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月底,楠溪江的水更綠了,山更青了。 </p> <p class="ql-block">我們又一次車駕浙南,沿著楠溪江,尋找遠去的家園。 </p><p class="ql-block">路經嶺上人家,預訂中餐烤全羊;然后去石桅巖景區;結束游覽和用餐,去附近的蓬溪村,找一堵花墻。 </p><p class="ql-block">下午三四點鐘入住林坑農家。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山深處的林坑。 </p> <p class="ql-block"><b>嶺上人家</b> </p><p class="ql-block">位于永嘉楠溪江支流鶴盛溪邊上的嶺上村,全村 47 戶,開了十幾家總稱 “ 嶺上人家” 的農家樂。 </p> <p class="ql-block">嶺上村是一個典型的浙南山地村落,依山傍水,層層梯田,層層村舍。 </p><p class="ql-block">全村近二百人,皆姓金,于明嘉靖年間在此居住,至今已 400 余年。 </p> <p class="ql-block">農家樂的特色是烤全羊,需提前預訂。</p><p class="ql-block">細雨中,走過鐵索橋進村。</p> <p class="ql-block">由于數百年間與世隔絕,山村風貌純樸自然。 </p><p class="ql-block">長期以來,村民以農耕維持生計,常以地瓜、玉米為主食,過著原始的田園生活。 </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我們訂購的烤全羊,一兩個月的小羊羔,用特制的調料烤制三四小時,至中午便可食用。 </p> <p class="ql-block">游完三公里外的石桅巖回來,烤羊正好出爐,6 人一頓吃光。 </p><p class="ql-block">吃起來,外脆里嫩、油而不膩,無一點膻味。據說因為烤全羊太好吃了,嶺上人家游客回頭率達到 90% 以上。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往山下走的時候,我們也頻頻回頭。 </p> <p class="ql-block"><b>石桅巖景區</b> </p><p class="ql-block">位于永嘉縣鶴盛鄉下岙村。 </p><p class="ql-block">先進入稱為小三峽的景點,水深處碧綠澄澈,淺處可數溪中卵石。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乘舟而上,群峰倒影入水。 </p> <p class="ql-block">周邊巖壁圍合,偶有風吹草動,間或蟲噪鳥啼,平添了這一隅空谷的靜謐幽深,舟行槳聲似從遠方傳來。 </p> <p class="ql-block">上岸,峽谷中步行約兩公里。 </p><p class="ql-block">雨后山地,清新怡人;山路彎彎,峰巒突兀;泉水叮咚,小鳥歡歌。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處急流深潭格外翠綠。 </p> <p class="ql-block">美麗的楠溪江,汀步也是一道特獨的風景。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遠或近,更有一座座象形奇峰。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蒼鷲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雙筍峰。 </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石桅巖,楠溪江中的奇石,為花崗巖,呈淺紅色,相對高度 306 米,因形似船桅,故名石桅巖。 </p> <p class="ql-block">遠望,有人說如一對并蒂蓮 ;又有人說如一對紅妝女子相擁而泣。 </p> <p class="ql-block"><b>蓬溪村</b> </p><p class="ql-block">位于楠溪江中游,始建于南宋,村民以謝氏為主,是山水詩人謝靈運后裔集聚地。 </p> <p class="ql-block">村口叫霞港頭,鶴盛溪在這里的巖石下引成一個大灣和深潭。</p><p class="ql-block">建有一座關帝廟守護,廟旁一棵大樟樹,千枝萬葉,如華蓋一般遮住了關帝廟前的廣場,逢年過節,村民就在這里舞龍、 演大戲。 </p> <p class="ql-block">我們只為花墻而來。 </p><p class="ql-block">它在“近云山舍”內,這是村中最精致的老屋,山舍門額由朱熹所寫。 </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隱藏在村中的一堵花墻,是不可多得的古磚雕精品。 </p><p class="ql-block">花墻分隔成菱花式透空窗 3 組,上嵌 81 方雕有不同花卉和花瓶的青磚雕。</p> <p class="ql-block">墻上也殘留有貼面磚雕,仍可見雕工精巧嫻熟。 </p> <p class="ql-block"><b>林坑</b> </p><p class="ql-block">下午三點多到林坑,入住永安橋頭的農家樂。 </p><p class="ql-block">林坑有 128 戶人家,486 人,以毛姓為主。相傳林坑人的祖先,在明洪武年間為避戰亂,從江西安吉遷徏至此安家,至今已有 45 代,700 多年歷史。 </p><p class="ql-block">古村之美, 美在純樸。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口的廊橋是標志性建筑, 稱沉香橋。 </p> <p class="ql-block">廊橋上總有三三兩兩村人坐著閑聊,頗有桃花源里“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的味道。山里人家的生活有苦有樂,說一說,道一道,心里也得到熨貼。 </p><p class="ql-block">廊橋承載著古村人數百年來的喜怒哀樂。 </p> <p class="ql-block">潺潺的山泉流溪,陪伴著這座老舊的水車磨房 。</p> <p class="ql-block">村中瓦屋依山而筑,錯落有致,不拘一格,無序中顯自然。</p><p class="ql-block">沒有亭臺樓閣,沒有深宅大院,也沒有文物遺跡。桃花掩映中,是一個個簡樸自 然,灑脫不拘的農家院舍。 </p> <p class="ql-block">房子都用石頭、青瓦、木頭建成。 </p><p class="ql-block">走到老屋跟前,家家戶戶不關門,最古老的木屋已有 200 多年。 </p> <p class="ql-block">屋檐下,老婆婆做針線、聊天、打嗑睡。 </p> <p class="ql-block">這位頭戴網罩的老太 80 多歲了,在洗一種可治口腔潰瘍的草藥,她的老伴已高齡 92 歲。 </p> <p class="ql-block">隨意地在各家各戶進進出出,看板壁上的年畫,看菜罩下吃剩的菜,看老母雞剛下的蛋。 </p> <p class="ql-block">由于村民多姓毛,祖藉江西,據考證和偉人這一脈是相連的,因而家家戶戶掛著他老人家的像。 </p> <p class="ql-block">在村里漫無目的地行走。 </p><p class="ql-block">走過背屋的小巷,細心地去觸摸古村每一個角落,常常為某一發現而怦然心動。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民回憶當年春耕的順口溜。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后山坡上的梯田。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半山腰俯瞰山林環抱中的村落。 </p> <p class="ql-block">村中間有 4 座橫跨 Y 型溪澗的古橋,有木制的廊橋和石拱橋各兩座。分別取名為:永平橋、永安橋、永吉橋、永利橋;取平安吉利之意。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橋下的溪澗。 </p> <p class="ql-block">閑坐永安橋頭,有話說話,沒話聽溪唱花落。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民牧牛晚歸。 </p> <p class="ql-block">黃昏,暮云徘徊在竹山上。</p><p class="ql-block">農家樂把當時還在溪畔的一只大白鵝宰了,做了一鵝三吃。</p><p class="ql-block">天很快黑了,很純粹的夜。 </p><p class="ql-block">溪聲相伴, 一夜安眠。 </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被公雞叫醒了,山谷瓦舍間飄起縷縷青煙。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門前的溪中洗了把臉。 </p> <p class="ql-block">石階路穿村而過,彎彎地通向后山,走了一小段。村民說,沿這條路再往前走五六里,還有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古村落。 </p> <p class="ql-block">在村里,參觀了趙群力紀念室。 </p><p class="ql-block">趙群力( 1950-2001 年),鳳凰衛視中文臺付臺長,中國著名航空攝影家。2001 年 9 月 2 日,他駕機在林坑航拍《尋找遠去的家園》時 , 不幸碰撞到高壓電線,飛機墜毀,以身殉職。 </p> <p class="ql-block">這是陳列在紀念室內,失事的輕型飛機殘骸。 </p> <p class="ql-block">“他屬于藍天”。 </p><p class="ql-block">他也屬于林坑。在林坑,他吃了最后一頓飯,完成了最后一幅作品;在林坑的天空,他最后一次向村民揮別。 </p><p class="ql-block">他永遠留在林坑的青山綠水間。 </p> <p class="ql-block">飛機墜落在村外楠溪江這片碧綠的水域,下車,默立。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將繼承遺志,尋找遠去的家園。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THE END.</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
蓝山县|
渝北区|
耿马|
乌鲁木齐县|
瑞丽市|
双鸭山市|
陈巴尔虎旗|
林州市|
夏河县|
泰来县|
连州市|
库尔勒市|
海南省|
徐水县|
修水县|
林周县|
安化县|
绿春县|
镇坪县|
克拉玛依市|
桦南县|
马山县|
泸溪县|
老河口市|
自治县|
县级市|
宾阳县|
石狮市|
湟中县|
丰都县|
红安县|
华安县|
大宁县|
滦平县|
呼图壁县|
黄陵县|
兴义市|
建阳市|
宁夏|
额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