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2px;"><i><u>?</u></i></b><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u>?</u></i></p><p class="ql-block">古店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店街是卡房鄉的政治、文化、商業中心,街東西長約500米,街中間是個丁字路口,路口南頭是古店大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古店街都是磚瓦房。 街東頭有一棵兩人抱粗的白果樹,枝繁葉茂,遠遠望去像一把偌大的傘,果熟時節,樹上掛滿了黃橙橙的白果,每逢夏天,街上的居民和來往的行人,都愛在樹下乘涼,伏天烈日炎炎、酷熱無比,可樹下微風習習、很是清爽,乘涼的人坐在樹下都不愿意回家,真是大樹底下好乘涼。 </p><p class="ql-block"> 在白果樹邊住著一戶遠姓人家,高高的樹枝伸過他家屋頂,他們祖孫三代一起居住,爺爺瘦高個子,頭發稀少禿頂,他會鐵匠活,都叫他遠鐵匠,路邊幾間低矮的瓦房,是他的鐵匠鋪,他賣鐵器農具,也給村民加工磨損嚴重的鋤頭、鐵鍬、砍菜刀、斧子, 化鐵器的爐子、風箱設在瓦房門口,總看見禿頂爺爺拿著很長的火鉗,在爐子里翻動,一邊來回拉風箱,風箱發出呼呼聲,爐火通紅,火苗呼呼往上竄,翻動一陣,便鉗出燒得通紅的鐵塊,放在鐵凳上,爺爺與另一位師傅,面對面的用大錘,你一錘我一錘的砸著鐵塊,乒乓聲傳的很遠,熱天他們光著膀子,肩上搭一條毛巾,不停的往黝黑的臉上擦汗,后背像是洗了淋浴般淌著汗水,打鐵是力氣活,也是技術活,他們沒有圖紙、模具,憑著經驗砸出工具的形狀來。 </p><p class="ql-block"> 鐵匠鋪往西是糧管所,街邊的磚瓦房有糧管所的辦公室,有的住著他們單位的家屬,旁邊有一個能走大卡車的門洞,里面是糧管所倉庫,倉庫是長方形、很大,房頂用水泥抹成圓坡形,看著像一個偌大的長方形碉堡,倉庫門口是一個比籃球場還大的廣場,水泥地面很光滑,每年村民要到這里來上交公糧,公糧是按人頭交,每年水稻、麥子成熟后,村民把最好的水稻、麥子曬的干干的,人背、架子車拉、兩小兄弟抬,送來交公糧,對公糧的質量要求很嚴格,必須要曬的干透,不能有一點濕,盡管在家里曬了好幾天,到這里來還得曬,直到工作人員檢查合格才行,這廣場就是曬糧的地方,村民上午送來糧,得在這里曬上大半天,曬糧得照看著,有麻雀來啄吃,到下午驗收后才回家,得忙活一天。 </p><p class="ql-block"> 糧管所對面是食品站,計劃經濟時期,只有食品站有權屠宰豬肉賣,村民的雞蛋也是送到這里來賣。 挨著食品站是供銷合作社,都叫它供銷社,古店街道兩邊的磚瓦房,大多是供銷社的門市部,像書店、煙酒糖茶、服裝鞋帽、布匹、家用電器、針頭線佬,還有收購站, 都是供銷社經營,那時候的供銷社紅紅火火,供銷社里的售貨員,大多是縣城分配來的男女小青年,他們個個白白晰晰,靚麗洋氣,與我們這些干農活粗黑的莊稼人,對比鮮明,我們很羨慕她們是公家人(吃商品糧),羨慕同時自覺矮她們一截,買貨時趕上有的售貨員傲慢,帶搭不理的,我們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想:這人真大,吃商品糧就了不起了。 </p><p class="ql-block"> 街中間是卡房鄉醫院,我們叫它大醫院,說是大醫院,也沒有檢查病的機器設備,看病也只是打點滴或開藥,村民有病也很少來這里看,一般都是到村里小醫院看,平時感冒發燒,吃點消炎藥,退燒藥之類的。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醫院很是紅火,那是一個轟轟烈烈的計劃生育時代,卡房鄉內的已婚婦女,都要到這里來上環、結扎、超生懷孕的墮胎,大醫院為計劃生育做出了里程碑式貢獻。 </p><p class="ql-block"> 在大醫院斜對面是稅務所,我們有臘月殺豬過年的風俗,殺豬要到稅務所買稅票,一頭豬上稅2.5元,那年代買一個小豬崽十多塊錢,2.5元對農民來說也不少,村民都很自覺的上稅,沒有一個偷稅漏稅的,想想現在大明星偷稅上億,可見我們村民的忠誠和純樸了。 稅務所西面是農村信用社,那時候溫飽都成問題,能到銀行存錢的人寥寥無幾,相反多數村民因缺錢用,把祖輩留下來的銀元,拿到農村信用社來兌換,一塊袁大頭,兌換人民幣2.5元,兌換的錢有的給孩子交學費,有的買口糧,當時有不少人來這里兌換的。</p><p class="ql-block"> 近丁字路口處,是郵電所,那時候交通、通訊都很落后閉塞,有事就是寫信、發電報,總看見郵電所工作人員,穿著橄欖綠服裝,騎著橄欖綠自行車,自行車前直梁上掛著綠帆布袋子,挨鄉村送信件,那時候道路崎嶇狹窄,送信人員一天很辛苦的。另外報紙、雜志都是到郵電所訂閱,還有匯款等業務,</p><p class="ql-block"> 古店街丁字路口西側,就是卡房鄉政府辦公所在地,大門邊掛著醒目的大牌子:卡房鄉人民政府,莊重威嚴,大門里有好幾排磚瓦房,有各部門的辦公室、會議室和食堂。</p><p class="ql-block"> 鄉政府對面是人民大禮堂,在當時大禮堂是古店街標桿性建筑,它有高、大、長特點,大禮堂比周圍的磚瓦房高出一倍,也是青磚黑瓦建成,房梁是八字架木頭結構,南北有十多間屋子長,每間都有八字架房梁,走進大禮堂給人高大空曠的感覺,室內南頭是主席臺,有半人高,主席臺有兩間屋子大,木板結構。大禮堂東、西墻上有玻璃窗戶加鋼筋護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縣戲劇團和滸灣戲劇團,在上面唱過戲,最多的還是在大禮堂放電影,臺下是一排排木頭做的長條椅子,椅子都有木板靠背,在大禮堂不管是唱戲還是放電影,都收門票,門票一角到兩角五分不等,有的為了省門票錢,趴到窗戶上往里看,一場下來,腿蹲在窗戶臺上又麻又酸。</p><p class="ql-block"> 大禮堂有三道大門,分別東面兩門,北邊一門,北面房頭與大禮堂隔出兩間屋子大的地方,建成兩層樓,二樓地面是木板鋪的,走在上面咚咚聲很響。從北大門進來,左側是木樓梯上二樓,正面是一面墻,墻右面是一個雙開門進大禮堂里。很有特點的是,正面墻上有一幅很大的人物畫,畫有兩個軍人,一個站著雙手側舉著手榴彈,一個彎腰跨步手握大刀,另一只手掌用力推向前方,畫像很逼真,軍衣、軍帽、五角星、凝重嚴肅的表情,還有那帶著怒火、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下面有一行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進來的人們,到畫像前都要駐足觀看,心中總能激起莫名的想法與執念。</p><p class="ql-block"> 古店街的西頭是古店完小,和卡房鄉中學,古店村的孩子都在古店完小上學,那時候每個村都有小學校,卡房中學從前是高中,后來高中學校合并到縣城和千斤鄉高中了,卡房鄉改成了初中學校了。</p><p class="ql-block"> 斗轉星移,轉眼幾十年過去了,如今的古店街樓房林立,街道繁榮,村民安居樂業,一片祥和、欣欣向榮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4.5.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莱市|
新乐市|
淄博市|
丰县|
蓬安县|
武冈市|
合肥市|
犍为县|
叙永县|
汉阴县|
二手房|
达拉特旗|
垫江县|
青河县|
英山县|
湄潭县|
吴忠市|
收藏|
定西市|
香港|
广灵县|
抚远县|
尚志市|
宁德市|
青岛市|
娄烦县|
高阳县|
图木舒克市|
福建省|
霞浦县|
赤城县|
沐川县|
海安县|
靖州|
康马县|
阳春市|
宁陵县|
资溪县|
基隆市|
平武县|
兴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