面前。水井是用石塊砌成,光滑整齊,井口呈正方形,寬1.5米深約2米,清澈的井水不斷往外溢出,井底清晰可見,水從井底石頭下沽沽地往上冒,水質干凈清冽,清爽可口,記憶中水井從來沒有干涸過,水井周圍也是用齊整的石板鋪成平地,干凈光滑。</p> <p class="ql-block">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這里也是我們小朋友的樂園,特別是夏天,小朋友喜歡來這里玩,一來了就舍不得離開,谷底清涼舒適,如同天然空調,來這里后先用手捧幾捧井水貪婪地喝起來,有些小朋友甚至用小桶裝滿井水直接從頭上潑下,這也是在炎炎夏日中最享受的一件事。水井周圍有很多小朋友們喜歡玩的東西,比如撿石頭堆石頭、玩水,還有旁邊的小溪,水雖然不大,但有時也能捉到青蛙和魚蝦……一方水井就是有這么多的樂趣,不等大人拿棍子攆著走小朋友們是不會輕易離開的。</p><p class="ql-block">大人忙的時候,小朋友們要把大大小小的水壺拿出來幫家里提水,一上午來來回回十幾次,家里的水缸也差不多滿了。</p><p class="ql-block">農忙的時候也正是天氣最炎熱的時候,村民們干活累了渴了就陸陸續續跑到清涼的水井邊稍做休息,在水井里捧幾捧甘甜清冽的井水喝下,頓時覺得神清氣爽,然后依次坐在水井周圍的石臺階上,放松休息,抽一支煙,吃點干糧,恢復體力,大家聊天說笑,和睦親近。臨走的時候從旁邊的稻田邊摘一片芋頭葉,卷成一個容器,裝滿水,為尚在田間勞作的家人帶過去。</p><p class="ql-block">因為水井水質好,鄰村的鄉親也會三三兩兩的過來挑水,這水井邊時常可以看到來來往往的人,或男人或女人,或大人或小孩,挑水的挑水,提水的提水,大家有說有笑,日子簡單而自足,一口水井也拉近了鄉鄰的距離,加深了鄉鄰間的親情。</p> <p class="ql-block">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秋天挖了紅薯之后更忙碌,磨紅薯粉是鄉鄰們必須要做的一件事,而手工洗紅薯粉也是一種傳統技術,大家你來我往的來這里挑水,很是熱鬧。我們村水井洗出來紅薯粉做成粉絲后更細嫰絲滑,口感甚好,不含一點沙,成為當地非常好的土特產。</p><p class="ql-block">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這個院子不大,也只有六七十口人,但在80一90年代,院子里考出去的大中專生是周圍最多的,大家說我們院子的風水好,得益于院子旁邊有一口源遠流長的好水井。特別是我那個院子人不多,我見過9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四五個了,我爺爺現在101歲,身體狀況還是挺好,是目前年齡最大的,小時候的見過一個太爺97歲,其他老人90一93歲左右,小院也算得上一個長壽的院子了,周圍的人說,我們村的水井好,喝了長壽。</p><p class="ql-block">后來由于環境的破壞和周圍的過度開發,水井水質受到了影響,特別是大多數青壯年外出務工,水井周邊疏于管理,溪流的泥沙更多了,巖洞下的消水口越來越小,夏天下大雨的時侯,巖洞排水太慢,整個水井連同周圍幾十畝農田都要被淹沒,而且后來越來越嚴重,由以前的幾年淹一次,變成了一年淹幾次,一淹就是一兩周,農田的莊稼遭秧了,也對水井造成了嚴重污染。</p> <p class="ql-block">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村里老百姓沒有了水喝,只能跑到幾里之外的鄰村去挑水,生活極不方便。挑水的日子很艱難,特別是下雨時田間的小路又濕又滑,路途又遠,但家里沒水了還得去挑,經常看到有人挑水摔跤的,特別是老人,摔倒了就爬不起來。我讀初中時放學后主要任務就是給爺爺奶奶挑水,每次要挑滿一大缸,曾經也多次摔倒在田里,滿身是泥,狼狽不堪。</p><p class="ql-block">為解決吃水難的問題,在堂叔的組織下,鄉鄰們自發地籌集資金重修水井,為一勞永逸地解決洪災對水井造成的影響,村民們重新改造水井后把井口加高數米,并把整個井全部密封,再裝上自來水管和抽水機,村里每家每戶都用上了自來水。</p><p class="ql-block">自來水確實很方便,也徹底解決了大家用水難的問題,特別是農村的留守老人,再不需要冒著危險去挑水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進一步得到提高。那一口老井從歷史的舞臺上消失了,但它依然留在人民的記憶中,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村民的生活,也曾經陪伴過我快樂的童年,那是一段美好的過往,彌足珍貴;那是一汪悠悠的鄉情,清澈甜蜜。</p> <p class="ql-block">網絡圖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密市|
若尔盖县|
克东县|
隆回县|
玉林市|
澄城县|
永清县|
犍为县|
双城市|
收藏|
肇庆市|
湛江市|
阜南县|
札达县|
邹平县|
古交市|
宜宾县|
霍州市|
凤山县|
邻水|
疏附县|
牟定县|
锡林浩特市|
崇义县|
永丰县|
胶州市|
日土县|
本溪|
宽城|
昌宁县|
湟源县|
临猗县|
广平县|
盐城市|
烟台市|
东乡族自治县|
灌南县|
卢龙县|
密云县|
宕昌县|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