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師一智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課一風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數一感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量一生長</p> <p class="ql-block"> 為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與量感;為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引導青年教師錘煉教學基本功,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4月13日至4月14日恩江二小在大會議室舉行了“數感與量感”優質課比賽。</p> <p class="ql-block"> 本次比賽聚焦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與量感”,參加比賽的共有8個老師。不同的教學特色,獨特的教學風格,各有千秋,為全體觀摩教師帶來了一場教學盛宴。</p> 師徒磨課 <p class="ql-block"> 青年教師虛心求教,指導老師不厭其煩地為其解答。在指導老師的引領下,參賽教師緊緊圍繞“數感與量感”這一關鍵詞,選擇課題和指導教師共同探討教學環節的設計。</p> 比賽一覽 <p class="ql-block"> 第一個上場的是丁琪老師,她的課題是《平移和旋轉》。一開始她邀請學生走進游樂場,學生通過模仿游樂場的設施,初步體會平移和旋轉的含義。設計的“移一移”這一活動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移小房子,懂得了平移和旋轉的區別。</p> <p class="ql-block"> 緊隨其后的是鐘金秀老師,鐘老師執教的是《圖形的運動》。在這一節課當中鐘老師巧用學具、多媒體、突破難點。旋轉三要素中,學生最難建構的是“角度”這個要素。于是鐘老師設計先讓學生看一看指針運動的過程,再動態地將角度弧線一加學生恍然大悟!</p> <p class="ql-block"> 袁小梅老師執教《面積和面積單位》,故事導入讓學生知道了什么是周長什么是面積。教學步驟設計新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同時小組交流討論,上臺交流展示等形式,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p> <p class="ql-block"> 比比掂掂,初認天平,出示實物,找找重量,質量單位,活動掂掂,閉眼感受,在手在心,天平展示,生活實物,模擬天平,估估重量,克與千克,趣味實驗,多次感知,量感構建,課堂趣味,字字珠璣。</p> <p class="ql-block"> 《觀察物體》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基于這個認識李迎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設計并安排了層次與水平不同的觀察活動,讓學生經歷了“看圖觀察—空間想象—形成空間觀念”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 顏素萍老師執教的是《認識面積》。對于面積定義的表述,同學們往往含糊不清。顏素萍老師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同時也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對面積的含義進行闡述,并不斷糾正學生用規范的語言描述。</p> <p class="ql-block"> 上課伊始,李南老師通過學生熟悉的放大鏡放大物體照片,縮小景物引入課題《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接著學生進入小組活動,探究圖形放大與縮小的規律,活動中學生積極合作探究規律,最后李老師引導學生運用規律自由設計圖形。</p> <p class="ql-block"> 袁咪老師從生活中最簡單的一個記憶游戲開始,帶著大家走進有趣的數學世界中《找規律》。在袁老師的引領下,孩子們進行了觀察、思考、討論、重復、驗證最終理解了如何找規律、描述規律和設計規律。</p> 校領導進行評課與總結 <p class="ql-block"> 賽后,解小英主任做了深入細致的反饋分析。她認為;在這八節課當中,所有的老師都能夠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注重了教學設計,讓學生自己去創造去經歷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老師們也能夠運用多媒體優勢進行直觀教學。不足的是老師對于教學節奏的把握還有待加強,對于教學環節,我們老師要懂得取舍,教學重難點要把握好。</p> <p class="ql-block"> 教務處曾珍副主任肯定了大家的努力和成長,她認為我們老師要及時地捕捉教育時機抓住課堂的生成。把握好課堂的節奏以及容量。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因此我們要有形象生動的語言和面部表情。對于今后的教學,她提出了要定“三個點”:第一個是重點,第二個是難點,教師要準確地把握好重點,并在教學中突破難點;第三個是亮點,要思考這節課你的亮點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最后,吳勇湖校長作總結講話,他對老師們用心、耐心、細心的教學給予肯定。他指出:此次比賽最大的價值和意義在于它搭建了交流互通的平臺,在展現每個教師風采的同時,更形成了多向思維碰撞,集體智慧的凝聚,從而使每個參與者都獲益匪淺,教學能力得以提升。同時讓我們更加清楚的知道培養學生的數感、量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教師要長期把培養學生數感、量感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的數感、量感得到建立、發展和優化。</p> 參賽教師合影留念 <p class="ql-block"> “數”以積跬步 “學”以致千里。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數感量感為研,聚厚謀遠、深耕細耘,二小教師力爭在以后的教學中打造數學教育新生態,開啟數學教育新篇章,提升數學教育新水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揣一顆種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守一片沃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教育道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追尋詩與遠方</p> <p class="ql-block">編輯:劉江林</p><p class="ql-block">審核:袁俐</p><p class="ql-block">簽發:吳勇湖</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安盟|
乌审旗|
富源县|
抚州市|
静海县|
临沧市|
荣成市|
桑植县|
邵武市|
蒲城县|
吴旗县|
济阳县|
蒙自县|
山阴县|
含山县|
怀柔区|
安泽县|
莲花县|
东乌珠穆沁旗|
连州市|
雅安市|
双城市|
兴隆县|
包头市|
汝城县|
齐齐哈尔市|
汶川县|
垫江县|
金川县|
无锡市|
上犹县|
元江|
凤阳县|
峨山|
张掖市|
康定县|
中西区|
皋兰县|
阳谷县|
梨树县|
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