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從北到南圖集之二:從溫哥華到佩姬灣

師嫣

<p class="ql-block">  這張俯瞰圖,是我飛越浩瀚的太平洋抵達北美海岸的第一印象:機翼下的海岸山脈以及它插入太平洋形成的海灣和小島,鋪陳在一片藍調之中。雖然過去了整整一個盛夏,山頂上仍有大片殘雪和封凍的火山口湖。</p><p class="ql-block"> 翻開地圖可知,海岸山脈只是落基山脈的一條支脈而已。與美洲大陸西緣長達1.5萬公里的世界第一褶皺山系,即科迪勒拉山系相比,簡直可以忽略。而此山系被中美地峽切分成北美的落基山脈,南美的安第斯山脈兩截,皆因強烈的火山、地震以及瀕臨大洋的風蝕水蝕而形成山勢之雄偉嵯峨。但是:在這幅“上帝視角”的俯瞰畫面上,海岸山脈這一小段的叢山峻嶺,卻嚴重“扁平化”了。</p><p class="ql-block"> 好在人間,腳踏實地以“平民視角”看世界的我。在“高大”與“矮小”之間的攝影實踐,不止一次給我一個看上去很荒唐的提示:即拍下的圖片,包括畫面的透視、構圖、影調諸如此類都是表現空間的。不僅如此,所有“造型藝術”實際上都是空間的藝術,換句話說,人們從圖片、繪畫、雕塑乃至舞蹈等藝術形態中看到的只是“空間”。攝影的審美也是基于“空間”視覺語言的解讀。 </p><p class="ql-block"> 那么 “時間”呢?難道時間只是一個需要體量、掂量、思量的“有刻度”的概念嗎?一個畫面符號或意象是不是難以代表時間“刻度“的?</p><p class="ql-block"> 譬如“雪”。畫面上有雪并不意味著“大約是冬季”!有冬雪還有春雪呢,腳下這山頭殘雪,該是秋雪了吧?我在西藏的東達山口,還拍攝過滿天飄飛的七月夏雪呢!</p><p class="ql-block"> 再譬如畫面上的日升月落,也不意味著晨昏時光。君不見紅日依山盡,是日出還是日落?殘月系枝頭,是子夜還是拂曉?</p><p class="ql-block"> 時空的不可分割,與“空間”的一目了然相比,“時間”更深邃的內蘊,的確難以表現,當然并非沒有意義。即使作為某種只可意會不可拍出的隱性背景,也參與了畫面主題的構建。</p><p class="ql-block"> 本集的一百幅圖片,拍攝于2017年金秋時節。我動身前往加拿大,擬用近一個月的時間,在那廣袤遼闊的楓葉之國采風。畫面空間中還真有一個時間的隱性背景:即距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已經過去十年了,盤恒在心一個不解是:那年有太多的港人不思“治港”,卻跑到加拿大來了。他們離港為什么不去別的地方,偏偏要跑到加拿大呢?加拿大有何特別之處啊?</p><p class="ql-block"> 因此,事實上我在赴阿拉斯加前一年,就想來這里看看。這個紀錄地球另一半行旅的六集圖冊,也是以從北到南的空間而不是時間序列來展開的,但“思量”卻自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空間:藍天白云中,一只巨大的虎鯨(模型)正高高躍起,遠處還有架小小的直升飛機掠過。這是一幅“天大地大,唯此為大”的意蘊寫照。</p><p class="ql-block"> 領土面積為998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二的加拿大,位于北美大陸的最北端,西臨太平洋,東迄大西洋,北至北冰洋,東北部和丹麥領地格陵蘭島相望,南與美國本土接壤,西北方則與美國阿拉斯加州為鄰。但是,接近一半的面積是北極圈附近島嶼的凍土帶,人口僅與阿富汗相當,約3800余萬,人均擁有262平方公里的國土。其中,人口主要是英法移民后裔。足夠的生存空間表現在如此的地廣人稀加之資源豐富,導致了這個國度成為世界上擁有最高生活品質、社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p><p class="ql-block"> 那么,是否生存空間之大,就成為了人們向往的“宜居之地”呢?</p> <p class="ql-block">  無論如何,一個世紀以來,加拿大已成為移民的首選地之一。到達溫哥華這座西海岸名城那天,我們去海邊溜達,拍下這個笑容可掬的吉他手,我就分辯不出他是英裔?法裔?拉美裔?亞裔?抑或是混血?</p><p class="ql-block"> 溫哥華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會,是加拿大西海岸唯一的政治、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和港口城市,也是加拿大華人移民最多的城市。說回眸一笑那家伙是華人,也不是不可能的。</p> <p class="ql-block">  但是,我此行的目的并非是進行人類學、社會學的考察研究,我只是去溜達和采風。在這個空間里,途經溫哥華附近的一個又一個小鎮,我只關注街頭的楓葉紅了沒。</p><p class="ql-block"> 紅了!這真的太棒了,我要的就是這樣的如詩如畫!多彩之旅,才是我對此途的期待和定義。</p> <p class="ql-block">  然而,當我走上卡皮拉諾吊橋打卡時,峽谷兩邊的楓葉卻沒有紅。</p><p class="ql-block"> 這并不會影響我的心情,這座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吊橋,全長450英尺,當風掠過山谷時吊橋會搖擺發聲,頗似人的笑聲,因此也被稱為“笑橋”。走上橋時,我也笑了。</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明白,這里只是一個起點,接下來還有橫穿東西約5000公里的行程去飽覽山川秋色,那一樹樹紅楓,不會讓我失望的。</p> <p class="ql-block">  果然,在我們渡海前往溫哥華島上的維多利亞時,多彩之途終于拉開了序幕。</p><p class="ql-block"> 晨曦中,那一抹嫣紅開始出現在淺灰色寧靜的大海上空。</p> <p class="ql-block">  漸漸地,清晨的光幕拉開山巒的空間層次,海面也呈現出優雅之藍。小舟停泊在小島的崎角邊……真的動人心魄!美暈了啊!</p><p class="ql-block"> 如此美景又勾起一則心事:出行策劃時,我曾計劃將從溫哥華出發乘游輪北上的“海上冰河之旅”寫入行程,但最終聽取大伙兒意見,因全程時間太長而取消。此刻極大的遺憾涌上心頭,海上之旅,尤其是日出日落時海灣、冰川、浮冰、鳥群……,我會拍出多少絕佳的攝作啊!也許正是這個遺憾,才促成了2018我的阿拉斯加之行!</p> <p class="ql-block">  維多利亞在溫哥華島的最南端,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亦稱BC省)的首府,是個三面臨海的絕佳海濱城市。城中可謂是無處不美,但美中之最,還是這個布查德花園。</p><p class="ql-block"> 布查德花園原是個荒廢的石礦場,經布查德先生、夫人一家三代人的打理,已經成為世界上聞名遐邇的十大花園之首(包括荷蘭科肯豪夫、法國凡爾塞等)。不僅園中大多數花卉植物是他倆遍游世界各地時親手收集的,而且園中那個別致的造型水花大噴泉,也是他孫兒親自設計的。</p> <p class="ql-block">  穿過園中日本花園的樹隙望去,藍色的托特灣像極了一幅油畫出現在樹叢中。</p> <p class="ql-block">  在溫哥華匆匆游覽了斯坦利公園、獅門大橋、漁人碼頭以及煤氣鎮等地方,的確很美很有特點。但是,由此向北的鮭魚灣、優鶴、班芙、賈斯珀國家公園卻以更強的氣場在召喚我們。</p><p class="ql-block"> 走出城外,連路邊的木雕黑熊都讓我異乎尋常地開心。</p> <p class="ql-block">  路邊這樣一個停車休息區,都能輕易走入畫中。</p> <p class="ql-block">  北行的第一站是鮭魚灣。這個小鎮因鮭魚迥游去舒士威湖產卵而得名。在途中。我察覺實際上已進入了落基山區。</p><p class="ql-block"> 正巧一列火車從遠方駛來,奔向這座繡跡斑斑的老橋,趕緊跨到路基上抓拍了一幅一一那種蒼涼而寧靜的感覺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出行前,我曾讀過道客巴巴上一份學術研究資料。資料說,這條170多年前,大量中國勞工參與修建的“太平洋鐵路”,穿越落基山脈山間峽谷。最初只是串連起淘金、伐木、捕魚等聚居點,后來居然有800多個城鎮因鐵路修通而出現。但是,我在今日的途中,只見到僅僅一列長長的載滿集裝箱的火車駛過。可見鐵路可能只是溝通兩個大洋之間都市的大陸橋,卻并沒有改變這一地區的寂落與荒涼。</p><p class="ql-block"> 只有這樣的橋,這樣的鐵路,仍躲在深山里悄悄地美著。</p> <p class="ql-block">  到了鮭魚灣,天空中飄落下細雨。無論在小河中,還是在湖上,我們沒有見到黑壓壓的鮭魚迴游,連一條魚也沒見到,更不要說想像中黑熊灰熊們守著急流捕魚的動人場景。</p><p class="ql-block"> 但是,這并不令我沮喪。升騰起薄霧的曠野依舊像一幅畫,低飛的天鵝群若有若無地傳來聲聲啼囀。對我而言,此情此景已經足夠。</p> <p class="ql-block">  在鮭魚灣進餐倒是吃到了鮭魚,餐后繼續北上,前往優鶴國家公園。</p><p class="ql-block"> 落基山脈還原了本來該有雄偉。高聳的冰雪山峰仿佛把云層頂開了一個大洞,露出一小片藍天。我設置了高速快門,車行一路拍了一路。</p><p class="ql-block"> 這是我第一次拍到了落基山脈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  到了優鶴國家公園,立刻被翡翠湖那深邃而濃郁的藍綠色所吸引。那所小木屋,則構造出一個童話般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  繞到翡翠湖的另一側,落基山的山巒像披上了一套輕紗,更有那種仙山秘景之感。</p> <p class="ql-block">  空間,還是空間。空間里,雪山的身影愈加高大。一條公路穿過森林,還在向北延伸,直指斑芙國家公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從優鶴至斑芙小鎮的路不算近,到達小鎮已經是華燈初上時分。安頓好下榻的酒店,就走上小鎮街頭溜達。</p><p class="ql-block"> 被稱為“地球后花園”的班芙名氣之大,讓人不能不心懷敬畏。實際上,斑芙并不僅僅是一座國家公園,而是有著若干個國家公園的集合,大大小小的都藏在落基山脈的山溝里。落基山作為北美第一大山脈,班芙國家公園群開發出來的游覽地,大都是在山脈中的峽谷、盆地、濕地和湖泊邊上。與其說是游山,不如說是看水。沒有太多爬山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只有一次乘索道車上到海拔2400多米的硫磺山山頭,但視野卻被在森林枝頭的積雪和流動的云霧遮擋,只能透過縫隙中向遠方眺望。其余更多的時候,眼前大都是草甸、花地、奔流的小溪、沉穩的湖面……這樣的地方,與國內川西高原的冬景非常相似。</p> <p class="ql-block">  森林中還藏著一家不知何故已經停業的溫泉城堡大酒店。那個巨大的體量和豪華的格局,可以想象當年開門納客的盛況。斑芙那不可替代的大名氣,使它成為了北美以及歐洲白人們趨之若鶩的度假地,這樣的酒店才會應運而生。然而,它為什么又停業了呢?</p> <p class="ql-block">  斑芙之美,拋去那些似曾相識的景色,依我看其最美甚至最令人窒息之美的地方,還是那條維多利亞大冰川!</p><p class="ql-block"> 這個大冰川位于落基山脈中的哥倫比亞冰原上,這是地球上除南北兩極之外最大的冰原。由于緯度高海拔也高,冰川上的積雪年年疊加成冰,形成淡藍色的冰河小溪一樣的色彩。踏上這片冰原,我沒有發現有冰川常伴生的大裂縫,所以才對游人開放。</p> <p class="ql-block">  當然,走上冰川不是徒步即可到達的。需要乘坐特制的“冰原探險家號雪車”,這個紅白相間的龐然大物,輪子就比一人還高。導游說,建造這種車費用很高,每輛折合人民幣500多萬元,加拿大只生產了23輛。不僅行駛在光滑而堅硬的冰面上如履平地,而且來冰川要翻越幾處陡峭的山坡泥路,它也不聲不響地爬過來了。</p><p class="ql-block"> 冰川上寒風呼嘯,卷起冰面上的積雪撲面襲來。耐不住如此天寒地凍奇寒之冷的同伴們,呆不了幾分鐘就跑回車上貓著。可這是我平生第一次腳踩冰川,在風雪中由著性子拍了個夠!</p> <p class="ql-block">  回到山腳下的冰原大道上,回望剛才雪車駛過的山路,是那樣陡峭而艱難。雖然還只是十月,對落基山脈北段而言,已經是初冬時節。但絕對值得慶幸的是,這是今年它駛上維多利亞大冰川的最后一天。從明天起,出于降雪加大等安全因素,大冰川就要開始漫長的冬季封山了。</p><p class="ql-block"> 我們真是太幸運了!</p> <p class="ql-block">  由大冰川繼續向北而去,就駛上冰原大道。從斑芙到賈斯珀長達230公里的冰原大道,是北美最令人震撼的公路之一。一年中至少有半年是白色冰雪復蓋的路面,寂寞無聲地蜿蜒在落基山的山谷中。</p><p class="ql-block"> 在維多利亞大冰川不遠處,路邊有一條“冰川天空步道”。也是最后一個開放日了,可以沿著這條步道細賞辛華達峽谷的景色,還可走到玻璃地板觀景臺,從那里遠眺大冰川。</p><p class="ql-block"> 一群人開心地歡呼雀躍,在凌空的玻璃平臺上留下了難得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前往賈斯珀的路在緩緩抬升,山谷中的冰原大道,已經變成了一條白色的細線。而一座座身軀龐大的山頭,則占據了視野里的整個空間。</p> <p class="ql-block">  終于到達了賈斯珀,在火車站外矗立著當地土著人的圖騰柱。在溫哥華卡皮拉諾吊橋那個起點上,也有不少。但一路行來,卻沒有看到哪怕是一個土著人,圖騰柱只是某種意味的裝飾或標志罷了。</p><p class="ql-block"> 加拿大境內的落基山脈長約1450公里,平均海拔達2000到3000米,有的甚至超過了4000米。山脈延伸到這里,應當說在一百多年前,尤其是“太平洋鐵路”沒有修到這里之前,賈斯珀是一片無人光顧的荒野,徒步深入此地是非常艱難的。那時當地原住民印第安的一些零星部落,在這封閉的大山里,與世無爭地過著平靜的漁獵生活。但當火車帶來了白人之后,他們就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我注意到,時至今日,與斑芙相比,走過冰原大道來賈斯珀游覽度假的人少了很多。在湖邊、林間、山間小徑上溜達拍攝的,只有我和我的朋友們。</p> <p class="ql-block">  而賈斯珀的風光景色,比斑芙更美更原始更大氣!尤其是擁有更多的湖泊和水面,波光粼粼地把藍天和雪山擁入懷中,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 但是,大片的山林中,闊葉林并不多。冷色基調中只是偶見紅黃的點綴。</p> <p class="ql-block">  倒是一叢叢紅色的荒草與翠湖相伴,裝點出賈斯珀的深秋。</p><p class="ql-block"> 湖邊有一片白樺林,金黃的落葉厚厚地鋪在林間,讓同行的中國大媽們樂呵呵地拍了照。</p> <p class="ql-block">  這是賈斯珀瑪琳湖邊著名的打卡視角,但即使初雪剛下,給我們的仍是一片青綠。</p> <p class="ql-block">  因為加拿大原生態森林復蓋率極高,這里成為了松鼠的故鄉。甚至不同的地區,松鼠的毛色也有棕紅、淺灰、黑色等區別。在賈斯珀我拍到的松鼠,都是紅棕色的。</p> <p class="ql-block">  林間雪地上,還常常看到馴鹿、駝鹿家族。這兩個駝鹿幼仔,就蹦跳著從我鏡頭前跑過。</p> <p class="ql-block">  這個似牛似鹿的大家伙,到湖上的淺水區去吃水草。也許是天色漸晚,它從湖上慢條斯理上了岸,不慌不忙從容地從我幾米之遙的山石中走過。大耳朵下一副傻傻的模樣,實在不知這家伙是何物種。</p> <p class="ql-block">  從賈斯珀再向北,山間的沙石路越來越窄,而路邊的不知名的湖泊濕地卻越來越多。棄車到湖邊的山路上走走,別有一番樂趣。</p><p class="ql-block"> 雪山下那個小小的身影,就是謝元魯教授。這些年來,攜手同游的伙伴中結識了不少真誠的朋友。加拿大之行,何老師又帶來了社軍、衛民,和賢延、周密兩對夫婦和北大才女金英加入團隊。不僅在理解寬容上有尊重他人的秉性,而且也都是狂熱的攝影愛好者。有這樣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行走天涯,旅行因而非常快樂。</p> <p class="ql-block">  從斑芙到賈斯珀,眾多的湖泊留給我們的印象太深了。譬如打卡地露易絲湖。湖畔酒店咖啡廳的大窗口,不也同樣框出了一幅畫?</p> <p class="ql-block">  與湖水相勾連的,還有那數不盡的山澗與小河。除了作為電影場景聲名在外的弓河外,我其實更偏愛的是那些藍色的無名小溪。那種純凈之泉歡快地流淌,也潺潺流過了我蒙塵已久的心頭。</p> <p class="ql-block">  山里的溫泉就更多了,不僅同樣純凈,還暖意融融。</p> <p class="ql-block">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時斷時續的蒙蒙細雨中,我們不能不從賈斯珀折返經斑芙去卡爾加里。我們將從卡爾加里乘機飛越加拿大中部,直奔東部名城多倫多。</p><p class="ql-block"> 卡爾加里這個西部寒冷的牛仔城,動身之前我幾乎一無所知,就連1988年卡爾加里舉辦過冬奧會也不知道,只是作為轉乘飛機東去而列入行程。到了這里,才發現這是西部僅次于溫哥華的第二大都市。不僅街道整潔繁華,而且,居住在卡爾加里的華人導游女孩,還熱情地帶我們去參觀了冰雪大跳臺等冬奧遺產。</p><p class="ql-block"> 在這里告別西部,告別落基山脈,我意識到:就是在這里告別青綠冷調,開始走向橙紅暖調,尋找紅楓的又一個節點了。</p> <p class="ql-block">  加拿大的東部與西部有很大不同,不僅地處湖區平原,而且作為移民國家,無論是英裔,還是法裔,大西洋對岸就是歐洲的“姥姥家”。割不斷的政治經濟聯系,使東部的經濟發展和人口聚集的城市化等都比西部發達。</p><p class="ql-block"> 在東部,從南至北有多倫多、渥太華、蒙特利爾以及魁北克四座名城一線排開。我們就從多倫多開始東部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多倫多瀕臨五大連湖中的安大略湖和休倫湖。登上CN電視塔眺望,就能把安大略湖盡收眼底。用長焦鏡頭拉近湖中綠樹成蔭的小島,發現港灣里停泊著不少游艇。想像乘坐這些游艇會很有意思,不消太長時間,就可以向南駛抵同在湖邊的美國汽車城底特律。這一點,與西部的溫哥華往美國西雅圖非常相似。</p> <p class="ql-block">  向腳下看,則是一個火車站。一列冷鏈列車正在緩緩進站。但是,多倫多并非是這條百年老鐵路的終點。</p><p class="ql-block"> 1885年11月7日早上9時22分,加太鐵路公司執行總裁唐納德-史密斯舉起鐵錘,釘下了那枚著名的金質“最后道釘”。由此,從溫哥華至蒙特利爾的太平洋鐵路全線貫通。在溫哥華郊外還保留了當年的一截鐵路和貨車尾部守車,在那幅釘道釘的歷史照片前,謝老和我也揮臂參與其中,留下了難得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鐵路人的情懷。畢竟把近30年青春歲月獻給中國鐵路事業,由此構成了我一生無法淡忘的人生背景。</p> <p class="ql-block">  在多倫多,有意思的是我們進入了多倫多大學的校園,在那些已經有些古老的石頭建筑和古樹濃萌下漫步。我從來就認定,都市中最美的風景就是大學校園。這個空間,生活是另一幅模樣:朗朗書聲,捧書苦讀的孩子們,運動場上的青春身影,給如畫的校園增添了不會間斷的無盡活力。我非常羨慕那些在校園度過一生的人們,不著煙火氣的青春不老,讓人頓生敬意。</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們還將取道多倫多回國,所以將一些游程放后,匆匆啟程繼續向東去阿崗昆省立公園,那里是繽紛紅葉最具盛名的觀賞地。途中還經過格雷文赫斯特小鎮,這可是白求恩的故鄉。</p> <p class="ql-block">  這棟淡綠色的兩層小樓,就是白求恩的家。這里距多倫多有160多公里,是一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籍籍無名的湖邊小鎮。然而,這座小屋里卻誕生了“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一個讓十四億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加拿大人!</p> <p class="ql-block">  在小樓一側,新建了一所診所作為白求恩的生平陳列室,室外有他的銅像和吳印咸拍攝的那幅《白求恩大夫》,這是被世界最多的人熟知的攝影作品,沒有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打心底由衷崇敬是來自他的人性良知,他說:一個醫生,一個護士,一個護理員的責任是什么?只有一個,就是使我們的病人快樂,幫助他們恢復健康、恢復力量。你必須把每一個病人看作是你的兄弟、你的父親。因為他們比父兄還親——他們是你的同志。</p><p class="ql-block"> 他還說:讓我們把盈利、私人經濟利益從醫療事業中清除出去。使我們的職業因清除了貪得無厭的個人主義而變得純潔起來,讓我們把建筑在同胞苦難之上的致富之路看作是一種恥辱!</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過去了,世事蒼桑,但這些話,對于今日的中國,是多么的振聾發聵,擲地有聲,讓人警醒。</p> <p class="ql-block">  回首望去,正是從白求恩故居的院落開始,斑斕紅楓以它的華彩裝點世界,我們終于走進了這個紅楓之國的金色秋天。</p> <p class="ql-block">  阿崗昆省立公園內,紅潮才剛剛開始漫卷山林。</p> <p class="ql-block">  而金色的陽光卻穿透葉片,把星星點點灑在藍色的湖面上。</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不遠就到達了金斯頓,這是一個地處五大湖的連接處的小城,也被稱之為“水城”。因為它瀕臨聞名于世的千島湖。</p><p class="ql-block"> 千島湖其實并不是湖,而是圣勞倫斯河與安大略湖相連接的一段寬闊的河道。水面上散布著1800多個大小不一的島嶼,最小的只是一塊礁石,大的可以達到數平方英里,是名符其實的千島湖。與中國新安江水庫建成形成的干島湖不同,這里更富依托自然之趣。</p> <p class="ql-block">  除了石頭城堡,湖上一些小島上還有千奇百怪的建筑,比如這棟“傾斜的小屋”。</p> <p class="ql-block">  還有不足十米的“跨國大橋”,一端是巴掌大的加拿大國土,另一端則是更小的美國地盤。</p> <p class="ql-block">  乘游艇環湖一周,再走上圣勞倫斯河大橋,俯瞰千島湖上秀色。樹影碧波,臨水木樓,沒看不到什么娛樂、獵奇的招引,安靜到似乎能聽到崖邊林間小教堂的管風琴奏鳴。此千島湖與彼千島湖,各美其美,吾誰與歸?</p> <p class="ql-block">  在山水之間溜達,我都忘了萬圣節已經臨近。而金斯頓的小城人家,家家戶戶已開始布置庭院,巫婆和鬼怪差不多悉數登場。</p> <p class="ql-block">  但商家櫥窗里,卻是白人“飛天”仙女牽龍降臨,也是各美其美。</p> <p class="ql-block">  教堂外,夕陽染紅了兩樹金黃,謂之大美于斯,則非常貼切!</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從金斯頓出發,進駐加拿大首都渥太華。</p><p class="ql-block"> 渥太華最初是依托周邊的原始森林進行木材加工的一個小城鎮,因位于渥太華河畔而得名。在18世紀淪為英國殖民地后,尤其是1832年約翰·拜上校主導修通連接渥太華、金斯頓和安大略湖的麗都運河,渥太華成為地區重鎮。1857年維多利亞女王選擇渥太華為加拿大的首都。</p><p class="ql-block"> 1926年加拿大獨立之后,近百年來渥太華作為首都,已發展成為加拿大的政治和工業技術中心,一個具有多元文化、高水準生活水平、低失業率的國際大城市。</p><p class="ql-block"> 這一組運河之舟上為獨立而戰的雕塑,很到位地刻畫出渥太華百年歷史的變遷。</p> <p class="ql-block">  百年前的帥哥昂首挺胸矗立在議會大廈前,他在眺望未來?</p> <p class="ql-block">  這是我在渥太華街頭抓拍到不多的人物特寫畫面,兩兄妹微笑的面龐美極了!穿越歷史走向未來,孩子們才是明天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儀仗隊吹著蘇格蘭風笛,執槍正步行來,也成了街頭一景。</p> <p class="ql-block">  草地上散落的楓葉間,一只小松鼠出現了。不過,這次是黑松鼠了!在渥太華總督府的庭院里,我還看到和拍下了好多,無一例處都是黑色的小家伙,跟賈斯珀的紅棕色外套可不一樣了。</p> <p class="ql-block">  在一處公園的草地上,我頭一次見教了如此巨大的南瓜。靠上去坐坐,敲敲,能觸摸到真南瓜的質感,而不是模型和雕塑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問題是:這樣的南瓜是怎么種出來的啊?</p> <p class="ql-block">  從渥太華繼續往東北方向出發,感覺很快就到了蒙特利爾。因為上世紀70年代舉辦過奧運會和那個無與倫比的圣約瑟夫大教堂,我對這座名城有很深印象。</p><p class="ql-block"> 蒙特利爾是以法裔人口為主的一座非常美麗的城市,它座落在圣勞倫斯河中的蒙特利爾島及周邊小島上,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經濟中心和主要港口。到達后第一站就去了30多年前修建的奧林匹克體育場。</p> <p class="ql-block">  蒙特利爾顯然繼承了法國巴黎和那些名城的典雅浪漫氣質,從建筑到路邊花圃都洋溢著精致的古典藝術氣息。連大教堂外供游人乘坐的馬車都很有范兒。</p> <p class="ql-block">  在草地上,依舊散落著楓葉,依舊有小松鼠機靈地蹦噠,但是,小家伙的外套卻換成了一水兒的灰色!真是讓我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  跟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一樣,街頭出現了咖啡座。法式身材和法式面孔的小姐姐在張羅著,不能不停步小坐品上一杯。</p> <p class="ql-block">  無處不在的楓葉點綴在蒙特利爾的大街小巷,除了銅像雕塑,還有諸如高盧雄雞這樣的壁畫。我甚至看到一家賓客盈門的華人餐廳,墻壁上居然畫著唐僧師徒往西天取經的熱鬧場景,幾個吃著冰淇淋的小女孩正指著二師兄哈哈大笑呢!</p> <p class="ql-block">  在我行走的記憶中,蒙特利爾的圣約瑟夫大教堂,與蘇格蘭愛丁堡大教堂是兩個有著華麗的藍色大花窗或大祭壇精致優雅的建筑,那種神圣的藍,藍得用海水溶化了藍天,再直滲透到我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圣母的祭壇上是一幅油畫杰作,她向主傾訴的身姿和神態,不由得你的心不像燭光那樣閃動。</p> <p class="ql-block">  神龕上的雕塑也極為傳神。點起的一片燭光驅散黑暗的一角,讓人體會到信仰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在途中,我非常樂意去各地的教堂,因為即使我不是虔誠的基督徒,但是,教堂同樣是藝術的圣地。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堂是一個陳列人類心靈創造和信仰的博物館,愉悅地審美同樣是凈化靈魂啊!</p> <p class="ql-block">  走出教堂,成群的天鵝在云層的幻彩中飛過。這樣的秋日,走在遙遠而陌生的地方,一個一生不會再有機會來的地方,真好!</p> <p class="ql-block">  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同屬魁北克省,是加拿大第一大省。從蒙特利爾繼續向東北行,就到省會魁北克。由于瀕臨大西洋的哈得遜灣,所以這印第安語的“魁北克”,指的就是峽灣。</p><p class="ql-block"> 從多倫多出發,我們基本上是沿著圣勞倫斯河前行。到魁北克的第一站,是到賞楓勝地奧爾良島,這里是圣勞倫斯河的入海口。</p> <p class="ql-block">  這個季節,奧爾良島基本上被紅色覆蓋。零星分布的庭院,都被楓葉簇擁著。我們在島上人家享受了一餐當地的美食午餐,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吃到了楓汁糖。它是一種從楓樹樹汁中提取金黃色的粘稠糖漿,看上去很誘人,但并不太甜。</p> <p class="ql-block">  從奧爾良島跨過大橋進入魁北克市區,遠遠地就能望到一個大瀑布掛在山頭。它叫蒙特倫西瀑布,落差有83米,是尼亞加拉大瀑布的1.5倍,大量的水從峭立的懸崖傾瀉直落圣羅倫斯河,氣勢非凡。除了公路,河灘上還有棧道木梯直達山頂。</p> <p class="ql-block">  魁北克也是法語地區,古老的馬車穿行在城中,頗有幾分歷史蒼桑感。</p><p class="ql-block"> 歷史是什么?往大了說,它是人類社會的生存發展史,說小點,歷史就是過去了的生活。像北美地區,三百年前還是原始的蠻荒地帶,加拿大與美國建國及歐洲移民也不超過三百年。但并不意味著其沒有歷史。兩百多年來,沉淀下來的人生百態和故事,就構成了不乏精彩也很動人的歷史片斷。</p> <p class="ql-block">  謝老攜夫人登上高處,拍得了這樣一幅魁北克的全景。畫面上最高大的建筑即費爾蒙芳緹娜城堡酒店,她面對圣勞倫斯河,是魁北克老城的標志。據說,她是全世界被攝入鏡頭畫面最多的酒店。百年以來,女王公爵王子總統們都曾入住過這家酒店,連蔣介石及宋美齡也曾在這里下榻過。</p> <p class="ql-block">  魁北克老城以城墻為界,分上城與下城。</p><p class="ql-block"> 最早建于懸崖之上的上城區,始終是魁北克宗教與行政的中心。擁有許多教堂、修道院及著名的歷史建筑,包括芳提娜城堡、星形城堡要塞等。</p><p class="ql-block"> 而最古老的老城核心卻集中在下城,皇家廣場四周和圣母街兩旁均為17和18世紀建筑。其中,香桑普蘭街的歷史最為悠久,是商業廣告、雕木招牌,尋歡作樂等云集的場所。像這個演奏豎琴的老人,就是在香桑普蘭街頭一個角落里操琴的。</p> <p class="ql-block">  香桑普蘭街有不少百年老屋,有一棟的側墻上畫上了一幅透視感極強的風情畫,讓人們能窺見老屋各個房間里正在發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小街入口處,還有一幅街口場景的“穿越”畫。百年前的馬車、紳士、修女、孩子們和小狗一起登場。夫人站在畫前作勢要走,就被鏡頭捕捉實現了時空穿越,呵呵。</p> <p class="ql-block">  站在石階上,框住一片老屋拍下來,很輕松地就得到了一幅法式風情的印象派作品。</p> <p class="ql-block">  走到魁北克,并不是我們的終點。天高地遠處,還有圣約翰和哈利法克斯在等著我們,還有芬迪國家公園和佩姬海角在更前方。不聽到大西洋的濤聲,這一幫人是不會回頭的。</p> <p class="ql-block">  事實上,越往前走,陽光越明媚,楓葉也越紅。</p> <p class="ql-block">  起伏的丘陵,把高速公路折彎,美給你看。</p> <p class="ql-block">  而路邊則是層層疊疊的秋林。鵝黃與白色,是變換一種淡雅的風格,讓你積蓄火紅的賞讀期盼。</p><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我毫不懷疑“向前走”的行程策劃是正確的。多數游人在魁北克折返是不應該的,因為秋日交響的高潮,肯定在前方。</p> <p class="ql-block">  一直向東,雖然在人煙稀少的丘陵地帶穿行,卻沒有西部落基山脈那種荒涼,一路上飽覽秋色,不知不覺就到了圣約翰。</p><p class="ql-block"> 圣約翰是個海濱小城,瀕臨芬迪灣,與美國的波特蘭,波士頓隔海相望。海邊的街口,彩繪的三文魚作為圣約翰的標志。這個人口不足20萬的小城,卻是加拿大東部重要的航空港和海港(不凍港)。</p><p class="ql-block"> 城名圣約翰很有講究。其實新約圣經中有四個約翰:施洗約翰,彼得的父親約翰,祭司長亞那家的約翰和雅各布的弟弟約翰。而約翰之前加了一個“圣”字,則是主耶穌最愛的圣徒,即第四個約翰。新約里有太多關于圣約翰的故事,其中就有“七個金燈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或許,“七個金燈臺”之一就在眼前。清晨當我們去海邊觀潮時(圣約翰的潮水很奇特),朝陽映射著那座造型別致的燈塔,畫面美得要屏住呼息才能拍攝。</p> <p class="ql-block">  離開圣約翰前往更東的哈利法克斯,在這條寬闊的高速公路帶上行駛,感覺非常輕松。直到此時,我才真正認識了淳樸的司機小黃,我們開始愉快的交談:他告訴我關于加拿大黃刀鎮看極光、草原省攝游的事。原來,他也是個攝影愛好者,這讓我倍感親近。</p> <p class="ql-block">  突然,我在車窗外發現樹叢中閃過一片“紅山”,一時間竟忘記這是在加拿大了,只顧趕緊請小黃停車。</p><p class="ql-block"> 善解人意的小伙子居然真把車停在路邊草叢里了。一車人大呼小叫地涌下車,奔向山坡上那一片紅。 </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天,整座山全紅!沒有丁點雜色。我傻了,這該怎樣拍攝呢? 也不顧腳下的紅色植物有些扎人,東張西望地在山頭亂竄。</p><p class="ql-block"> 遠遠的,發現了一個穿著藍色衣服的人影,已經細小到幾乎無法分辨。那該是毛社軍老師吧!不由自主地落下快門拍了下來。接下來的時間,全交給一大群中國大媽留影了。她們也不管這片巨大紅氈多么扎人,一邊坐下去一邊尖叫,此情此景,已容不得我不拍了!</p> <p class="ql-block">  接下來車行至阿爾馬鎮附近的芬迪國家公園,終于,終于從太平洋海邊橫跨5000公里的北美大陸,來到大西洋的海岸上。</p><p class="ql-block"> 這里,已經為我,為我們備下了幾張紅色的椅子,讓我們面朝大海,心花怒放!</p> <p class="ql-block">  芬迪國家公園內,一排排楓林以最好的色彩迎接我們。視野里已無須任何修飾著色,宛若天成地亮出一幅幅經典油畫。</p> <p class="ql-block">  相對水墨的淡雅,芬迪的山林走了另一個極端,即肆無忌憚的濃烈。遠景、全景,特寫……忘我投入拍攝的我已忘記了時間,只沉醉在各種景別的空間之中。原諒我此時不能一一發上有限額的美篇交流分享,盼朋友們有機會時去芬迪看看。</p> <p class="ql-block">  離開芬迪國家公園奔向佩姬海角。幾十公里的林間公路,構成了名符其實的賞楓長廊。可以說到了這里,才明白加拿大國旗上那片紅楓,真正飄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海風撲面拂來,在這一大片礁石的頂端,一座紅頂白墻的燈塔高高聳立。大西洋的浪花和海鷗撲向這天涯海角一一這是北美大陸最東的地方之一,大約在西經66度的位置上。</p><p class="ql-block"> 佩姬灣這座以遼闊大海為背景的百年燈塔,也是加拿大熱門的打卡地之一。它那種孤傲兼浪漫的風格,其實是無邊無際的大海賦與的,而大海的個性,卻在瞬息萬變中。</p> <p class="ql-block">  貼近礁石邊呼嘯而來的巨浪,似乎可以呑沒一切,但海鷗卻從容地在浪花之間飛翔覓食。</p> <p class="ql-block">  它甚至趕在浪濤被擊碎之前,落向礁石,去啄取礁石上的小海礪。</p> <p class="ql-block">  整個海灣浪借風勢,狂暴地起伏翻騰。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震撼于當年從“大西洋那邊來的人”,是如何在驚濤駭浪中九死一生到達這個海岸的!</p><p class="ql-block"> 到了這里,一個明確無誤的休止符標注在行程上了。實在是沒法繼續向前走了。兩千多公里的大洋那邊是歐洲,是把現代文明帶過海洋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哈爾法克斯還有一座軍事城堡,這個城堡從1749年城堡建成后,乃至整個19世紀,一直是大英帝國最重要的四個海外海軍基地之一,是北美現存最大的石頭要塞。在兩百多年后的今天,瞅著那些生銹的鑄鐵大炮和荒草叢生的石頭城墻,它的存在可能只有追憶昔日榮光,或者是觀光娛樂的意義。</p><p class="ql-block"> 但戊守城堡一代又一代的英倫帥哥,卻永遠都是有意義的。這個英俊的家伙,身高差不多接近兩米,煞有介事地持槍肅立。而胳膊之下,則是中國大媽們無休止的輪番合影。</p> <p class="ql-block">  軍營小院內,他的長官同樣是一個大長腿。露天的辦公桌腿實在是短了點,只好分腿成八字造型,可真難為他了!</p> <p class="ql-block">  入夜。從哈利法克斯折返飛回多倫多。余音悠長,我們的進行曲還有精彩的尾聲。</p><p class="ql-block"> 在多倫多,我們去了安大略皇家博物館,這是我在行程策劃中不容錯過的地方。雖然這座博物館的藏品規模不如羅浮宮、冬宮、大英和大都會四大博物館,但卻是世界上收集中國珍貴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中國藏品的精美程度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 走進這座古老與現代粘接的博物館大門,我的震驚一個接著一個。四個中國展廳,分為古代藝術、佛教藝術、建筑藝術和雕塑造像。幾乎所有的鎮館之寶都來自中國!面對這幅山西長樂宮的大璧畫和元代雕塑,瞠目結舌的我驚呆了!館內太多文化藏品,是我們在中國不曾得見的文物孤品啊!他們,是通過什么手段弄到萬里之遙的異域他鄉的呢?</p><p class="ql-block"> 于此見上一眼,乃我人生之幸!</p> <p class="ql-block">  最后的句號以“天穹跌水”落筆,這就是美國與加拿大交界處尼亞加拉大瀑布。</p><p class="ql-block"> 大瀑布位于伊利湖和安大略湖間的尼亞加拉河上,為山羊島所分流。東側是美國的“美利堅瀑布”,西側則是加拿大的“馬蹄形瀑布”,以雷霆萬鈞之勢傾瀉而下,極為壯觀,是著名的世界四大瀑布之一。</p><p class="ql-block"> 登上游船,披上塑料雨披躲在船舷廊柱后瘋狂地拍攝,我發現,這個視角,以拍攝彌天水霧中飛鳥的特寫為佳。要拿下全景,還是得上到加拿大一側的懸崖邊上,才能盡攬“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奇觀。</p> <p class="ql-block">  晴日里,巨大的水量名符其實的“斷崖”式下跌,使瀑布飛濺的水汽中常常出現彩虹。碧水長虹,在不可阻擋的偌大氣勢中,又增添了一種任性多彩的浪漫。</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急流飛虹,我在巴西與阿根廷國界的伊瓜蘇大瀑布也曾見過。</p> <p class="ql-block">  在波濤中奮力前行的游輪,則堅定地奔向彩虹,追逐著奇幻的多彩之夢。</p> <p class="ql-block">  單是這傾瀉而下的碧水,就牢牢地拴住了我的視線,傻傻地望著跳躍的浪花,急流的水線和動感十足的飛瀑,腦子里被蕩滌成一片純凈的空白。</p><p class="ql-block"> 在這個空間里,此刻時間被凝固成瞬間,但仍能感受到不可阻擋不可更改無奈跟隨的流逝,這常常被人稱為命運。港人為什么來加拿大這樣的問題,于此還有什么意義呢?!</p> <p class="ql-block">  是時候該舉杯了!在一個出產加拿大冰酒的葡萄園中,社軍和衛民開心的碰杯,我迎著夕陽和晚霞抓拍了這幅特寫。此行團隊的所有朋友們都樂呵呵地注視著這一幕。</p><p class="ql-block"> 沒有人去想,這一刻為什么開心。想的是明天平安回國,想的是下一次行程何時開始?</p><p class="ql-block"> 人生總在路上,時間已經不多了,而等待我們的陌生空間卻太多了。溜達著走走看看,歲月才是這么精彩,生命才因為認知而有意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阳市| 随州市| 卢氏县| 保康县| 东乌珠穆沁旗| 恭城| 芒康县| 郑州市| 彝良县| 循化| 左贡县| 马关县| 扎兰屯市| 郯城县| 长武县| 广西| 伊金霍洛旗| 法库县| 晋城| 东乡县| 榕江县| 鄯善县| 关岭| 长武县| 万安县| 平舆县| 乐平市| 蛟河市| 米泉市| 合山市| 南靖县| 榆树市| 曲靖市| 津市市| 济宁市| 新宁县| 绥宁县| 新宾| 嘉祥县| 宜兰市| 日喀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