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位文學教授(博導)對中國梅文化的演繹曾這樣講(摘要):梅花從春花時艷的感傷綺怨形象最終上升為崇高的道德人格象征,經歷了一個審美認識持續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是魏晉至隋唐五代,一是兩宋時期。 </p><p class="ql-block"> 宋以前的梅花審美以色香、習性等物色特征的認識把握為主。宋人通過對梅花形象主觀化、意趣化的體悟觀照,簡擇提煉,通過梅花與物質生活和人文情趣多方面的類比、聯想、參照闡釋,逐步賦予梅花形象以品格意趣 、道德情操的豐富內涵,使它越來越具備超拔于春花時艷之上的精神意義,最終被推到了人格理想象征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 兩千多年來,積淀下來的梅文化之精髓是寓形于意,推崇梅的品格精神。自宋朝林逋、蘇軾始,詩詞推崇頌贊梅獨有的挺拔、高潔與剛健。書畫則把梅樹的屈曲、盤繞的枝干當成主體來構圖,以獲得梅骨梅魂之表達。</p><p class="ql-block"> 毋容置疑,余以為拍攝梅花,也須著力刻劃的應是梅花的神魂意韻。</p><p class="ql-block"> 其中,“夜”的氛圍,“月”的烘托,使梅花更獲得了清雅、空靈、澄明的神韻和意味。夜色中的梅花,幽影惝恍,景象玄淡,盡濾春花時艷之麗色,大得閑靜幽寂之境界。 </p><p class="ql-block"> 冷艷幽光留夜色。</p><p class="ql-block"> 玉雪為骨冰為魂。</p>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 “梅以韻勝,以格高,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奇者為貴”。我理解梅韻的核心是以梅花“幽姿”和“高格”為審美特征,并以此表達的幽逸、閑雅、意趣所展示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剛健與柔嫩、古拙與清純、遒勁與纖細,這些適合攝影表達的強烈對比元素,恰好在梅的身上都能看得到……,</p> <p class="ql-block"> 與自然物象之色美 重在事物外在的形式不同,“品格美”重在對自然形象之精神意義的發掘,包含著審美主體思想情趣的強烈滲透和寄托。任何客觀事物都以其自然形式美來適配一定的審美主體情感價值,從而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對于梅花來說,人們從其形象特征中感受到了一種超越儕[chái]輩流俗的性質,由此著意體悟演繹,發揮其人格意趣,推闡其精神境界。</p> <p class="ql-block"> “疏影橫斜”聚焦于梅枝,補足了宋之前人們對梅花自然形象的認識。更重要的是這一新的視點對梅花品格美的發掘至關重要。與一般春花時艷優于花色花容不同,梅之“疏影橫斜”是一種特殊的視覺形象。它以線條造型為主,又以疏爽(狀態)、直勁(力度)為特征,具有獨特的審美效果,是一種極“有意味的形式”。正由于“疏影橫斜”的凸顯,梅花開始展示出蕭疏簡淡的“幽姿”形象,洋溢著疏淡幽雅、清瘦峭勁的意味風神,成了士人閉靜雅逸意趣的最佳體現。繼林蘇之后詩人詠梅,畫家潑墨少有不擷[xié]枝寫影,以疏淡之象寫蕭散之趣, 藉橫斜之姿存幽蛸之志的。不僅如此,由于“疏影橫斜”的發現,梅花形象具有了更多超越春葩時艷的因素,幽香、玲艷與老枝疏影三者有機統一,牢固地奠定了梅花疏淡清雅的審美特征,為人格意趣的寫照提供了明確的形象載體。 </p><p class="ql-block"> 仰先人之項背,汲前人之點墨,余嘗試著尋找那些可框于一框的對立統一之千姿百態,表現梅花在惡劣氣候環境,荒寒生存條件下的剛勁堅拙,秀逸遒美。</p> <p class="ql-block"> 臘梅雖與梅花在植物科系分類上迥異,但在中國傳統梅文化上卻被視為一類。陸放翁《荀秀才送臘梅十枝奇甚為賦此詩》道:</p><p class="ql-block"> 色疑初割蜂脾蜜</p><p class="ql-block"> 影欲平欺鶴膝枝</p> <p class="ql-block"> 孤傲幽峭的“梅格”。 被林逋逝后一百另九年出生的蘇軾以及后人們比擬為高人隱賢、貞士直臣,脫俗君子,也有縞袂佳人、深林孤女、月下仙姝等等。 擬人手法傾向于遺貌取神,以神為主。當梅花整體上被擬作某種人格形象時,就賦予了人的性情氣質,直捷地體現出特定的品格境界。通過高潔、幽逸、孤峭不同氣質的美人擬喻,進一步凸顯了梅花超然脫俗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 林蘇留下來的梅品文化已傳千年。融進了中華兒女的骨髓血液。</p><p class="ql-block"> 當代偉人毛主席一首“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卜算子·詠梅)把表達梅的玉潔冰清品格之美推向了梅花文壇巔峰。</p> <p class="ql-block"> 科學和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的意義。 ___李政道</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___羅丹</p><p class="ql-block"> 吾將上下而求索。___ 屈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丰县|
永善县|
密山市|
丰县|
平原县|
承德县|
南乐县|
读书|
将乐县|
永州市|
建水县|
沽源县|
莱阳市|
安宁市|
克拉玛依市|
民县|
湟源县|
二连浩特市|
额济纳旗|
进贤县|
新建县|
赣榆县|
永兴县|
临湘市|
兴业县|
子洲县|
南木林县|
东城区|
柳林县|
珠海市|
南充市|
平凉市|
花莲市|
图木舒克市|
天水市|
九龙城区|
大厂|
黄龙县|
礼泉县|
永德县|
石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