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親在世時曾叮囑我們,無論多忙,清明祭祖盡量不要錯過。幾十年了,我們兄妹一直堅持清明回鄉祭祖掃墓,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清明祭祖掃墓難以成行了,只能回憶和父母在一起的生活點滴,寄托我們的哀思。懷念我的父親母親。</p><p class="ql-block"> 父親離開我們30多年了,他恰是在我這個年齡離開了我們。母親也離開我們十幾年了,但我們對他們的思念從來沒有減少,反倒由于年齡的增長,思念之情日益增長。</p><p class="ql-block"> 年輕時的母親是遠近聞名的美人,我的外婆雖然沒有文化,卻是個能力超強的小腳老太太 。我時常想,如果外婆生活在這個年代,一定是個女強人。外公是做房屋設計的,所以,母親家境雖然不算大富大貴,倒也算是生活相對富裕,因此,母親姐弟三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母親是國高畢業),但不幸的是外公的意外離世,家里又遭受一些變故,使外婆家有點家道中落的感覺,母親也就放棄了繼續求學之路,主動擔起了工作養家之重任。</p> <p class="ql-block">家有少女初長成</p> <p class="ql-block">風華正茂的母親</p> <p class="ql-block"> 從我記事起,母親就一直在醫院工作,直至退休。(她做財會工作)母親一生工作極其認真。在我很小的時候,記得一次在年終結算時,差了幾塊錢,為此,她反復核對檢查(那個時候沒有加班這個名詞,我所知道的就是她一連幾天都很晚回家)最后還是自己掏了腰包把這幾塊錢補上了,為此,她懊惱了很長時間。</p><p class="ql-block"> 其實,母親的一生都是在付出,盡管,母親不是一個胸懷寬闊的人,也沒有什么遠大的志向, 她的一生就是在為家庭,為親人不停的付出、勞作 直至晚年。母親用她的一生教會了我們什么是善良,讓我們懂得了什么是愛!</p> <p class="ql-block"> 母親帶著我們兄妹三人與外婆合影。</p> <p class="ql-block"> 和母親不同,父親生于窮苦之家,爺爺是十幾歲時跟著闖關東的人流孤身一人來到了遼東,在一個大山溝里(鳳城市弟兄山鎮,陳家溝)安家立業,也算是獨闖天下,我們一直不明白 爺爺當年為什么要落腳在那樣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為啥不留在城里,哪怕是做工也好。(也許是戰亂年代覺得越是偏僻的地方越安全吧)</p><p class="ql-block"> 我沒見過奶奶,如同沒見過外公一樣,據說爸爸三歲時就沒了母親,所以說,爸爸是農民的孩子,標準的根正苗紅。</p><p class="ql-block"> 話說的有點遠,一個農民的兒子和一個有點小資情調的大小姐,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于是,就有了我們兄妹三人。當然了,如果父親一輩子務農,那他是萬萬不能與母親結緣的,父親的人生經歷實實在在地詮釋了“知識改變命運”這句千古名言。</p><p class="ql-block"> 父親,一個農民的兒子,解放后,經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沈陽師范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鳳城二中從教,而母親,也因種種原因被“下放”到鳳城,就這樣,老掉牙的男才女貌的故事就這樣上演了,一演,就是一輩子。</p><p class="ql-block"> 從我記事起,我就知道,爸爸很忙,媽媽很累。幸而我們小的時候基本都是外婆帶大的,既可以說是媽媽給外婆養老送終,也可以說,外婆幫了媽媽一輩子……</p><p class="ql-block"> 媽媽是個慢性子,暉總說我身上缺少了媽身上的一份優雅。小時候,記得媽媽愛看電影,自己還定了《大眾電影》雜志,每一年,都把雜志收拾好裝訂起來,她做事細致認真,為人謙遜低調。不喜歡我大大咧咧,毛手毛腳的樣子,“哪有一點女孩子的樣子。”她常常這樣數落我,多數時候還會伴著給我一個白眼,但我并不在意她如何看我,基本上還是我行我素。有的時候她會感嘆到:“你說你這孩子像誰了?一點像我的地方也沒有。”我就笑著對她說:“我不是你親生的吧。”她就會嗔怒到:“你這孩子,一天到晚沒大沒小的,都是你爸把你慣壞了。”(這大概就是今天的熊孩子的意思差不多吧)</p><p class="ql-block"> 前面說過,父親是農民的兒子,幾乎是爺爺大伯一家拼了全力供出來的唯一的一個“大學生” 因此,他的身上幾乎是背負了整個家族的使命,直至父親去世前,還對自己沒有給家族親屬更多的幫助而自責,這也是后來我的兩個哥哥竭盡全力地想要幫助家族親屬的原因,他們想幫助父親實現沒有完成的遺愿。</p><p class="ql-block"> 父親雖然從大山里走出的,我的記憶中,父親先后任通遠堡鎮教革辦主任、通遠堡高中校長,鳳城五中校長,工作一直很忙,通遠堡高中和鳳城五中今天的校區都是父親一手創建起來的,直到他倒在鳳城五中新建的校園中……父親來自農村 但他的身上沒有農村人的自私狹隘,也沒有重男輕女的陋習 。相反,在我們兄妹三人中,他最寵著我。據說,在文革期間,為了這事,哥哥還領著懵懂的二哥,在家里用他剛剛學會的幾個字,歪歪扭扭地給爸爸寫了一張大字報:“打倒爸爸,偏向麗華(我的小名)”,估計剛剛上學的哥哥,也不會寫幾個字,只是在外面看到了鋪天蓋地的“大字報”,雖然,不能完全理解“大字報”的內涵,但也懂得了這是一種表達不滿的方式。便也學著給爸爸寫了大字報。爸爸下班回來一看到掛在墻上的大字報,噗嗤一聲笑了。哥哥的抗議也就不了了之。如實說來,我從小到大,父親從未動過我一根手指。對我最嚴厲的“教育”就是揮起他的右手,嘴里說著“惹煩我打你一頓信不信。”然而,他的那一巴掌,總是高高地舉起,輕輕地放下,從來都沒落在我的身上。</p><p class="ql-block"> 父親愛我們,但不是沒有原則的溺愛,小時候,大人包餃子,我總是好奇地想參與其中,媽媽總是勸我不要搗亂,但爸爸卻要我們都積極地參與,“你們要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這個比書本上的知識還重要。”不管我們做什么,只要不違反原則,他都會鼓勵我們。我常想,父親應該是國內最早的“素質教育”的踐行者 ,遺憾的是,沒有形成理論上的東西。</p><p class="ql-block"> 到了初三時候,一起上學的小伙伴都上班了,我也吵著要接媽的班 ,媽媽也提前辦理了退休,給我辦了接班手續。一向學習優異的我,說啥也不想繼續求學了,非要上班不可。爸爸堅決不同意,他一改往日對我的有求必應,無比堅定地要求我必須繼續上學。我賭氣上學,天天作的天翻地覆。以為這樣,爸爸就會妥協,讓我去醫院上班。然而,父親無比堅定地對我說:“你就死了上班這條心吧,我幫你辦理了停薪留職,你必須念高中,參加高考!”停了停,他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現在還小,不懂,將來你長大了就會知道了,不能說你的兩個哥哥都念了大學,你卻連個高中都不念,你將來會后悔的。”</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個你有千條妙計,我有一定之規的主,父親見我不上進,狠狠地對我說:“記著,你就是混也得把高中給我混下來。”就這樣,我被爸爸逼著上了高中,又被他逼著高考~復讀 終于上了大學。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父親改寫了我的人生軌跡……使我從那個小鎮子走到了大都市!使我從一個縣城醫院的小護士,華麗轉身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p><p class="ql-block"> 這些年,我每每遇到挫折時 ,都會想起我的父親,他不僅給了我們生命,還教給了我們堅強、自信、包容,豁達!我很遺憾,今生沒有活成他們的驕傲。但我也知道,不論我是什么樣子,他們對我的愛都不會變。</p> <p class="ql-block">父親出差在武漢。父親每次出差,干啥了不知道 只記得出差回來可以在火車上買幾個面包回來。我感興趣的是面包。</p> <p class="ql-block"> 說實話,兒時的記憶中,父親常出差,多數是去鳳城,丹東,最遠的一次大概就是去過武漢,對父親出差記憶不多,很小的時候記得父親曾帶我去過丹東。別的事情記不住了,只記得父親辦完事后,不知在哪兒搞了一張球票,父親是個球迷,哄著我跟他一起去看籃球賽。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寶貝閨女一刻也不想在那個籃球場看什么球賽,鬧著要回去,那個時候,我大概也就5-6歲,或者更小,因為,記得爸爸左哄右哄怎么也哄不好我,便抱起我,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那個球場,出來之后還生氣地對我說:“以后不帶你出來玩了。”</p><p class="ql-block">有句老話:“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直到我有了孩子,很多時候為他不得不放棄我的很多愛好的時候,我才理解,當年的父親是多么地不容易,在那個娛樂匱乏的年代,能看一場球賽可能是一年中最大的享受,而我,剝奪了父親僅有的一點點快樂!我想,父親那天一定是非常的沮喪。但他并沒有如他所說的“下次不帶你出來玩了。”不論走到哪里,還是喜歡帶著我,小的時候,只要攥著爸爸的一根手指,便好像擁有了整個世界,哪怕是海角天涯。</p> <p class="ql-block"> 看了電視劇《白鹿原》我才深深的體會到,被父親慣大的女孩子,一定是無所畏懼的膽子大,我就是這樣被父親慣著長大的……</p><p class="ql-block"> 小的時候,我的身體不好,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我們每個月,只能供應很少的“細糧”,多數是玉米、高粱米之類的粗糧,我小的時候很饞,不喜歡吃粗糧,因此,每到吃大餅子之類的時候,我就不吃飯了,每當這個時候,父親總是偷偷的給我兩角錢,我便拿著錢,飛快的跑到供銷社去買四兩餅干,或者,到飯店里,買兩個六分錢一個的火勺。每次剩下的毛八分的還可以買根冰棍或者糖葫蘆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直到前幾天和哥哥談及此事,他表示一無所知。但外婆一直都知道,總是背后埋怨到:“人家都拿兒子當個寶,沒見過這種每天把姑娘舉頭頂當個寶的,你真是你爸的心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真沒見過這樣的。”</p><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太多,無法一一道來,記憶中和父母最美好的時光就是上大學以后,每個寒暑假和大學畢業后在家里住過的那一段時光。</p> <p class="ql-block">這是1985年暑假,我和爸媽第一次出來“旅游”—錦州筆架山。</p> <p class="ql-block">和舅舅一家子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外婆所說的舉在頭頂上,還真有。小時候,每次過年的時候,父親領我回鄉下看望爺爺的時候,都是把我高高地舉在頭上(騎馬梗),給我帶到爺爺家的,因為,爺爺家有只大黃狗,我們一進到院門的時候,它就會沖著我們大叫,父親怕嚇著我,每次,都是讓我騎在他的肩上扛著我回到爺爺家的,當然,爺爺對我自然也是十分喜歡,記憶中,爺爺每次見我回來,都會起身用拐杖取下掛在房梁上的點心或者罐頭什么的,哄著我吃。其實,堂兄堂姐們一定是煩死我了,我一天啥也不干,還可以享受他們從未享受過的待遇。他們若有誰敢覬覦這些“好吃的”,便會招來爺爺的一頓棍棒。</p><p class="ql-block"> 爺爺之所以把這些好吃的掛在房梁上,不是為了防老鼠,而是因為防著堂兄們。堂兄們小的時候也是出奇的“淘氣”,有一次 他們趁著爺爺外出,把掛在房梁上的小筐摘了下來,一想到 偷吃了罐頭很容易被發現,于是,心生一計,找來鐵釘,把罐頭瓶蓋打了個眼,把罐頭水都喝了,然后,又自做聰明地把小筐又掛在了房梁上。當然,不久就被爺爺破案,把他倆拽過來一頓胖揍……</p><p class="ql-block"> 我很遺憾,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今生沒有機會孝敬他老人家,但記憶中,永遠記得他走十幾公里,拎著小筐為我們送雞蛋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 母親退休后,父親出差時會帶著母親出去散散心。或者利用假期陪伴母親去舅舅家與舅舅和姨姨團聚,那是母親最開心的時候。</p><p class="ql-block"> 父親一生很愛很包容我的母親,母親因為解放前有過在國民政府工作的經歷,“文革”期間,幾次險些被調查,當然了,被調查之后的命運就不得而知了,依母親的性格,很難度過那種難關的,是父親和父親的朋友,一直在保護母親,使她沒受到一點傷害(那個期間,他們醫院有2-3個人因為被調查,被批斗而自殺了……)父親,用他的一生默默地保護母親,使我們家庭圓滿,使我們兄妹三人健康成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爸爸陪著母親去丹東。</p> <p class="ql-block"> 爸媽和我的舅舅、舅媽,姨姨、姨夫在一起。現如今他們幾位老人已經都離我們而去,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團聚在另一個世界里,也許,是天堂。</p> <p class="ql-block">1987年,父親得了肺癌。因為長在肺門上,不能做手術,又因為是未分化小細胞型的,發展的會很快,醫生說,最多半年時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8年新年,父親得知自己得了重病,張羅著我們一家去游了一次北陵公園,這大概是我記憶中,唯一的一次全家游玩,那個時候,父親剛剛做完化療,身體很虛弱,但他堅持著一起出去走走,雖然他堅定地表示,他不怕死,但他心里一定怕這是他與家人在一起過的最后一個新年。</p> <p class="ql-block"> 父親患病的兩年多時間里,母親幾乎是寸步不離地陪伴在他的左右,家里有過病人的都知道,陪伴護理病人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但母親從未有一句怨言,她默默地竭盡所能的陪護著父親,直到他走到生命的盡頭……</p> <p class="ql-block">1989年春節。在哥哥家,爸和我們一起度過了他的最后一個春節。</p> <p class="ql-block">1989年10月24號,與病魔斗爭了兩年半的父親,終究還是撇下了他摯愛一生的妻兒 撒手而去!這個世界上最愛我的那個人,走了,去了一個我今生無法企及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父親去世后,母親很孤獨。好在很快的我們有了下一代,于是,母親奔波于鳳城(二哥二嫂一直住在鳳城)和沈陽之間。幫助我們照顧下一代。每次,媽媽看到孩子們開心玩耍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說到:“如果你爸活著多好,不知道多喜歡這些孩子呢。”她仿佛是對我們說的,又仿佛是自言自語。我知道,世界上,有一種感情,是其他人替代不了的,那就是夫妻情!</p> <p class="ql-block">母親與下一代。</p> <p class="ql-block"> 我們也盡可能地抽出時間陪母親,晚年的母親患有阿爾斯海默癥,時而明白 時而糊涂,但是,無論多糊涂,她從未忘記她的孩子們,直到離開我們…</p><p class="ql-block"> 像父親一樣,母親在她80歲的時候,執意要去照相館照一張全家福,或許,那個時候她對自己的未來有一些擔憂。</p> <p class="ql-block">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如果生活可以重來,我好想對你們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如果有來生,我還做你們的寶貝女兒!”</p><p class="ql-block"> 2022年清明節于沈陽家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右旗|
辽宁省|
建始县|
临西县|
丹阳市|
正蓝旗|
白山市|
永丰县|
德化县|
墨玉县|
泸定县|
高邑县|
罗定市|
沾益县|
凤翔县|
泾源县|
金平|
江津市|
石狮市|
池州市|
浪卡子县|
洛南县|
庆元县|
梨树县|
营山县|
丹江口市|
汝州市|
虹口区|
鸡泽县|
余庆县|
嘉祥县|
含山县|
内丘县|
安溪县|
易门县|
东丽区|
威远县|
木兰县|
平原县|
三河市|
甘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