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何氏之先本姓韓,秦吞六國,韓國亡。韓王隱居穎川,改姓何,韓安王太子允為何氏鼻祖。<br> 浙江何氏來自安徽廬江,遷徙路線:沿新安江(淳安、建德)、富春江(桐廬、富陽)、錢塘江(杭州)順流而下,以扇面形狀向杭嘉湖、寧紹平原發展。<br> 據《富春橫槎何氏宗譜》記載:何氏四十三世孫,宋朝進士、海軍節度、富陽令去非公(內紀第一世),生于1065年3月14日,卒于1133年3月11日,為富陽何氏始祖。配孫氏,生一子,名镃。一女嫁桐江。夫妻合葬桐江(桐廬)定安鄉何村。千家村(高橋)為富春何氏靠埠建立的第一個村莊。<br> 元朝進士、金昌路總管友良公,字言俊,行七三,何氏五十三世孫(內紀第十一世孫),生于1258年11月4日,卒于1323年5月4日,為橫槎何氏始祖。友良公入贅富春徐宏義公之女析居鶴山之南,生二子二女,長子名誠、次子名義。夫妻合葬美石三石嶺蜈蚣鉗,建有祠。<br> “析居”是分家、分居之意。友良公1274年2月得子后,分居遷徙棲鶴橫槎,繁衍成族。橫槎何氏根深枝繁,自承一脈,廬江嫡派,富春望族。<br> 友良公父親,名宗道,字紹德,行靖二,生于1240年9月28日,為浙東廉訪使。生二子,長子友良,次子友方。<br> 《富春橫槎何氏宗譜》分外紀世和內紀世撰寫,以允公為第一世的外紀世,有四十三世。以去非公為富春何氏內紀世第一世,至今有三十七世。橫槎何氏后裔形成上門、中門、美石、安禾四個大派系,十個房頭,已有七百五十年歷史。<br> 友良公析居橫槎,繁衍成族。何姓占村總人口九成以上,七百五十余戶,三千七百余人。裔孫遷徙下溪、后畝山、馬家塢等地方,形成新的集居地。還有裔孫落戶在溫州、杭州、上海、北京等地,枝繁葉茂,人丁興旺。<br> 槎橫村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進入橫槎村必須從獅子山與蕎麥山兩山峽谷中穿過,最狹處不足百米,谷底碧波清潭,溪水長流。翻越蕎麥嶺就是正真進入壺源山區了,古往今來蕎麥嶺是通往諸暨、浦江、桐廬等地的交通隘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今蕎麥嶺隧道已經打通,崎嶇山道變通途。<br> 壺源溪發源于浦江縣壺山,流經諸暨、桐廬、富陽,于青江口匯入富春江,全長一百余里。壺源溪流經橫槎境內,回環曲繞,呈“s”形流轉,溪道險要。古時壺源溪上放槎(木筏),到此必橫焉,是壺源溪上最危險的一段水路。因山川地勢之故,得名橫槎。<br> 解放前以橫槎為中心,不僅包括景山、杏梅塢,還包括現在的窈口等村統稱棲鶴。顧名思義,棲鶴就是仙鶴棲息之寶地,山圍水抱,魚游清潭,鶴翔藍天,鐘靈毓秀。清代設棲鶴十三莊,民國建棲鶴鄉,解放后改名湖源鄉,后又分湖源、窈口、棲鶴三鄉,1992年5月棲鶴鄉合并常安鎮管轄。<br> 從淡云坪(大元坪)俯瞰橫槎村,宛如一幅山水太極圖,又稱太極村。橫槎因山而秀,因水而美。層巒之聳翠,壸水之清漣。區域面積12.81平方公里,由橫槎、樹石、橫坑三個自然村組成。是浙江省何氏后裔人口規模最大、環境最美的一個村莊。<br> 橫槎村山林面積3萬余畝,山水資源豐富。淡云坪平均海拔600多米,林區面積1萬畝,為中國最大紅豆杉種植基地。橫坑塢谷深源長,上溯國有林場皇天蕩與牛峰嶺,山高林茂,峰巒疊嶂,瀑布飛瀉,因幽、險、秀而著名。一年四季吸引了大批登山、攝影愛好者的光臨。<br> 壺源溪橫槎段,險灘深潭,流速時急時緩,落差較大,適合漂流。五十年代因建造大型水力發電站而開通的獅子嶺隧道,長約千米,冬暖夏涼,一直沒開發利用。如果從橫槎村口架設一條百余米長吊橋,確實是一個旅游、避暑好處所。<br>橫槎村人文歷史豐富,文化積淀深厚,根據《富春橫槎何氏宗譜》記載,有梨山瀑布、壺水環流、沸潭激漼、花洞和風、獅山雪霽、農舍晴嵐、豐巖古閣、美石清潭等八景,令人陶醉。<br> 鴉片戰爭后英國人在橫槎村建造了二個教堂,進行傳教活動,西方建筑,別具一格。還有何氏宗祠、節孝牌樓等古建筑。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毀壞,重建計劃正在實施之中。<br>2017年3月何亦良等鄉賢舉力,全村與鄉鄰捐款1500余萬元,重建何氏宗祠,2019年 10月竣工。新建成的橫槎何氏宗祠,建筑面積2016平方米,木材選用非洲紅木,精工細雕,古樸典雅,壯麗輝煌。<br> 橫槎是個美麗宜居之勝地,隨著壺源溪流域生態保護、歷史文化的綜合開發,必定會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訪問。<br></h3> <h3> 杭州何氏宗親參觀何宗祠氏</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泰县|
尼勒克县|
宁南县|
南陵县|
讷河市|
扬中市|
万安县|
凌海市|
千阳县|
宁德市|
阿图什市|
平顺县|
阜城县|
福泉市|
壶关县|
湖口县|
澄江县|
武邑县|
山阴县|
花垣县|
长宁区|
临泽县|
洪泽县|
方正县|
焦作市|
凤阳县|
淮阳县|
浏阳市|
弥勒县|
陕西省|
玛纳斯县|
阿克陶县|
文山县|
兴文县|
贡觉县|
拉萨市|
岑溪市|
沙坪坝区|
广饶县|
峨山|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