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日,遠山發出脈沖一般的隱隱呼喚,讓我一個人出城,到深山叢林里暢快呼吸。樹木掩映中,山環水繞,滿目蒼翠,青山綠草盡現眼前,青青麥田夾雜著金黃的油菜花,一派明媚春光。洛寧擁有許多美麗的鄉村,每一處都是一幅大自然的水墨畫,恬靜、古樸、悠閑、淡雅……遠離都市繁華,感受田園生活。本期“村游去”,記者走進洛寧縣趙村鎮南窯村,帶你去追尋紅色印記,感受最美鄉愁。</p> <p class="ql-block"> 南窯村位于趙村鎮南7公里處,南靠熊耳山區。 這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充滿了詩情畫意;這里寧靜淡雅,悠閑舒適,民風淳樸,花果飄香,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南窯村原名雷家窟。明萬歷年間,任氏兄弟三人、吳氏母子2人從城郊鄉余莊村移居到該村打窯洞居住, 人丁興旺, 形成村落,繁衍生息。因背北向陽,因此叫南窯。</span>全村有600余人(4個村民小組,164戶),距今有400多年歷史。姓氏以任姓和吳姓最多<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余李、張、呂、代、孫、楊、樊8姓氏都是外插戶。解放后,人們創造了殷實富足的美好生活,走上了康莊大道,改名為南陽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進南陽村,放眼望去在這里,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微風蕩漾下一切顯得那么的靜謐、古樸而美好,被贊為“見樹不見村,見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的奇村子。古老而大氣的任氏宗祠,別致淡雅,人文氛圍讓人心靈舒展。這里,曾孕育了一批人才,包括任杭華(1930年生,生前任河南省公安廳五處處長)、<span style="font-size:18px;">任海濤(銀川市紀委書記)、</span>吳紅武(1968年12月生,歷任洛寧縣林業局、縣工會主席,現己退休)、任正國(縣地稅局干部)、任艷陽(縣糧食局干部)等。</p> <p class="ql-block"> 西南面與風景優美的大溝口水庫毗鄰。該水庫位于洛河支流馬營澗上游,于上世紀七十年代(1968年10月動工),歷經13年的艱苦奮戰,于1981年建成,是集防洪、灌溉、發電為一體的綜合利用型水庫。</p> <p class="ql-block"> 與此同時,1968年12月,該村的東方紅渡槽也開始動工興建,當時工序很多,全部都由人工完成。在縣委強大的號召力下,負責運石頭的、炸石頭的、推車的,還有水土工、維修工等等,大家分工明確,全公社群眾義務投工投勞,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僅靠一雙手、一副肩膀和一身力氣,用鋼釬和鐵錘鑿穿巖山,把無數噸鋼材、水泥、石塊等材料運上高空,將繪制在白紙上的草圖,變成一座實實在在的建筑——渡槽。群眾團結一心、互幫互助、齊心協力、無私奉獻,流血流汗,有的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面對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全員沒有一個選擇半路放棄退出,而是越戰越勇。1977年,歷時10年,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奇跡般地建成了一條氣勢恢宏的全長300米的空中水道——東方紅渡槽總渠偉大工程,有力保障了周邊近1萬畝農田灌溉用水,解決當地旱塬地區連年干旱缺水,田土缺收短收的問題。</p> <p class="ql-block"> 隨著歷史的變遷,曾經只是水利工程的東方紅渡槽,依然發揮著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如今的渡槽已經走過了五十多年的時光,經歷了風吹雨打的它在此基礎上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敢于擔當、實干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東方紅渡槽精神,是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載體,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南陽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斗不息。</p> <p class="ql-block"> 南面山區的石磨嶺(西為七里坪礦區,東鄰酒漕溝至臥虎地段。南至大池,北居小池溝村),山巒跌宕起伏,錯落有致,地質結構奇特,多以花崗巖為主,石瀑林立,為一大自然景觀。傳說王莽趕劉秀于此,娘娘忽丟金?,耙子耬之,形成此貌,故而,東部山嶺有“耙子山”之稱。石磨嶺植被種類繁多,多以灌木林為主(黃櫨材,當地人囀音“黃蠟材”、鬼見愁,又叫鬼箭羽、鬼箭、四棱樹等、林不俗,書名紅葉臭椿、爬山虎等),林中多果木;地下礦資源豐富,多藏金、銀、鋁、鐵、鉛、硅等,尤其水晶石最佳。</p> <p class="ql-block"> 石門溝水庫是五十年代的人工土壩,可供山外幾個村莊的人畜用水。幾年前政府撥款進行了整修。壩脊十米來寬,可供人們悠閑。庫水淺灘處,有些許人穩坐釣魚臺---------有人坐在椅子上悠閑自得的樣子像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有人坐在凳子上,聚精會神的目光似乎要穿透庫底的游魚。石門溝水庫渠道直流到該村最高處,是該村農田灌溉的唯一水源。</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土質也特別適宜沙蘭楊的生長。田間地頭、房前屋后、河畔、山谷、荒野,都有它的身影。不擇地的肥沃與否,種在哪兒,就在哪兒存活與瘋長,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和超強適應力。種沙蘭楊樹<span style="font-size:18px;">既美化和保護了生態環境,又讓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span>更是造福子孫的大好事。</p> <p class="ql-block"> 近年來,南陽村在村支書任振杰的領導下,在縣農投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容村貌更加靚麗、生態環境日益向好、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精神文明豐富多彩,大大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實現脫貧攻堅圓滿收官,開啟了鄉村振興新篇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活力不斷顯現。</p> <p class="ql-block"> "只要黨員群眾信任我,我一定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南陽村建設的更好。”在談到村里未來的發展時,村黨支部書記任振杰信心百倍。南陽村人深知,更加美好的生活要靠努力奮斗。向著新的目標,他們自強奮進的腳步更加堅定。下一步該村將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從東方紅渡槽精神中汲取營養,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一以貫之加強與幫扶單位聯系,打好組合拳,畫好同心圓,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在新時代干出新氣象、實現新作為、成就新夢想,奮力<span style="font-size:18px;">譜寫美麗鄉村新篇章,全力打造一個山川秀麗、靚麗清新、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span></p> <p class="ql-block">【村情簡介】趙村鎮南陽村位于趙村鎮政府南7公里處,600多口人,4個村民小組,是一個獨立的行政自然村。南陽村依山傍水,景色秀麗,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優越的文化資源。村莊位置面對青山,背靠峻嶺,澗河相伴,溪水潺潺。春季山花爛漫,鳥語花香;秋天紅葉似火,碩果累累。周邊有1個中型水庫 和兩個小型水庫,水力資源豐富。大溝口水庫壯美景觀使人留戀往返。人造瀑布,猶如天垂銀簾,風光無限。人工天橋“東方紅渡槽”橫空凌架,威武壯觀。村轄區內有400多年的山神古廟,白沙廟坡的祖師廟、圣母廟等,村口有300多年歷史的關帝廟。任氏祠堂百年黃楝矗立古墻之頂,枝繁葉茂,郁郁蔥蔥,蔚為壯觀。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古廟會傳承了民族文化,活躍了周邊經濟,別具古風的人居窯洞凸顯了南陽村的文化特色。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厚的山水資源奠定了休閑旅游業開發的先決條件。</p><p class="ql-block"> 近年來南陽村黨支部、村委近年對村容村貌進行了靚化,對生活設施進行了完善,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計劃以獨特的地理位置打造以采摘為主題的經濟游園;以豐厚的山水資源建設以水庫、山河小溪為主題的溝域經濟框架;以當地古會、渡槽為亮點打造文化旅游產業;以傳統的民俗小吃,窯洞文化為特色打造休閑、娛樂、住宿為一體的經濟實體。鑄造南陽品牌,做出南陽亮點,凸顯南陽特色,振興南陽經濟。</p><p class="ql-block"> 2023年夏天,該村委投資數萬元,種植近千畝油葵,以推進我村的特色產業發展,不僅美化了村容村貌,也疊加了農民增收的新元素,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南陽村的千畝油葵進入盛花期,矚目遠望,田野似錦,油葵花爭相綻放,藍天白云下隨風搖曳,一派壯觀景象,形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從綠色生態到綠色經濟,我們堅持以“五星”支部創建引領,著力打造“一村一品”,調整產業結構,以“花”為媒,將發展油葵種植與美麗鄉村建設、打造觀光農業結合起來,極力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川县|
樟树市|
扎兰屯市|
南和县|
磐安县|
潜江市|
宜城市|
花莲县|
广东省|
冷水江市|
博湖县|
高邮市|
西峡县|
文山县|
辛集市|
威海市|
大竹县|
洛川县|
黔南|
鄂伦春自治旗|
兰溪市|
崇阳县|
大丰市|
东明县|
常德市|
湘乡市|
高州市|
台东县|
正安县|
都江堰市|
从江县|
台前县|
石城县|
兰溪市|
乌鲁木齐县|
岑溪市|
浠水县|
张家港市|
蛟河市|
云林县|
永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