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位于巴爾干半島南端,三面環(huán)海,海岸線長達1.5萬公里,數(shù)千座小島鑲嵌在周邊,13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依偎在愛琴海與地中海的懷抱。記得8年前我們結束了伊斯坦布爾三日游之后,乘坐飛機跨越愛琴海,踏上了這片藍色的土地。 其實古代希臘并非一個國家的概念,而是一個地區(qū)的統(tǒng)稱。2500年前,歐洲大陸還一片混沌,沒有國家,唯一的文明就是古希臘文明;2000年前,古希臘和歐洲各地一樣歸入古羅馬帝國版圖,而雅典是其最重要的城邦;古希臘文明深深影響了古羅馬帝國,后者將其發(fā)揚光大并傳之于整個世界。 雖然古希臘并未列入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但它在人文、民主、哲學、法律、藝術、建筑等方面為西方文化做出了舉世無雙的貢獻,被公認為“西方文明的搖籃”。 尤其是古希臘創(chuàng)造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地球上自有人類以來實施最早的民主制度嘗試,對西方及后世也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div>希臘首都雅典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歷史名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長達3000多年,公元前五世紀前后,這里先后誕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一大批歷史偉人,被譽為古希臘歷史上的黃金時期。</div> 在希臘神話中,雅典的名字就來自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建城之初,女神雅典娜與海神波塞冬為獲得新城的歸屬權而爭執(zhí)不下,眾神之王宙斯便提出,誰能給人類一件最有用的東西,該城就歸屬誰。波塞冬用他的三叉戟敲打地面變出了一匹戰(zhàn)馬,而雅典娜則變出了一棵橄欖樹,因戰(zhàn)馬被認為是代表戰(zhàn)爭與悲傷,而果實累累的橄欖樹則象征著和平和富裕。人們渴望和平 ,不要戰(zhàn)爭,因此女神雅典娜便成了新城的名片與保護神。 <h1></h1><h3>雅典的歷史就是古希臘文明的發(fā)展史,它濃縮了希臘神話的精華,憑借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高超的建筑藝術而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睞。</h3><br><h1><b><i><font color="#ed2308">雅典衛(wèi)城 —— 希臘最杰出的古建筑群</font></i></b></h1> 公元前580年,雅典衛(wèi)城就建在這座海拔156米的石灰?guī)r小山上,山丘的東、南、北三面都是懸崖絕壁,宛如天然屏障,衛(wèi)城周圍的人們就在這座天然形成的堡壘山丘上居住。<br> 從網上下載的這張平面圖可見,雅典衛(wèi)城近似于長方形,山頂面積約有4平方公里,僅有圖左邊的西側通道可以進出。 參觀衛(wèi)城首先經過的就是山腳下這個大型露天劇場。公元161年, 由羅馬元老院中的希臘籍貴族希羅德?阿提庫斯為紀念他的妻子而建造,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劇場,直到今天還在使用中。 劇場就像一把打開的折扇,環(huán)形的大理石座椅可容納6000名觀眾,舞臺背景的羅馬式窗型高墻已殘缺破損,壁龕處依稀留有希臘神話中的人物雕像。真佩服那時的希臘人已經懂得聲學傳播的原理,在場內不需要擴音設備,任何位置都能清楚聽到舞臺上發(fā)出的聲音。 順著山路一直上行,便看到雅典衛(wèi)城的山門高高聳立在橄欖樹冠之上。 山門是雅典衛(wèi)城作為軍事要塞的唯一出入口,始建于公元前437年,可惜兩千多年的歲月滄桑,原本的山門頂部均已坍塌,只留下十多根巨大的石柱。 <b>帕特農神廟</b>是衛(wèi)城古建筑群中最重要、最著名的主體建筑,傲然佇立在山丘的最高處,公元前447年為紀念波希戰(zhàn)爭中雅典戰(zhàn)勝波斯侵略者而建。 如今神廟的屋頂已蕩然無存,神像也不見蹤影,僅留下46根大理石柱環(huán)繞的大殿外殼。 這些多立克石柱每根高達10.5米,柱底直徑近2米,柱頂橫梁上有精美的圖案和浮雕,大都已缺損剝蝕,但從巍然屹立的柱廊中,還可以看出神廟當年宏偉壯觀的雄姿。 神廟的人字山墻三角楣上原本也有一組浮雕,內容取材于古希臘神話,現(xiàn)在也都已殘缺不全,據(jù)說負責評選世界文化遺產的世界教科文組織的LOGO就是以它為藍本設計的。 2000多年來帕特農神廟歷盡了人間滄桑:曾被改作基督教堂、伊斯蘭的寺院,戰(zhàn)爭期間淪為火藥庫,結果不幸被引爆......如今看到這些殘存的墻石構件,不免為這個宏偉建筑所遭遇的天災人禍而嘆息。 <b>伊瑞克提翁神廟</b>位于帕特農神廟的北側,建造于公元前421年到405年之間,傳說這里也是雅典娜和海神波塞東為爭做雅典保護神而斗智的地方,與大氣雄渾的帕特農神廟相比,這座神廟就顯得精致而優(yōu)雅。 神廟最吸引人之處在于其精巧的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建筑師的智慧。<div><br></div> 6根大理石雕刻的少女人像為頂起沉重的石頂,頸部必須設計得足夠粗,但是這將影響其美觀,于是建筑師在少女頸后雕刻出濃厚的秀發(fā),再在頭頂加上花籃,成功地解決了建筑美學上的難題,因而舉世馳名。 在此后的兩千多年中,少女石柱被人們孜孜不倦地臨摹仿制,至今在歐洲各國的花園或古老建筑中都不難看到她們衣裙飄飄、亭亭玉立的身姿。 站在衛(wèi)城山頂,雅典城的美景盡收眼底。 總體感覺雅典的城市規(guī)劃與古跡保護都還不錯,城內房屋多為低層建筑,且留有不少綠地,天際線和山廓線都十分清晰,看上去賞心悅目。 據(jù)說從不遠處的小山頂上回看衛(wèi)城全貌,景色會更好,可惜時間來不及我們沒法再過去了。 <h3>山下掩映在綠樹從中的赫淮斯托斯神廟,外形與帕特農神廟很像,也是多立克柱式風格,不過供奉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火神和匠神赫淮斯托斯。</h3> <h3>導游告訴我們,赫淮斯托斯神廟始建于公元前449年,比帕特農神廟還早兩年,但建成要晚得多,工程用了30多年,雖然名氣遠沒有帕特農神廟大,但卻是現(xiàn)今保存最完整的有屋頂?shù)墓畔ED神廟。</h3> 這個紅色屋頂?shù)拈L條型建筑是阿塔羅斯柱廊博物館,原本由帕加馬國王阿塔羅斯二世于公元前150年左右興建,但早已被蠻族摧毀,現(xiàn)在這棟建筑完全是按照原樣復制的,也是希臘唯一 一個完全復原的建筑。<div><br></div><div><h1><font color="#ed2308"><i><b>宙斯神廟 —— 眾神之王的圣殿</b></i></font></h1></div> <h1><font color="#333333" style="font-size: 17px;">從衛(wèi)城山頂看宙斯神廟是個最佳位置,它就在</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衛(wèi)城東南方約500米處,是為了祭祀古希臘最高神宙斯而建立的。在綠樹環(huán)繞中,15根巨大的石柱分成兩組,矗立在一塊205米長,130米寬的空地上,倒在地上的那根已斷裂成數(shù)段。</span><br></h1> 在希臘神話中,宙斯是最高級別的天神,是眾神之王。眼前這塊寬廣的平地四周翠谷環(huán)繞,景境幽雅,樹木蔥蘢,清溪潺潺,正是宙斯掌管的地區(qū),于是公元前470年神廟便開始在此興建。 按照設計,宙斯神廟有104根科林斯式巨大石柱,每根高達17.25米,廟內供奉的宙斯巨像,頭戴黃金制成的橄欖冠,端坐在以黃金、象牙、寶石等鑲嵌的寶座上,要比帕特農神廟更加雄偉壯觀。 誰知這個浩大的工程磕磕碰碰整整經歷了600多年,直到公元2世紀初羅馬皇帝哈德良執(zhí)政期間才得以完工,然而不幸的是,100年后便遭遇蠻族入侵,神廟被洗劫一空,因此它僅僅存在了一個世紀便壽終正寢了,十分可惜。 如今遺址上這些擎天的石柱,巨大的橫梁,雕花的柱頂?shù)龋阋燥@示神廟當年的恢弘美麗和古希臘人高超的建筑藝術。 越過碎石殘柱遙望雅典衛(wèi)城,頓感格外滄桑,沉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 藍天白云下的宙斯神廟與雅典衛(wèi)城遙相呼應著,仿佛仍在倔強地訴說著昔日的輝煌。 宙斯神廟旁邊的這座哈德良拱門,也是在羅馬皇帝哈德良執(zhí)政時期一同修建的,作為羅馬時代遺存的凱旋門,是當時區(qū)分新城與老城的標志,如今仍舊是進入雅典的象征。<div><br></div><div><h1><font color="#ed2308"><i><b>德爾菲 —— 阿波羅神諭的圣地</b></i></font></h1></div> <h3>德爾菲古城位于雅典西北約170公里的帕那索斯深山里,傳說太陽神阿波羅曾經在此發(fā)布神諭,因此德爾菲成了古希臘人祭祀阿波羅神的宗教圣地,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h3> 這里確實是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結合的好地方,在希臘神話中,帕納索斯山是座圣山,太陽神阿波羅與繆斯女神們居住于此,使得原本就景色秀美的崇山峻嶺,更加增添了神秘色彩。 參觀需沿著這條Z形“圣路”緩步上行,路邊到處都是倒塌的石塊、石柱和地基,基本上看不到完好的建筑。 導游介紹說,從公元前八世紀起,這里分別建造了雅典娜女神殿、阿波羅神廟、雅典柱廊等著名建筑,還有馬廄、寶庫、祭壇、劇場、運動場等,從山下一直綿延至2400米高的山頂。 可惜如今眼前只看到散落的石塊、破損的石柱和殘存的地基。 傳說宙斯為了確定世界的中心在哪里,從地球兩極放出兩只神鷹相對而飛,結果兩鷹在這里相會了,于是德爾菲便被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宙斯即委派他兒子阿波羅管理這片土地,并賜他這塊錐形圣石叫作“大地之臍”。 據(jù)說人觸摸這塊“大地之臍”的石頭,就可以與神溝通,不過我們看到的這塊臍石已經是復制品了,真品早已被珍藏進博物館不給人摸啦。 在大地之臍的旁邊,有一座正在修復的小房子,據(jù)說當年是專門存放貢品和奇珍異寶的庫房,像這樣的倉庫在香火旺盛期多達20多座,可見古希臘人對阿波羅神的崇敬與膜拜是多么的虔誠。 這里就是阿波羅神廟的遺址,德爾菲圣地的最核心部分。神廟布局呈長方形,長寬分別是60.32米和23.82米,座落在面朝南方風景開闊的山腰上,俯瞰著遍布橄欖樹的翠谷,山下不遠處依稀可見雅典娜女神廟的遺址。 我很好奇,古希臘的朝圣者們是如何聆聽阿波羅的神諭的?導游解惑說,這一切都靠神廟的祭師來完成的,神的旨意通常由女祭師皮提婭吐露出來,其他祭師則將她的預言翻譯成常人能聽懂的語言,據(jù)說這些預言都十分靈驗,至于是不是真的來自阿波羅神,那就天知道啦。 如今這些神諭連同祭師早已灰飛煙滅了,唯有這6根長短不一的石柱見證了阿波羅神廟曾經的榮耀與輝煌。 不過在德爾菲神諭中流傳最廣的三句箴言“認識你自己”、“凡事勿過度”、“妄立誓則禍近”則被永久留存了下來,曾被雋刻在神廟的祭壇上,至今細想起來確實飽含人生哲理哦。 在阿波羅神廟的上方是一個可容納5000人的半圓形露天劇場,奇怪的是,一般的劇場都建在山下開闊平地,為什么這個建在高山上?可能這個劇場的演出是想獻給神觀看的吧。 這里留下的是2500年前古希臘人修鑿的引水石槽。 迎面遇到一群天真爛漫的希臘兒童,給沉寂的山谷帶來不少青春活力哦。 終于到了山頂見到這座名為皮托的古競技場,約建于公元前6世紀,目測跑道周長有200米,起跑線和終點線清晰可見,條石壘砌的觀眾席大概能容納7000人吧,后面墻上還留有觀眾進出的門洞。 希臘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源地,早在公元前776年,希臘各城邦就已舉行了第一屆古代奧運會,因賽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這一賽事整整延續(xù)了1000多年,直到公元393年東羅馬皇帝狄奧西多統(tǒng)治時下令廢止才結束。而現(xiàn)代奧運會的興起,則是1500年以后的事啦。 古希臘人把運動會作為獻給神的禮物,在雅典舉辦的是獻給雅典娜的泛雅典運動會,在這里舉辦的是獻給太陽神阿波羅的皮托運動會,來自希臘各地的選手在進行傳統(tǒng)比賽的同時,還要舉行向阿波羅神廟敬供禮物的盛大慶典。<div><br></div> 回來后好不容易在網上找到了德爾菲圣地的原有建筑復原圖,瞬間2500年前德爾菲古城的繁華盛景穿越而來,總算稍稍彌補了一下我對如今這片遺址的失落感吧。<div><br></div><h1><font color="#ed2308"><i><b>梅黛奧拉 —— 神奇的空中修道院</b></i></font></h1> 梅黛奧拉(又譯邁泰奧拉)在希臘語中意為“懸浮的石頭”,因它的山形就像空中的石頭突兀地漂浮在大地上,千姿百態(tài),十分神奇,被譽為“希臘的黃山”。 梅黛奧拉位于希臘中部的塞薩里亞平原上,距離雅典大約350公里。我們離開德爾菲后繼續(xù)一路北上,傍晚時分抵達卡蘭巴卡鎮(zhèn),小鎮(zhèn)周邊的這些“天空之柱”讓我們頓覺精神大振啊。 導游介紹說,遠古時期這里是一片汪洋,后來因地殼的運動,巨大的巖石從海底慢慢升起,加上數(shù)百萬年的海水沖刷,大自然的風化和侵蝕,才形成了這片獨特的喀納斯地貌。 我們在卡蘭巴卡鎮(zhèn)入住的酒店,窗外就是這片美麗的風景。 大約自11世紀開始,希臘東正教的教徒們?yōu)槎惚芷渌诮痰钠群淼竭@里潛心修行,他們居住在天然巖洞內,硬是靠木梯、繩索、藤籃、滑車等原始工具,在一個個幾乎無法到達的巖石頂上陸續(xù)修建了24座修道院,吸納了上千名修士,使梅黛奧拉變成“離上帝最近的”東正教圣地。 這些中世紀修道院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高度在400米到700米之間,從空中看就像一顆顆神奇的紅寶石鑲嵌在山峰之巔,每座修道院都凝聚了幾代人數(shù)十年的心血。在土耳其占領希臘期間,他們不僅保存了古希臘的傳統(tǒng)文化,并且成為抵御伊斯蘭教沖擊的中流砥柱。 一千多年過去了,因自然風化及天災人禍等,大部分修道院已損毀破敗,僅有6座被保留了下來,成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注冊的“文化”和“自然”的復合遺產。 大巴沿著盤山公路停在梅黛奧拉山腳下,由于各修道院開放時間并不相同,加之受體力和游覽時間的限制,我們選擇了大梅黛奧拉修道院和盧薩諾斯修道院這兩座比較有代表性的入內參觀。 大梅黛奧拉修道院是6座修道院中海拔最高、面積最大、也是最著名的一座,它修建在600多米高的巖柱頂端,享有“天空之城”的美譽。以往這里唯一進出的通道是繩索和藤籃,直到20世紀才修建了Z字型的上山石階,不過爬這么多臺階,要比登中山陵還要高一百多米哦。 修道院內的這張圖片介紹了以往人們乘坐吊籃進出修道院的情景,聯(lián)想到修道院的所有建材也都是這樣運送到山頂?shù)模媾宸切┬奘總兪且允裁礃拥木窈鸵懔Σ沤ǔ闪诉@樣的罕世杰作啊。 修道院背面光禿禿的山崖上,不知道是雨水沖刷還是運送物資的繩索摩擦留下了道道溝痕。 進入修道院的唯一門洞,典型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山頂?shù)拿娣e不小哦,高低錯落的房屋緊挨著,名副其實的空中樓閣啦,漂亮的鐘樓矗立其中,看上去顯然已經過整修。 修道院內部裝飾十分精美,基本上大同小異,有古老的圣像、壁畫、羊皮手卷等文物,也收藏了不少信徒捐贈的寶物,大多不給拍照。 這就是用于在懸崖上起吊重物的古老絞盤和繩索,一般要四個人才能推動。 站在修道院外的瞭望臺上,不僅可遠眺山下美景,還能看到其他幾個修道院的外貌,不過都叫不上名字也對不上號啦。 這座修道院與山體已融為一體,設計得精巧可愛,像個大蘑菇。 這座應該是排名第二大的瓦拉姆修道院,離這里只有700米山路,但是地勢極為險要,需要跨過吊橋才能登上絕頂。 遠處的這座小修道院有點像大海中的巡洋艦,雖然不是很高,但直上直下的峭壁也是很難攀登的啊。 這就是我們馬上要去參觀的盧薩諾斯修道院,海拔484米,是唯一的一座女子修道院,至今還有7名修女在那里修行,因外觀看上去精巧典雅被譽為梅黛奧拉的最美修道院。 公路邊有一條人行小道蜿蜒上山,直通修道院。 盡管我們已長褲長袖,但按規(guī)定仍要再包上一塊她們提供的花布方可入內。里面有漂亮的彩色玻璃裝飾,還有描繪基督復活和顯圣的華美壁畫等,依舊不能照相。 這里給人的感覺就是很女性化的院落,上上下下都有修剪整齊的花花草草。 從這里再回看大梅黛奧拉修道院,越發(fā)顯得高大壯觀哦。 這些雄踞于山崖絕壁上的空中修道院無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觀,也是此次我們希臘旅游的所有景點中,除圣托尼里島以外最大的亮點。<div><br></div><h1><font color="#ed2308"><b><i>憲法廣場 —— 超搞笑的換崗儀式</i></b></font></h1> 憲法廣場是雅典的主要廣場,位于這棟黃色的希臘議會大廈前,廣場沒多大,后墻正中央是1923年建成的無名英雄紀念碑,紀念為抵抗土耳其統(tǒng)治戰(zhàn)爭中捐軀的英勇戰(zhàn)士。 廣場上每到整點都有總統(tǒng)衛(wèi)兵的換崗儀式,他們身著希臘的傳統(tǒng)服飾,走路的動作十分夸張搞笑。 其基本要點是:高抬腿,蕩一下,勾腳背,再跨出,換個腿,再繼續(xù),與此同時嘴里還嘟噥著什么口令,神情嚴肅,一絲不茍,搞得我們想笑又不敢笑唉。 游客可以跟站崗的衛(wèi)兵合影,但規(guī)定須保持距離且不得有任何肢體接觸。 <h3>幾分鐘不到換崗儀式就結束了,我們臨離開時看到這撥很現(xiàn)代的雅典年輕人還在旁邊嘻嘻哈哈地擺PS,吸引了不少游客。</h3><div><br></div><h1><font color="#ed2308"><i><b>泛雅典體育場 —— 奧林匹克歷史的見證</b></i></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i><b><br></b></i></font></div><h3><font color="#333333">泛雅典體育場又名</font>帕納辛奈科體育場,直譯就是大理石體育場,因該場地除跑道和草坪外,全部用大理石建造,在全世界是唯一的一座,故得名。</h3> 公元前4世紀始,古希臘就在這里舉辦過多次紀念雅典娜女神的泛雅典運動會。古代奧運會停辦了1500年之后,直到1896年為舉辦第一屆現(xiàn)代奧運會時,新體育場就在這片廢墟上重建,百年之后2004年的奧運會也是在這里舉行的。沒想到這片古老的場地不僅見證了世界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更是有著舉辦兩屆現(xiàn)代奧運會的殊榮哦! 碰巧體育場外面的空地上正在舉辦老爺車展,都是我們從未見過的各種名車,有不少還是上個世紀的古董啦,樂此不疲的我們,正好有一點自由活動時間,就跟它們來一次愉快的邂逅啦。 短短8天的希臘旅游印象深刻,我們在古老的衛(wèi)城尋覓歷史,在德爾菲聆聽神諭,在梅黛奧拉感受虔誠與神圣,在愛琴海遇見夢幻圣托里尼(詳見我的另篇“愛琴海上的明珠——圣托尼里島”)...... 意猶未盡也,旅游就是這樣,總會有各種遺憾的,只能期待以后有機會再來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稷山县|
新源县|
临猗县|
唐山市|
庆安县|
泰来县|
伊金霍洛旗|
嘉禾县|
九龙县|
沂南县|
翼城县|
岗巴县|
安远县|
朝阳区|
天等县|
湖州市|
平安县|
萍乡市|
哈巴河县|
自贡市|
济南市|
兰州市|
桦川县|
博湖县|
安庆市|
扎囊县|
财经|
石首市|
额敏县|
鸡西市|
五莲县|
黄石市|
六枝特区|
黄骅市|
菏泽市|
罗平县|
外汇|
怀来县|
四平市|
浦城县|
揭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