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臺春廠區一角) 或許有人不知道“千臺春”酒香是飄自歷史長河中的哪個起點,許多人只是在記憶里感覺到撫順市糧棧街上那沁人心肺的酒糟味,猶如撫順市區那條流淌千古的渾河一樣經久不息。<br> “千臺春”自明代開始釀造白酒...如今,具有400多年歷史的“撫順啟運千臺春酒業有限公司”,已是“全國麩曲白酒生產工藝誕生地”。“千臺春傳統釀制技藝”為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啟運千臺春”商標已馳名國內外。 (千臺春正門) 一<div><br> 明萬歷年間,新賓木奇有一個少年叫李巴庫。他孤苦伶仃。十六歲時,阿瑪和額娘相繼去世,靠打獵和采山果為生。日子過得十分艱難。<br> 一天,李巴庫扛著剛打的一只狍子下山。走到山腳下,突然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只見一只猛虎正在攻擊一匹白馬。套著車的白馬受到驚嚇,左躲右閃。車上的貨被甩得七零八落。離馬車不遠的兩個人驚恐萬狀,不知所措。<br> 李巴庫急忙扔掉狍子,搭弓射箭。一支箭射在老虎的屁股上。老虎“嗷”的一聲,掉頭向李巴庫撲來。李巴庫十分沉著,雙手拎起狍子甩向老虎。老虎張開血盆大口咬住狍子,從李巴庫頭頂呼嘯而過,鉆進了樹林。李巴庫沖過去拉住韁繩,受驚的白馬漸漸平息下來。<br> 兩個驚魂未定的人來到李巴庫面前,感謝少年相救。李巴庫說:“你們快走吧,這一帶林子里經常有老虎出沒,不能在這歇腳”。說罷,幫兩人將滾落一地的壇子裝上了車。李巴庫目送馬車上路,卻見白馬一瘸一拐。定睛一看,原來白馬一只后腿被老虎咬傷,血流不止。 <br> 李巴庫喊住他們,說到:“這樣不行,馬流血過多會死的,須馬上止血”。說罷,他從懷里掏出一把草藥,用石頭搗碎,敷在白馬傷口處。又從褂子上撕下一條布,給馬腿包裹上。李巴庫邊包扎邊告誡說:“這馬不能再駕轅了,否則,馬一再用力還會流血”。</div> (運送原料) 那位年長者說:“不瞞少年,我是永陵城北門楊家燒鍋的楊掌柜。今天送酒遭遇老虎,幸虧少年搭救,我們十分感激。可現在這滿滿一車酒太沉了,我只帶這一個小伙計,馬不能拉重物,如何是好?”<br> 李巴庫看老者焦急的神情,又看一眼消瘦的小伙計,說道:“我來幫你們拉吧”。老者和小伙計愁容頓消。老者卸下白馬的鞍套,將它拴在車后面。小伙計駕起車轅,李巴庫和老者在旁助推。<br> 天色已黑,他們才汗流浹背地回到楊家燒鍋。 <br> 楊掌柜十分喜愛李巴庫,不僅因為他長相英俊,機智勇敢,吃苦耐勞,更主要的是李巴庫善良正直,熱心助人,有一顆金子般的心。楊掌柜對李巴庫說:“今天多虧了你呀,救了白馬,也救了我們。現在天太晚了,你也累得夠嗆,就不要回去了”。李巴庫本想拒絕,但確實感到身體勞累,再走幾十里山路有些吃不消,也不安全,便留了下來。 <br> 第二天,楊掌柜說:“我這正缺人手,你不妨在這幫我一些時日,那匹白馬還需要你換藥照顧。反正你一個人,不急著回去吧?”李巴庫不好推辭,就留在了楊家燒鍋。<br> 李巴庫每天給白馬換藥,喂草料,梳理鬃毛,悉心照料。白馬的腿逐漸好起來,膘肥體壯。楊掌柜悉心栽培李巴庫,親手教授釀酒技藝。李巴庫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不到二年,李巴庫就基本掌握了釀酒技術,成了楊家燒鍋的替代掌門人。 <p class="ql-block">(酒燒鍋一角)</p> 別看楊家燒鍋作坊不大,只有幾間草房,五、六個伙計,但楊家燒鍋有祖傳釀酒技法,加之選擇當地上好的花白高粱作原料,輔之以蘇子河清澈甘甜的優質山泉水,所以,釀造的酒色味甘醇,十里飄香。生意興隆,遠近聞名。 <p class="ql-block">(酒燒鍋一角)</p> 二<div><br> 俗話說樹大招風。盤踞在崗山上的一小股土匪盯上了楊家燒鍋。這群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土匪離不開酒。由于這幫土匪也就三十來人,沒有膽量和實力去楊家燒鍋搶,只能在送酒途中下手。<br> 楊掌柜吃盡了苦頭,不再敢往崗山方向送酒了。盡管銷路受阻,損失較大,卻也沒有辦法。后來,楊掌柜在無奈之下,冒險從那條路上送了一次酒。不知怎的,這回土匪只搶走了五六壇酒。這以后,楊掌柜膽子大了,每次送酒在車上多裝幾壇,遇到土匪索性就送他們幾壇酒。這樣,雙方多年相安無事。</div> (新賓崗山) 土匪畢竟是土匪。幾年后的一天,土匪搶劫了楊家燒鍋送酒的兩輛大車,還把押車的李巴庫綁上了山。并派人給楊掌柜送信:索要一百壇酒,限期十天,否則撕票。<br> 楊家燒鍋是小本生意,規模不大,短時間內湊齊一百壇酒談何容易。楊老板心急如焚,白天黑夜抓緊做酒,還將準備發給已經交付定金用戶的酒全部留下來。<br> 李巴庫被掠上山卻也沒受苦,只被關在一個小屋里。土匪要殺拉車的兩匹馬吃肉,李巴庫苦苦哀求,說:“這馬是楊家燒鍋專門送酒的,比我還重要,況且今后還得給你們送酒呢,千萬不能殺”。土匪頭子說:“這次若不按期送酒,別說兩匹馬,就是你也得死”。<br> 土匪把馬拴在樹林里。七、八天后,兩匹馬相繼病了。雙眼緊閉,不吃不喝。李巴庫得知后大叫:“快去找我師傅請獸醫來,晚了就完了”。土匪頭子擔心發生變故,急忙派一個小土匪下山去楊家燒鍋報信。<br> 楊老板趕忙請街上最好的老獸醫,由伙計陪著上了崗山。老獸醫分別扒開兩匹馬的眼睛看看,又掰開馬嘴仔細瞧,再俯下身子聞聞,說道:“馬是吃了露蓮草中毒了,好在時間不太長,還有救”。老獸醫配了一副發毒散,給兩匹馬灌下去。不到一個時辰,藥力起作用,兩匹馬的眼睛微睜,四肢能動彈了。老獸醫叫人拎來一桶水,用瓢舀著喂馬,清水順著馬嘴流下來。老獸醫說:“馬現在虛弱還站不起來,需要每隔兩個時辰喂一次水,慢慢解毒,過了今晚就會好的”。<br> 楊老板救人心切,許多天來,幾乎沒有睡好覺,眼中布滿了道道血絲。可算籌夠一百壇酒,他一屁股坐在一個酒壇上,長長出了一口氣,打算明天一早裝車送酒。將近傍晚,老獸醫和伙計回來了。聽到李巴庫的消息,楊老板改變了主意,吩咐馬上裝車上山。<br> 伙計帶路,楊老板親自前往,馬車“吱嘎吱嘎”地奔向崗山。 <p class="ql-block">(酒燒鍋一角)</p> 來到山上,土匪窩一點兒動靜都沒有。他們急忙推門進了大殿,一股酒氣肉香味撲鼻而來。再一看,土匪們都醉倒了:有的橫七豎八倒在地上,有的歪斜攤在凳子上,有的趴在桌子上。桌上杯盤狼藉。楊老板顧不上這些,問伙計:“李巴庫呢?快找!”他倆沖出大殿。伙計高喊:“李巴庫!李巴庫!你在哪?”突然,在離大殿很遠的地方傳來了李巴庫急促的聲音:“我在這!我在這!”尋聲而去,發現一間草房。他倆急忙將李巴庫救出。楊老板說:“他們喝多了,趕緊走”。李巴庫說:“還有咱們的兩匹馬呢?”。楊老板說:“不要了,趁他們沒有醒過來”。李巴庫說:“不行,馬好容易救過來,必須帶回去”。楊老板看李巴庫堅決,一想土匪一時半會也醒不過來,就跟李巴庫來到拴馬的地方。“咦,奇怪了,怎么剩一匹白馬了,那匹黑馬沒了?”。伙計說:“是不是黑馬醒了,沒拴韁繩跑了?”楊老板心細,蹲下身子用手摸著草地查看,摸著摸著,好像碰著了黏黏的東西。借著微弱的月光,看著粘在手上的東西,楊老板大吃一驚:“血,馬血,不好,馬被殺了!”李巴庫“啊”的一聲,猛地朝大殿沖去。楊老板和伙計緊隨其后。<br> 來到大殿,再仔細看這些昏睡的土匪:有的臉色發青,有的嘴角冒白沫。楊老板心里“咯噔”一下,自己半輩子與酒打交道,看得出這不是醉酒,是中毒,極有可能吃了中毒的馬肉。李巴庫大叫著:“這些該死的土匪,把咱的馬給吃了,真是太可恨了”。伙計說:“趁他們醉了,干脆點一把火,燒死這些挨千刀的土匪”。楊老板說:“不能這樣。他們雖然可恨,但也是人啊”。李巴庫說:“師傅,你別忘了,他們關我這么長時間,還差點殺了我”。楊老板說:“這些土匪原本也是窮苦百姓,有的是生活所迫活不下去,有的是被仇人所逼沒有活路上山為寇,骨子里還沒有壞透腔,咱們不能見死不救啊”。<br> 楊老板讓伙計趕緊騎白馬回去請老獸醫來,又讓李巴庫找水,給每個土匪灌水。倆人忙活了好長一陣子,累得汗流浹背,也沒見一個土匪醒過來。好在伙計快馬加鞭,老獸醫及時趕到。老獸醫看了幾個土匪后,依治馬的方法配置了發毒散,然后將酒倒入發毒散里搖晃。 (酒簍) <p class="ql-block"> 李巴庫問:“你在藥里加酒,他們不更醉了嗎?”老獸醫說:“治馬需要長流水,治人需用老白酒。就是你家這樣的酒,散毒效力最好”。說罷,給每個土匪灌了發毒散。老獸醫說:“咱們走吧,過兩個時辰他們就會醒過來的”。楊老板說:“還是等他們醒了再走,萬一不醒呢?”。老獸醫說:“沒事。好在馬身上的毒已經解了大半,否則他們真的沒救了。你放心,不會有事。趁他們沒醒,咱們走吧”。大伙出了大殿。李巴庫和伙計要將一車酒拉回去,說不能便宜了土匪。楊老板說:“別拉回去了,留給他們吧。”</p><p class="ql-block"> 兩個時辰后,土匪陸續醒了。原來,老獸醫給兩匹馬灌完發毒散走后,土匪頭子得知楊老板明天就送酒來,一時得意忘形,讓土匪殺了黑馬大吃一頓。土匪狼吞虎咽吃馬肉,哪還顧得上馬體內殘留的毒素。</p><p class="ql-block"> 土匪頭子看著這些手下,摸摸自己發昏的腦門,心想這酒怎這么烈,還從來沒這么醉過呢?他正尋思著,有人來報:“綁的票跑了!”“啊!”土匪頭子心中一驚:“這不是白忙活了”。一個土匪問:“是不是楊老板在酒里下了藥?”土匪頭子恨得咬牙切齒:“等我再抓住他們,一定殺了他們”。又一個土匪來報:“發現山腰處有一車酒”。土匪頭子急忙帶人前去查看,整整一百壇白酒。土匪頭子明白了:這是楊老板送來的。回到大殿,土匪頭子琢磨:既然你給我送來酒,為何要下藥呢?正在他百思不得其解時,一個土匪在大殿發現一個木桶。土匪頭子端起木桶仔細瞧,怎么有點眼熟啊,“這不是老獸醫給馬配的發毒散嗎?怎么在這呢?莫非……”土匪頭子問幾個土匪:“這次醉得怎么這么奇怪呢?”一個小土匪說:“我今天有崗,沒敢多喝,只吃了馬肉,不可能醉呀”。土匪頭子低頭看看木桶,抬頭瞧瞧眼前的土匪,自言自語道:“咱們這是中了馬肉的毒呀!”</p> (出酒) 第二天一大早,楊老板走出房門,一縷陽光照在臉上,心里暖呵呵的。楊老板救回李巴庫,損失不少,可想想,值了。眼前需要抓緊借款還債。自己答應給人家的酒沒了,耽誤人家的生意,損失是小事,今后信譽沒了是大事啊。<br> 臨近晌午,楊家燒鍋來了一個小伙,自稱崗山下來的,叫楊老板去村東頭有事。楊老板說:“你們把我害慘了。該給你們的都給了,還要干什么,莫非要我的命不成?”來人不答話,轉身走了。楊老板趕緊喊來李巴庫,囑咐道:“若我回不來,你要撐起這個家。今后不管再苦再難,楊家燒鍋的牌子要守住。這是咱楊家祖宗留下的,不能毀在我的手里”。<br> 楊老板走了,李巴庫焦急萬分,坐臥不安。<br> 過了一袋煙功夫,院外突然傳來馬車的聲音。只見楊老板趕著一輛馬車進了院,車上裝滿了酒壇。李巴庫一下子蹦起來迎上去,急切地問:“這是怎么回事?”楊老板說:“這是土匪送回來的,馬也是還給咱們的”。李巴庫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楊老板接著說:“土匪知道是咱們救了他們,就把這些送回來。這還有一個紙條”。邊說邊從懷里掏出紙條,只見上面寫著:“你們以德報怨,救了我等性命。大恩不言謝,日后定報答,今后不再作惡”。李巴庫說:“奇怪啊,土匪也知道感恩啊”。楊老板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從娘肚子里出來是一樣的”。“哦”,李巴庫若有所思。他想,土匪今后不再干壞事就好了。<br> 后來,楊家燒鍋送酒的車再也沒有被搶過,別的鋪子的車輛貨物和行人也沒有被搶過。再后來,崗山上的土匪散伙了,聽說他們投奔罕王去了。 (薩爾滸大戰圖) 三<div><br> 幾年后,楊掌柜患病去世。去世前,楊掌柜將楊家燒鍋釀酒祖傳秘方交給李巴庫,把唯一的女兒阿朵許配給李巴庫。<br> 1616年初,滿洲鑲黃旗固山額真派人前來征酒,李巴庫將三百壇上好的燒酒全部送上。<br> 李巴庫為了跟隨罕王,毅然關了楊家燒鍋,將福晉阿朵安置在鑲黃旗眷屬隊里。自己騎著那匹白馬,加入八旗兵行列。</div> (女真交戰圖) <p class="ql-block"> 李巴庫作戰勇猛。無論是在女真統一戰爭中,還是攻打撫順城,他都沖鋒在前,屢立戰功,深得罕王努爾哈赤的賞識。不久,李巴庫被授予牛錄額真,管理三百名旗兵。</p><p class="ql-block"> 在軍中,李巴庫用草藥給士兵治病,用燒酒為士兵療傷。每次戰斗結束,李巴庫給昏死的士兵灌幾口酒,使其盡快醒來;還給受刀傷、箭傷的士兵傷口用燒酒消炎;為被砸傷、打傷的士兵紅腫創面噴酒按揉消腫;還用燒酒做藥引泡制療傷之藥。李巴庫深受士兵們的擁戴。</p><p class="ql-block"> 1619年,在薩爾滸大戰中,李巴庫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在右臂和左腿相繼中箭的情況下,左手揮舞砍刀,頑強沖殺。終因流血過多,栽下馬昏死過去。白馬見主人滾下后背,知道大事不妙,急忙跳過李巴庫身體,逆向擋在李巴庫身邊,護佑李巴庫不被其它進攻的戰馬踩踏。白馬一刻不離主人,一會舔舔李巴庫的臉,一會仰天長嘶。最終,李巴庫被救護人員發現救起。</p><p class="ql-block"> 李巴庫得救了,但左腿由于箭矢穿透筋骨、流血過多而致殘。罕王念及李巴庫屢立戰功,更為白馬救主感動,賜李巴庫回永陵為八旗兵釀酒,并破例將白馬劃出戰馬序列,賜給李巴庫。</p> (永陵地標) 李巴庫離開戰場,帶著阿朵與白馬回到永陵城北門,按照罕王旨意,建立李記燒鍋,成為掌門人。李記燒鍋為御制燒酒,專門供應后金國朝廷。李巴庫專心經營,根據滿人特點和罕王喜好,專門釀制五十度燒酒,酒香濃郁,名揚四方。<br> 白馬繼續拉原料,運送燒酒,一直陪伴李巴庫。后來,李巴庫為感謝白馬救命之恩,不再讓它勞力,圈養起來。后來,白馬老死,李巴庫十分痛心,拒絕了屠戶的收買,將白馬葬在木奇山腳下的林子里。那里是李巴庫與白馬相識的地方。 四<div><br> 李巴庫去世后,其五世孫李遠為向京城運輸燒酒方便,于1704年在撫順高爾山下原明代撫順城附近,開了一家李記燒鍋。釀酒用水取自高爾山遼代古塔下山泉井水,水甜酒香。</div> (高爾山) 李記燒鍋的燒酒酒香四溢,遠近聞名。清朝皇帝到東北出巡,都征用李記燒鍋燒酒。<br> 1721年康熙皇帝東巡,御征李記燒鍋燒酒200壇。1783年乾隆皇帝東巡祭祖,御征李記燒鍋燒酒500壇。1829年道光皇帝東巡祭祖,御征李記燒鍋燒酒1000壇。<br> 李遠頭腦精明,在受寵若驚之時,沒有忘記經商之道。他要將所受皇恩浩蕩記載下來,便請當地書法名流重新書匾,將李記燒鍋改為“李記·龍泉海燒鍋”,制成鎏金匾高懸在門楣上,以示真龍天子眷顧。<br> 1924年,李遠第十世孫李晉卿將“李記·龍泉海燒鍋”遷至渾河南岸的糧棧街,那里人口稠密、商賈云集。由于“李記·龍泉海燒鍋”在糧棧街近80年,難怪撫順老一輩人的記憶中,一直銘記著或久久不能忘懷糧棧街上彌漫的酒糟味。<br> “李記·龍泉海燒鍋”的盛名遠揚,引起了日本人的覬覦。1925年,日本人野村龍次郎逼迫撫順商會副會長高紹臣,以相當3萬塊大洋的蒸汽機等設備入股,逐漸蠶食,于1928年將“李記·龍泉海燒鍋”全部占為己有后,改名“撫順龍泉海燒鍋本店”。<br> 1932年,日本人侵占東北后,壟斷“撫順龍泉海燒鍋本店”作釀酒總部,先后更名“合資株式會社龍泉海燒鍋本店”“滿洲造酒株式會社撫順工廠”。 (酒缸) <p class="ql-block"> 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共產黨將其更名“東北生產管理處”。</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國民黨占領撫順,又更名“撫順第一釀造廠”。1948年11月撫順解放后,更名“撫順市新華釀造廠”。</p><p class="ql-block">1952年,在公私合營中,又更名“國營地方撫順市釀造廠”。1961年,又更名“撫順市釀造廠”。1986年6月,又更名“撫順市酒廠”。</p><p class="ql-block"> 1989年8月,撫順市計劃委員會下文,更名“撫順市釀酒總廠”。1996年9月,根據市場定位和發展需要,企業將廠名更換為“撫順千臺春釀酒有限公司”。2015年9月,遷址至千臺山腳下的新撫區千臺街一號。2002年8月16日,更名為“撫順啟運千臺春酒業有限公司”。</p> (千臺春廠區一角)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喝撫順白、感情上不來”。曾幾何時,這句堪稱經典的類似廣告語,在撫順大街小巷流傳,老幼皆知,耳熟能詳。它是對生產于1953年的第一次瓶裝白酒“撫順白酒”歷經50多年經久不衰的見證。</p><p class="ql-block"> 在90年代被評為“遼寧省著名商標”“遼寧名優產品”稱號的“磨砂酒系列”,因酒瓶泛綠色,故被稱之為“綠磨砂”,是許多人嘖嘖稱道的珍品。</p><p class="ql-block"> “千臺春牌”撫順大曲酒被1972年來訪的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稱贊為“小茅臺”。</p><p class="ql-block"> “千臺液白酒”于1993年9月獲世界級獎項---第31屆世界布魯塞爾銅獎。</p> (千臺春車間一角) “滿族千臺春八旗酒系列”于2004年4月面世后,被《中國酒》雜志社、遼寧省白酒工業協會鑒評會的專家評價為:窖香濃縮、略帶舒適醬香、入口綿甜、落口爽凈、諸味協調、余味悠長,達到了國家同類產品先進水平。確認為“中國滿族第一酒”,從而奠定了中國滿族酒之根。它代表的是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一個民族的興盛發展。 <p class="ql-block"> 近年來,推出了“啟運潭”“頒金”“生命之環”“大曲”“知青”等一系列品牌……</p> (千臺春秋釀)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撫順啟運千臺春酒業有限公司”先后四遷廠址,十四次易名。 (千臺春庫房一角) 它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變幻,但始終未改的是日臻成熟的釀酒工藝和技術,煥然一新的是花園式廠區和傳統藝術建筑風格,高度升華的是廠內《撫順滿族原鄉民俗博物館》和《中國白酒泰斗周恒剛紀念館》等十分寶貴的文化氣息;巋然屹立的是千臺春釀酒人的靈魂----酒魂。 (千臺春“兩館”牌) 從“千臺春”走出去的、被稱為“中國白酒界泰斗式人物”的科學巨匠、一代宗師周恒剛,曾于1943年7月至1948年8月的五年間,在千臺春前身的原“撫順第一釀造廠, 采用近代生物技術,經過數以萬次的分離、培養、研究,終于成功研制出“麩曲白酒生產工藝”,填補了麩酒生產在中國的空白,使綿延幾千年的中國白酒工藝發生了劃時代的變革。<br> 新中國成立后,周老于1955年在煙臺搞麩曲釀酒工藝試點,并將其整理成中國白酒史上第一部專著《煙臺操作法》,被中國白酒界稱為"白酒生產大法"。時至今日,《煙臺操作法》依然是我國白酒生產的指南,它是以撫順酒廠的工藝流程為藍本而制定的操作法。<div><div> 在“撫順啟運千臺春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紅軍的記憶中,難以忘懷或揮之不去的是周恒剛對“千臺春”的情懷。<br> 2002年9月18日,周恒剛在遼寧白酒協會領導宋玉華、潘維符、劉洪晃陪同下,應邀來到離別55年的“千臺春”。周恒剛說:“這里是我從事白酒行業的開端和起點,想不到竟成了我一輩子的事業。”他還回憶說:“我的第三個女兒周啟明,就是在酒廠宿舍里出生的。”看得出,85歲高齡的周恒剛對“千臺春”的情感和眷戀。<br> 周恒剛對千臺春酒品評后給予高度評價,并揮毫題詞:“曲香撒滿千金寨,酒冽迎來萬貫財!”“千臺美酒邀蜂舞,啟運春醅惹蝶狂”。<br> 周恒剛看到“千臺春”的喜人變化,無不感慨地說:“沒有啟運千臺春酒廠,就沒有我周恒剛的白酒生涯。”</div></div> (千臺春周恒剛紀念館正門) 周恒剛對“千臺春”,對“千臺春”“掌門人”李紅軍情有獨鐘。在酒廠,周恒剛對李紅軍說:“依然是我熟悉的味道。”在撫順友誼賓館,周恒剛拉著李紅軍的手,語重心長地說:“紅軍啊,我要囑咐你。撫順酒廠,歷史文化很深,是我白酒生涯的第一站。企業搞不好,我臉上無光。作為當家人,你的擔子不輕啊。作為你的老前輩,給你三點建議:一是可考慮改制和必要時搬家。二是借助撫順歷史文化的根基,可以恢復些滿族釀酒工藝,嘗試用滿族八旗排酒名。三是趁我活著,將白酒界知名專家都請到撫順來,我向他們介紹撫順千臺春酒廠是我走入白酒行業的起點,沒有它就沒有我周恒剛的白酒生涯。”李紅軍不住地點頭,并一一記下。<br> 周恒剛解釋:企業改制是為了將企業直接置于市場競爭與監管之中;酒廠搬家,因酒廠坐落于市中心,長久看對環境有影響,遲滯發展。釀出好酒,過硬的質量是載體,文化底蘊才是靈魂,因此,要賦予歷史與文化內涵,注重創新。<br> 李紅軍與周恒剛的相逢,結下了不解之緣。應該說是一種緣分,一場傳奇。<br> 2003年春節,李紅軍專程赴京給周老拜年,并邀請再來酒廠,周老爽快答應。誰知,春天剛過,周老病重。轉過年,竟不幸病逝。<br> 李紅軍敬仰老前輩周恒剛,他要用另一種形式將周老請回酒廠。將周老的在天之靈請回到他職業生涯的出發地永久駐留,進一步弘揚周老為我國白酒行業的發展不懈努力的偉大精神。 這另一種形式,就是建“周恒剛紀念館”。李紅軍計劃將酒廠建成“致敬周老、傳承經典”的基地。<br> 此種想法,“茅臺”“洋河”“瀘州老窖”等國內知名品牌都曾想過。因他們與周老也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如周老1964年至1966年在茅臺酒廠搞試點;周老1992年到洋河酒廠并留下“酒綿恰似觀音柳,甘冽猶同羅漢果”的墨寶。若論實力,“千臺春”與之無可比及。然而,關鍵要看周老子女的意見。<br> 李紅軍前往北京拜見周老子女六次,電話交流無數次。周老兒女們被李紅軍的真誠感動,一致同意將父親所有遺物全部捐給撫順“周恒剛紀念館”。<br> 李紅軍不忘周老囑托,腳踏實地前行。2012年實現企業改制,后來喬遷至千臺山腳下、二龍泉旁,圓了他用泉水釀酒的夢想。<br> 同時,“周恒剛紀念館”也在緊鑼密鼓中。李紅軍將一棟樓的二樓、500平米用做紀念館展區。他將多年搜集、整理的有關周老詳實資料及生前用品、手稿、書籍等,和用集裝箱從北京運回的周老的遺物等,按照周老生前家居原樣擺放于紀念館中。 2015年9月22日,“周恒剛紀念館”在撫順千臺春酒業有限公司正式揭幕。李紅軍深情致辭:“尊敬的周老:時隔13年,您終于又回來了。這里是您步入白酒行業的第一站——撫順啟運千臺春酒業有限公司。這里有您的員工、有當年與您一同釀酒現已退休在家頤養天年的“酒匠”,他們至今還叫您“周技師”,有您研制麩曲的釀酒車間、有您曾經居住過的宿舍、還有撫順泥土的芬芳……”<br> “周恒剛紀念館”建成后,周老兒女們先后五次來館看望父親。他們向李紅軍表示感謝:“你給我父親安了個好家啊!”<br> 六年以來,每當新品問世、每當酒廠取得一點成績,李紅軍都要走進紀念館,向周老匯報。李紅軍常說:“我多想用二龍泉井水釀的酒敬周老一杯啊!”他要在心靈上與周老溝通,與周老分享。 時代變遷,歲月更迭。今人驚喜的是,“千臺春”現在的經營者李紅軍,祖上就是陳滿州人。他作為滿鄉故里撫順的滿族聯誼會會長,一直致力于滿族歷史文化的傳播。這是歷史的巧合,亦或是滿族民俗文化的歷史性輪回。<br>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臺春酒香氣撲鼻,爽口醇甜,令人飄飄欲仙。<br></p><p class="ql-block"> 千臺春酒的神韻、美妙,千臺春酒的濃濃芳香,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沉淀,伴隨著美妙與神奇。它從蘇子河畔飄蕩在渾河兩岸,從大山深處飄落在繁花似錦的撫順城區,從滿族故鄉飄向大江南北,彌漫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p> (千臺春八角亭) (千臺春車間一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娱乐|
招远市|
孝感市|
房产|
大渡口区|
连云港市|
高州市|
漳平市|
大渡口区|
商都县|
台江县|
凌海市|
溧水县|
六枝特区|
礼泉县|
德昌县|
陇南市|
荃湾区|
漯河市|
光山县|
宜宾市|
三河市|
延边|
赤水市|
桃园县|
收藏|
安义县|
扶风县|
贡嘎县|
安福县|
光泽县|
金川县|
南澳县|
永吉县|
乌兰县|
苗栗县|
九江市|
河间市|
嘉禾县|
玉林市|
屏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