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幾年的灤河石愛好,看著眼前這些愛不釋手的精美石頭,不知不覺陷入了沉思:你究竟從哪里來,又會到哪里去呢?心知肚明的知道石頭面前我只是你生命中的匆匆過客而矣!億萬年的河水沖刷她到底經歷了什么呢?灤河流域的人類文明只有石頭記載的清清楚楚,而今她又默口不言,留給人們的是不斷的發掘和探索!今天講述一下灤河故事之“龜口事件”這關系著遷安,盧龍,灤州………的灤河美石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沒有龜口事件,也許就沒有灤河的改道,沒有灤州石友們的灤河石收藏!</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著現代化的工業文明,也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遺跡。在悠久的歷史中,很多的故事已經湮沒在漫長的光陰里,或者再無消息,或者成為傳說。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我國流傳廣泛,他的精神也激勵著無數的華夏子孫。在作為黃帝古都的遷安,也流傳著大禹曾在此處治水的故事和傳說,在有心人的挖掘中,在這片土地上延展。</p> <p class="ql-block">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古代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大禹是黃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于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就發生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于完成了治水的大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傳說歸口“龜口”的口子是大禹所鑿開。巧合的是,灤河改道的時間恰好是在大禹時期。灤河在三千年前從遷西縣城流入還鄉河。在《海河志通訊》第二期上的文章《灤河下游主河道歷史遷徙考略》中說,灤河改道的時間約三千年前至一萬年,文中提到灤河“曾由遷西縣大黑汀向南經‘照燕洲棄谷’、南觀、巖口、邱莊、左家塢,流經現今的還鄉河,于豐潤出山口進入豐潤、玉田平原。”</p> <p class="ql-block"> 灤河改道,是人工所為。灤河改道是由遷西縣城向東,經由遷西、遷安交界歸口(現名龜口)向南。曾有地質專家表示,從遷西縣城到歸口灤河這段古時候是一處湖泊。根據這一地區曾是湖泊的線索,再結合湖岸、湖底處發掘出來的文化遺址所處的年代,可以判斷出灤河改道的年代,恰是大約四千年前的大禹時代。</p> <p class="ql-block"> 黃帝古都,人工改道,這是巧合還是真實的故事?再來看看《淮南子·人間訓》中所說的:“禹鑿龍門,劈伊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陸地。”在遷西東北角,清河流過的大嶺寨北大嶺寨口處還有古人鑿開的傳說。遷西有個地方名叫尹莊,而伊和尹古代為一個字。</p> <p class="ql-block"> 灤河原走今還鄉河古道,后改道流向遷安。在那一帶,流傳著累死黃龍,笑死龜(夔)的傳說。傳說古時有黃龍和龜打賭,說它可以用角把擋住灤河去路的山嶺豁開一個大口子,讓河水通過。龜說它不信,于是黃龍猛地用角一挑,山嶺頓時裂開一個大口子,灤河從南(去還鄉河方向)轉頭向東。從此,灤河開始流向遷安,灤州………。但是,黃龍卻因為這一撞累死了,龜見狀,哈哈大笑,居然笑死了。這個傳說在當地廣為流傳,而在寫有大禹治水的《允南解》中說:“禹治淮水,三至桐柏山,驚風迅雷,石號木鳴,土伯擁川,天老肅兵,功不能興。禹怒,召集百靈,授命夔龍,桐柏千君長稽首請命。”夔和龍是禹手下的大臣,與黃龍和龜極為相像。</p> <p class="ql-block"> 此外《山海經·大荒南經》中說:“大荒之中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欒。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欒,黃木、赤枝、青葉。群帝焉取藥。”而灤河,唐之前叫濡水;唐朝時改濡為灤。這灤字,也與欒樹有關。欒樹,生長在長城兩側,尹莊一帶也有欒樹。在歸口南面,有座山名為掛云山,屬燕山余脈,每逢春、秋兩季,山峰周圍云霧繚繞,在夏季經常出現山頂烈日當空,山腰濃云翻卷,山腳大雨傾盆的景象。便有掛云山帶帽,暴風雨就到的諺語,便也印證了云雨之山之說。而赤石,就是紅色的石頭。燕山古時也稱炎山,而在遷安一帶也有紅石峪、紅山、大紅山、血石嶺等地名。在遷安一些地方走訪,還有一些老人聽祖輩說過,歸口是大禹開鑿出來的。</p> <p class="ql-block"> 若是再仔細地研究,在遷安、遷西一帶,還有很多的地名、故事和傳說都與大禹治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真相已經在漫長的時光里模糊了模樣,只留下無數的可能讓后人研究仰望。無論大禹治水之地在哪里,無論這片土地上究竟有沒有他的足跡,水患得治,百姓安居,在人與自然不斷磨合的故事里,始終有著那么一個堅實偉岸的身影,矗立在炎黃子孫的心頭。</p> <p class="ql-block"> 最后龜口是大禹治水鑿開,還是龍王打賭所致,我們都應感恩這個時代,讓我們有精力去追求我們熱愛的賞石愛好!</p><p class="ql-block"> 疫情期間閑來無事,特作此篇,如果有時間還會把灤河流域的那些美麗傳說“老馬識途”“夷齊讓國”“尋蟻求水”………整理編輯,敬請期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兴市|
汶川县|
闵行区|
宣武区|
邢台市|
千阳县|
洞口县|
静海县|
洛川县|
四子王旗|
井研县|
遵化市|
绥化市|
东源县|
平罗县|
日照市|
富源县|
甘孜|
应用必备|
无锡市|
吴江市|
招远市|
竹山县|
绥宁县|
望奎县|
漾濞|
习水县|
阿勒泰市|
阿瓦提县|
陈巴尔虎旗|
台江县|
阳信县|
蒙城县|
沂南县|
霸州市|
成都市|
安宁市|
射洪县|
文昌市|
山东省|
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