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卷首語:<br>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br> 拂墻花影動,凝是玉人來。</h3> <h3>普救寺:位于關公故里山西運城,整座寺廟坐北朝南,依靠著峨嵋塬頭而建造。是一座建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寺。</h3> <h3>在山西,或許普救寺不如鸛雀樓因唐代大詩人王之渙的詩《登鸛雀樓》而聲名顯赫廣為人知。然而,普救寺卻因元代劇作家王實普筆下的著名雜劇“西廂記”所敘述的發生在這里的張生和崔鶯鶯凄美愛情故事,以及為促成良好姻緣,為之牽線搭橋,善意擔責的丫鬟紅娘而被人們所認知,同樣名聲鵲起。</h3> <h3>《西廂記》是元代王實莆所作的我國著名的四大古典愛情戲曲之一,張生和崔鶯鶯凄美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這偃師普救寺中。正因如此,普救寺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愛情圣地。</h3> <h3>寺廟內有一座具有《西廂記》印記的鶯鶯塔,該塔以其神奇的回音效果,與北京天壇回音壁、四川潼南石琴和河南的寶輪塔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筑。<br></h3> <h3>西廂記故事:<br>崔鶯鶯與其母護送父親崔相國遺骨暫宿普救寺中。而赴京趕考的書生張君瑞也借宿這里攻讀。</h3> <h3>偶然之中,鶯鶯與張生在寺中相遇,互相之間頗具好感,而鶯鶯侍女紅娘為其牽線搭橋,進而二人產生了愛慕之情。</h3> <h3>這時,孫飛虎圍困寺院,危難之時,崔夫人言道,如果誰能解圍,愿將女兒鶯鶯許配。</h3> <h3>張生一柬,請來摯友當地的將軍,將軍出手解圍,使她們擺脫了困境。</h3> <h3>然而,崔母卻失約毀言,僅叫他們二人以兄妹相稱,并無連理之意。</h3> <h3>此后,在寺中,這一對青春少年隔墻相望,相互間產生了更深的曖昧之情。</h3> <h3>這時候,鶯鶯侍女紅娘仗義相助,并進一步為這一對青春少年牽線搭橋,于是,竟發生了“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的張生跳墻與鶯鶯暖昧相會的故事。</h3> <h3>自此,“紅娘”被譽為專有名稱,同“月下老人”一樣,即為婚姻牽線搭橋的人??!</h3> <h3>此事終于被崔夫人發覺,惱怒萬分,拷打了鶯鶯的侍女紅娘。紅娘說出了事情的原委,并把罪責歸咎于老夫人。</h3> <h3>張生由此病臥在床 。</h3> <h3>崔夫人盡管盛怒不止,可是又感木已成舟,若張揚出去豈不壞了相國名聲。若讓他們結成伉儷、又如何保持相國府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所謂仕官門第。于是再三思慮,只有讓張生去長安科場趕考,若得個一官半職,再回來完婚不遲 。</h3> <h3>于是,崔鶯鶯給張君瑞送行,張君瑞肩負行囊,一步趨、遲遲行,崔鶯鶯呢,更是淚滿衣襟。二人千言萬語,萬語千言,說不盡的話,道不盡的囑咐,相互勸慰,無限悲切。 </h3> <h3>二人來到了“旅人橋”上,鶯鶯說一定等他榮歸。張生也同樣發誓,一定金榜題名,再返回這里,你在這等我。 說到這里時,他忽然想到 “旅人橋”即旅人者,即過往行旅。我們兩個海誓山盟,怎能以旅人對待 ,那樣豈不負心 。于是,看了看這石砌的橋,為了表示他對鶯鶯堅如磐石的眷戀之情,他再次斬釘截鐵地說 :“小姐!你就在這石橋上等我的佳音吧! ”說罷,揮淚而別。</h3> <h3>從那以后,人們都為他們二人忠貞不渝的情懷所感動。后來,這里形成了一個村落,村子的名字就叫 “石橋村”?!奥萌藰颉北惚桓姆Q“石橋”了。</h3> <h3>愿:有情人終成眷屬!</h3> <h3>月下老人多多牽紅繩!</h3> <h3>鶯鶯塔</h3> <h3><br>原創部分以外的圖文內容選自網絡,謝謝原創者,如有侵權,請告知。(謝謝)</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津县|
晋中市|
阿荣旗|
江安县|
商都县|
霸州市|
富阳市|
内乡县|
广宁县|
思茅市|
房山区|
辽中县|
蚌埠市|
通城县|
嘉义县|
遂溪县|
敦煌市|
商南县|
阿坝|
镶黄旗|
松江区|
太白县|
洛川县|
津南区|
吉木萨尔县|
昔阳县|
商洛市|
中牟县|
平度市|
如东县|
阿拉善左旗|
武宣县|
广水市|
清河县|
河北省|
安岳县|
驻马店市|
仁怀市|
汝城县|
苍山县|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