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讀過《西藏生死書》和《相約星期二》之后,也許是宇宙的吸引力法則在發揮作用,接下來,我又讀了《最后的演講》,作者是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教授蘭迪-鮑旭,《另一種選擇》,作者是雪莉-桑德伯格,她還有一本經典《向前一步》,然后是克里斯汀-卡爾森的《敞開破碎的心》(英文版《heart-broken ope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的演講》的作者是男性,不幸得了癌癥,他后來做了一次演講,聲譽遠播。我讀這本關于生死的書的時候,被其中的細節所感動。他和妻子跳舞,妻子知道他要離開人間,這個感受就非常震撼,當事人和讀者完全不一樣。他的妻子在他的耳邊對他說:“我不想你離開我,我不要你離開我。”我讀到這個地方就哽咽了。蘭迪是大學教授,《最后的演講》多有動人的哲學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雪莉-桑德伯格是商業領域的干才、杰出領導人。《向前一步》是講職場如何進取的,值得職場女性閱讀。而《另一種選擇》則是講生命的意志力的,副標題:直面逆境、培養復原力、重拾快樂概括了這本經典作品的主題。她和她愛人在海邊度假,臨近黃昏,她愛人說要回房間,就先回去了。等雪梨回來,發現愛人不在房間,而是接到醫院電話,說她愛人在健身房鍛煉的時候,心臟突然不舒服,然后就去世了。她來不及和他說最后一句話,生死之間一片茫茫。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改變了雪莉的人生。她從痛苦中走出來依靠的就是生命自身的復原力。所以,你讀《另一種選擇》,就是在不斷領會復原力的迷人魅力。如果說,一個讀者讀了《另一種選擇》依然沒有找到解決生命問題的答案,那么,這個責任不在作品,而在于讀者沒有真正理解復原力。《另一種選擇》需要的是讀者把復原力的三個核心概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如果你剛剛入世,還沒有經歷多少困難和阻擋,那得祝福你,你可以秉持復原力的法則,迎接一切命運的安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克里斯汀-卡爾森是理查德-卡爾森的妻子。理查德-卡爾森有經典作品《別為小事抓狂》《無論如何,都要快樂》等, 他的書占據了我書架最為顯著的部分,《別為小事抓狂》也是我送給朋友最多的書之一,讓人以為我是他的作品的經銷商。近十年來,給我生命深刻影響的作者之一就是理查德-卡爾森。卡爾森坐飛機去紐約,心臟突然發病而去世。這個消息傳到克里斯汀耳朵的時候,她正在加州開車回家的路上。她不敢相信這個事實,猶如晴天霹靂。她到底是理查德的愛人,在她的作品《敞開破碎的心》中,充滿感情地記述了自己走出來悲傷的心路歷程。她談到臣服:surrender was both a process and path。臣服是經歷,是過程,也是一條生命的道路。她談到自己在失去理查德-卡爾森的最初的夜晚,連睡覺的被子摸上去都是冷的。她常常靠在床邊,整夜未眠。她意識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realized I needed to let grief in.I needed to surrender grief would lead me and I move through it,no matter what it brought.There was no escape route as an optio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論怎樣,沒有退路這條道路可以選擇。應該接受悲傷,應該讓悲傷引領我,讓我經歷悲傷,而不是潰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甚至發現悲傷是一段旅程:Grief is a journey.It is a winding road along a coastline that takes you up to the edge of a cliff.It is a birth canal with thousands of pounds of pressure squeezing you from the inside。悲傷是懸崖上的風,是擠壓你生命的重力,是窒息你的呼吸的事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雪莉-桑德伯格和克里斯汀-卡爾森的作品,都有一種女性生命高貴的品質:要強,要更加堅定地活著。重拾快樂,重建生命這樣的目標的實現,需要一種徹底突破困境的覺醒,需要一種期待未來新的生活的信念,需要一種對于亡靈的真誠回應。這個過程,需要時間,需要悲傷者自己切實的努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后來還讀過一本《奇想之年》,也是講生死的經典作品。兩個老年人在餐桌前吃飯,突然間老先生就不行了。E.B.懷特說“生活來得這么難,卻去得這么容易"。作者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瓊-狄迪恩,這本《奇想之年》被推崇為“傷慟文學的經典之作”。我喜歡這本經典作品的樸素真誠,喜歡瓊-狄迪恩在記述門口拖鞋聲音的驚慟細節。生命因為所有的這些往事,而變成了一幅我們愿意展開的畫卷。這是我們熱愛生活的理由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E.B.懷特說"人們應當向死而生,這樣才能一早誠實起來"。多讀一些關于生死的經典作品,生死相依,而不是天地兩茫茫。所有的掛念和重新努力,都是生命不分彼此的珍重音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圖文原創,毛歌微信號:maoge1965)</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首市|
合水县|
家居|
九龙城区|
类乌齐县|
保德县|
平阴县|
吐鲁番市|
怀安县|
延吉市|
永济市|
吉木乃县|
昆明市|
江孜县|
满洲里市|
长乐市|
高雄市|
穆棱市|
麻江县|
栖霞市|
青田县|
措美县|
汪清县|
松溪县|
叙永县|
嘉荫县|
洞头县|
临颍县|
宜君县|
赞皇县|
措勤县|
安宁市|
昆明市|
潼南县|
平利县|
嘉黎县|
迁西县|
贵南县|
巍山|
睢宁县|
金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