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剜到筐里的才是菜</p><p class="ql-block"> ——我的失敗哲思小品文一則</p><p class="ql-block"> 我從小做事就喜歡總結經驗教訓,愛動腦思考,喜歡從做人做事中,尤其是失敗的歷練中總結經驗教訓。我感覺這樣的生存方式讓自己受益匪淺,真的收到了“吃一塹長一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記得很小的時候,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上山采野菜。由于我上山很少,沒有別的小朋友那樣眼尖手快,采到的都是一些又瘦又小的野菜,我都如獲至寶的放到筐里。大家看不上眼兒我采的菜,都勸我別要了,說往山里走能采到更好的,這些還是扔了吧。我經不住眾人勸說,就真的把采到筐里的野菜扔了。但是到山里采野菜就和冒險、和投資是一樣一樣的,可能撞大運遇到了菜源,采到很多野菜,也可能倒霉運滿山空跑,一無所獲。我們那次就一無所獲,到大山里什么都沒采到,挎著空筐回來了。那些經常上山的小朋友,可能有一打無一撞,空著筐回來一次也無所謂,但是我上山機會本來就少,而且明明筐里已經裝了些菜,又冒冒失失的丟棄了,最后落了個一無所獲的下場,遺憾和悔恨可謂刻入骨髓。</p><p class="ql-block"> 這次失敗給我最大的教訓就是:錯把別人采野菜的本領,當作自己采野菜的本領,沒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于自己得到的成果,最終落了個一無所獲的后果。</p><p class="ql-block"> 從那以后我深刻明白了:只有剜到筐里的才是菜,深山密林里指望不上的指望千萬不要指望;采到了是大幸,采不到只能認命;已經采到筐里的菜,即使再小再破,到底還是收獲,比起指望不上的指望,只有剜到筐里的才是實實在在的指望。</p><p class="ql-block"> 我現在還是喜歡上山采野菜,但是無論別人采的野菜多好,我都不再嫌棄自己的成果。我把自己采到的野菜,敝帚自珍地裝在筐子里,到家后和親人分享,有時還能分給朋友一些,別提多有成就感了。別人采的精,我采的劣,但是我眼睛又近視手又笨,對于自己采到的野菜,我已經很滿意了,所以每次我都收獲頗豐。我心里反而鄙夷那些自詡采野菜的老手——越是采野菜的老手,往往越是眼高手低,他們往往由于過分注重外表而忽略了注重實質,其實春天的野菜都非常鮮嫩可口,好看的不一定更好吃,不好看的不一定不好吃。只要好吃,不管高矮胖痩,都是好菜。</p><p class="ql-block"> 有一句略帶貶義的民間俗語說:“剜筐就是菜”,形容不挑不撿,不管好壞,撿到筐里就是菜,比喻只要到手就算數。而人們經常奉勸別人和規勸自己的司空見慣的做法則是:不能“剜筐就是菜”,也就是說,不能不經挑選,不分好壞,到手了就算數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但是我要奉勸大家的是,無論可取不可取,一定要量力而為,量體裁衣,量入為出,看菜吃飯,只有最終把握到手里的才是自己的,而眼高手低,空腹高心,志大才疏,不自量力,終究一無所獲。</p><p class="ql-block"> 人們的才能,有高下之分;人們的智慧,有賢愚之別。有人把吃剩下的用剩下的當作垃圾扔掉了,而有些人還要興高采烈地把這些垃圾當寶貝一樣撿回來。完全不用更不能由于別人的垃圾成為你的寶貝,就要沮喪痛苦。有些人做垃圾產業,也照樣做成了龍頭大佬;有些人貌似和高精尖產業掛鉤,也只能艱難度日;有些人穿街走巷風塵仆仆能過得殷實富足,有些人在精品間里纖塵不染也只是維持生計;有些人追求小富即安,有些人渴望大富大貴;有些人不甘于平庸勞碌,有些人安守于平平淡淡……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只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憑借自己的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空間、找好自己的位置、找對自己的崗位,不能太好高騖遠,當然也不能太消極怠惰,就是最明智的選擇。有些人堅持“平平淡淡才是真”,有些人堅持“知足常樂”,有些人堅持“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個人的信念和理想都不一樣,但是都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趟出來。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哪怕失敗不斷,從失敗中吸取營養,從教訓中總結經驗,鋪墊成下一步的堅強基石。事過無悔才是最重要的歷練,事過有得才是最豐富的成長。</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我從失敗中總結的哲思小品一則,愿以失敗共殤,以經驗共享,以明智共勉,以勝利共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州市|
康定县|
仙居县|
瑞金市|
林周县|
青岛市|
黎城县|
茶陵县|
房产|
沛县|
临澧县|
山丹县|
嘉义县|
龙川县|
屯门区|
东乡|
漠河县|
永定县|
合山市|
玉树县|
前郭尔|
凤凰县|
台山市|
民县|
台前县|
万年县|
甘谷县|
新化县|
商丘市|
涿鹿县|
崇礼县|
交城县|
镇康县|
江津市|
南康市|
舞钢市|
商水县|
福建省|
黄石市|
左贡县|
红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