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疫情期間居家整理雜物,偶然發現了它!哈哈~熱瓦甫。</p> <p class="ql-block">我的思緒迅速追憶到2004年11月28日?喀什?庫爾班江,對!就是這個名字~一位維族小伙子。子承父業,在喀什手工藝一條街(我給起的名字,后來老李用高德導航查出了那個巷子的名字~庫木代爾瓦扎路)的民族樂器店里,我結識了他,并從他手中購得這把熱瓦甫。</p> <p class="ql-block">記得在2005年,即將返津的前夕,在果園里我還膽大妄為地表演了一段,哈哈,現在想想,真是太有意思啦。拿話筒的大叔是新疆某歌舞團專業的熱瓦甫手喲。</p> 現場最開心的莫過于李老師啦! <p class="ql-block">老李、辛巖、祥平、張老師,孫姐......腦子里瞬間想起了這些熟悉的老朋友們~一起并肩戰斗過的援疆戰友們......那一幕幕熟悉的場景再次浮現在腦海中......</p> <p class="ql-block">2004年8月25日,作為第四批援疆教師的我,從北京飛往烏魯木齊。</p> 烏魯木齊機場 <p class="ql-block">在烏市轉機前往最終目的地~喀什。</p> <p class="ql-block">在這個陌生的邊陲城市,我將度過一年的時間,完成最后一年的援疆教學任務。</p> <p class="ql-block">當晚到達喀什機場后,記得是二中派了車,接我到達學校。當時應該很晚了,但是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們都非常熱情,安排到一個小飯館用晚飯,至于是哪個飯館,早就不記得了。我就記得,上了啤酒~新疆啤酒,第一次見,真想喝一大杯。但是想起出發前,上任老師囑咐我的話:“千萬別顯示你能喝酒,否則就慘了”。把心一橫,嘴里蹦出幾個字:“謝謝大家,俺不會喝酒”!事后,溫習很多遍這個牌子。給我印象最深的兩位老師,一位和我在南開的同事同名~張繼文,他是二中的工會主席,音樂老師。還有一位教語文的女老師,姓曾,酒量不小,號稱“酒的沙漠”!她也是二中的辦公室主任。哦,對了,還有天津的其他援疆老師們。在后面文章里,我會向大家陸續介紹他們。</p> <p class="ql-block">當天晚上,我記得臨時住在一個小二樓的一間房里,四處凌亂,看到這樣的居住環境,說實話,當時有點傻!</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起來,環顧一下前天晚上的居住環境,同志們辛苦啦!</p> <p class="ql-block">沒想到事情是,第二天,學校就安排我們全體援疆老師搬入新建的援疆教師宿舍樓。大家都說我有福氣,剛到第二天就搬進來,他們都等了1年多了。</p> <p class="ql-block">宿舍樓里的標語,印象很深。天津援疆教師宿舍安排在五樓,那高度至少相當于普通居民樓的七層高度。每天回宿舍是最痛苦的事情,哎喲哎喲至少得爬5分鐘!全當鍛煉身體了。</p> <p class="ql-block">宿舍條件我認為很不錯了,這是我的辦公桌,收拾好了,還是很不錯的。</p> 新床鋪,被褥都是后勤新提供的。 <p class="ql-block">這樣的衛生間簡直不敢想象,相當好,真得感謝學校和當地政府對援疆干部的關心!</p> 洗澡的熱水器,還是很給力的,始終沒有壞過。 <p class="ql-block">坐便器也是新的。后來學校還給每個宿舍配備了自動洗衣機,真是無微不至!</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的同屋~天津中學的數學援疆教師張老師。早有耳聞,張老師最大的愛好就是徹夜不眠地看電視,后來我發現這話說得一點也不過分!</p> <p class="ql-block">一切都安頓好之后,轉轉校園吧。這是喀什二中的大門。二中在當地是非常不錯的一所完中校。漢族學生,少數民族學生都有。每年高考成績在當地也是非常值得吹牛的!</p> 二中門口的高考成績榜。 <p class="ql-block">教學樓很氣派,非常出乎意料!</p> <p class="ql-block">三天后,開學了,從老李那里得到“好”消息是:今年高二要到農場進行教學工作,全體高二學生到二中在農村的教育實驗基地集中封閉式學習。全體高二老師在農場進行授課,并且輪流值夜班。</p> <p class="ql-block">農場的學習工作環境絕對歷練人,這是大門。</p> 操場 教室 籃球場 宿舍 這半截氧氣桶就是上下課的手動鈴,聲音很大,很管用的。 教室 辦公室 <p class="ql-block">教師宿舍</p> <p class="ql-block">怎么樣,這是我的床鋪。晚上睡覺確實會聽到老鼠咬門的喀喀聲!涂了風油精,蚊子確實可以阻擋住。早晨起來,脖子下面有幾顆老鼠屎,我是親眼見到過的!</p> <p class="ql-block">周三沒課,不用去農場。一早起床,二中門口閑逛,發現新鮮物-鮮無花果,第一次見這東西,大概1元1個,買了四個,用大葉子托著,開心地回宿舍了。嘗了一口,真甜啊!我印象中只見過無花果干,做成細絲長條的那種。</p> <p class="ql-block">早就聽說新疆葡萄特甜,順便也買了一串,確實甜,而且是脆的。老李說,等再過過,到農場可以買到現摘的“美人指”,那味道絕了!</p> <p class="ql-block">沒幾天,就和孩子們熟了,教學工作順利推進。</p> <p class="ql-block">左二是位維族小姑娘,右二是我的課代表。不知道這些孩子現在怎樣了,他們的孩子估計都滿地跑了!</p> <p class="ql-block">農場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教學條件都有些辛苦,但現在想想,對于學生的成長,這種集體生活的體驗還是很有意義的,至少鍛煉了孩子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也為教師集體的凝聚的提升創造了一定的條件。</p> <p class="ql-block">沒課的時候,我經常到教學區附近散步。初秋時節,到處彌漫著田園里收獲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這是沙棗樹,上面長滿了沙棗。當時風靡一時的刀郎有一首《沙棗花兒香》就取材自這種植物。</p> <p class="ql-block">新疆的牛羊肉為什么如此鮮美?吃沙棗長大的啊!</p> 水塔 田間的灌水渠 <p class="ql-block">遍地的野花</p> <p class="ql-block">這是典型的南疆田園,周圍的楊樹林圍起來的一小片耕地,既防風又擋沙,里面種植著棉花等作物。</p> 遠處是連綿不絕的昆侖山脈。 鏡頭拉近看看,山上常年覆蓋著皚皚白雪。 老李說這是洋姜。 <p class="ql-block">柳樹瘤</p> <p class="ql-block">農家小院子</p> 冬瓜個頭不小。 莫要小看這個物種,在新疆遍地都是,永遠離不開它。 <p class="ql-block">新疆棉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必須要大力支持。</p> <p class="ql-block">老李后來用這東西給我們包了一頓餃子,據說是苜蓿。</p> <p class="ql-block">玉米地</p> <p class="ql-block">新疆老黃牛</p> 無花果就是從這里生出來的。 少數民族同胞們的孩子基本也是散養。 居然還有蘑菇。 轉眼迎來了第20個教師節。 <p class="ql-block">在二中禮堂進行了表彰大會。二中開全體會前挨個點名的管理方式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記得9月10日當天晚上吃過飯,我們天津的幾位老師們一起出來遛彎。</p> <p class="ql-block">這是喀什商業步行街,在當時的2004年已經是相當具有現代氣息了。</p> 廣場上矗立著的主席像。 <p class="ql-block">一晃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全國人民迎來了建國55周年激動人心的時刻。9月30日晚喀什市區放起了焰火。</p> <p class="ql-block">明天是十一,2004年的國慶節當時好像只有兩天假期,大家商量著要一起去一趟塔什庫爾干(當地老百姓稱為塔縣)轉轉。老李立即動用兩年來積累的人脈,租了一輛獵豹。真是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出發前,介紹一下本回憶錄涉及的主要人物,也是這一年來結下終生難忘友情的同志們。本人老薛,南開生物教師,回憶錄的主要創作人。在二中時任高二年級1、2班的生物教師。</p> <p class="ql-block">出場率最高的老李,是新華數學教師,援疆三年,新疆通,沒有不知道的人和事。時隔18年,隨便一提,還能記得當初的人名,太厲害了!性格極開朗,在二中兼任天津援疆教師廚師長,做的一手好菜。</p> <p class="ql-block">辛巖,耀華信息技術教師,技術專家,信息網絡一搞通。記得我在制作《西域行》時,給了我巨大的技術支持。也是著名攝影愛好者,拍攝的照片絕對一流。后面會展示他的諸多作品。</p> <p class="ql-block">祥平同志,一中外語教師,永遠帶個刀郎帽兒。就愛和他聊天,總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回津后,路上偶遇次數最多的好友。還有我的同屋,張老師,前面已介紹,由于高三有課,沒有與我們一同出行。</p> <p class="ql-block">出發沒多久就開始堵車,看人家這位大哥等車不誤做生意。老板,西瓜多錢一斤?</p> <p class="ql-block">辛巖焦急地瞭望著遠方。</p> <p class="ql-block">叼煙的是老李找的司機兼導游~李導。</p> 山上的峭壁是不是像只烏龜。 <p class="ql-block">這個很像即將展翅的蒼鷹。</p> 第一次看到戈壁灘。 老李說這是野西瓜,一種生長在戈壁上的抗鹽堿植物。 <p class="ql-block">途徑314國道,在蓋孜邊檢站附近偶遇一位柯爾克孜族大爺,新疆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多民族地區,區分他們的簡單方法就是看他們的頭飾(帽子)。</p> <p class="ql-block">大約下午2:00車子停在了一片美麗的湖畔旁,這就是著名的卡拉庫里湖。“卡拉庫里”意為“黑湖”,是高山融雪形成的湖泊,我們來得不巧,今天太陽被霧氣掩蓋,形成一個天然面紗,蓋住了遠方的雪山之父~慕士塔格峰。</p> 有點老干部內意思。 老李也不知道來過多少次這里。 換個角度欣賞慕士塔格峰。 祥平很開心。 下午四點,我們終于到達塔縣。 漂亮啊! 塔縣風光無限好。 塔縣全稱是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以塔吉克族為主要民族聚居。 <p class="ql-block">差不多快18點了,我們到達了石頭城。天還是那么亮。哦,對了,忘記介紹新疆和天津是有兩個小時時差的。</p> <p class="ql-block">這個石頭砌成的石城據說是漢代絲綢之路上的蒲犁國的城郭。后來在清代進行了重建。</p> 巍峨的石頭城墻。 遠處是高原草甸,蒙古包像星星點點的白蓮花一般。 <p class="ql-block">當晚,我們來到了縣城里,在一家小旅店住了一宿。我記得旅店門口長滿了野生的沙棘。由于到得太晚,周邊的飯館都沒什么吃的了!我捏著鼻子吃了一碗剩下手抓飯,味道遠不如老李的手藝!當晚睡得很不踏實,憋氣!看來對于海拔3400多米的地方我還是有些反應的。</p> 次日起床,用過早飯,門口散步,轉轉縣城。路邊開滿可愛的波斯菊。 縣中學。 這里應該是縣城的中心了,這個題為“帕米爾雄鷹”的建筑是塔吉克的標志。 <p class="ql-block">“雄鷹”的一側是“民族文化藝術中心”。看!藝術中心的樓頂有一個帽子樣的建筑,那就是塔吉克族男人的典型頭飾。</p> <p class="ql-block">收拾行裝繼續出發,奔向中巴邊境的紅其拉甫山口。沿途一望無際的戈壁,遠處是連綿不絕的雪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锦市|
福州市|
平昌县|
汝阳县|
玛曲县|
驻马店市|
巴青县|
济宁市|
财经|
遂昌县|
桂阳县|
洪雅县|
盐津县|
正宁县|
威宁|
顺义区|
卢龙县|
改则县|
云龙县|
肃南|
班玛县|
加查县|
贵定县|
自贡市|
辛集市|
城市|
汉中市|
奉新县|
如东县|
唐海县|
通道|
固原市|
旺苍县|
桂阳县|
昌黎县|
嵩明县|
庆云县|
静乐县|
遵义市|
寿宁县|
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