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閑聽落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常常做夢。夢見自己一個人,有時候似乎是和幾個人,在老家房子東側的河坎子里轉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家房子就是那種典型的蘇中地區農家院子,正房、東廂、前院、后院。雖幾次翻砌,但布局基本沒有改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房子東側兩米外,有一水渠。水渠由南向北,從田埂到大河,大幾十米長。早春開始,直至深秋,這條水渠的水都是潺潺流動的,用以流瀉村莊南面一大片田地灌溉之水。田地一望無際,從青到黃,又從黃到青,更迭著農民們的希望。水渠斜坡狀的河岸,就是我們俗稱的河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坎邊上,父親堆了一個大草堆。父親又在河坎上種了許多樹。這些樹有的叫得出名,有的叫不出名。清晰記得名的有桃、柳、</span>構樹、<span style="font-size:18px;">楝樹、榆樹……草堆和固堤的樹林,成了孩子們玩耍的樂園。他們避開大人,在樂園里爬樹、掏鳥窩、斗蛐蛐,或者干脆把草堆扒一個洞,躲在洞里睡大覺。冬天,大概交冬數九之時,父親風塵仆仆出差回來,必將河坎上茂密的樹枝作一修理。樹矮的就墊著腳,樹高的就用梯子爬上去,用鋸子“滋啦滋啦”鋸一番。枝條長,等曬干了,父親再用斧頭劈成一般長短的柴火,粗的歸粗的,細的歸細的,捆得結結實實,擱在院子西側的小屋里。走家串戶,年底村子里每一家小柴房里,都壘著高高的木頭柴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粗的木頭柴火主要是臘月底家里蒸饅頭用的。蒸饅頭是我們農村過年的大事,臘月底每家每戶都要閉門謝客專心蒸饅頭。一早開始,短則半天,長則一天。有餡的饅頭是農民過年時飯桌上的調劑品,實心饅頭則切成片,曬干了儲存起來,成了來年春下地干活時的干糧。饅頭蒸得暄軟,預示著來年運勢就好,這就要面發得好,還要火膛的火好。燒木頭柴火我們小孩子都不拿手,那是個技術活。我偶爾幫大人添一兩根,也是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擺布,橫也不是豎也不是,眼睜睜看著火焰變小。只有父親燒得最好。父親不緊不慢將幾根柴火架得空空的,火一下子就上來了。火苗貪婪地舔著鍋底,大鐵鍋里的水不斷沸騰,饅頭一籠一籠上,又一籠一籠地出。我們的心里也暖烘烘的,覺得這就是大人嘴里說的好火頭,好旺頭,和好年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時燒飯是不用這樣的木頭的,都是用剩余的細樹枝或田里莊稼收割后的秸稈。農家除了冬天閑,其它時候都是忙的。春天大概勞動節以后,秋天大概國慶節后,就是農村最忙的時候。父親就又風塵仆仆地回來了,幫助割麥子、插秧;割稻子、種麥。從我的記憶開始,田地就開始責任到戶了。麥子和稻子母親割得多,父親負責將麥把或稻把挑到曬場。我偶爾下田割過,不是嚷嚷腰疼,就是不小心鐮刀碰到了手。一望無際的莊稼,到自家田地邊緣還有好遠好遠。母親的腰肢仿佛永遠是柔軟的,不覺得累似的,說:這孩子,不是這就是那,還要心疼你,走走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麥子和水稻割下來要脫粒,就是谷子和秸稈分離。村子里曬場上有公用的脫粒機和老虎機。大家將莊稼都割齊了,一家家挨個,幾家一起幫忙,準備脫粒、打把。女人們把盈滿谷粒的秸稈分成一把把,依次到脫粒機上去脫粒,金黃色的谷子就紛紛揚揚落在了曬場上。再把剩余的秸稈往老虎機的“老虎口”,就是秸稈入口處一送,“蹭蹭蹭”幾下,直挺挺的秸稈就變成了一堆堆柔軟的麥草或稻?草。男人們則負責及時將谷子運走,將草抬走。我們小孩子是分配不到重要角色的,因為脫粒打把既快又有風險。最多有一個可有可無的任務,就是站在高高的莊稼堆上,幫助把麥把或稻把推到大人腳下。開始很興奮,連拖帶拽,拼了命地用小小的身體奮力地將把推下去。一會就沒有勁了,動作慢了下來,又變成大人們自己跑過來取。每個人都忙著,沒有人責怪我們小孩。秸稈被老虎機割斷時散發出的好聞的香味彌漫在空氣里,直往鼻子里鉆,令我們終生難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秸稈草曬干了就需要堆起來。家鄉最美麗的風景之一,就是每家每戶房前屋后或田頭都有個大草堆。那時候我不知道,以為草堆是農村平常之物,后來慢慢才明白,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柴是第一件。這個大草堆就是平原地區老百姓的柴火,是柴米充足,生活富庶的表現。我們家的大草堆就堆在河坎邊。堆草堆是個技術活,一般是母親在下面用叉子遞草,父親站在草堆上一一擺布。這些雜亂的莊稼草,在父母的一雙巧手之下,在我們小孩子玩耍時嘻嘻哈哈的喧鬧聲中,好像一下子就堆好了。堆好的大草堆就像過年時蒸的巨大的實心饅頭,又松軟,又緊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是,抬頭看見縷縷炊煙從農家的煙囪里生起,薄薄的,輕輕的,像霧,像紗。越過房屋、田野、河流、樹林,一直與天邊的彩霞相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母親曾經預言,孩子們遲早都是要離開家的。是的,長大后的我們真的陸陸續續都離開了家,離開了那個曾經很安靜又很忙碌的村莊。但我們無論身處何境,都始終熱愛并想念著自己的家鄉。偶爾一聲布谷鳥的啼叫,就會輕易把我們喚回到那個熟悉的村莊,那些熟悉的農忙場景。鄉村是屬于大人們的,更屬于我們這些自由的孩子們的。并不同于現在許多人,因為不滿意眼前的現代化炊具而煮出的飯菜,而去懷念鄉村的柴火。我們眷戀的恰恰是老家裹挾著飯菜香的縷縷炊煙,和再也回不去的安寧、恬靜的鄉村生活,以及守在父母身邊時那一份無憂的時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概這樣的遺憾時時在心頭泛起,我的靈魂才常常在夢里回到過去的老家。</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惠市|
大宁县|
乌什县|
吉首市|
花垣县|
永靖县|
江永县|
赤城县|
永仁县|
余干县|
涞水县|
环江|
桃源县|
望都县|
桦甸市|
湖口县|
湘阴县|
五指山市|
涡阳县|
纳雍县|
临漳县|
弋阳县|
永新县|
惠来县|
康乐县|
略阳县|
宝清县|
濮阳市|
水富县|
鹤岗市|
政和县|
康定县|
金平|
西乌珠穆沁旗|
柘城县|
青铜峡市|
青田县|
清苑县|
商都县|
桑植县|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