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北重鎮蘭州,南北群山夾持,黃河穿城而過,是黃土高原上的明珠,是我們的第二故鄉。</p> <p class="ql-block">四哥崇安1950年農歷正月22日出生于湖南衡山,大我五歲,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乳名細細。2022年3月27日四哥因病不幸在北京突然去世,4月1日魂歸金城故里。</p><p class="ql-block">斯人已去,唯有音容笑貌、如煙往事和手足之情留駐我的心頭。整理出相片,記錄下文字,懷念遠在天堂的四哥和父母。</p> <p class="ql-block">1956年父母攜全家在師大水塔區住宅前大合影,6歲的四哥站立前排左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哥從小精明、活潑、調皮,是孩子王,也是我和新安的保護傘。因為上面有四哥撐腰,小時候我自己膽子很壯,在大樓乃至在師大校園的孩子里,都沒人敢欺負我。一些年齡比我大身體比我強壯的孩子,因為知道我家哥哥多,尤其是四哥厲害,遇到沖突時對我也要禮讓三分,這讓我好是得意。</p><p class="ql-block">我在附小上一年級時,四哥已是六年級的大同學。因為有他撐腰,我可以在附小操場上那張唯一的乒乓球臺子排隊打球。而其他低年級的同學是連邊都不敢上前,更別說上場揮拍了。四哥雖然厲害,但他從不欺負弱小,只是保護自己的兄弟,保護跟隨自己一起玩的小伙伴,因此他很有號召力,小孩子都愿意跟他一起玩。</p><p class="ql-block">四哥小時候身體很強壯,愛好體育運動,曾獲得蘭州市小學生乒乓球比賽第三名。他有一塊反貼膠的乒乓球拍,大概是參加比賽時家里給買的,花了4-5塊錢,這在60年代初是屬高檔物品,他很是珍惜,輕易不允許我們觸碰。他還喜歡踢足球,打籃球,游泳等運動。記得他17歲時就可以舉起180斤重的杠鈴,讓我們對他十分崇拜。</p><p class="ql-block">體育運動對身體的消耗很大,可那個時代糧油都是定量供應,肉蛋也要憑票購買。正在長身體的四哥顯然僅靠一日三餐不能滿足成長的需要。他常帶著我和新安去廣開食路:有時四哥爬進封閉的果園偷摘果子,我們在外圍放哨望風;有時他鉆到鋪滿暖氣管線的地道里尋找廢銅爛鐵,我們則司職掌燈照明。每過一段時間,四哥就帶我們到十里店物資回收站變廢為錢,然后再到肉食店買了熟肉香腸一起享用,補充油水。</p><p class="ql-block">我們家里男孩多,糧食不夠吃。母親為了照顧到每個孩子,一些細糧食物就要定量分配。如過年吃餃子,每人碗里盛多盛少是要計數的。由于每人的飯量不同,效果也會不同,有時我們小的吃撐了,四哥還沒吃飽??景酌骘炞訒r,媽媽會把揉好的面團按人頭分成份數,各人做自己的餅。四哥為了讓自己的餅子大一些,就不斷地往面團里添加干面粉,結果他的餅子烤出來,雖然大卻很干硬最不好吃,惹得大家當作笑談。</p> <p class="ql-block">1959年的全家合影,四哥位于前排右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里男孩多,二哥、三哥和四哥之間又都只相差兩歲,日常生活中難免不發生磕磕碰碰。在我印象中,</p><p class="ql-block">小時候四哥和三哥之間少有爭吵,反而是歲數間隔較大的二哥和四哥之間有過打架爭吵的記錄。那一年,母親去了西安大哥那里小住,這期間蘭州的家里就有點亂了套。一次做飯的時候,二哥搟了面片下到鍋里開煮,可不知為啥同四哥吵起架來,兩人抱在一起扭作一團。此時一鍋面片還架在火上翻騰,兩人都知道面片如煮坨了自己也沒好果子吃,可誰也不愿先放手。有趣的是,兩人在相互僵持繼續較勁的同時,不忘叮囑一旁觀戰的我,快去喊三哥來處理火上的面湯。此事對我印象極深,每每想起都忍俊不禁。</p> <p class="ql-block">在四哥的影響下,我們從小都喜歡看武打小說,如三國、水滸、說唐、楊家將演義等等。他把父母給的零花錢攢下來都買了這一類的小人書,裝在一個小木箱里細心地保存,我和新安常常趁他不在時悄悄拿一本翻看。有時四哥想讓我們按他的要求辦個事,也會用小人書作為誘餌。有一陣四哥還帶著我們,把他的小人書拿到十里店的小巷道里擺書攤,2分錢看一本,一個下午可掙個一兩毛錢。每當這時,我都很興奮,不在乎四哥能否掙錢,只圖我可以隨便地看書。</p><p class="ql-block">看多了傳奇故事,自然崇拜書中的英雄。小孩子之間日常打逗,也會情不自禁地化身為自己喜愛的好漢,拉大旗作虎皮嚇唬對手。那時家中是燒煤做飯,有一把斧子專門用來劈柴火。一次四哥摹仿唐朝第一條好漢李元霸,手抓斧柄高高舉起,沖著我吆喝。誰知氣力漸漸不濟,胳膊開始向下垂,盡管他使盡全力想緩沖斧頭下落,可最終還是磕到了我的后腦勺。也怪我不夠機靈,看到他武功不行還不知趕快躲開,生生地挨了一斧,被斬落馬下。好在斧子不利,只在我后腦磕破了一個小口子,但我的大哭引來了母親對他的嚴厲訓斥和巴掌。四哥自知闖了大禍,默默地挨打挨罵,也知道讓小弟受了皮肉之苦,之后對我更加小心擔待。</p> <p class="ql-block">66年夏天文革開始,大中小學相繼停課鬧革命,7-8月間大串聯的消息傳到蘭州,學生們紛紛乘坐免費火車涌向北京、涌向其它的革命圣地。</p><p class="ql-block">四哥也和幾個同學一起來到北京。受領袖接見那天,天安門廣場人山人海,革命小將爭先恐后,擠作一團,只能遠遠地看到一個模糊的身影,這是他后來給我們傳達的現場見聞。</p><p class="ql-block">離開北京回蘭之前,四哥想給家中的弟兄們帶點北京特產,可囧於囊中羞澀,權衡半天,最后花兩毛多錢從糧店買了十斤紅薯背回家里。真辛苦了四哥,竟能背著如此一坨重物擠上下餃子般的火車,經歷幾天幾夜的折騰平安到家。紅薯雖不上檔次,可當時在西北黃土高原也是稀罕之物,看到四哥帶回一大袋紅薯,讓我高興的合不攏嘴,當天就急迫地讓母親煮了一飽口福。</p><p class="ql-block">全國大串聯很快就停止。可四哥覺得只去趟北京沒有過癮,還想到其它地方轉轉。他悄悄約了要好的同學,偷偷地拿家里的存折到銀行取了10來元錢,家里人誰也沒告訴就不辭而別。記得當晚母親見四哥久不歸家,十分擔心,找周圍鄰居多方打聽核實,最后才確定他是和同學到外地野游??墒菦]過幾天四哥怏怏而回,原來火車已不再免費,無票乘車的他們沒到西安就被強制勸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67年大姐一家來蘭探親時的合影,四哥站立后排右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7年文革進入派性斗爭階段,這時四哥主要和附中的同學一起活動,不帶我們玩了。他加入了附中的革聯組織,每天干些什么我們也不清楚,但受他和二哥的影響,我和新安也站到革聯一派。為師大的革聯組織貼標語、賣報紙,有時也會在城里的靜坐游行隊伍中與兄長們不期而遇。</p><p class="ql-block">兩派斗爭難免要發生武斗事件,那時候有的中學生無知無畏,打起架來比大學生還兇。好在哥哥們都聽從父母的教誨,只文攻不武衛,在那場鬧劇中做到全身自保不惹事生非。到了夏天,中央文革宣布革聯為保守組織,派性斗爭勝負已定。</p><p class="ql-block">緊接著市面上傳來謠言:有一個什么“五湖四?!钡慕M織,到處打家劫舍。一時弄得人心慌慌,師大院里家家戶戶堅固門窗防患未然,大樓住戶以樓道為單位各自為戰。我們家雖住一樓,但因為有四哥二哥坐陣,心里還算踏實。四哥帶我們到附中的五金工房,用電動砂輪把大號鋼銼打磨成匕首防身。為了逼真好看,他又偷著把家里的銅質鎮紙鋸了一截,改做成匕首的護手,惹得爸爸后來每看到剩下的半截鎮紙就來氣。一天傍晚,在他和其他大孩子的帶領下,一群人又來到附小尋找梭鏢長矛類自衛武器,我在唆使下才鉆窗進入體育器材室,立馬就被由附小教職員工組織的護校隊團團包圍,其結果自然又是四哥替我頂包受罰。</p> <p class="ql-block">1968年父親受到沖擊,家從師大教眷一樓搬到舊辦公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8年底,四哥崇安和二哥建安一起到康樂縣草灘公社插隊落戶,開始了近三年的知青生涯。他對我說過,插隊生活很苦,清早五六點鐘出工,一直干活到中午才回,工分收入還不到一毛錢,還不如在蘭州撿破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69年初在蘭州的家人合影,父親當時被造反派限制人生自由,沒有被允許參加家庭聚會。</p><p class="ql-block">后排左二站立者是四哥</p> <p class="ql-block">69年2月,媽媽帶著我和新安下放湖南老家,不久爸爸去了靖遠五七干校,這樣二位哥哥回到蘭州連個家都沒有了??梢韵嘞襁@段時期他們生活的艱難和心理的失落。四哥曾寫信給媽媽,想把知青關系轉到湖南老家。媽媽幾經咨詢后,最后也沒有被當地接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插隊下鄉期間,四哥回過一次湖南老家,大約是70年的春節。為了省點錢,他一路坐車不舍得買票。沒有座位不說,還時刻提心掉膽防備查票。好容易到了長沙車站,在準備換乘到衡山的慢車時不幸被鐵路乘警發現,結果把身上不多的10來塊錢幾乎全被罰光。到家后一說起這段不順的經歷,就讓他既懊惱又心疼,說99步都走過了,最后一步給栽了。</p><p class="ql-block">那是他第一次回湖南,老家的房子剛剛蓋好,其實只是一座空蕩蕩草棚,四面透風條件十分簡陋,房間地面因潮濕能把鞋子粘脫。還記得每天晚飯后,我們兄弟圍著一盞小小的煤油燈下跳棋的情景,有時母親也會和我們一道娛樂,條件雖然艱苦,但家人在一起仍然其樂融融。</p><p class="ql-block">下鄉插隊期間,四哥曾被派去修建水庫水渠,工地上每人發了一雙雨鞋作為勞保用品??粗鴯湫碌挠晷?,他想著湖南雨水多,兩個弟弟可能更有需要這雙鞋,就寧肯自己打赤腳也沒舍得穿,后來千里迢迢帶回湖南給了我們。</p> <p class="ql-block">1972年左右,四哥招工到臨夏鐵廠后,抽空與知青插友回到曾經落戶的生產隊,看望當地社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1年后,四哥招工到臨夏鐵廠,在有探親假后他也和二哥三哥一樣,幾乎每年都回湖南鄉下探親。身在農村的我們,因為親人的探望,既帶來了外面世界的信息,也獲得了溫暖和關懷,從而增加了逆境中生存下去的勇氣和信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3年四哥陪伴媽媽去韶山參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哥在臨夏鐵廠工作時,是州足球隊成員。</p><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四哥位于第二排右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4年冬天,媽媽下放湖南后第二次回蘭州探親。家人合影,后排站立者依次是四哥、三哥、二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6年,新安招工到衡陽鐵路上工作,我已被安排在公社放電影。十一月左右四哥最后一次到湖南鄉下探親,是專程來接母親回蘭州定居。自此,母親和我們的家,離開了鄉下那個動亂時期臨時的居住場所 。</p> <p class="ql-block">1978年春節,新安招工后第一次回蘭探親。在蘭的家人一起合影。</p><p class="ql-block">后排站立者左一是四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再次見到四哥,是在78年夏天的蘭州。當時四哥剛從臨夏鐵廠對調到蘭州軸承廠,父母家還在舊辦公樓,只有一間大房子,晚上我們擠在一張床上睡覺。離開蘭州近十年,師大校園對我已經有點陌生,四哥仍然象小時候一樣,帶我到四處巡游懷舊,介紹這些年里發生的變化。其實最大的變化還是人際關系,在師大校園里我沒有熟人沒有朋友,兒時的伙伴已沒有了聯系。四哥怕我孤單,就陪著我一起到操場打球,到孔家崖新建的游泳池游泳,到文科樓爸爸的辦公室看書......</p><p class="ql-block">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我和四哥到黨校前面的野地里看露天電影,影片是《尼羅河上的慘案》。那時剛剛打開國門,外國電影深受歡迎,幾個地方同時放映這部影片,需要跑片接龍。結果電影開演的很晚,有時一卷片子放映完了下一卷還沒有送到,我們站在一個土坎上耐心地等候,直到凌晨一、兩點才放映結束。雖然回到家中已經很晚,我們仍然余興未盡,繼續興致勃勃聊天。四哥也不在乎清早還要早起上班,好在那時我們都年輕,精力充沛火力旺盛。</p><p class="ql-block">還有一次我開學返校,四哥相送。我們在十里店橋汽車站左等右等,公共汽車就是不來,眼看離火車開車時間越來越近,我急得火燒火燎。最后四哥說不等了,他騎自行車帶我走。從師大到東站有近二十公里的路程,一個人騎行還要一個半小時多,更別說再帶一個人和行李。一路上我倆輪換蹬車,緊趕慢趕終于及時趕到了蘭州東站。當我上了火車,想到四哥還要辛苦地騎車原路返回,心里又是感動又是擔心。</p> <p class="ql-block">1980年兄弟姐妹八人在師大校門口。后排左一是四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四哥和新安、我三人在水塔山上合影,背景的平房是文革前的校長官邸。</p> <p class="ql-block">80年慶祝父親七十大壽,兄弟四人喝酒聊天,照相時特意把茅臺酒瓶擺在顯眼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學畢業工作后,一有機會我就回蘭探親。每次回家都要和兄長們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拍合影留紀念。一晃幾十年就過去了,說起人的記性也是奇怪,后面這些年兄弟之間來往的事情和彼此的印象,反而不如早期的少年兒童時代記得更深刻。也許小時候哥哥是弟弟的靠山,是崇拜的偶象,是模仿的樣板,因此才會對之前發生的些許小事深藏不忘。也正是這些小事豐富了我對青少年時代的記憶,記錄下兄弟間的手足之情。</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四兄弟與侄子堅堅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哥帶彤彤去西安臨潼旅游,途中路邊小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4年4月四哥嫂做客天津我家,那年我剛買了一輛小汽車,開車帶四哥四嫂到天津城里兜風。清晨從塘沽出發,一路都還順利,可剛進市里就因闖紅燈被交警攔停。好在那時私家車還不算太多,違章也不扣分,只是警察現場罰款50元完事,不過卻讓我在遠道而來的哥嫂跟前有點栽面。那天先是去了天津有名的和平路商業街和勸業場購物,然后又登上天津電視塔一覽眾樓小,放眼看市容。</p> <p class="ql-block">四哥在我的福美來小汽車前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天津勸業場前合個影</p> <p class="ql-block">天津百貨大樓再來一張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四哥在天津電視塔的觀景臺前</p> <p class="ql-block">我與四哥在塘沽外灘公園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5年,兄弟姐妹八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5年六兄弟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6年12月2號,二哥、四哥和我在師大校門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1年4月19日,父親100周年誕辰,八個兄弟姐妹攜家人近30口,從全國各地會聚蘭州,追思父母的恩澤,回憶往日難忘的時光,增進手足情深。</p><p class="ql-block">這是有史以來家庭成員到場最多的一次大聚會。</p> <p class="ql-block">師大校門前全體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八個兄弟姐妹再次團聚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母故居——教眷二樓前合影,這里留有父母的身影足跡,是我們曾經溫暖的港灣,也是我們騰飛的起點。</p> <p class="ql-block">教眷二樓故居窗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這棵松樹已經長大,當年和父母多次在樹前照相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建安哥家,大家緊緊地坐在沙發前,就像當年簇擁在媽媽身旁一樣。</p> <p class="ql-block">在追思會上,回憶起父母當年的關懷,四哥眼眶充滿了淚水。</p> <p class="ql-block">當看到屏幕上出現父母與兒孫在一起的歡樂的場面,大家又忍不住破涕為笑。</p> <p class="ql-block">四哥開心的樣子就像小時候下棋贏了一樣。</p> <p class="ql-block">大家庭成員在黃河餐廳里合影</p> <p class="ql-block">八兄妹按長幼排序,找準自己的座次交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1年10月,六兄弟相聚湖南,回到黃桑橋窯里老家山沖。距離76年母親離開鄉下已過去了35年,我們來替母親在天之靈還愿,看望鄉親,祭拜祖父,回首當年的艱苦生活。</p> <p class="ql-block">兄弟們在老家當年的房子前留影紀念,這里曾經是我們的家,在那個艱苦年月,為一家人遮風避雨的港灣</p> <p class="ql-block">四哥一家也在故居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綺賢表姐石灣的家——俊賢山莊前六兄弟和表姐夫婦合影</p> <p class="ql-block">當晚入住衡東縣恒瑞酒店,與母親羅家的親屬歡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20日我開車回蘭探親,途徑河北、內蒙、寧夏、青海,最后到達甘肅蘭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姐、二哥和四哥三家親人熱情接待我們,在接風的宴席上大家頻頻舉杯祝福,貼心的話兒說不夠。</p> <p class="ql-block">拉近鏡頭,酒桌前我和哥姐來一張特寫</p> <p class="ql-block">說不盡的知心話,拍不完的合影照,留下開心時刻,記錄團聚現場。</p> <p class="ql-block">歡聚一堂來相會,難忘今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3年、2018年分別是四哥和二哥下鄉插隊四十五、五十周年。當年的知青都已逐漸步入古稀之年,他們這一代人青年時歷經蹉跎,導致很多人一生坎坷。但這些老三屆的學長,始終沒有消沉,一生都在奮斗、追求、自強不息。</p><p class="ql-block">他們在這種重要時刻,總要匯聚在一起,隆重地紀念人生中這個重大的歷史時點,回顧上山下鄉的難忘經歷。他們不是歌頌,是在反思,希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沉痛的教訓引起全社會的反省,希望歷史的悲劇不要在后代重演。</p> <p class="ql-block">2013年當年同風雨、共患難的知青合影</p><p class="ql-block">照片中左一是四哥,右三是二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又過去五年,當年同一個知青點的戰友,雖然風華不再,但友誼長存。</p><p class="ql-block">圖中左一是四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8年,西北師大附中的老知青們在康樂縣蓮花山公園立碑,紀念五十年前的那段蹉跎歲月</p><p class="ql-block">石碑后第二排右側白發者是四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當年留下的這張珍貴照片,是那個艱苦年月的見證</p><p class="ql-block">后排中間站立者是四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幾十年后再聚首,共患難的兄弟,按同樣的座次,歲月刻在眉宇,友誼長存心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3年,重回康樂縣草灘公社知青點,與當年的鄉親重聚首。</p> <p class="ql-block">與當年的房東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后,再回康樂縣草灘公社知青點,與當年的房東重聚首。</p> <p class="ql-block">2018年,再返知青點,重敘戰友情</p> <p class="ql-block">四哥抱起鄉親的后代孫輩,感嘆時間如黃河東流水,一去不復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我又一次回到蘭州,探親訪友,追憶童年時代。與生活在蘭州的親人留下很多珍貴照片,記錄下親人團聚時的溫馨場景。</p>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20日與蘭州家人第一次聚餐</p> <p class="ql-block">每次聚會當然要有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28日,安寧仁壽山莊家人第二次開宴。</p> <p class="ql-block">7月28日仁壽山莊聚會上,四哥心情高興,談興頗濃。</p> <p class="ql-block">飯后大家余興未盡,一起游園觀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下旬,四哥夫婦來北京看園博園,與北京的家人聚會。當時三哥夫婦正好來北京看望兒子劉壘,還有侄子衡崗一家三口,也是熱熱鬧鬧歡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宴席上,三哥四哥兩兄弟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四哥夫婦第二次來天津我家做客。他們在北京觀看完園博園后,順便來天津小聚。頭一天我帶著他們參觀了大沽炮臺博物館和渤海石油廠區,8.12天津港大爆炸現場改造的海港花園。第二天又去了濱海航母主題公園,因我們已看過多次,所以只四哥四嫂兩人登上基輔號航母觀光游覽,彤彤和我們則到海洋館外面等候。現在想來有點后悔,沒有跟隨陪伴留下影視記錄,真有點照顧不周。</p> <p class="ql-block">參觀中國海洋渤海石油廠區,這里是我退休前工作單位的下屬公司,更有海洋石油特色</p> <p class="ql-block">背景是橫跨入海口的海河大橋和港區航道里停泊的各類船只</p> <p class="ql-block">四哥父女倆登上停泊在碼頭的一艘駁船上,以天津港為背景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是一座正在建造的海上石油生產平臺組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來到天津港爆炸案現場改造修建的海港公園漫步</p> <p class="ql-block">來到天津泰達開發區城市公園中的芊卉園觀賞</p> <p class="ql-block">四哥率領一家人在芊草蘆葦叢中魚貫而行</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和四哥兩家人歡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濱海航母主題公園留影,背景是基輔號航空母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7月,四哥的附小同學聚會。因大部分同學都是師大子弟,父母是同事,大家小學、中學都在一起,有的還是一起上山下鄉的知青戰友,感情深厚,交往密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學畢業近六十年后再聚首,盡管都已是古稀之年,但仍然童心未泯,親熱無比。</p><p class="ql-block">大家在附小門口與當年的老師(前排坐著的老者)一起合影</p><p class="ql-block">圖中左側拉橫幅者是四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同學們會餐前先合個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學同學在附小聚會前,還專門組團到隴南等地旅游</p> <p class="ql-block">2020年7月,四哥獨立隴南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都已是古稀之年的小學老同學們,來到美麗寬闊的大草原,重新煥發了青春和活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7年四哥四嫂在臺灣旅游</p> <p class="ql-block">站在花叢中的四哥,格外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家人為四哥慶賀七十大壽</p> <p class="ql-block">四哥戴上壽星佬的桂冠,露出開心的笑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兄弟姐妹八人,居住在蘭州的有二姐、二哥和四哥三家人。他們三家受父母的熏陶教誨最多,在父母生前盡孝也最多。父母歸仙之后,每年每逢時節,他們都代表我們在外的兄弟姐妹,一起給父母掃墓上香、燒紙祭拜。</p><p class="ql-block">三家人互相關愛,互相扶持,親如一家。每年五一、中秋和春節或有外地親戚來蘭,都要一起聚餐吃飯,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22日蘭州家庭聚會</p> <p class="ql-block">2019年5.1,二姐和四哥在蘭州公園看牡丹</p> <p class="ql-block">人見花開精神爽,花美人喜氣象新</p> <p class="ql-block">2020年家庭聚會</p> <p class="ql-block">2021年蘭州家人春節聚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聚會仁壽山公園</p> <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29日,蘭州家庭聚會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2年春節聚會</p> <p class="ql-block">每年春節,二姐都要安排在蘭州的家人聚在一起歡慶佳節,這是2022年春節的家庭大聚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19日,四哥來到北京。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兩個侄子崗崗、磊磊為遠道而來的叔叔嬸嬸接風洗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謹以此篇記錄四哥生活中的片段,記錄下我們的懷念,記錄下我們的手足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弟 道安 </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1日於天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件1.彤彤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b>懷念我的?親</b></p><p class="ql-block">我的?親在 2022 年 3<b> </b>月 27 日永遠離開了我和母親。從那?刻起,我們失去了?命中最 親近的? ,悲痛?以?表,夜不能寐, 淚?沾滿衣襟。</p><p class="ql-block">?親出?在?個?家庭中,兄弟姐妹 8 ?,?親排?第六。從小 ,?親遍是出名的調皮 鬼,孩?王。背著??,和小伙伴們在黃河里游泳,偷打校園里棗樹上的棗?吃,這樣的搗 蛋事?親沒少?; 同時,各項運動,?球、籃球、乒乓球 ,?親也總是得?應? 。對于聰慧 的?親,學習似乎?直不曾是他的困擾。在家?和朋友們的陪伴下,?親渡過了??中最幸 ??鞓返臅r光 ,每每談及, ?親眼里總是閃著光,臉上露出懷念又滿?的神情。</p><p class="ql-block">愉快自在的日?總是很短暫。68 年,本該上?中的?親和眾多同齡??起,??了農村 的?闊天地,之后輾轉回到蘭州 。時代的洪流中,??歲的?親第?次感到了命運的不公與 深刻的?? ,只能隨波逐流 。再之后的 日?里, ?親進?廠 ,努??活, 積極奮?著。</p><p class="ql-block">?親??聰明好學,對新鮮事物總是保有好奇?, 樂于探索, 又有著極強的動?能? 。 對待家?朋友真誠熱情、時時處處為他?著想。所以?親身邊也總是有發小、同學和朋友相 伴 ?;赝?親的??,有過郁郁不得志,也有過奮?和努? ,所幸?直有家?和朋友們的支 持與陪伴。</p><p class="ql-block">?親離世的前半月,我?直陪伴左右 。?親的痛苦與?助,我感同身受 。為挽救?親的 ?命,我和母親傾盡所有,但天不遂?愿。如今,我親愛的爸爸?了,希望離開的路上不再 有病魔纏繞 ,希望?家記住那個充滿?命?、善良又可愛的兄弟、發小、 同伴、知? 。</p><p class="ql-block">爸爸永遠活在我們?中 !安息吧, 親愛的爸爸。</p><p class="ql-block">2022 年 3 月 29 日 于北京</p><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代表母親,感謝兩位叔叔伯伯、不顧 自 ?年事已?與身體病弱,和我們?起最 后送?親?程 ,這也是對母親和我最?的慰藉, 向你們表示衷?的感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峡市|
上思县|
若尔盖县|
怀化市|
兴山县|
扎赉特旗|
饶阳县|
隆林|
罗源县|
洛隆县|
邵东县|
灵台县|
延安市|
济南市|
汉沽区|
蛟河市|
京山县|
德令哈市|
通山县|
涞源县|
灵寿县|
锦屏县|
镇沅|
从化市|
买车|
金华市|
安陆市|
娄底市|
竹山县|
南陵县|
余江县|
塔城市|
新郑市|
慈利县|
洛浦县|
湾仔区|
平谷区|
开远市|
凤庆县|
丰都县|
福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