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國人喜歡集會,諸如王羲之等人的《蘭亭集》,蘇軾等人的《西園雅集》,元代顧阿瑛的《玉山雅集》等等。<br>不過,這些集會都只是民間組織的娛樂性活動,偏向于文學交流和藝術唱和。</h3> <h3>高端商務范兒的也有,比如閻立本創作的《唐人春宴圖》(亦稱《春宴圖》)就是其中典范。<br>之所以高端,是因為《唐人春宴圖》的宴請對象地位不一般:當初李世民創建文學館,招賢納才,于是像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蘇世長、姚思廉、薛收、褚亮、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勛十八位大學士都參加了這次聚會,這可謂是唐朝最強天團。</h3> <h3>后世常常以閻立本的《春宴圖》為藍本,于是創作出了一系列《十八學士圖》作品,其形式多樣,風格迥異。</h3> <h3>宋人以《十八學士圖》為主題創作的《春宴圖》就是其中翹楚,不過,它的繪畫風格已經找不到唐人的風貌,完全是宋人生活的寫照。<br>在交通基本靠走的時代,能騎馬前來參加宴會的絕非一般人,地位等同王公貴族。<br>大伙兒或是談文論賦、吹牛打哈、嬉笑相對,又或者望樹凝思、低頭不語……真真的是姿態各異,其樂融融,完全沒有朝堂上你爭我斗的激烈畫面。</h3> <h3>唐人和宋人在繪畫風格和人物表現上差別很大,如果說閻立本時期的人物偏向漢子屬性,那么宋朝的繪畫人物則傾向于柔美,反映到《春宴圖》上亦是如此。<br>宋人版本的《春宴圖》完全是一群唐朝人畫了宋朝妝容來參加宋人宴會的場景,舉手投足和嬉笑怒罵之間都有一股恬靜優雅的味道,完全沒有初唐刀鋒血戰的悍勇。</h3> <h3>透過這幅畫,我們也可以感受宋人恬靜淡然的生活態度。<br>相比較影視劇中的高檔奢華來說,這幅畫里的宋人宴會可謂極簡——樸素的器皿,簡單的食物,沒有其他奢華物品,一眾好友圍桌而坐,共享時光。<br>從畫中還可以看到,當時人實行的是拼桌、分餐制,每個人面前擺放了三種不同餐具:一盞茶、一盤小吃、一份果蔬,淡雅又清新。</h3> <h3>這種宴會其實也是宋朝官員的常態,司馬光的《會約》就記載了宋人聚會的活動章程。當時,由退休的富弼、文彥博牽頭,組織了一些年齡相仿、資歷相當、性情相投的朋友參加聚會。</h3> <h3>《會約》中寫道:“序齒不序官,為具務簡素,朝夕食不過五味,菜果脯醢之類,共不過二十器,酒巡無算,深淺自斟,主人不勸,客亦不辭,逐巡無下酒時,做菜羹不禁,召客共用一簡,客注可否于字下,不另作簡,會日早赴,不待速,如有違約者,每事罰一巨觥?!?lt;/h3> <h3>聚會的首要目的是聯絡感情,至于筵席上的用具、食材等等,力求簡單樸素,無非是一日兩餐,菜品也不過五種,假如菜羹吃完,可以隨時補充。<br>司馬光還介紹了當時人宴請客人的習慣:一人做東時,做好通知單,注明聚會時間、地點,然后逐個差人去友人那里照會,友人簽字確認表示一定參加。到了約定之日,東家不會催促等候,每個人都按時赴約。</h3> <h3>至于宴會中的節目安排,司馬光并未說明。不過從《春宴圖》可以看出當時人也不光純粹聊天,辭令、博戲、游戲、歌舞等都引入酒宴,這貫穿了宋人的藝術生活。<br>宋人詩詞中經常出現的芭蕉也在這幅畫成了主角,宴會的格調并非一定都是喧嘩吵鬧、歌酒不斷的奢靡,來點文藝范兒的芭蕉,吟唱一首孤寂憂愁的辭令,也是一件佳事。<br>除了芭蕉,餐桌左上方一位身穿綠袍、頭戴氈帽的男子也令人矚目,他一副憂愁、沒睡醒的狀態,與這個熱鬧喧囂的宴會格格不入。周圍人的熱論、樂隊的吹拉彈唱都沒能叫醒他,不知道是身體不適,還是飯菜不合胃口,令人浮想。<br>畫中,怪樹、悠閑戲水的白鵝、形態各異的駿馬、坐立的狗、站在藝人手上的鳥兒等等也都紛紛入場,愈發顯得熱鬧又接地氣,再配合著人們醉酒、伸懶腰、閉眼小憩等細節描繪,完全就是一幅全員參與的農家樂寫照。</h3> <h3>文章轉載自網絡,作者《書畫相約》,感謝作者的好文。</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玛县|
凤翔县|
双牌县|
司法|
衡水市|
博爱县|
巴塘县|
丰原市|
靖西县|
贵南县|
儋州市|
修武县|
松江区|
德令哈市|
龙陵县|
望城县|
平度市|
武穴市|
高碑店市|
子洲县|
平湖市|
巴林左旗|
民乐县|
商城县|
托克逊县|
南岸区|
盱眙县|
锦屏县|
鲁山县|
景宁|
武隆县|
邯郸市|
凤凰县|
新昌县|
孟连|
福清市|
江北区|
千阳县|
友谊县|
青河县|
曲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