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朱鹮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大光明/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2.3.23</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朱鹮紅冠啄嘴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素裹綺麗彩衣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忠貞情愛吉祥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婀娜多姿仙鳥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朱鹮,是鹮科、朱鹮屬的鳥類動物,古稱朱鷺、紅朱鷺,朱鹮系東亞特有種。體重1400-1885克,體長680-790毫米。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后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棲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蕩;4-5月開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曾廣泛分布于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于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通過科學家的努力,人工繁殖,全球朱鹮種群數量已由1981年發現時的7只,增加到2021年5月的7000余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53年和1959年鳥類學家曾在中國甘肅武都、康縣采到過朱鹮標本。在1981年以前,鳥類學家最后一次見到野生的朱鹮是在1964年。而后,在1964-1981年這十幾年間,再也沒人見過朱鹮的蹤跡。從1978年起,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鳥類學家們組成考察隊,調查了東北、華北和西北三大地區,跨越九個省區,行程5萬多千米。終于在1981年5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專家劉蔭增在陜西省八里關鄉大店村姚家溝的山林中發現兩個朱鹮的營巢地、七只朱鹮,其中四只成鹮、三只幼鹮。當時,這兩對朱鹮都忙于哺育幼雛,這說明它們都是有繁殖能力的個體。正當鳥類學家們專心觀察這兩個稀世珍禽的家庭時,一只幼鳥從巢里掉了出來。幼鳥落到地面后,鳥類學家們立刻把它揀回,火速運到北京動物園。經過鑒定,這是一只雄性的小朱鹮,這里還有一個故事被收入了北師大版的四年級下期成為課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從1993年至2003年,在中國陜西、北京等地共建立了十三個朱鹮保護地,總面積達四千二百三十公頃,此外為了擴大種群,北京動物園還積極開展朱鹮人工繁殖的研究,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繁殖朱鹮的科研機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05年8月9日,中國漢中朱鹮生存區域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朱鹮非繁殖期通體白色,頭、羽冠、背和兩翅及尾綴有粉紅色。翅下和尾下亦綴有粉紅色,飛翔時極明顯可見。最外側飛羽幾全暗褐色,僅基部的內外緣以及羽干白色。第二枚內翈沿羽干中央部分以及羽端暗褐,第三枚僅先端沾染一些暗褐色,其余飛羽全白色。頭后枕部羽毛延長成矛狀,形成松散的羽冠。繁殖期頭、上背和頸綴有灰色,兩翅粉紅色較淺淡,第1-5枚初級飛羽具灰褐色端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成鳥全身羽色以白色為基調,但上下體的羽干以及飛羽略沾淡淡的粉紅色,尤以初級飛羽的粉紅色較濃,頭頸部的羽毛特化伸長形成下垂的冠羽,整個面部,包括額部、眼周、眼瞼和下嘴基部裸露無羽毛,且呈鮮艷的紅色,喙的尖端和下喙的基部紅色其他部分黑色,虹膜金黃色,腳亦為鮮亮的紅色。繁殖季節的成鳥在整個頭部和頸部乃至肩部會分泌出黑色的小顆粒,將頭頸肩部沾染成灰黑色,但必須指出這種顏色的變化是由分泌物造成的而非羽毛本身顏色的變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虹膜橙紅色,嘴黑色,嘴基及頭裸露部分朱紅色,跗蹠、爪及脛下部裸露部分亦為朱紅色。幼鳥兩頰被有絨羽,其余臉部裸露無羽,橙黃色。體羽綴有煙灰色而具玫瑰色光澤。初級飛羽黑褐色,腳淡褐色,虹膜淡黃褐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朱鹮生活在溫帶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帶,大多鄰近水稻田、河灘、池塘、溪流和沼澤等濕地環境地帶。朱鹮在野生環境中非常喜歡濕地、沼澤和水田。喜歡棲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的高大的樹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生活習性。性較孤僻而沉靜,除起飛時鳴叫外,一般活動時不鳴叫。常單獨或成對或呈小群活動,極少與別的鳥合群。行動時步履遲緩,飛行時兩翅鼓動亦較慢,頭、頸向前伸直、兩腳伸向后,但不突出于尾外。白天活動覓食,晚上棲于高大樹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主要以小魚、泥鰍、蛙、蟹、蝦、蝸牛、蟋蟀、蚯蚓、甲蟲、半翅目昆蟲、甲殼類以及其他昆蟲和昆蟲幼蟲等無脊椎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為食。覓食活動在白天。通常在水邊淺水處或水稻田中覓食,也見在爛泥中和地上覓食。在地上覓食時常慢步輕腳行走,兩眼搜覓前面地上,發現食物,立刻用嘴啄食。在淺水處或泥中覓食時主要靠將長而彎曲的嘴不斷插入泥土和水中探覓食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原來在俄羅斯東部、朝鮮、日本北方和中國北方繁殖的種群,秋季多要遷到日本南部和中國黃河以南至長江下游、福建、臺灣和海南島越冬,也有部分留在朝鮮越冬。而在中國和日本南部繁殖的種群,通常不遷徙,為留鳥。分布于中國陜西洋縣的種群亦不遷徙,繁殖期后向四周游蕩。在7月份曾在離巢區20km遠的地方發現已離巢的幼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分布范圍。原產地:中國;可能滅絕:俄羅斯聯邦(東亞區);區域滅絕:日本、朝鮮、韓國和中國臺灣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朱鹮在中國曾廣泛分布于東北黑龍江省烏蘇里江流域和興凱湖,吉林省東部、中部和西部,遼寧省遼東半島大連、金縣和營口,河北,河南西部熊耳山,山東,山西東南部,陜西南部太白山、洋縣,甘肅蘭州、東南部徽縣,安徽,浙江衢縣,以及福州、臺灣和海南島,在中國僅見是陜西漢中洋縣、城固縣,陜西安康寧陜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觀賞價值。朱鹮是一種稀有的美麗鳥類,具有非常高的保護價值和觀賞利用價值。關于動物的價值,已有一些學者進行了分析,認為動物物種的價值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包括經濟價值、觀賞娛樂價值、生態生物學價值、科學教育價值、美學價值、社會價值和負價值等方面。朱鹮屬鸛形目鹮科。在歷史的長河中,她是古老的鳥仙。從油頁巖中發現的鹮類化石表明,鹮科鳥類生活在距今6000萬年前的始新世,現存的僅有大約16屬26種。朱鹮的價值依然表現在生態生物學價值、社會價值和人文價值等幾個方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美學價值。圍繞朱鹮的科學研究自十九世紀就開始了,到20世紀80年代在日本和中國已經引起各方關注。通過對其生態分布、生理解剖、繁殖、歷史變遷等項目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東西。從朱鹮的瀕危的因素著手,逐步深入了掌握了朱鹮的拯救措施,為其它瀕危物種的保護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朱鹮的美學價值自古以來就成為文學、詩歌和自由想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美。充分利用它便可創造相當的經濟價值。朱鹮神態優雅,體形端莊,在給人們審美需求之時,必然帶給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另外,朱鹮在對內開展宣傳教育、對外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中扮演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具有廣泛的社會公益價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生物學價值。朱鹮的生態生物學價值。依據馬建章等提出的動物物種生態價值的5個評價標準評述,朱鹮仍是一個具有極高生態價值的動物物種,對于自然生態平衡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食物鏈中朱鹮處于頂級位置,以小魚、泥鰍、小蝦、青蛙、蟋蟀、蝗蟲、田螺等為主要食物,對控制獵物種群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朱鹮易受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朱鹮的自然生產力較低,而物種稀有程度明顯增高。物種的數量多少是衡量它價值的核心數量標準,與稀有程度呈正相關關系。2013年,世界上僅有陜西洋縣及其周邊地區分布著近400只野生朱鹮,其它所有的人工種群都來自原來重新發現的7只個體的后代。雖然朱鹮的瀕危局面有所緩解,但不足以維持一個物種穩定繁衍的種群數量。無庸置疑,朱鹮的稀有程度和由此判別的物種價值是最高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人文價值。在朱鹮的人文價值中,朱鹮給人類探索自然奧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場所和機會。僅它的發現和拯救過程就讓科學界興奮不已。作為一個極為特殊的動物物種,在具有很高生態價值的同時,仍然具有很高的人文價值。主要表現在科學、經濟、文化、美學和社會學等諸多方面。中國古代,人們認為朱鹮能帶來吉祥,把朱鹮和喜鵲作為“吉祥之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外交價值。2013年12月,中國向韓國贈送了一對名叫“金水”和“白石”的朱鹮。其中“金水”2014年4月成功孵化出“第二代”。2015年3月6日成功產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18年5月,中國向日本提供兩只朱鹮用于兩國開展合作繁育研究。促進中日友好發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郵票。中國2006年8月8日,《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郵資信封發行。郵資封主圖為兩只棲息的朱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00年2月25日發行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Ⅰ)級小型張上,10枚中的第一枚是朱鹮。畫面上只見一只朱鹮瀟灑地低飛掠過碧綠的稻田、水塘,扇起的翅膀透出淡雅的橙紅色,伸著細長的前端向下彎的嘴喙,一雙黃亮的眼睛四下尋覓著它喜歡的食物,水中的魚蝦、田螺、青蛙和泥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朱鹮》郵票。中國國家郵政于1984年5月15日發行了T94《朱鹮》郵票,一套三枚,分別名為“翔”、“涉”、“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81年又發行了一枚《自然公園50周年紀念》郵票主圖是朱鹮。“翔”票以純靜的藍天,襯托著鼓起雙翼、翱翔在空中的朱鹮;“涉”票畫面上綠意婆娑的背景,一只朱鹮怡然自得的涉足于澄澈的澗水中;“棲”票則以明黃泛金的充滿暖意的秋色,映現一對朱鹮,一立一臥,棲息在樹枝之間,共同營巢,輪換孵化育雛,站立著的雄鳥嘴微微張著,好像正在和臥在巢中孵化小朱鹮的雌鳥呢喃而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自從中國送給日本的兩只朱鹮——“友友”和“洋洋”孵出小朱鹮后,日本全國掀起朱鹮熱。當年日本郵政省發行了“友友”和“洋洋”的紀念郵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發行紀念幣。名稱: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朱鹮。志編號: LJ30。發行日期:2001/01/01。全套枚數:1枚。全套面值:5元。郵局售價:發行量:6000000枚。發行機構:中國人民銀行。類型: 新中國硬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銀幣:朱鹮 。年號: 1988。題材: 生肖、動植物。材質: 銀。面值: 10元。重量: 27g。直徑: 38.6毫米。實鑄量: 34600。制造廠: 沈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文學作品:《最后的朱鹮》、《漢中朱鹮賦》、《鐃歌十八曲》、《朱鹮飛回來了》、《遠來的神鳥》、《朱鹮飛起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吉祥物。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吉祥物之一是以陜西獨有的秦嶺四寶之一“朱鹮”為創意原型。朱鹮“朱朱”,手舉火炬,展翅飛跑。</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申扎县|
顺义区|
鹰潭市|
连云港市|
玉林市|
象山县|
西丰县|
蒲城县|
井陉县|
深泽县|
奇台县|
仙居县|
明溪县|
蒙城县|
浮梁县|
清苑县|
武清区|
米泉市|
平乐县|
镇平县|
福安市|
前郭尔|
阿克苏市|
香格里拉县|
东乌|
康马县|
罗山县|
长丰县|
大同市|
泽库县|
永顺县|
扶余县|
伊宁市|
漳州市|
拉萨市|
本溪市|
宝鸡市|
惠安县|
当雄县|
多伦县|
大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