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哈一中百年校慶前,時任副校長的張信章校長正在籌備校慶,約我寫一點東西,由于當時工作忙就耽誤了。退休后閑來無事,經常想起在哈一中讀中學時的學習生活,一莊莊一件件縈繞在眼前,真應了那句話一一老了!當前的事記不住,過去的事忘不了。也罷,就把這忘不了的事寫下來,以為茶余飯后打發時日,也可了去張校長一個約定。雖然遲了十年。</p><p class="ql-block">我們進入哈一中正逢“文化大革命中期”</p><p class="ql-block">“大串聯”剛過,“停課鬧革命”搞得轟轟烈烈。小學升初中是按學區劃片,哈一中附近的幾所小學校,如尚志校,地段校,田地校,新民校等畢業生都分入了哈一中。我們這一屆正好趕上了教改。將原來的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十二年學制改為小學五年,初、高中四年,一共九年的學制。我們本應該是1969年夏季升初中,卻在小學讀了六年半,到1969年末才升入中學。而為了給下一屆騰地方,在1972年末就畢業了。掐頭去尾,我們在一中僅三年時間,成了教改的犧牲品。我們的下一屆到1974年畢業,73年成了空窗期,沒有畢業生。當時學校的管理機構已被“砸爛”,沒有了校長。后來在哈一中百年校慶印發的紀念冊中發現我們那一屆和上一屆是沒有校長的兩屆,學校主持工作的是“工宣隊”。當時學校的主要事情就是“停課鬧革命”。學習文化課的時間不多,每天只上半天課,其它時間都在軍訓和學工學農了。課本是黑龍江省編制的臨時簡易課本,薄薄的,內容淺淺的,學生們對于文化的學習沒有壓力,學得輕松愉快,可就是白白浪費了那么好的教師資源。我們的教師都是“文革”前的資深教師,教學水平很高,遺憾的是當時的形勢沒辦法發揮他們的才干,也白白地耽誤了我們這些渴求知識、正待成長的青年。恢復高考以后,當年教我們的許多教師都被調到大學去補充力量了。</p><p class="ql-block">記得我們的班主任朱敬群老師,高高的顴骨,剛過五十的年紀已是半頭白發,喋喋不休地嘮叨著,說得滿嘴飛沫。她講政治課,費爾巴哈不離于口,因此同學們背后都稱她費爾巴哈。她為我們班的學生操碎了心,現在想起都有些心痛,在我的心里她是最優秀最稱職的好教師。</p><p class="ql-block">物理老師劉忠信,高高的個頭,深遂的眼神,長方的臉形鷹勾鼻,堅定而自信的性情??偸敲鎺θ莶僦磺簧綎|口音問我們,“今天想不想聽課?想聽就給我靜下來好好聽,我就多講些,不想聽,我就坐那里聽你們的”。他的拿手絕技是二指彈。一小塊粉筆頭用姆指和食指無聲的彈出,能準確地擊中搞小動作的同學。</p><p class="ql-block">張文政老師給我們代過物理課,上光學實驗課時做凹凸透鏡成像實驗,反復強調凹凸透鏡成像特點,燭光映在他臉上,面部的斑痕顯得格外突出,被幾位個別的學生虐稱為凹凸不平。</p><p class="ql-block">恢復高考后,聽說這兩位老師都調去了黑大。</p><p class="ql-block">英語老師叫黃安,上海人,是上海外語學院畢業的美女。三十多歲了還不結婚,就想調回上海。美麗的臉龐上架著一副近視鏡,看著淑女一個,可是管起學生來可一點也不淑女。英語教得很好,可惜我們學得太少?,F在能記得住的只兩句,毛主席萬歲!全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我參加高考時英語成績只得了7分,幸好那時恢復高考不久,英語成績只作為參考。后來聽說她如愿地回去了上海。</p><p class="ql-block">體育老師,學生們都稱他為大鄭,南方人,不修邊幅。冬日里頭頂一破舊棉帽,工人階級的那種典型扎杠棉襖,有幾處露著棉花,手里拎著木槍(木槍是那個時候學生的標配),用難聽又難懂的南方口音扯著嗓門大喊著追趕著調皮的學生,學生們都怕他。</p><p class="ql-block">有個教化學的蔡老師,白凈面孔,長長的頭發,高高的鼻梁,大大的喉結。多才多藝,曾經給我們代過多門課程,好象沒有他不能教的課。冬天里只要他在校園的冰場里出現,帥氣的身姿就吸引了眾多的粉絲跟滑。他講化學時“咖瑪”的發音特別刺耳,我們就稱他“咖瑪老師”。</p><p class="ql-block">學年主任邴老師,教務處的董老師是那些“個別生”最恨的了。在那個“停課鬧革命”,“打倒臭老九”,“批判師道尊嚴”,“批判孔孟之道”,“批判封資修”,“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的歷史環境下,面對無政府思潮影響下的,思想迷茫,目標模糊,心存理想,精力旺盛的有志青年,他們沒有忘記和放棄自己教書育人的使命和責任,堅持在教育崗位上盡職盡責,當為后來的教育者之楷模。當然,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他們也遭到了那些“個別生”的惡意報復,被一些惡作劇搞得很被動。</p><p class="ql-block">后來我從事了教育工作,面對當今學校中個別教師存在的缺少師德,沒有信念,誤人子弟,不負責任的種種行為深感遺憾。也為我們自己當時遇上了那么多的優秀老師而沒有機會好好學習而惋惜。</p><p class="ql-block">在哈一中的三年,是我們最好的青春年華,正是應該努力學習,茁壯成長的時期。然而不幸的是在那個破舊立新的時代,各種運動頻繁火熱,“批判孔孟之道”,“停課鬧革命”,“批林批孔”,“反帝反修”,“備戰備荒”……文化課的學習既少又淺,每日只上半天課。記得上得最認真的是體育課和間操。體育課大多時間是進行軍訓。那個時期“反帝反修”,全民皆兵,學生當仁不讓,人手一桿木槍,上課就練“突刺刺”。間操是相當的壯觀。只我們這一屆就十八個班,間操時操場是放不下的,各班學生扛著木槍沿兆麟街跑步,南始石頭道街的市政府大樓,北至兆麟公園南門,圍街心花園一圈,首尾相接,步伐整齊,口號聲振天。</p><p class="ql-block">最神氣的當屬一中“紅后代”,“文革”中的急先鋒,名聲在外。身著軍裝,荷槍實彈,列隊于操場,神氣活現。操場上練投彈,教練彈那駭人的爆炸將南樓圖書館的窗玻璃振得破碎。我們班的學生卻因此獲益。幾名同學窺得機會竄入圖書館竊得多冊名著“禁書”,如獲至寶,在同學間傳閱,如饑似渴?!拔母铩焙髮Α凹t后代”如何定性不得而知,是否影響到了他們的前程?當初也是被激情燃燒了的青春。</p><p class="ql-block">記得剛入學不久,學校開展“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運動,動員學生們積極揭發批判各種問題。我們剛剛步入中學,也就是十三、十四歲的少年,雖然目睹了“文革”初期的一些“革命行動”,但并沒有社會經歷,更不理解“文革”的大是大非,有什么能夠揭發的問題呢?但為了有所表現,又不能不揭發。結果是同學之間互相檢舉揭發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張三掃除不認真,李四沒有擦黑板……,搞得同學之間矛盾頻出。同學們領來紙墨,滿教室都在寫大字報,由此許多同學愛上了寫字,練起了書法。一瞬間學校的走廊就被貼滿了大字報,甚至剛剛貼上的大字報就被后來者復蓋,足足貼了幾層。更可怕的是由此還引發了一件反革命事件。大字報貼出沒幾天,學校組織全體學生去江北搞軍事訓練,浩浩蕩蕩的隊伍在江北的濕地間拉練,又是行軍又是戰斗,喊聲振天,爆炸聲驚人。當師生們滿懷勝利的喜悅返回學校后,發現滿校園干干凈凈,到處貼的大字報不見了。這還了得,這是赤裸裸的破壞文化大革命的反革命事件。不久就揪出了這一反革命事件的制造者,一名尚未平反的“右派”,被強制在校園搞衛生的,滿頭白發,而被稱為“老白毛”的老師,為了維護校園的整潔環境將大字報清理了。死不悔改的右派分子又成了現行反革命,學校專門召開了批斗大會。</p><p class="ql-block">記得為了參加社會實踐,我們曾被安排“登車售票”。每班挑選出一部分學生,集中在學校主樓一樓的禮堂住宿,就睡在禮堂的木排椅子上。每天清晨天不亮就登上被分配的各線路公交車上作乘務員。不知是學生出了問題還是社會對此事有什么反映,學生登車之事不久就停止了?,F在想來,在那動亂的年代,將那么多少男少女放在那起早貪黑的公交車崗位上工作是非常不妥的做法。</p><p class="ql-block">為了“學工”,學校創辦了紙箱廠,在主樓和北樓的后面蓋有一些偏廈,現已拆除了。還有主樓一樓北側的幾個房間,都是紙箱廠的車間。日本生產的機器,有扎杠機,裝釘機,載刀等。又笨又重,同學們操作起來很吃力,有幾個同學操作不當受了傷,有裁斷手指的,有在手指上釘上釘的,后來都因傷殘沒有下鄉留了城。幾個工序和車間我都干過,是因為我從小就什么活都做,動手能力強吧,完整的保護了父母所賜之軀。</p><p class="ql-block">為了學農,我們下鄉務農。哈一中在望哈建有一所分校,其實就是在農村建有幾幢平房,據說是以前為將要高考的高三學生準備的,在高考前封閉學習一段時間,然后滿血參加高考?!拔母铩遍_始后分校的功能轉為學生的學農基地了,每屆學生包一年,從春播到秋收。我們這一屆十八個班分六個月,每月三個班到那里務農。我們班是春天里第一批去的。我在那時學會的打背包,真正的解放軍戰士的打法,三橫兩豎,長方形,棱角分明,結結實實。背上背包,扛著木槍,高舉紅旗,唱著歌,雄糾糾氣昂昂地從學校出發了,一路行軍走去望哈。幾十里路下來,同學們已是潰不成軍,狼狽不堪,大多數同學腳底都磨起了水泡,有幾個體弱的女同學早就爬上了收容的馬車。傍晚時分才到了分校,同學們的第一件事就是互相挑破腳底的水泡。食堂的師傅早已端上了紅豆米飯和紅燒肉,同學們如狼似虎地飽歺一頓,算是對行軍一天的疲勞的犒勞吧。這一頓飯至今無法忘懷,因為與以后的望哈的伙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了使我們不忘本,給我們配置了與在市內一樣的7:3比例的粗細糧配比,細糧要配粗糧一起吃,大米要摻上其他雜糧做成米飯,白面要摻和玉米面吃,所以我們就再也沒吃上過大米飯和白面饅頭。其實當時我們勞動的地方并不缺細糧,看著農民的孩子吃著油餅我們饞得直流口水。我們是將城市配給的每月30斤糧票遷出交給學校,由學校到當地換成了細糧的,給我們吃的是自產的粗糧,余下的細糧就給教工搞了福利,這是我們畢業后由下屆同學發現的并被暴了光。晚飯后同學們要在教室搓玉米棒,脫下的玉米粒拿去生產隊磨成玉米面和玉米碴子給我們吃。食堂做的窩窩頭硬得象杠頭,很難下咽,同學們扔到食堂,廚師撿回來搗碎了做成了粥又端上來。更可恨的是,男學生夜里不愿去室外廁所,將食堂的“畏大羅”偷來宿舍用作夜里撒尿,可早歺時看到廚師競用那“畏大羅”盛上了玉米粥拎上了歺桌,搞得同學們哭笑不得。去到公社的生產隊勞動時,生產隊把泡發過的黃豆用水煮熟,滴上豆油調上鹽,作為佐歺萊,玉米碴子干飯是主食,吃得我們腹脹,不斷的放屁。從那以后我有許多年見了玉米碴子就恐懼。</p><p class="ql-block">我們宿舍在走廊盡頭,緊挨著的房間是雞舍,養了近二百只蛋雞,幾位有心的同學多次潛入雞舍偷食雞蛋以補充營養并解饞,后來有人到老師那里打了小報告,在同學之間還引發了猜忌和矛盾。黑龍江的農村真是廣闊天地,站在田野上,遠望是地平線。我們正趕上春播時節,幾個同學一組把一條垅,一個刨坑,后面的跟著撒種,施肥,澆水,埋土,一條龍作業。最慘的是那施肥的,春天地里風大,直腰撒肥,肥就被風刮跑了,彎腰撒肥,一天下來腰疼得直不起來了。更讓人受不了的是那肥料,是大糞、右灰、農藥等混合而成,味道十分夸張,怕風刮跑,必須用手抓著施放,叫手把肥。施過肥的手味道幾天都洗不掉。就這樣一組同學一天下來也就能完成一條垅。</p><p class="ql-block">有時我們也去當地的生產建設兵團去勞動。一次清理場院的糧垛,當掀起來糧垛底座時,無數的老鼠竄了出來,嚇得同學們抱頭鼠竄。競有一勇敢的女生沖上前去一把抓起一窩幼鼠惡心他人,令同學們佩服得五體投地。</p><p class="ql-block">最使我們揚名的是另一個班級的斗毆。當時他們班住在公社生產隊勞動,晚飯后與插隊落戶的天津知青打籃球,發生了口角,動了手。當時學生人數多占了便宜,隊里的知青不服氣,召集了公社其他生產隊的知青進行報負,發生了大規模的械斗。結果是將我們學生打傷了許多,公社被迫調動了民兵前去平息。這件事直接導致我們這一批三個班級結束了望哈的勞動回到了學校。這件事的嚴重性在哈市乃至全省都產生了不好的影響。</p><p class="ql-block">在哈一中的三年中學生活,雖然文化課學得不多,但基礎還是比較扎實的。社會實踐活動也培養了自己的愛國主義精神,鍛煉了意志品質和生活能力,這些都為以后的成長奠定了較好的基礎。那時的我們雖然對前途有些迷茫,對命運有些擔心,但對理想的追求始終在堅持。都說我們是被耽誤了的一代,兒時趕上了饑荒,上學時趕上了“文革”,工作時趕上了下鄉,改革后趕上了“下崗”。命運對我們真的不公。但是換個角度看,在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我們這一代面對這樣多不公的“命運”,保衛祖國,建設祖國,奉獻自我,成為了中國的脊梁。祖國這半個世紀的發展進步,繁榮昌盛,哪一程沒有我們的身影,沒有我們的參與和付出呢。我們始終在堅持,在努力,在奉獻,而且無怨無悔,一直樂觀,不給國家和兒女填亂,是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品格的一代。為我們這一代點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德市|
镇康县|
青岛市|
常山县|
蓬安县|
泸州市|
城口县|
西吉县|
文成县|
吴堡县|
涿州市|
阳新县|
杂多县|
赤峰市|
南开区|
汤原县|
鸡泽县|
彩票|
类乌齐县|
象山县|
东城区|
陇川县|
神池县|
广水市|
儋州市|
克东县|
岗巴县|
井研县|
秀山|
买车|
凌云县|
思南县|
犍为县|
青州市|
岳阳市|
固镇县|
吴桥县|
微山县|
离岛区|
周宁县|
平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