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偶遇一位小學生,手持一塊彩色的牌子,擦肩而過,忽然意識到這是一塊亮眼的自媒體,立刻回頭去追問,原來他是洛陽市西工區西下池小學四年級二班的學生,手提的是自制的“閱讀計量”牌。<div><br></div><div>建議他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一天只記一句話即可。還快速分享了開國領袖早在1917年說的話:“<b>今日記一事,明日<font color="#ed2308">悟</font>一理,積久而成學</b>”。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實現操作方法。養成這樣一個習慣,命運一定會因此而改變。<div><br>試曾想:如果他沒手持這塊醒目的牌子,我與他只能是千千萬萬擦肩而過的人,我決不可能去追問他,向他提出人生建言。<br><br>隨身自媒體簡單而神奇,值得人們深思并借鑒。<br></div></div> 4天前,在袁隆平院士銅像落成儀式上,夫人鄧則并沒有慷慨陳詞,但是她卻成了眾多媒體鏡頭的焦點,吸引眼球的是她口罩上的一句話:“<b>人就像是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b>”。這句話正是袁隆平院士留下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地下有靈的袁老可否想到老伴竟然會用這種形式紀念他?一生低調的夫人鄧則或許也不曾想到自己會以這種方式破天荒成為一個新聞人物。<div><br><div>把文字印在口罩上,口罩不再是單純的口罩,而成為一種獨特的自媒體。筆者查了電商平臺,竟然有很多商家早就抓住這個商機,提供口罩印字的訂制業務。當然,口罩上印字的成本遠高于口罩本身。口罩僅僅一次性使用,壽命有限,口罩自媒體成本有點高。<br></div></div> 自媒體在網絡時代爆紅,其實自媒體并非新生事物。早在2000多年前,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當泗水亭長時就發明過一種用竹皮做的帽子,他專門派人去薛縣找人訂做,做好以后,經常戴著,一直到他當上皇帝還是如此,成為他的鮮明標志和特征。劉邦發明的帽子被稱作‘<b><font color="#ed2308">劉氏冠</font></b>’”,被太史公司馬遷記入了《史記》。所以可以<b>說劉邦是一位載入史冊的帽子設計師。</b><br><br>劉邦的帽子其實就是自媒體,當初他發明這個帽子時還只是一個地位低下的泗水亭長,他竟然敢于如此別出心裁地張揚,想必確實是一位膽識過人者,他的成功與這獨特的帽子自媒體不無關系。<br><br>如果劉邦當上皇帝后規定全民戴帽子,并要求在帽子上銘刻自己和名字和一句話,展示自己的頭銜、職業或者供需,每個人都能順便把帽子上的文字輕松教會認識自己的人和想認識自己的人。<b>如果如此,劉邦就是全人類自媒體的鼻祖。<br></b><br>千萬別小看帽子上印的名字。按照牛津大學“<a class="link"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150%E5%AE%9A%E5%BE%8B"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鄧巴定律</a>”人類智力只允許個人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上限是150人。筆者認為這是在沒有記憶輔助工具的情況下,僅憑<b><font color="#ed2308">聽覺語言</font></b>,一般人記憶人的上限。也就是說一般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僅僅憑聽覺能夠牢固記憶150個人及其相關信息。如果在帽子上銘刻名字,每次看到就是一次復習,關鍵是有了<font color="#ed2308"><b>視覺語言</b></font>的加持,人類的穩定社交網絡一定會大大增加。筆者認為自從有了微信朋友圈,鄧巴數字已經被突破了。<div><br><div>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工具的力量是神奇的。在帽子上印上一句話,將大大方便人們日常交往的效率并順便完成識字啟蒙。筆者認為至少在劉邦發明帽子自媒體的時候,我國就完全具備用帽子進行全民掃盲的條件。我國實現全民掃盲完全可以提前兩千多年。</div><div><br></div><div>綜上所述,可以說<b>劉邦發明帽子卻錯失掃盲良機</b>,否則很可能是一項比秦始皇統一文字更為偉大的歷史功績。因為全民掃盲,就意味著全民都能寫日記,全民寫日記記錄歷史就沒人敢篡改歷史。<br></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其實只需要三個大號字“<b><font color="#ed2308">馬英九</font></b>”便成為整個活動最吸眼球的</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筆者設計的胸卡自媒體</h5> 當今網絡時代,虛擬世界的線上自媒體已經成為一種風尚,甚至成為一種職業,不少人靠著自媒體成功創業。反觀思考,線下實物自媒體門檻低,仍極具潛力,是遠未被開采的大寶藏。除了帽子上印字能當自媒體,還有印字馬甲、背心、帆布包和膠套日記本個性化封面等等都可以進一步開發。<br><br>筆者特別提出<font color="#b06fbb"><b>胸卡自媒體</b></font>,可利用小小胸卡創意設計并制作成微刊物掛在胸前。如果多數人都佩帶胸卡,除了印名字,添加濃縮的簡介,就能方便人們相互了解,便于寫<b><font color="#ed2308">人物日記</font></b>,如此人們的記人、識人、辨人的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提升。<br><br>自媒體印上二維碼可對接網絡自媒體,立體媒體可加強媒體互聯并實現深度鏈接。<br> 2012年6月2日,洛陽日記創新學會成立時就給發言嘉賓配備了替代姓名桌牌的個性化化日記本(圖為時任北京市文聯黨組書記朱明德主題發言) <div><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巧遇知音共創美好事業</b><br></div><div><font color="#ed2308"><b>妙結良緣共享美好人生</b></font><br></div><div><br></div>自媒體,貴在創意,每個人都可激發靈感,創意出令人耳目一新關鍵是促進實現美好人生的媒介和橋梁。<br><br><h5>美好人生工程發起人李美志2022年4月6日靈感日記8月21日修改</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標語條幅用于拍照合影,也可視作自媒體</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峡江县|
鹤庆县|
仁寿县|
定州市|
新晃|
隆昌县|
睢宁县|
保亭|
威海市|
阿尔山市|
理塘县|
舟山市|
黎平县|
嫩江县|
三都|
杨浦区|
宁陵县|
咸宁市|
建德市|
宁武县|
诸城市|
蓬溪县|
钟祥市|
汨罗市|
申扎县|
巴塘县|
江门市|
昌宁县|
罗江县|
喀什市|
阜新|
黄龙县|
红河县|
黔西县|
中宁县|
景宁|
保山市|
平邑县|
拜城县|
上饶县|
阿克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