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進頤和園北如意門,就有一種去西堤六橋看桃花的沖動,現在正是最美的季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界湖橋,界湖橋位于頤和園昆明湖內外湖與后溪河的分界處,是西堤最北面的橋梁。該橋始建于1750年,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焚毀,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在清漪園時代,這座橋叫柳橋,而西堤南端的柳橋則稱為界湖橋,重建頤和園時這兩座橋的名稱互易了。拍攝的最佳角度在橋的西側,背景正好是萬壽山,可以借景,增加空間感。</p> <p class="ql-block">過橋的右邊水面上會有柳樹的倒影,可以入畫。</p> <p class="ql-block">左側看到對岸的雙橋,據說陳逸飛的畫作“雙橋”借鑒了此處的古法創意。</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行數十米,左側的湖邊美景目不暇接,琳瑯滿目,讓我興奮不已。古樹的造型像楊麗萍孔雀舞的手勢,透過樹杈可看到宿云檐城關。</p> <p class="ql-block">迎春花是春季最早開放的,背景是一條龍船,左側看到花窗和隨墻門,為了達到畫面的春夢效果,我開大光圈虛化背景,形成了穩定的三角形構圖。</p> <p class="ql-block">對岸的古建筑后墻上我發現了文革時期的標語“萬歲”,與古船呼應增加了歷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遠方有一個畫舫,疑似乾隆皇帝煙花三月下江南的同款,正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p> <p class="ql-block">西堤上現存有乾隆年間建西堤的時候栽種的19棵古柳樹,現稱之為乾隆柳。這些柳樹是北京年代最久、遺存數量最多的古柳群落,已經歷了兩百多年的歲月。</p><p class="ql-block">我們拍攝古柳一定要帶上頤和園佛香閣的地標。</p> <p class="ql-block">這個角度拍攝鏡橋背景是黑色的山,可以襯托白色的山桃花。</p> <p class="ql-block">玉帶橋拍攝鏡橋雖然橋有點不完整,但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重疊的</span>桃花還是顯得很茂密。</p> <p class="ql-block">豳風橋坐落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西堤,在清漪園時代稱為桑苧橋。為了避咸豐皇帝奕詝的名諱改為豳風橋。豳風橋在清漪園時代稱為桑苧橋。橋亭作長方形,重檐四坡頂,是一座屋橋。新舊兩個橋名都是與農業有關的,因為在這座橋的西部原來還有耕織圖、機織房、絡絲房、水村居一組模仿江南農村景色的景點。</p> <p class="ql-block">豳風橋南有一株白色的山桃花,可以站在豳風橋的西南方向拍攝以桃花為前景的佛香閣,你能想到同治皇帝被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痛苦。</p> <p class="ql-block">畫舫和鏡橋結合在一起也非常好,乾隆有詩“畫師仿寫開雙境,行所流連賞六橋”。</p> <p class="ql-block">全國各地有許多橋梁名叫“玉帶橋”。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位于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p><p class="ql-block">該橋單孔凈跨11.38米,矢高約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橋面是雙反向曲線,組成波形線橋型,配有精制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其它的如江西省信豐縣玉帶橋等等。</p> <p class="ql-block">站在玉帶橋的位置往東南方向看就是繡漪橋,拍攝時可以把船留在橋洞里,便有了“船到橋頭自然直”佳話啦!</p> <p class="ql-block">唐朝詩人李白有“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詩句,這就是鏡橋名稱的來源。橋上有一座八角重檐的橋亭。</p> <p class="ql-block">練是白色的絲綢,因為這座橋架在像白練一樣的水面上,所以名為練橋。橋亭為重檐四角攢尖頂。</p> <p class="ql-block">在頤和園西門進來向右是暢觀堂景區,在半山坡上可以拍到這個佛香閣與鏡橋同框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柳橋始建于乾隆年間,光緒時重建。唐朝詩人白居易[1]有一句詩:“柳橋晴有絮”。意思是綠柳蔭中的橋上,晴天有柳絮飄飛。因為西堤上遍植垂柳,這座橋也是掩映在柳色之中,所以名為柳橋。柳橋也是一座屋橋,橋亭為重檐歇山元寶脊。</p> <p class="ql-block">站在藻鑒堂遺址西側的長堤上可以拍到佛香閣和西堤山桃花的美圖。</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柳橋的西南角拍攝的高低錯落的西堤古柳和山桃花,這種富有音樂旋律的建筑安排達到了造園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柳橋的南側有幾株濃密的山桃花,我們要使用小光圈將遠景、近景都拍攝清晰,倒影起到了均衡畫面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中國畫布局構圖中有“密不透風、疏可走馬”。其意是有疏有密、有多有少、有聚有散有空靈。加之有深有淺、有干有濕,有明有暗等等的變化對比才稱得上是好的作品。這張密不透風的運用才能把你的眼球吸引在野鴨身上。</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使用的大光圈,焦點在前景的桃花上,夢境的畫面才能置身其中,發揮讀者的想象空間。</p> <p class="ql-block">夕陽下的山桃花在黑色樹干映襯下顯得如此嫵媚動人。</p> <p class="ql-block">頤和園昆明湖很少有這樣寧靜的水面,冷暖色調撘配的如此協調。</p> <p class="ql-block">夕陽下逆光中的柳橋,猶如仙境一般的靚麗。</p> <p class="ql-block">繡漪橋在北京南如意門內,位于昆明湖與長河、東堤與西堤交界處。清代帝后來頤和園時,經常從西直門外倚虹堂或樂善園(今北京動物園)上船,經長河從繡漪橋下進入昆明湖。為滿足行船的要求,繡漪橋建成高拱形單孔橋,北京人習慣稱它為“羅鍋橋”。繡漪橋建造于1750年,是連接東堤與西堤、長河與昆明湖的水陸交通要道,素有昆明湖第一橋之稱。</p> <p class="ql-block">站在廓如亭的東側,商店的右側位置可以拍到八方亭的脊獸,在鴨蛋黃的太陽襯托下更加醒目突出。</p> <p class="ql-block">廓如亭,俗稱八方亭。想拍到脊獸望日的鏡頭,你就要退到墻邊,拿400以上焦距鏡頭截取局部,趕上畫面有燕子飛更是增光添彩。</p> <p class="ql-block">夕陽下的十七孔橋像一張弓箭,落日就像一只丘比特的愛神之箭。</p> <p class="ql-block">頤和園銅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當年乾隆皇帝將其點綴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鎮悠水”,長久地降服洪水,給園林及附近百姓帶來無盡的祥福。為了闡述建造銅牛的意義,乾隆皇帝特意撰寫了一首四言的銘文,用篆字書體鐫刻在銅牛的腹背上。銅牛是頤和園昆明湖東岸邊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藝術珍品。銅牛在這里震懾著昆明湖里妖魔鬼怪,鼻子眼里噴出火苗威懾著龍王。</p> <p class="ql-block">南湖島的古樹上有個喜鵲窩,可以用長鏡頭拍到類似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公園的精彩畫面。</p> <p class="ql-block">站在頤和園東堤可以拍到練橋與玉泉山寶塔同框的畫面,千萬不要忘了加上一對野鴨做前景,有近濃遠淡,近實遠虛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走到玉瀾堂的西面,不要忘了拍攝水木自親的藍調時刻(18:50分),左右的什錦窗里是暖色調,天空與白墻漸漸變成了朦朧的寶石藍,整個頤和園彌漫在神秘而又幽靜的夜幕中……</p> <p class="ql-block">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朋友圈及留言評論。您的分享就是我最大的動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秀|
太白县|
泰州市|
吉木萨尔县|
安龙县|
开封县|
万盛区|
腾冲县|
如东县|
施甸县|
林甸县|
晴隆县|
绍兴县|
延川县|
昆山市|
丰顺县|
泸定县|
舒兰市|
石屏县|
时尚|
吉安市|
略阳县|
依安县|
巫山县|
鸡泽县|
吉安县|
平舆县|
怀化市|
金秀|
海林市|
西城区|
洛宁县|
丰都县|
梁河县|
泽普县|
广宗县|
江华|
陵川县|
会同县|
苍南县|
凤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