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應欄目編者的邀請,原黎明化工廠662車間副主任任鴻遂老同志提筆回憶了662車間從上海拆遷黎明化工廠的經過,以及安裝試車的經歷,為我們回憶黎明人的艱苦創業精神,歷歷在目地再現了精彩生動的歷史畫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本集的文字及歷史照片均有任鴻遂老同志提供。在此致謝!</b></p> <p class="ql-block">662車間當時是按照國家三線建設的總體安排,從上海化工研究院原01車間整體拆卸搬遷的。整個車間所有的設備共約百余噸重,有的容器體積大。</p> <p class="ql-block">1966年上半年,僅用三個月的時間,從車間停產開始,所有的設備清洗干凈,在符合動火安全條件下,逐一拆卸。每臺設備,包括每一個螺絲都盡可能拆下來,做好防腐處理,編好序號,再用木箱包裝起來。大型的設備容器露天捆綁,寫好標記,確保在汽車及火車運輸到黎明化工廠后,能將其準確的安裝就位,不出差錯,以便順利試車投產。</p> <p class="ql-block">分析室的每一件分析儀器也要運到青海黎明化工廠安裝,保證具備產品分析條件。這是一項很大的系統工程。我當時大學畢業剛三年,24歲,領導安排我作為先遣組成員,具體組織執行這一任務。這是組織上的信任,我深感任務艱巨,責任重大。</p> <p class="ql-block">在完成拆卸設備任務后,我奉命擔任先遣組長,于1966年7月1日帶領三名工人(合成,蒸餾,分析,各一名)離開上海,踏上了去青海籌建662車間的征程。到黎明廠后,先遣組即時清點到現場的搬遷設備物質,儀器儀表,并與六化建合作,排除“文革”時期造反派的干擾,最終完成了基建安裝任務。</p> <p class="ql-block">1968年8月初,662車間成立了試車領導小組,組長是任子立,副組長是我,成員有江冰等7人。8月3日,三乙胺合成工序進行單體試車。8月13日,三乙胺蒸餾工序和污水處理工序進行單體試車。9月7日,662車間各崗位進行水聯動試車。</p> <p class="ql-block">1968年10月中旬,662車間具備了整體化工試車條件。10月25日,合成反應器填裝觸媒,26日,反應器通氫氣升溫,活化觸媒。11月2日,合成崗位開始化工投料。11月5日,蒸餾崗位各蒸餾塔先后開車。</p> <p class="ql-block">在廠黨委和廠革委會的正確領導下,662車間的全體職工克服天寒地凍、高寒缺氧的種種困難,特別是工廠地理位置的變化給生產成品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在搬遷之前三乙胺生產是在平原正常氣壓下生產的,能否在青藏高原低氣壓條件下順利試車投產,開始心中沒底)。為了解決這個疑慮,1968年4月,662車間領導組織部分技術人員,在青藏高原環境下,先進行了三乙胺生產工藝條件的實驗室試驗。</p> <p class="ql-block">通過一個多月的艱苦試驗,初步摸索出了實驗室在低氣壓條件下生產三乙胺的工藝條件,為工業化的車間生產裝置正式試車提供了重要的控制參數。在正式試車時,這些參數逐個驗證。為了找準出產品的精確溫度點,每隔半小時分析人員就要從平房爬到五樓成品塔頂部取樣,讓分析室分析三乙胺含量,以便確認符合產品質量要求的操作溫度參數。</p> <p class="ql-block">冬季晚上氣溫低,要爬五樓上的塔頂,極其辛苦。分析室的女同志和大家一起反復驗證數據,確認了出成品的控制溫度。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試車,共生產出四批合格的三乙胺產品,計1.5噸,達到了一次試車成功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通過兩個多月的試車,打通了工藝流程,又摸索出了一套在青藏高原低氣壓地區生產三乙胺的工藝條件。同時,又訓練了一支在該地區生產三乙胺的職工隊伍,為國家培養了人才,為以后的正常生產打下了堅實基礎。</p><p class="ql-block">(以上資料參考了哀祖仁同志提供的史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炎陵县|
安国市|
丽水市|
米泉市|
澄城县|
大竹县|
开阳县|
长乐市|
斗六市|
卢氏县|
藁城市|
洪湖市|
博客|
丹江口市|
永康市|
罗平县|
湖南省|
石阡县|
卢湾区|
盘山县|
大新县|
曲沃县|
佛山市|
收藏|
邵阳市|
通道|
霍邱县|
韶关市|
佛学|
双江|
乌拉特中旗|
汤阴县|
永平县|
图木舒克市|
广平县|
永安市|
上虞市|
桃江县|
晴隆县|
衡东县|
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