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臨摹古人,求用筆明各家之法度,論文章知各家之胸臆。用古人之規矩,而書寫自己之性靈”</p><p class="ql-block"> —《養素居畫學鉤深》董棨</p><p class="ql-block"> 名家臨摹階段課程恰在我們入大鵬一周年的日子結束了。</p><p class="ql-block">感謝山水段的左岸老師,花鳥段子北老師,人物段的璦瑋老師,還有國畫大講堂的硯北、文強老師的教授和引領。</p><p class="ql-block">下面來看看同學的作品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水段 </p><p class="ql-block">這里</p><p class="ql-block">是亙古的江山,是疊翠峰巒,是一葉扁舟,是文人的情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一幅 這節課是南宋著名大畫家馬遠的《松下閑吟圖》,構圖:邊角式,主要學習斧劈皴。請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第二幅 北宋 范寬《溪山行旅圖》。構圖:高遠法/全景式風格,深厚雄強。請欣賞同學們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幅《溪山行旅圖》是用了三次課堂每次3小時的課時,外加3個小時老師的課后小視頻,同學們在課堂和課后的補畫作業完成的,同學們費時費眼費腰費頸,所以對它是情有獨鐘,提交它作業入集的同學也最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三幅 元代 倪瓚 容膝齋圖。構圖:平遠法,折帶皴:橫細豎粗,輪廓方折,平淡勾皴,復筆求潤。下面欣賞同學們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明清之后,畫家們以詩入畫漸成時尚,同學們效仿古人,也拿出了一手好字敢于題長款了。倪贊的題款都還是歪的,你看我們同學們的題款都把它正過來了呢。同學們的筆法功力也隨著繪畫功力的提升而提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四幅 元代 作者:吳鎮《 漁父圖 》構圖:平遠法 一河兩岸式。風格:豐潤古雅。下面請欣賞同學們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五幅 明代 作者:沈周 魏園雅集圖。構圖:三遠法 自山下而仰山巔未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下面請欣賞同學們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六幅 作者:石濤,《松風堂主人》 構圖:截斷式,風格:靈動變幻。下面請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鳥段 </p><p class="ql-block">這里</p><p class="ql-block">是瓜田李下,是水中游蝦;</p><p class="ql-block">是傲世群雄的蒼鷹,是奔騰馳騁的駿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七幅 桃花飛燕圖</p><p class="ql-block">晚年的任伯年筆法老辣,簡練蒼勁,此幅畫格調明快,瀟灑飄逸。</p> <p class="ql-block">下面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八幅 吳昌碩《天竹水仙圖》用筆注意提頓,畫出拙的線條,體現出柔美的感覺。下面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第九幅 齊白石《牽牛雛雞圖》用筆特點:平中見奇。葉子是大筆觸。下面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十幅 張大千《荷花圖》。用筆以裹鋒流暢的方法完成。下面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幅 齊白石《蝦》注意造型墨色濃淡`疏密關系和遮擋關系。下面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幅 畫家李苦禪《雄鷹圖》。要求有厚重感,注意虛實。下面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十三節 徐悲鴻《奔馬圖》。奔馬疾馳,昂首奮蹄,鬃毛飛揚,意氣風發。筆觸雄厚,線條剛健,淋漓瀟灑。徐悲鴻中西繪畫融會貫通,此幅奔馬造型中融入了西畫的解剖和透視學。請大家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物段 </p><p class="ql-block">這里</p><p class="ql-block">是驅鬼鐘馗的守護,是農民伯伯的辛勞,</p><p class="ql-block">是未泯的孩提天真,是我們對逝去的青春韶華的懷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十四幅 任伯年《鐘馗按劍圖》。在刻畫時注意衣紋線條。下面欣賞同學們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十五幅 《粒粒皆辛苦》。是方增先24歲時創作的,描繪了一位北方農民拾麥穗兒時的專注神情。下面請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十六幅 黃冑《上山下鄉》。作品以墨線為主,吸收了西洋繪畫明暗塊面的手段,描寫一位城市知識青年為祖國的美好發展,上山下鄉的表達。下面請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十七幅 作者:楊之光,《金花朵朵今何在》刻畫時注意墨色的濃淡對比。下面請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十八幅 作者:周思聰《消夏圖》。刻畫時注意夸張變形的造型體現,簡練靈動的線條處理,雅麗明快的設色表達,稚子率真的神態表現。下面請欣賞同學們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十九幅 作者:劉文西《綏德姑娘》畫中人物真真切切樸樸素素,實實在在,自自然然。在樸拙親切中結識了中國的人性美。不失為具有思想含量,藝術含量和歷史價值的經典之作。下面請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里是大鵬很富有特色的《國畫大講堂》部分。謝赫的“六法論”,黃賓虹的“五筆七墨”技法 ……在浩如煙海的筆墨中,在“似與不似之間”,我們領悟著中國傳統的筆墨技法和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幅 徐悲鴻《雙鵝圖》,這是研北老師《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教授的范畫。下面請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一幅 作者:林良《古木寒鴉圖》小鳥用絲毛偏小寫意用墨色的方法處理。下面請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二幅 齊白石《雨后云山》畫中運用了淡破濃和濃破淡的方法繪畫。下面請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三幅 作者 潘天壽。《朝日艷芙蕖》氣韻生動,描繪出艷麗的荷花。下面請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四幅 明代 陳淳《墨牡丹圖》。這幅畫是用勾勒的形式來表現,不是工筆,而是寫意的方法。下面請欣賞同學們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五幅 作者:傅抱石《滿身蒼翠驚高風》主要運用抱石皴畫法,繪畫出山石的美景。下面請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六幅 陳綬祥《綠花紅葉圖》自然中有紅花綠葉扶,也有綠花紅葉圖。人文天工非相促,形色身心有與無。下面請欣賞同學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篇幅所限,此篇僅收集了25位同學近百篇臨摹作業,同學們的作品都好棒!有跟著老師直播課完成的,有看著回放細細領悟完成的,還有課程完成后第二遍重畫的。一年的點點滴滴,潤物無聲,我們驚喜的發現,我們有了這么大的進步,我們筆下也可以畫出大師的作品,也可以妙筆生花了!</p><p class="ql-block">再次感謝大鵬,感謝各位老師,感謝每一位同學們的陪伴,我們一起努力!</p> <p class="ql-block">主編: 小喬</p><p class="ql-block">策劃: 小喬 冬至 魏紫</p><p class="ql-block">制作: 文</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桃园县|
邛崃市|
镇坪县|
龙口市|
安多县|
平遥县|
青岛市|
韶山市|
常山县|
沙坪坝区|
和政县|
木里|
玉树县|
泾阳县|
平利县|
咸宁市|
确山县|
台山市|
神农架林区|
页游|
维西|
乃东县|
福建省|
阿城市|
新闻|
和田市|
陆丰市|
本溪市|
张北县|
区。|
衡东县|
额敏县|
株洲县|
麦盖提县|
大邑县|
广灵县|
措勤县|
茶陵县|
仁布县|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