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如果你對淮南文化感興趣,請點擊"關注",可查閱其他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傳說中的淮上三亭之一</p><p class="ql-block">出生草莽、</p><p class="ql-block">壽州起事的參與者、</p><p class="ql-block">剿匪司令、</p><p class="ql-block">修建淮南鐵路時,程士范專門找他攀親尋求幫助、</p><p class="ql-block">利用自己的影響為和平解放淮南做出過貢獻,</p><p class="ql-block">這是先前我對他極有限的認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接觸近代淮南文史的過程中,程華亭這個名字時常會在某一事件中閃現,逐漸了解到他與淮南煤礦、淮南鐵路以及和平解放淮南煤礦有著割舍不斷的聯系。</p> <p class="ql-block"> 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程華亭,名登嶸,字華亭,光緒七年辛巳九月十四日戊時(1881年11月5日)出生于壽縣東南鄉馬廠集西程下莊(今安徽理工大學東門外安理家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親程緒昭,母親楊氏,計有三子,老大登嶧1876年出生,老二登嵄(系程緒昭親哥程德昭三子,過繼給程緒昭,1903年病逝)1879年出生,程華亭是老三。程緒昭后期經商,積攢了一點家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意沒?他們兄弟仨人的名字都是“山”字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程華亭第一房太太楊氏,與其同齡并生育一個女兒冠泠,一子冠瀛(生于1924年)。1901年大哥程登嶧將其三子冠斌過繼給程華亭。后再娶小16歲的二房丁氏道坤,育冠漢、冠湘、冠洲仨兄弟,冠灝、冠淑姐妹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意沒?他們兄弟姐妹的名字都是“三點水”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程華亭從小讀書非常聰明,悟性高,喜歡結交朋友,且膽氣過人,遇大事頭腦冷靜,毫無懼色。</p> <p class="ql-block">一次年輕的程華亭在田里鋤地,突然一只野兔從其身邊穿過,程眼疾手快,掄起鋤頭就把野兔打死了。正欲彎腰撿起,卻聞背后有人氣喘吁吁的大聲呼喊“不要動,那是我的!”程回頭一看,一個年輕人提著獵槍已經跑到面前。程哪里肯讓,于是兩人發生爭執,繼而動起手來,程人高馬大,加之練過三拳兩腳,便將獵人打倒在地,誰知竟失手將其打死。事后盡管程父同意多賠點錢,但獵人家不愿意。遂告到官府,官府遣人前來捉拿程華亭,程得知消息后,提著一支長把手槍,趁著夜色躲到村外的亂墳崗里。官兵搜到程的躲藏處,眼見一個差役就要到了跟前,程華亭對此人喊道“朋友,請放一條生路吧。”這個差役便徑直追其同伴,程隨手一槍,把差役帽子上的紅纓子打掉了。待官府離開后,程華亭知道家里是沒法回了,連夜逃到懷遠明龍山,投奔那里的朋友,落草為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后人稱“兔司令”,便是由此而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幾年后,程華亭回到鄒大郢孜,參加了鄒姓大戶鄒龍亭的護院隊,藉以謀生。</p><p class="ql-block">1909年,各省成立咨議局,壽州人王龍亭當選咨議員,并出席省會,向巡撫朱家寶建言,獲準成立壽州團防局。王原是革命黨人,借機收編周邊的民間組織。鄒龍亭派程華亭帶領護院隊聯合山朱家的朱姓、姚皋的費姓兩家,及附近江湖義士出錢出槍協助王龍亭在曹家庵辦團防局,借以聚集革命力量。王為局長,程主持軍事,專門負責團防局訓練事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后,消息傳到壽州,革命黨人群情激奮。江淮同盟會分會副會長張匯滔與王龍亭、袁家聲等革命黨人積極籌劃響應。一時間,壽州周邊縣鳳臺、定遠、懷遠、鳳陽也紛紛派代表前來議事,研究起義事項,最后約定11月5日(農歷9月14)以武裝奪取壽州城。程華亭領到的任務是率領一部分人先混入城內,監視破壞清兵炮兵的行動,同時負責看管滿清軍官吏的家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起義于4日夜九時行動,整個過程進行非常順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日,壽州即宣告光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時宣布成立淮上國民軍。眾推張匯滔為總司令,但張婉拒,力推王龍亭為總司令,自甘副之,另袁家聲、張綸為副總司令,并設民政、支應、財政、軍械、審判等局。程華亭仍為隊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淮上軍轉戰南北,所向披靡,一鼓作氣,陸續光復了懷遠、定遠、鳳陽、鳳臺、蚌埠、合肥、六安、霍邱、潁上等二十三個州縣,促成安徽獨立,奏響了清朝政府滅亡的喪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國成立后,淮上軍的歷史使命完成,隨后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整編為兩個旅,駐扎在壽縣、鳳臺一帶。柏文蔚任軍長,同邀王龍亭擔任第二師師長,王以自己非軍人,始終沒有到任。程華亭為四旅營長。</p> <h5><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上圖為藏于黃山博物館的淮上國民軍財政總局發行的紙幣,背面為淮上國民軍總司令王慶云(龍亭)簽發的“軍用通用鈔票告示”。于”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吉日”發行。目前僅發現兩枚。?</span></h5> <p class="ql-block">1913年6月,竊取中華民國總統的袁世凱革去原“討袁”先鋒柏文蔚安徽都督職務,任倪嗣沖為安徽都督兼民政長,令其在安徽各地追剿淮上軍,大肆捕殺革命黨人。華亭回家躲避,其父勸其“汝已職盡,吾亦志償,從此安居田園,勿徒為義氣之爭,近于權利之私,其亦可已”。然倪軍窮兇極惡,喪心病狂,勢將原淮上軍斬盡殺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月底,程華亭只好隨王龍亭、廖磐箋、廖潤齋、廖梓英等人被迫逃往上海避難,先在安徽會館住了沒多久,便移居法租界文德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躲了幾年,了解到倪嗣沖勢力日漸擴張,猖狂至極,皖人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柏文蔚、王龍亭、常恒芳、袁家聲、岳相如等商議不能老藏在上海,任倪禍皖。經旅滬各同鄉策劃,先分派一些同志秘密返鄉,組織一切革命潛力,創造條件,以利今后革命行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癥身亡,倪嗣沖失去靠山,大家磨刀霍霍,準備返鄉“討倪”。在這種情況下,1917年,程華亭秘密潛回壽縣,不久便謀得壽縣第四區區長一職。程利用職務之便,聯系北爐橋的徐明甫、王慶海,九龍崗的鄒龍亭、鄭天真,益城寺的周云甫、張少成,馬廠集的程麗生、仇匯川、徐午樓,湯王廟王小夕、魯慶甫、楊小東等組織五千多人,計五千五百多條槍枝。另外,畢靖波在開荒集、張羅城一帶,史立齋、史漢青在史家大郢一帶,隱賢集、下塘集、顧家集等八處,計有槍支五千上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8年2月,原總統府高等顧問、將軍府將軍陸建章(蒙城人)由北京至上海,與柏文蔚等人會面。同時,孫毓筠也由天津到上海,商討如何對付倪嗣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月上旬,由陸建章、柏文蔚、孫毓筠、王龍亭、岳相如、常恒芳、袁家聲、畢靖波等34人聯名發出安徽討倪軍通電。陸建章為總司令,袁家聲、岳相如、王建芳為各路司令。程華亭、畢靖波、薛宜民為團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時馮玉祥(馮是陸妻的親侄女婿)的部隊已經到達南京浦口,陸建章又趕到南京與馮會面,商討共同討倪。馮認為箭已上弦,機不可失。當即表示,待到達安慶后,即刻開展討倪行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切劍拔弩張,只待馮部以計抵達安慶登錄后,討倪運動即可拉開帷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不知何故,畢靖波、史立齋、朱朗軒等已經在杜史面崗與倪軍交火,遭倪軍炮火摧毀。瓦埠河東西各武裝正準備馳往援救,程華亭忽然接到陸建章、王龍亭自武漢發來快電:馮部并沒有按計劃在安慶停留,卻一路西去了湖北武穴。經與馮磋商,馮同意回皖支持。次日晨,馮集合部隊時,竟意外墜馬受傷,已送去武漢治療,回皖支持一事不可能了。因力量懸殊太大,只能通知在皖各組織,立即停止倒倪活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討倪運動,曇花一現,胎死腹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p> <h5></h5><h3>民國八年三月二十七(即1919年4月27日),程華亭父母親七十六大壽,特擺壽宴,周圍親朋好友前來祝壽。已經38歲的程華亭現場不僅“披老萊衣 捧觴祝嘏作娛”,還囑25歲的嫡侄程守之(注1)“轉丐”表演,逗的老人家捧腹大笑,令人忍俊不禁。并有熱情鄉親及達官所送壽聯壽文若干。<br>今流傳下來的僅有壽聯兩幅,壽文一則。 <br>壽聯兩幅 </h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教家本伊洛宗風愿兒郎早底成功且卸征衣換萊綵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偕老近壽陽丹井幸我輩叨陪末座好將春酒介梁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世愚姪張登仙鞠躬敬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洛水家風汾陽壽考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椿萱同?蘭桂齊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皖北鎮守使殷恭先</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注2)</span><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鞠躬敬祝</span></p><p class="ql-block"><br></p><h3> 壽文一則</h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滿人入主中夏 垂三百余年 吾民抱種族觀念 痛專制淫威 思排而去之者 遍中國所在多有 雖屢起屢仆 而山林川澤間猶往匕秘密結社 父召其子 師教其弟 期于必成二后已 其種子蓋未嘗一日息也 浸至辛亥 黎黃起義武昌 吾淮首倡響應 他省繼之 卒告成功 爾時 淮上人士奔走呼號 將事最力者惟王君龍亭 余舊識獨華亭 則未獲一面 常以為憾 歲己未 余假館于邑人之三區兢華學校同任教務者 有程君守之 華亭嫡堂姪也 暇輙述華亭事甚祥 守之為余言 華亭所以與於革命者皆其尊人鏞圃公有以成之也 初清光緒間 華亭隱與同志相結合 公心知之而莫之禁 尋為怨家所媒孽 官府逮捕急 華亭亡去游 家同為之破 公坦然處之初 未一言詬責 迨辛亥謀復 壽春有成約矣 華亭臨行稟命於公 有戀匕意 公慨然曰:此吾之志也 吾與汝母年雖老 有汝長兄可奉朝夕 汝其行毋以我為念 事既成 華亭以功授陸軍上校 公每以愛惜士卒 戒擾閭閻相教督 民國二年 南北失和 華亭散伍歸田 公欣然曰:汝之職盡 吾之志償 從此安居田園 勿徒為意氣之爭 近於權利之私 其亦可已 公之識大體 類如此 公生於清道光間 同氣五人 公最少 旋遭洪楊之變 長淮上下群盜如毛 從太尊人避亂於異鄉 家道坐是中落 故讀書未克卒業 然性誠樸 尤篤於孝友 年既長 目親亂離之后 田盧蕩然非痛 自振撥不克樹立 于是一意經商 佐諸兄理家政而德 配氏楊 既賦於歸 亦能善事翁姑 和諧娣姒 為公內助 用是漸復 舊業稱小康矣 平居儉約持已 誠敬待人 遇有里黨戚友緩急 相稱貸必量力資助 無少吝 夫人楊亦善體公意 於貧乏多所赒恤 以故鄉鄰多德之 生子三 長登嶧 次登嵄 出嗣四兄 卒于公前 華亭其季也 今公暨夫人年俱大耋 孫曾滿堂 均就學 大有蔚然特起之象 三月朔六 為公及夫人誕辰 華亭披老萊衣 捧觴祝嘏作娛 親計囑守之轉丐 余言 為公及夫人壽 余曰嘻 公之德行 聞望及夫人之賢淑稱道於鄉里者 可百年而不衰 余之學行無似 且不工於辭 縱然有稱述烏足 為公及夫人重 又烏足以壽公及太夫人哉 繼思之 向以未晤 華亭為憾 今以敘其尊公及太夫人者 即以誌 余向慕華亭之誠 亦胡不可者 愛就守之往日所述 略次其事 而為之序 雖鄙俚 亦有所不敢辭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br></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民國八年三月二十七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鄉愚晚張嵩生薰沐敬述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時期,程華亭在九龍崗山南東山朱家,購置田地,安家置業。緊挨著原四川都督錢玉興的都督府建了五進式徽式建筑,圍合式院落,雕梁畫棟,馬頭墻,黛瓦、灰磚,粉墻,另有約幾十畝農田。以后人們便以“程家瓦房”代替地名。解放后充公,因年久失修,如今大都坍塌,只剩殘垣斷壁,幾處馬頭墻仍然還在微風中挺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其西邊(原鄒龍亭住處)82歲的程晉元告訴我,當年他父親程東禮在馬廠窮的過不下去了,便來這里投奔程華亭混窮做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4年7月,禍皖10多年的軍閥倪嗣沖病死。這時隱蔽在民間的淮上民軍,在袁家聲的領導下,組織淮上自衛軍,發動第三次淮上軍起義。長豐境內,北有程華亭、鄒龍亭、費子良,南有余亞農、鄭少臣、李雨村等分別組成淮上民軍,舉行起義。程華亭一支向北到鳳臺丁家集集結,與軍閥馬聯甲交戰;余亞農一支轉戰六安、霍邱一帶,并占領霍山縣城一個月余。終因實力懸殊,被迫退入河南省黃口一帶,接受改編為胡景翼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一旅,袁家聲任旅長,程任一旅三團團長,費子良任第二團營長,輾轉活動于河南、山東、河北等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6年底,國共合作,北伐到達武漢。王龍亭、朱蘊山等擬組織民眾武裝,并推柏文蔚負責。適時,有很多原淮上革命同志在漢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年1月27日,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在武漢成立,軍長柏文蔚,副軍長袁家聲,黨代表常恒芳,參謀長王鑄人。袁家聲兼第一師師長,程華亭為副師長兼第一旅旅長。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柏文蔚因持反蔣立場被邊緣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8年2月14日,三十三軍在蚌埠舉行全軍代表大會,到會代表兩百余人,15日討論議案,16日投票選舉。柏文蔚、張克瑤、岳相如、袁家聲、程華亭當選為監察委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月11日,柏文蔚被迫辭去軍長一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月19日,皖屬各軍隊,集中蚌埠,接受檢閱。33軍三師長岳相如,教導師師長潘善齊,一師副師長程華亭,宣慰使署參謀徐介卿,軍部參謀長王葆齊等諸將領,皆集于會芳樓。安徽聯圣杭席洋(定遠人)以老黨人資格,復于席間,口占聯語,戲贈諸人,以助酒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中贈程華亭云,<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程氏門中,宋儒理學,華榮道上漢壽亭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又云</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事武功,不愧吾鄉人望。高年碩德,允稱民國耆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三十三軍被蔣介石一紙“要照著汰弱留強的標準,進行縮編,編余的給資遣散”而被取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月,將各軍縮編,第33軍與第一軍合并縮編為第一師,劉峙任師長,張克瑤任副師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9年5月15日方振武任安徽省政府主席,程華亭轉投方振武,被委任為壽縣、定遠、鳳臺三縣警備團團長,倪榮仙(倪小郎)任第一營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諸匪鄭解勤(綽號小羅成)、朱芪林、閻小扒孜、王四牛孜等,哨聚伙眾五百余名,長短槍三百余支,盤踞壽縣、定遠、鳳臺三縣毘連之處孔店集一帶,肆行搶架。6月經第六路軍王占林旅之補充團宋團長率隊擊潰,獲匪十余人,解送壽縣。惟因青紗障蔽,未能齊清。近匪首小羅成等,又集合卷土重來,復盤踞孔店集,逐日搶架,民不聊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壽定鳳三縣警備團長程華亭,特令所部第一營長倪榮仙,率隊往勦。于7月23日下午二時,在壽縣境峰坡山,與匪接觸,計當場擊斃匪徒十二名,并生擒隔山跳(周洪亮、雙頭蛇(盧老七)、夜不收(胡士龍)等諸匪三名。即在錢家大廟、田家庵兩處,梟首示眾。復在匪巣朱芪之家,起出男女票二十四人,當即出示招領,并將朱匪全莊付之一炬。倪營兵士亦受傷三人,于26日送懷遠縣民望醫院療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年,程華亭的結拜兄弟朱耀庭(注 3)將其購買的北大街原謝守之的一處閑置房產北半部三十間余間房屋,贈送給了程華亭。余下南半部則由孫、王、胡、金四家購下南半部。以后程則經常在壽縣縣城及九龍崗山南程家瓦房兩地居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大通煤礦礦師董玉山邀請程華亭等人來礦打牌消遣。忽然有人報告,炭槽塌了一段,井下有作業工人27人,不知是死是活。后經多方營救,有23人獲救,4人死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25日,方振武被蔣介石軟禁于南京寓所。1931年4月,程華亭去職回鄉閑賦。倪榮仙接任壽鳳懷三縣臨時剿匪指揮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0年4月上旬,淮南煤礦開辦前夕,籌備負責人、淮南煤礦局局長張景芬(仁農)等人發出通告,召開懇親會,宴請地方人士,藉與地方人士聯絡,到會的有七八個人,其中就有王龍亭和程華亭。張景芬表示以后要請大家多給與協助,大家也提了一些建議。會后特別將王龍亭和程華亭留下,拿出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長張靜江簽發的聘書,欲聘二人為淮南煤礦局高等顧問,二人堅辭不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年5月30日,中共鳳臺縣委組織1000多民眾在大通礦召開紀念“五卅”慘案大會。縣委委員、姚皋店區區委書記程東方在大會上慷慨激昂地揭露了封建軍閥的黑暗統治和帝國主義的殘暴行徑。會后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游行隊伍高喊“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國民黨軍閥”“打倒倪小郎”等口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時,駐扎在大通的國民黨安徽省四縣清剿指揮官的倪榮仙(倪小郎)聞訊,揚言要殺害程東方。而倪小郎知道他的上級程華亭是程東方家門長輩,都是姚皋店的程。倪就找到程華亭匯報了此事“你們家的程東方,拉攏老百姓要造反,還要打倒我。”程華亭聽后很驚訝,沒想到族孫程學魯家的孩子能干出這種事,勸倪小郎“你不要理他,他就是個瘋子”。然后寫了封信托人帶給程東方“你不要胡鬧了,要想干,就到我這干,官有你當的。”程華亭可能不知道,程東方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乖巧聽話不諳世事的少年郎了,此時程東方的人生境界早已超越了升官發財的一己之私,他的人生已經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遠大目標。程東方在回信中義正辭嚴地回絕道“要干,我自己闖,決不當你那個剝削百姓的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管怎么樣,程華亭終是保護了程東方,阻止了倪小郎對程東方的迫害行動。</p> <p class="ql-block">柯慶施自1923年春受陳獨秀指派到安慶開展黨團活動,為掩護身份,經蔡曉舟介紹,柯加入壽縣人柏文蔚出資辦《新建設》日報社任編輯。同仁中廖梓英、袁子金均是壽縣人,此后柯與壽縣人多有往來。如廖運澤、廖運周、方振武、薛卓俊等。1928年上半年,柯自蕪湖至上海避難,即住在浙江路壽縣人出資之壽陽公寓。以至1928年9月,國民政府武漢警備司令部給第六路軍總指揮方振武發電:安徽壽縣共匪柯慶施、廖冠洲在貴部供職,希扣押送漢。竟然把柯慶施當成了壽縣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1年夏秋之際,中共中央派柯慶施等人到壽縣巡視工作,對瓦埠暴動的失敗進行全面分析。期間柯在壽縣程華亭家住了半個多月,臨走時,程華亭還送給柯一百塊大洋。</p><p class="ql-block">同年,洛河第一高等小學校長方松山先生為學校建設籌款,除向大通煤礦及淮南煤礦募捐外,還專門拜訪王龍亭及程華亭,懇其協助捐款添置校具。</p> <p class="ql-block">九龍崗山南距程家瓦房(今東山朱家)西南兩里路的山承家(今206國道西),有個朱茂連(朱俊亭),早先是其族兄朱茂賢(富豪)的一個家丁,因會點拳腳,常糾集一些人劫富。據朱茂賢的侄孫子說,朱茂連與程華亭平常關系不錯,與程華亭還是老表關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3年初,朱茂連搶了幾個有錢人家,人家聯合告官,朱跑了,官府就把朱茂連懷著身孕的老婆抓住關在壽縣城。朱茂連托一位耿姓朋友前去說情,恰巧程華亭不在家,被程華亭的侄子程冠澈知道了,堅決不同意放人。朱茂連認為是程華亭的意思,覺得程華亭太不夠意思。一怒之下,不僅燒了程華亭山南的房子,連程華亭父親的“丘黃”(沒有入土沒有油漆的棺材,外面糊了一層黃泥,停放某處待選定的日子入土)也燒了。程華亭得知此事,氣到吐血,到九龍崗汪莊找老領導王龍亭商量解決辦法。程華亭將事情的經過講給王龍亭聽,“這朱茂連太過分了”,王龍亭嘆了口氣,“豬(朱茂連)拱毀了你的墻,就讓狼(倪小郎)把豬吃了吧。”王龍亭道。程華亭得到王龍亭的話后,就讓其部下,時年36歲的倪小郎帶兵于年卅將住在老崇張的朱茂連圍困干掉,并將朱的頭顱割下,裝在牛兜嘴里,懸掛在朱老三朱茂賢家門外示眾。同時由朱茂賢家出錢幫重新蓋房子,據說每晚都往工地送一車洋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程西邊隔壁鄰居鄒龍亭出來說了一句話,“程老華呀,算了吧,總不能讓朱家去要飯啊?”此事才算了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3年底,山朱程華亭的房子總算修復好了,擇得良辰吉日,1934年元月底,程華亭重新搬進了新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北邊,九龍崗淮南煤礦局為了滿足煤炭的運輸,擬修一條通江鐵路,特聘程士范先生為淮南鐵路工程處處長兼總工程師。考慮到皖北民風彪悍,匪患嚴重,鐵路工程線路長,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麻煩事。自古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程士范事前了解到,程華亭在這一帶非常有人緣,威望高,而且還是一個熱心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月剛過完,程士范便帶著許世英(安徽東至人,黃山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1925年曾中華民國國務總理、安徽省省長)的手信,在工程師孔憲文、地產課長羅肇興(振之)的陪同下,專門到山南拜訪閑居在家的程華亭,意欲利用程華亭的影響,幫助處理修建鐵路沿途中所遇到的匪患及一些棘手的問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程士范本是皖南績溪人,便先與程華亭敘宗譜,套近乎。兩人有了共同話題,聊的不亦樂乎,然后趁熱打鐵把此行的目的端出。程華亭畢竟是見過世面,這開煤礦修鐵路,對發展家鄉經濟,便利交通,提高百姓收入,改善民生,的確是一件大好事,沒有理由不幫。于是應允下來,答應會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幫助程士范肅清周邊環境,協助修建淮南鐵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年春,淮南煤礦通淮段鐵路(九龍崗_田家庵)開建,與倪榮仙、胡守明、程殿芳等人看中商機,程華亭便在田家庵田大路西、柴伯昂的層樓旅社東南、第十行政專員公署西、田家庵鎮商會附近(今田家庵區一幼北)購地建房。后田家庵淪陷,為日軍征用,抗戰勝利后歸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月5號,程華亭、王龍亭等地方知名人士應邀出席淮南煤礦局在九龍崗礦局隆重召開的“淮南煤礦局四周暨鐵路奠基典禮”儀式。到會的還有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長張靜江、常務委員吳敬恒(稚暉)、中央各部院代表及懷遠、蚌埠、鳳陽黨政軍警各機關有關人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月,偽壽縣中隊長越子盤逮捕中共壽縣縣委書記(?疑為亳壽中心縣委會縣委宣傳部部長)方登善和共產黨員王道周、羅子其等人,地主畢光遠抵告并委托程華亭向安徽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席楚霖進言,后致方、王被槍殺于壽縣保義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過施工人員的共同努力,不到兩年的時間,田家庵至長江北岸裕溪口全長215公里的淮南煤礦鐵路便全部竣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6年6月5日,九龍崗礦區彩旗招展,人聲鼎沸,來自南京、武漢、上海、北平等地,中央各部委,新聞界,地方各界人士400多人,濟濟一堂。“淮南煤礦六周紀念暨淮南鐵路通車典禮”由建設委員會事業處處長秦瑜代表因病未能到會的張靜江先生主持,儀式隆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龍亭、程華亭再次受邀出席了此次典禮。</p> <h5><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36年6月14日《新天津畫報》上刊登的記者錢浦(實為逋)仙拍攝的淮南鐵路通車典禮照片。?</span></h5> <p class="ql-block">然而一個月后,57歲的王龍亭不幸因病去世。程華亭與原淮上軍部分在家的將領袁家聲、費子良、鄒龍亭等,以及淮南煤礦局的領導參加了王龍亭的葬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倪榮仙的侄子倪望松先生說,1930年代中期,程華亭將位于南京中山北路、原南京第十六中學后面之私宅--“華村”轉讓給了倪榮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5年4月,倪平反后,政府按規定將“華村”歸還給了倪家,后倪家因無人居住,便將此房出售了。</p> <p class="ql-block"> 三</p> <p class="ql-block">1938年2月春節剛過,日寇就已逼近上窯,與國民黨軍隊隔窯河對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皖北各縣相繼淪陷,壽縣岌岌可危,縣城內除了廣西守軍外,幾乎十室九空,士兵們想買雙鞋子、買雙襪子都很困難。跑反的人們,各顯其能,錢多的往香港、漢口跑,錢少的就選擇到六安、霍山,剩下的,都是走不動的難民。城外凡是有山有河的地方都有士兵在修建工事,隨處都有防空壕,隨處都有步哨站。哼著廣西腔歌曲的士兵,日夜巡梭在城頭上。同時還有壽縣的武裝民眾,日間日敵機終日在空中盤旋不去,入晚常可聽到隱約的炮聲,但這些武裝民眾卻非常的鎮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程華亭的家人先逃到阜陽,過了一段時間又轉到霍邱、葉家集,最后落腳在隱賢集。程冠瀛在隱賢省立第十一臨時中學讀書,程冠湘、程冠淑在隱賢集中心小學上小學,程冠漢則與大其一歲的侄子程學俊,乘程華亭的小轎車逃到湘西,并在永綏縣(今花垣縣)國立第八中上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程華亭則隨縣政府遷往縣南七十里地的保義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國難當頭,安徽省動員委員會籌組皖北人民抗日自衛軍第一路軍。已卸甲歸田年愈六旬的原國民革命軍暫編第六軍軍長石寅生與57歲的老將程華亭積極響應號召,重新披甲上陣。他們利用自己的社會影響,積極聯合共產黨人呂岳、趙疇、鄭抱真等動員民眾,組織抗日武裝達萬余人。石寅生任人民抗日自衛軍第一路總指揮、程華亭任副指揮,共產黨員呂岳任政治部主任。下轄7個支隊,3個獨立大隊。支隊長為衛立成、鄭抱真(共產黨員)、黃景孟、孫孟平、 王紹九等;大隊長為趙疇(共產黨員)、李伯祥(共產黨員)、萬慶云(一說萬同文,又名萬三小姐)。總指揮部設壽縣保義集,他們將兵力部署在沿淮及淮南路兩側,與日軍展開殊死戰斗。鄭抱真部駐壽合交界,淮南路以西,常出奇兵,襲擊鐵路,擾敵交通。獨立大隊長萬慶云,堪稱抗日隊伍女中豪杰,所部駐扎在指揮部外圍及堰口、開荒集一帶。一次,敵之騎兵隊下鄉襲擾,萬慶云化妝成“花姑娘 ”,誘敵人村,一舉殲滅之。敵人惱羞成怒,開來大批隊伍進行報復,將開荒集附近百姓捉住,活埋至頸部,以耙耙爛其頭,慘不忍睹。萬慶云聞訊,率部趕至、身生士卒,闖入敵陣。萬之坐騎為敵射倒,就地一滾,雙槍齊發,斃故多人。余敵畏其驃勇,四散潰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姓爭相傳曰:“萬三小姐走瓦不響 走水不落,雙槍專打鬼子頭。”將其視為傳奇人物。 他們英勇殺敵的事跡被記者錢逋仙寫成了新聞,刊載于1938年4月7日《申報》及1938年4月16日中國共產D主辦的《新華日B》第四版。</p> <h5><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38年4月7日《申報》二版?</span></h5> <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紅顏白發兩英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在皖北殺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萬三小姐擅雙手射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阜陽本報特約通訊)暴敵侵略我國,除傾全國海陸空軍進犯外,并收買漢奸,勾結土匪,希在內地擾亂,幸我政府當局事前有嚴密防范,且一般民眾,亦多深明大義,不為暴敵利誘,敵人攻至淮河南岸以來,津浦南段暨淮上一帶民團首領,已分率游擊隊,紅槍會及武裝民眾,一致參加抗戰,浴血肉搏,敵迭受創。皖北各縣民眾,近來鑒于暴敵到處殺燒淫掠,橫行無忌,種種罪惡,甚於匪盜,深懷國亡無日、咸愿參加抗戰,努力殺賊,因是紛受當局編組、點驗甫畢、即開至前線作戰、其較著者、如最馳名之壽縣人程華亭,已六十余歲,現被任為警備師長,巾幗英雄萬三小姐,則被任為特種游擊司令,兩部有眾萬余人,萬年事僅三十余歲,勇悍絕倫,不讓須眉,雖纏足,而雙手可同時執放駁轂槍,加入抗戰,已有月余,交綏數十次,斃敵千余人。此外鳳陽有薛小江,率眾二百余名,在敵人后方擾亂,潁上人范茂修,則率部二千余人,加入第六路游擊隊李光思部,即赴前線作戰,至霍邱,亦有千余人,聞當局正擬從事收撫,一并編成義軍,便參加抗敵,增強力量,予打擊者以打擊,一俟遍組成隊,即出而與敵調旋,以鞏固陣地,保衛國家保衛桑梓云。(四月一日)</span>?</p></h5> <h5></h5><h3>1938年4月16日《新華日B》</h3><div><br></div><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皖北草澤英雄踴躍殺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蚌埠通訊)皖北各縣綠林、多為草澤英雄、近來鑒于倭寇之到處殺燒淫掠、橫行無忌、深懷國亡無日、咸愿放棄打劫生活、改邪歸正、參加民族抗戰、奮力殺賊、因是紛受當局編組、點驗甫畢、即時赴前線作戰、其較著者、如綠林最馳名之壽縣人程華亭、年已六十余歲、蓋一老英雄也、現被任為警備師長、巾幗英雄萬三小姐則被任為特種游擊司令、萬年三十余歲、尚纏足、雖一女流、勇悍絕倫、不讓須眉、聞雙手可同時執放駁殼槍、萬部既皆綠林、所向披靡、有無敵之譽、兩部計有萬人、加入抗戰已有月余、大小數十戰、斃敵千余人、皖人對程萬二英雄直視如神圣、此外鳳陽綠林首領薛小江率部二千余、加入第六路游擊隊李光思部本人任支隊長、即赴光前線作戰、至霍邱綠林尚有千余人、近以敵騎縱橫、民不聊生、亦已覺悟、愿悔過自新、聞當局正擬從事收撫、編成義軍使參加抗敵、增加力量、予打擊者以打擊。(錢逋仙)</span></p> <p class="ql-block">1943年11月,程華亭當選為安徽省臨時參議會第二屆參議。6日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發給程華亭邀請函,邀請其到立煌縣(今金寨縣)參加安徽省臨時參議會第二屆第一次會議。下圖為安徽省政府發給時已返回壽縣城住的程華亭電文 </p><p class="ql-block"><br></p><h5>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壽縣 程華亭代電 為電告準如期出席參政會議由”</span>。</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后程回省主席李品仙的電文。在電文中程非常謙虛,行文客套: </p><p class="ql-block"><br></p><h5>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安徽省政府主席李鈞鑒 奉通知謹悉 以庸愚之材 謬蒙薦舉忝參議政 漸感交集 準如期出席 翼贊宏猷 用酬知遇 程華亭叩”。</span></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這是從安徽省檔案館找到的一份有關程華亭的資料。這期間,副參議長石寅生每來縣城,總是要去北大街程華亭家,也會順道去看望隔壁的族爹(石可俊的父親)。1944年5月、1944年12月、1946年2月,程華亭又分別參加了第二、三、四次會議。</p> <h5><p class="ql-block">注1 程守之,名冠職,字守之,生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二月初二子時。父親程登山。壽縣國語講習所畢業,現充四區第二高等小學,幼穎異,稟庭訓,年即冠,游學于外,擴充見聞,尤富于新知識,深悉世界之上文明進化,比基于讀書,讀書之士逾多,則進化之功逾速,乃旋裏開辦學校,作育人材,以備社會將來之用,凡從游于其門者,時以合群,愛國之言相勸勉,課余之暇,尤熱枕桑梓,凡事關公益,極力維持,必得以其目的而后已。抗戰前曾任淮南護礦軍副司令,1941年任皖中游擊隊司令兼淮南游擊總指揮,后任定遠縣警備司令兼縣長。1948年春,任安徽省第十區保安副司令,1949年元月率部起義。1950年被逮捕,關押于山東戰犯管理所,1975年3月19日經審查隨最后一批戰犯特赦,按起義投誠人員對待。后安置在淮南市政協。1985年病逝于淮南,葬衛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2 殷恭先,山東人,1913年被授予陸軍中將,1915年12月,封三等男,歷任武衛前軍路統領,新安武軍司令。1916年4月出任安徽皖北鎮守使,1922年任峻威將軍。1923年4月25日殷恭先辭去皖北鎮守使,獲總統黎洪批準。常住蚌埠。程華亭擔任壽縣四區區長期間,與殷恭先極其部屬素有往來,關系融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3 朱耀庭 1864年出生,名金堂,號寄廬,回族,壽縣城關人。幼年家貧,攻讀勤奮,弱冠中秀才,旋補廩生。居家設帳授徒,以束修維生。他知識淵博,熱心愛國。見清政府昏庸朽腐,媚外壓內,民不聊生,心痛之。與州人柏文蔚為同榜好友,經柏介紹入同盟會。他熱心公益事業,關懷回族子弟教育,于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就清真寺房屋,創辦私立務本小學和清真女子小學堂。辛亥革命后,任定遠縣民政長、六安縣民政長。與程華亭是結拜兄弟。1927年夏,任壽縣縣長。</p><p class="ql-block">日軍侵占壽城前,他舉家避亂于壽城西南蘇王鄉。敵偽甘言誘惑回城出任縣長,他堅決拒絕。1943年,因病逝于鄉間,終年79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子朱海觀(1908—1985),名文瀾,幼時從父就讀,后入大學。1932年至1936年,先后畢業于金陵大學英文系、歷史系。1940-1947,兼任郭沫若私人秘書。著名文學翻譯家。</p><p class="ql-block"><br></p></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甸|
霸州市|
南安市|
哈尔滨市|
谷城县|
侯马市|
罗平县|
泗洪县|
团风县|
南涧|
延长县|
柞水县|
堆龙德庆县|
丽水市|
团风县|
南陵县|
静乐县|
玉树县|
隆昌县|
哈密市|
孝义市|
石嘴山市|
巴南区|
远安县|
开封市|
枞阳县|
阳原县|
金沙县|
柘城县|
淮安市|
万宁市|
青冈县|
玛曲县|
桑植县|
博客|
柳州市|
通州市|
陇川县|
兴业县|
石林|
乐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