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典型的古典組曲通常包含四首基本舞曲:第一首是慢的四拍子的阿勒芒德,第二首是快的三拍子的庫朗特,第三首是慢的三拍子的薩拉班德,第四首是快的三拍子或復拍子的吉格。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這樣就構成了兩隊慢和快的舞曲,在速度、節(jié)奏和風格上形成了對比,但調(diào)性是統(tǒng)一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四首舞曲中,薩拉班德是最慢的一首,吉格是最快的一首。在最后兩首舞曲中間,往往會插入一首或幾首中等速度的或快的舞曲,如三拍子的小步舞曲、帕斯比葉或二拍子的加沃特、布列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古典組曲作為音樂體裁的名稱,最早見于1557年,但其結(jié)構形式長期變化不定。其典型形式公認是由薩克遜鍵盤作曲家J.J.弗羅貝格爾定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650年流行的組曲形式常由阿勒芒德-庫朗特-薩拉班德3種舞曲構成,弗羅貝格爾也按此創(chuàng)作了不少組曲。嗣后,吉格插入組曲,有時置于庫朗特之前,有時置于其后。弗羅貝格爾死后,1693年,他的組曲曲集出版,其舞曲排列的次序,被公認是古典組曲型式的楷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古典組曲是按阿勒芒德-庫朗特-薩拉班德-吉格的次序排列構成,間或冠有前奏曲和插入布雷、加沃特、小步舞曲等樂曲,有時甚至插入特性曲及標題小曲。各樂章均使用同一調(diào)性,都以二段式寫成,每段各自反復演奏1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當時許多著名的作曲家,如英國的H.珀塞爾、法國的F.庫普蘭、意大利的A.科雷利、德國的J.S.巴赫及G.F.亨德爾等,都創(chuàng)作了不少組曲,</span><i style="color:rgb(237, 35, 8);"><u>其中以巴赫的《英國組曲》及《法國組曲》最為著名。</u></i></p> <p class="ql-block"> 誰像我一樣努力,誰就有我這樣的成就!</p><p class="ql-block"> ——巴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江县|
鄂州市|
屯昌县|
鹤壁市|
罗平县|
横峰县|
阳高县|
武鸣县|
海淀区|
德化县|
屯昌县|
英山县|
勐海县|
嘉义县|
新化县|
乐至县|
宜兰市|
应用必备|
南康市|
广宁县|
梁河县|
通渭县|
新绛县|
镇赉县|
北票市|
衢州市|
姜堰市|
蒙城县|
华安县|
元江|
高清|
峨边|
格尔木市|
阜新|
定结县|
罗平县|
福州市|
甘孜|
正阳县|
长治县|
炉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