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宮觀,即道觀,是各類道教建筑的總稱。它是道教徒們修煉、傳道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以及生活的場所,多位于名山大川附近以及大城市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都是古蜀文明的發祥地,道教文化中興的搖籃。成都青羊宮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建筑年代最久遠道教宮觀,有“川西第一道觀”和“西南第一叢林”之稱,也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羊宮原來叫青羊肆,始建于周朝,道觀年代相對久遠,屬道教全真龍門派系。</p> 宮觀合一 <p class="ql-block">唐代末年,僖宗為避黃巢之亂曾經在這里駐營,回京后特賜庫錢二百萬,在青羊肆大規模建造殿堂,并改為宮觀,“青羊宮”之名也是從這個時候叫開的,五代雖然經歷過短暫改名,但很快恢復并沿用至今,這種宮觀合一的建筑群在國內并不多見。</p> <p class="ql-block">青羊宮占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由三清殿、八卦亭、唐王殿、混元殿和玉皇殿等建筑組成,整體格局雄偉典雅,氣勢恢宏,雖然時間過去了上千余年,依然有皇家行宮的風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唐代建造的殿宇在明代因為兵火等原因破壞嚴重,清代康熙年間曾進行大規模重建,現在看到的建筑群是改革開放之后經過數次修修后呈現的面貌,難得做到了修舊如舊,很好地保留了年代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羊宮的建筑經過多個朝代營建而成,原山門建于明代,三清殿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清朝康熙年間,混元殿重建于清光緒年間。</span></p> 混元殿 <p class="ql-block">混元殿重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占地面積約六百平方米,內有二十八根柱子,高約二十二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殿內供奉混元祖師(即太上老君)及道十二金仙之一的慈航真人神像。</p> <p class="ql-block">青羊宮綠樹成蔭,是一座帶有皇家氣質的園林式宮觀,每到深秋時節,園內的銀杏變成金黃色調,景色夢幻迷人,即使在相對寒冷的冬季,園內依然不缺綠色,給人生機勃勃之感。</p> 八卦亭 <p class="ql-block">八卦亭是一座木石結構建筑,共三層,建于四方形的石臺基之上,亭身呈圓形,上面兩層為八角形,整座亭宇相互斗榫銜接,未使用一楔一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屋面為黃、綠、紫三色琉璃瓦,屋頂蓮花瓣襯托著高約3.6米的琉璃葫蘆寶鼎。內外雙排檐柱共十六根,皆由巨石鑿成,其中八根外檐石柱上有栩栩如生的龍紋浮雕,鏤刻工藝十分精湛。</p> <p class="ql-block">屋頂兩重飛檐,雕刻著獅、虎等形鴟吻,四周有龜紋隔門和云花鏤窗,南向正門是十二屬相太極圖的浮雕,造型古樸典雅。</p> <p class="ql-block">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華貴的建筑,供奉著老子騎著青牛的塑像。</p> 三清殿 <p class="ql-block">三清殿又名無極殿,是青羊宮的主殿,始建于初唐,重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總面積約為一千六百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清殿內供奉的是道教最高極尊之神三清,大殿兩邊還塑有十二金仙。</p> <p class="ql-block">青羊宮銅羊:在三清殿內香案前有銅羊一對。均長90厘米,高60厘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中一只為單角銅羊,又稱獨角獸,為十二屬相化身,由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龍角、蛇尾、、馬嘴、羊胡、猴頸、雞眼、狗腹、豬臀組成,造像奇巧,堪稱一絕。據座上銘文記:清雍正元年(1723年)由北京移至青羊宮。上有“藏梅閣珍玩”五字。</p> <p class="ql-block">另一雙角銅羊:清道光九年(1829)成都張柯氏延請云南匠師陳文炳、顧體仁鑄造,獻給青羊宮的。</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外檐柱上雕刻著六合童兒、雙獅戲球等藝術木雕,殿前左陳一鐘、名曰“幽冥鐘”,右配一應鼓,每逢初一、十五和吉慶大典便擊鼓鳴鐘。此殿建筑宏偉而莊嚴,在全國尚屬少見。</p> <p class="ql-block">青羊宮內最寶貴的文物是一部《道藏輯要》,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為研究道教的珍貴資料。</p> 唐王殿 <p class="ql-block">唐王殿又名紫金臺、建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殿內供奉唐高祖李淵夫婦和唐太宗李世民。右側供奉尉遲敬德、秦叔寶,左側供奉魏征、李靖。</p> 說法臺 <p class="ql-block">說法臺建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太上老君曾在此為關令尹喜真人講經說法。殿內供奉太上老君說法神像。</p> 玉皇殿 <p class="ql-block">玉皇殿位于斗姥殿“福、祿、壽”的巨大照壁后面。玉皇殿原殿為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年-1850年)建造,后因危樓拆除。新殿建于1995年,樓底結構,長約18米,寬約六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殿內樓上供奉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地位僅次于三清的尊神。</p> 斗姥殿 <p class="ql-block">斗姥殿也稱元辰殿,建于明代,是青羊宮僅存的唯一明代風格原建筑,全木結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殿內供奉的斗姥,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也是六十甲子太歲本命星君的首領。在斗姥右邊供奉的是女仙之首西王母,即民間所說的王母娘娘。左邊祀奉的是土皇地祗,為執掌陰陽生育、萬物之靈與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p> 天師殿 <p class="ql-block">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皇帝賜封“碧洞真人”號,并欽賜“丹臺碧洞”匾額。后來“碧洞宗”成為在四川道教影響最大的一個宗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師殿:康熙御筆 “丹臺碧洞”匾額。</p> 二仙庵 呂祖殿 <p class="ql-block">二仙庵是道教全真龍門派丹臺碧洞宗之祖庭,承宋慧安方丈受京師白云觀所傳衣缽,開壇傳初真中極、 天仙三壇大戒于二仙庵,白光緒十三年至民國三十四年 (1887-1945年)共傳六代。</p> <p class="ql-block">呂祖殿是二仙庵的正殿。占地面積約九百平米。自清嘉慶十九年后,一直作為四川省專祀純陽帝君的祭祀場所,又為傳戒期間醮儀場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四川布政使方積,撥府銀創修呂祖大殿,由前華陽縣令劉烱組織施工。</p> <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后,青羊宮重煥生機。1983年青羊宮成為全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道教宮觀,在歷代當家的帶領下,笙路藍縷,夙興夜麻,弘揚道法,傳承法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宁县|
莱芜市|
焉耆|
斗六市|
清新县|
福泉市|
尉犁县|
广汉市|
洛宁县|
漠河县|
黄龙县|
井研县|
大邑县|
湖南省|
乌鲁木齐市|
宜昌市|
西青区|
扶风县|
和田县|
林周县|
铜鼓县|
酒泉市|
宽甸|
临汾市|
肇源县|
安达市|
牙克石市|
安龙县|
法库县|
安乡县|
邵东县|
哈密市|
淮北市|
麟游县|
凌云县|
秦皇岛市|
尤溪县|
平顺县|
惠来县|
木兰县|
固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