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徽州踏春之行

張立勤

<p class="ql-block">2022.3.13在空空蕩蕩的車站,開始我種草已久的古徽州踏春之旅。</p> <p class="ql-block">看來以后戴口罩要成為常態(tài)。</p> <p class="ql-block">陽光燦爛!車窗外已是春色無邊。</p> <p class="ql-block">一個半小時多就到了黃山北站,打車不到半小時就到了屯溪的酒店,吃個外賣肯德基,稍事歇息就來到屯溪黎陽水街。</p> <p class="ql-block">老街里的標新立異。黎陽老街位于黃山市屯溪區(qū)黎陽鎮(zhèn)黎山社區(qū),與屯溪老街隔江相望。屯溪老大橋(原名:鎮(zhèn)海橋)作為他們之間的唯一通道橫跨其間。走過老大橋,前方有一條小溪叫河底溪,過了河底溪上的西鎮(zhèn)橋就是黎陽老街了。</p> <p class="ql-block">想到小時候家里的水缸</p> <p class="ql-block">“明清個屯溪,唐宋個黎陽”,這是老屯溪人代代相傳的俗語,它隱隱地告訴了我們黎陽在昱城人心中的分量。</p> <p class="ql-block">水街總是要有點水的</p> <p class="ql-block">街面干凈</p> <p class="ql-block">保留了為數(shù)不多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游客不多</p> <p class="ql-block">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設(shè)犁陽縣(后改為黎陽),屬新都郡,西晉太康年間(公元280~289)新都郡改新安郡,新安江由此得名。至南北朝陳文帝天嘉三年(562年),黎陽縣兩度并人海寧(今休寧縣海寧)縣。陳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撤黎陽縣,并入海寧縣(今休寧),)。又據(jù)《新唐志》休寧縣注:“(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盜方清陷州,州民拒賊保于山險。二年,賊平,因析置歸德縣。”據(jù)《寰宇記 新安志》記載:廢歸德縣在郡西南五十里,永泰元年,草賊方清陷郡城而縣人自割據(jù)八鄉(xiāng)之地保于此。從方位距離分析,這歸德縣治也是處在黎陽。此后一直為休寧縣屬地。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定名休寧后,黎陽屬休寧縣的一個鄉(xiāng).屯溪即是黎陽鄉(xiāng)的一個都(古時村莊別名)。屯溪又稱休寧縣黎陽十六都</p> <p class="ql-block">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日落牌坊后</p> <p class="ql-block">鎮(zhèn)海橋,又名屯溪老大橋,位于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qū),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被批準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嘉靖15年(1536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毀,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長133米,寬15米,為六墩七孔石質(zhì)拱橋,是安徽省現(xiàn)存的長度排在前20位的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石拱橋之一。</p><p class="ql-block">鎮(zhèn)海橋位于屯溪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橫江交匯處,跨立在橫江口上,東西貫穿屯溪老街與黎陽古鎮(zhèn),舊時為進出屯溪的門戶,現(xiàn)為通往黃山機場、西郊和江西婺源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過了鎮(zhèn)海橋就到了屯溪老街,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qū)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長1272米,精華部分853米,寬5至8米。包括1條直街、3條橫街和18條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構(gòu)成的整個街巷,呈魚骨架形分布,西部狹窄、東部較寬。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橫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匯流之處,所以又被稱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是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風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整條老街也是空空蕩蕩,仿佛只有我們幾個游客。</p> <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由新安江、橫江、率水河三江匯流之地的一個水埠碼頭發(fā)展起來的。[3]明弘治《休寧縣志》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記載。清康熙《休寧縣志》記載:“屯溪街,縣東三十里,鎮(zhèn)長四里”。可見當時屯溪老街已經(jīng)有了相當?shù)囊?guī)模。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橋在橋頭緊連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棧,是老街的發(fā)祥地,也是屯溪的發(fā)祥地。老街的形成和發(fā)展,與宋徽宗移都臨安(即今日的杭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外出的徽商返鄉(xiāng)后,模仿宋城的建筑風格在家鄉(xiāng)大興土木,所以,老街被稱為“宋城</p> <p class="ql-block">徽州毛豆腐也叫霉豆腐,徽州地區(qū)傳統(tǒng)名菜,是一種表面長有寸許白色茸毛的霉制品。主要做法是將豆腐切成塊狀,進行發(fā)酵的過程,使之長出寸許白毛,然后用油煎成兩面略焦,再紅燒。</p><p class="ql-block">最有情趣的吃法是,在街頭遇到走街串巷的貨郎,一頭挑干柴,一頭挑毛豆腐,澆上香油,淋上辣椒糊,就著油鍋邊吃邊聊,既鮮美可口,又獨具風味。久居外地的徽州人,一說到毛豆腐,就會激起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p><p class="ql-block">在徽州旅游,很多景點都能看到徽州毛豆腐的身影。比如屯溪老街之上。所以作為大眾小吃,購買起來十分方便。若想親手烹飪,菜場之內(nèi)均可以毫不費力的找到</p> <p class="ql-block">中共皖南委員會機關(guān)舊址,坐落于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qū)屯溪老街69號,是清朝后期興建的一幢磚木結(jié)構(gòu)的二層臨街樓房,占地面積177.87平方米,設(shè)有革命歷史陳列館。中共皖南特委機關(guān)舊址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土地革命時期領(lǐng)導皖南地區(qū)革命斗爭的領(lǐng)導機關(guān)駐地,是黃山中心城區(qū)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革命紀念地。1933年冬,方志敏派贛東北省總工會秘書長李杰三來屯溪從事黨的活動,并建立中共皖南特委,先后發(fā)動和領(lǐng)導了5次有影響的農(nóng)民革命暴動,其中柯村暴動后建立了皖南第一個蘇維埃政府。</p> <p class="ql-block">清朝初期,老街發(fā)展到"鎮(zhèn)長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綠茶"外銷興盛,茶號林立,茶工云集,各類商號相繼開放,街道從八家棧逐年抽東延伸,形成老街。清朝末年,屯溪老街已發(fā)展為錢莊、典當、銀樓、藥材、綢布、京廣百貨、南北貨、鹽、糖、日雜、瓷器、黃煙、錫箔、紙張、酒樓、飯店等行業(yè)比較齊全繁榮的市場了。紫云館改建于清咸豐年間(1851-1860),同德仁藥號開設(shè)于清同治二年(1863),程德馨醬園創(chuàng)辦于清咸豐十一年(1861),鄭景昌南北貨號的前身大昌南北貨開設(shè)于清同治年間。[4]</p><p class="ql-block">民國時期,屯溪老街曾名中山正街,已有“滬杭大商埠會”。安徽省厘稅局、鹽公堂、商會等商業(yè)機構(gòu)均設(shè)在屯溪。統(tǒng)戰(zhàn)期間,大批商賈和難民涌入屯溪,三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部也在屯溪,于是人口驟增,經(jīng)濟一度繁榮,被稱為“小上海”。</p> <p class="ql-block">夜間的黎陽水街</p> <p class="ql-block">2022.3.14開始行程第一天,前往江西婺源,途經(jīng)漳村,位于婺源縣思口鎮(zhèn),史稱漳溪,始建于南宋末年,那部家喻戶曉,曾經(jīng)在70年代風靡全國的電影《閃閃的紅星》,劇中的很多鏡頭就是在這里取景拍攝的,其中拍攝的潘冬子家門前的板凳橋就是取景于這里的板凳橋,而歌曲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便是描寫著思口鎮(zhèn)漳村段至秋口鎮(zhèn)叢溪段的秀美風光。</p><p class="ql-block">歷史上的漳村人杰地靈、文風鼎盛,那時就是婺源有名的官宦村,清代七品以上官員就有100多名。曾出過“一門四才嬡(yuàn)”、“四世觀察”、“六世大夫”等,“蘇南徽州木商鼻祖”王啟仁,清代著名文學家、通政司副使王友亮,清代名臣、杰出河道治理專家、一“票”改寫鹽商歷史的兩淮鹽運使王鳳生,晚清著名學者王炳燮[xiè],一代循吏王文進、王文德、單光國、王廷言,一代明賢滕世光、王鱗生、單鎮(zhèn)、滕希甫[fǔ]、王光第等一大批名流,都是從這個村子走出去的。百多種著書,也是這批名流的杰作,難怪清朝乾嘉時期著名詩人、散文家、文學批評家和美食家袁枚,就曾感嘆過:“新安(漳溪)王氏,一家能詩!</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見徽派建筑前的油菜花,頓時興奮了。</p> <p class="ql-block">遇老農(nóng)與耕牛,一派春耕景象。</p> <p class="ql-block">最皖南</p> <p class="ql-block">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p> <p class="ql-block">這家民宿值得期待</p> <p class="ql-block">小小竹排向東流,巍巍青山兩岸走……</p> <p class="ql-block">紅星閃閃亮,照我去戰(zhàn)斗……</p> <p class="ql-block">浣洗女</p> <p class="ql-block">婺源樟村,一個被稱為“田園牧歌”的地方。背山面水,山村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淳樸而自然,它的精髓就是在這優(yōu)雅在環(huán)境里,有一座婺源最長在板凳橋。板凳橋長120米,由寬不足1米的木板搭建而成木橋,行走在木板橋上,行人與溪水的倒影,映襯著灰墻黛瓦,儼然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p> <p class="ql-block">初見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在婺源(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北部浙源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的鳳山村頭浙溪旁聳立著唯一一座磚石古塔----鳳山龍?zhí)焖K臍v史悠久,建于明萬歷年間。四百多年來的風吹雨打,它仍然屹立不動,為村民們“鎮(zhèn)火平災”!已于2006年12月18日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編號第五批第23項)據(jù)說鳳山村西北的祖山稱鳳凰尖,塔稱龍?zhí)欤伞褒堷P呈祥”。龍?zhí)焖区P山村的文峰塔,位于鳳山東南部。塔樓閣式,磚砌,六角七層,高37米,底層變成3.40米,壁厚1.05米,正門朝北,門洞寬0.86米,每層每邊均開有券窗。</p><p class="ql-block">故老相傳:相傳當時的“山坑”(“鳳山”前稱)多火災,村人甚時恐慌,為此,村中派出德高望重族長到“高湖山”求問。“高湖山”一直是徽州有名的藏經(jīng)講學之地,山中云集高僧名人眾多。高僧察看了全村地形地貌,建議在村口修建定塔。根據(jù)龍的水性和龍鳳呈祥之意,又將寶塔稱為“龍?zhí)鞂毸保瑢ⅰ吧娇印备麨椤傍P山村”。寶塔建成后,將火神震住,村內(nèi)火災消失了。建塔前鳳山村多火災,村人遂建此塔以鎮(zhèn)火神,并取名“龍?zhí)臁保c“鳳山”村名對稱,有“龍鳳呈祥”之意。</p> <p class="ql-block">這稻草人太唯美了</p> <p class="ql-block">天美景才美</p> <p class="ql-block">江嶺南臨曉起,東接溪頭,地處婺源縣最東北,是婺源最值得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那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呈梯田狀,從山頂鋪散到山谷下。站在山頂望去,腳下大片的山谷內(nèi),油菜花層層疊疊,一望無際,中間圍攏著幾個小小的村落,黑瓦白墻的徽派民居夾雜在一片金黃之間,在婺源再沒有比這更壯觀而令人驚喜的了</p> <p class="ql-block">入口處花5塊錢買了一個花環(huán)頭飾</p> <p class="ql-block">在一號觀景臺有個可以觀景的餐廳,于是點一份梅菜扣肉飯,坐了三小時。</p> <p class="ql-block">這是婺源田園風光的代表。從江嶺開始,公路始終在山間盤旋,從江嶺向下看,只見層層梯田,曲折的線條,山谷盆地中的小河,河邊聚集的三、四個村莊,四周圍繞著青山,構(gòu)成了一副極美的婺源農(nóng)村風光畫卷。</p><p class="ql-block">當你站在山頭俯視山下層層梯田,梯田如鏈似帶,從山腳一直盤繞到山頂,高低錯落,壯麗雄齊,水面和藍天交相輝映,就在如詩如畫般是畫圖里點綴著一小撮粉墻黛瓦,分外可親</p> <p class="ql-block">羨慕住在美景里的人們</p> <p class="ql-block">遇一個會拍照的小姑娘</p> <p class="ql-block">生平第一次坐摩托車???,因為游客少,景交車等不到,遇上熱情的摩的師傅,花20塊錢載我下山,開始很緊張,雙手拉著他的衣服,半程過后,覺得挺好玩的,于是開始騰出一只手拍照</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風景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摩的師傅每到一處景色優(yōu)美的地方都會停車,介紹美景,讓我拍照。</p> <p class="ql-block">雷雨交加的江嶺</p> <p class="ql-block">江嶺二號觀景臺</p> <p class="ql-block">摩的下山途中</p> <p class="ql-block">2022.3.15坐索道登上簧嶺。篁嶺景區(qū),即婺源篁嶺旅游度假區(qū),位于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zhèn)東南7公里的石耳山脈,面積5平方公里,2014年開放試營業(yè),距婺源縣城距離39公里,江灣高速出口距離9公里。距離景德鎮(zhèn)機場、黃山機場均約為80公里。 </p><p class="ql-block">篁嶺建村于明代中葉,有500多年歷史。篁嶺梯田疊翠鋪綠,村莊聚氣巢云,被稱為“梯云人家”。篁嶺屬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圍繞水口呈扇形梯狀錯落排布,景區(qū)由索道空中攬勝、村落天街訪古、梯田花海尋芳及鄉(xiāng)風民俗拾趣等游覽區(qū)域組合而成。</p> <p class="ql-block">陽光下透明的桃花</p> <p class="ql-block">花溪水街是婺源篁嶺旅游度假區(qū)除古村天街外,又一條商業(yè)娛樂街。水街高低錯落布置有酒吧、咖啡、甜品、茶舍、香道館等休閑業(yè)態(tài)。水街布滿水霧裝置,清涼避暑,坡面上沿街布置了石磨、水碓、懸浮怪屋等景觀。花溪水街不但解決了篁嶺一直以來缺水的問題,修復了古鎮(zhèn)受山洪破壞的環(huán)境,還打通了水口與天街、花海之間的雙向游覽線路的閉環(huán),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旅游旺季過于擁擠的狀況</p> <p class="ql-block">鳥語花香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中國地圖</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村很重視村莊布局,講究風水。篁嶺古村依照“天街九巷,三橋六井”布局建設(shè)。篁嶺天街長388米,橫貫東西,九條巷道由天街分支,延展至村莊的各個角落。天街是篁嶺的“商業(yè)一條街”,兩邊商鋪林立,各種該地特色的業(yè)態(tài)在此匯聚:這里有婺源三雕之一的木雕在現(xiàn)場雕刻、修復,有民間藝人制作竹編用品,工藝畫傘,現(xiàn)場作畫等。在天街可以品嘗婺源小吃如蒸汽糕、清明果、霉干菜扣肉燒餅、豆腐腦、臭豆腐……也可以品嘗自獵、自種、自養(yǎng)的“天街農(nóng)家</p> <p class="ql-block">鄉(xiāng)村晾曬農(nóng)作物是一種常見的農(nóng)俗現(xiàn)象,在湖南、安徽、江西等山區(qū)都有。</p><p class="ql-block">由于篁嶺地無三尺平,村莊平地極少,屋頂架曬成了主要晾曬農(nóng)作物的主要場地。篁嶺人家為順應自然地形,家家戶戶在頂層全層拓開搭起曬架。同時,曬架與屋頂?shù)母叩蛯Ρ龋由象驇X全村房屋錯落排布在落差近百米的山坡上,使篁嶺晾曬更具層次感。篁嶺將這種晾曬農(nóng)作物的場景叫作“曬秋”。[8]篁嶺曬秋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chuàng)造的素材。曬秋的“秋”是指豐收的果實,所以曬秋并非秋季“專屬”,一年四季都有應季的農(nóng)作物可曬。2014年國慶節(jié)前夕,篁嶺曬秋大媽用糧食曬出了一幅國旗為祖國慶生,各大媒體爭相刊載。如今,篁嶺曬秋不僅是一道景觀,更是成為了“最美中國符號”</p> <p class="ql-block">每年春天,婺源的油菜花海吸引數(shù)十萬游客紛至沓來,油菜花成為“中國最美鄉(xiāng)村”的特色景觀,曾獲得“中國十大花海”、“中國美麗田園”等殊榮。</p><p class="ql-block">篁嶺的水墨梯田被網(wǎng)友評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 三月,篁嶺油菜花海進入最佳觀賞期。</p><p class="ql-block">自2019年起,為延長婺源油菜花賞花期,篁嶺用遲熟品種在高嶺梯田處培育出二期高海拔梯田花海。花期延長,滿足更多游客四月賞婺源油菜花的愿望。</p><p class="ql-block">位于婺源篁嶺旅游度假區(qū)梯田索道上站的二期花海,面積有千畝左右,由于海拔落差大、溫度低,加上晚熟油菜花品種,使得花期較晚,二期花海可持續(xù)至4月上旬</p> <p class="ql-block">遇見旅友攝影愛好者</p> <p class="ql-block">有一家餛飩店,既可以果腹又可以飽眼福</p> <p class="ql-block">可以與元陽梯田比美的線條</p> <p class="ql-block">透明的搖弋的桃花</p> <p class="ql-block">簧嶺全景</p> <p class="ql-block">途經(jīng)月亮灣</p> <p class="ql-block">感覺像西溪濕地</p> <p class="ql-block">下午來到道家圣地齊云山。</p> <p class="ql-block">齊云山,又名:齊云峰、齊云仙、奇云仙,位于湘贛邊界的江西省崇義縣境內(nèi),地處桂東縣普樂鎮(zhèn)、新坊鄉(xiāng)與江西省崇義縣思順鄉(xiāng)、上猶縣五指峰鄉(xiāng)交界處,是五嶺諸廣山脈主峰,湘南最高峰,海拔2061.3米,有齊云日出、玉女云海、天生仙橋、奇峰怪石“四大奇觀”。景區(qū)總面積52.3平方公里;這里山高林密,水系縱橫,山勢巍峨,云騰霧繞,物種繁多,百鳥鳴唱,游人至此,飄飄若仙,宛如已入人間仙境。特別是在天氣晴朗的日子登上山頂放眼望去,湘、粵、贛三省八縣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從纜車上俯瞰</p> <p class="ql-block">大地藝術(shù)</p> <p class="ql-block">齊云山山門</p> <p class="ql-block">唯一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山路崎嶇 古道徒步</p> <p class="ql-block">道觀是個山洞</p> <p class="ql-block">天門</p> <p class="ql-block">夕陽西下</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2061米的齊云山頂,踞高望遠,日出景象更加浩瀚壯闊。黎明前的天空是美妙的,漸漸地,地平線上天開一線,飄起縷縷紅霞,托著三兩朵金色鑲邊的彩云,一個輝煌的白晝即將降臨。彩云下,空曠的紫藍色的天幕上,一剎間,吐出一點紫紅,緩慢上升,逐漸變成小弧、半圓;變成桔紅、金紅;然后微微一個跳躍,拖著一抹瞬息即逝的尾光,一輪圓圓的紅日嵌在天邊。伴隨著旭日東升,朝霞滿天,萬道金光射向大地,齊云山宛似從頭至腳逐漸披上金色的大氅,呈現(xiàn)出它全部的秀美身軀。</p> <p class="ql-block">齊云山一年之中有云霧的天氣達200多天,水氣升騰或雨后霧氣未消,就會形成云海。當云海經(jīng)過兩側(cè)的山峰約束,從兩峰之間流出,向下傾瀉,是齊云山的又一奇景。三丫石 如同三支巨筆,聳立于主峰南側(cè);白云似潔白的羊群,奔走于峽谷之間、叢林之上,穿行于群峰之間,鱗光閃爍,如同錢塘江潮水般向天邊涌去。</p><p class="ql-block">齊云山山高地闊,特別是雨后初晴的早晨,萬里長空碧藍如洗,山下白霧水平如鏡,無邊無際;遠處一個個山頭,有如萬頃碧波中一個個小島浮出海面。當朝陽從地平線上緩緩升起,萬里霧海染上一抹淡淡的紅色。此時,白霧便開始騷動起來,有的如駿馬騰空,有的如仙鶴飛舞,有的如群羊奔縱,就像是飛禽走獸在晨曦中起舞,宿介游魚在云海中歌唱。隨著太陽越升越高,山下的白霧逐漸升起成為天上的彩云,繼而在晨風中消散;如描似畫的山山水水,帶著勃勃的生機展現(xiàn)在您的眼前。面對此情此景,隨你有多少俗世憂愁,人間煩惱,都將像這朝陽驅(qū)趕下的晨霧一樣,一剎間煙消云散。</p> <p class="ql-block">齊云山</p> <p class="ql-block">位于安徽歙縣城郊,被譽為“新安第一島,徽州最雄村”。</p><p class="ql-block">雄村原名洪村,元末曹姓人入遷,取《曹全碑》中“枝分葉布,所在為雄”句改名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遠歷史。雄村青山環(huán)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塊鐘靈毓秀、風光旖旎的風水寶地,與“錦繡江南第一村”呈坎、“牌坊之鄉(xiāng)”棠樾齊名。這里是聚族而居的一色曹姓,歷代名臣輩出,確實“所在為雄”。而他們升入仕途都起步于村中的竹山書院。</p> <p class="ql-block">在雄村看到2022最美桃花</p> <p class="ql-block">竹山書院近旁有一座桃花壩,是雄村沿新安江的一道石堤,占地 500平方米,壩上遍植桃花。曹文埴《石鼓研齋詩鈔》記:竹溪有桃數(shù)百株,花時爛漫如錦,春和景明,頗堪遠眺。優(yōu)美的景致,為學子們潛心苦讀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竹山書院的建造深深地印上了徽州商人獨特的思想印記。寓居揚州的兩淮八大鹽商之一的曹堇飴稱富宇內(nèi),曾奉命接駕第二次南巡揚州的康熙皇帝,達到了一生榮光的巔峰。然而在程朱理學熏陶中長大的他們,有著強烈的“四民之業(yè),惟士為上”、“商居四民之末”的觀念。只是近于家鄉(xiāng)“地狹人稠,耕不足食”的自然條件而勉強操起營商的行當,自從踏入商界那天起,心里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自卑。“讀書入仕”的欲望在他們已成為不可能的企盼之后,便把它當作人生唯一的終極目標,固執(zhí)地移植到子孫們的腦海里。于是,曹堇飴病入膏肓、輾轉(zhuǎn)病榻、彌留人間之際,囑咐兩個兒子曹景廷、曹景宸的只有一件事:“當在雄溪之畔建文昌閣、修書院。”</p> <p class="ql-block">竹山書院是乾隆二十年(1756年)前后建成的,為戶部尚書曹文植伯父干屏、生父青兄弟所建。清初,曹氏為鹽商,至曹堇飴時,已成豪富。曹堇飴臨終二子干屏、 青于竹溪建文閣,創(chuàng)書院,修社祠,筑園庭。兒遵父命,于乾隆初著手籌建,歷十余年乃成。</p> <p class="ql-block">入村</p> <p class="ql-block">農(nóng)婦的午餐</p> <p class="ql-block">因為居多村狗,嚇得我趕緊離開,村外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想拎走</p> <p class="ql-block">石潭村,別名石溪、石川,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霞坑鎮(zhèn)下轄行政村,第三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位于霞坑鎮(zhèn)東、昌溪鄉(xiāng)北,村域面積0.2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古石潭人善于經(jīng)商,造就了發(fā)達的商業(yè),村中店鋪林立,是旌德、歙縣徽商從水路經(jīng)新安江往杭州的重要通道。石潭村中民宅抱華源河而筑,依后山而居,以天然的河流為脈、交錯的街巷為絡(luò),以小巧自由布局的徽州建筑院落為肌,村中有古祠堂、古水口、古廟、古橋、古埠頭等,特別是建于明嘉靖年間的敘倫堂,有房梁100根,號稱“百梁廳”。</p> <p class="ql-block">小眾賞油菜花景點,村子雖然不大,但很原生態(tài)很古樸自然,村子旁邊的山上有大片的油菜花田,從山上往下看白墻黑瓦映襯著的油菜花田,真的是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美景中的旅友們</p> <p class="ql-block">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紅嘴藍鵲</p> <p class="ql-block">翱翔</p> <p class="ql-block">石潭村靠山臨水,山川秀麗,與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風光和諧統(tǒng)一,融為一體。村落選址時以華源河為骨架,沿河兩岸建造屋舍。</p><p class="ql-block">“水”是生命之源,瀕水而居是村舍建設(shè)的鐵律;“便”也是選擇宜居之地的重要條件,即要便于汲水,便于外出走動,便于勞作等;“聚”乃人性使然。盡管石潭村落的形成沒有事先統(tǒng)一規(guī)劃,千百年來各姓族的自然發(fā)展融合仍然顯現(xiàn)著這些可循的“序規(guī)”。</p> <p class="ql-block">一走進老街頓感涼風習習</p> <p class="ql-block">祠堂</p> <p class="ql-block">老屋</p> <p class="ql-block">想拍老理發(fā)室被牌拒絕?</p> <p class="ql-block">最美石潭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古稱新安郡。位于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zhèn),總占地面積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nèi),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fā)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分內(nèi)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歙縣,屬會稽郡。</p><p class="ql-block">西漢武帝大狩二年(前121年)屬丹陽郡。</p><p class="ql-block">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屬新安郡。</p><p class="ql-block">南朝梁元帝承圣二年(553年)屬新寧郡。</p><p class="ql-block">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歙縣并入海寧縣,隸屬婺州,十一年(591年)復置歙縣,隸屬歙州;煬帝大業(yè)三年(607年)歙州改名新安郡。</p><p class="ql-block">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新安郡改名歙州。</p><p class="ql-block">天寶元年(742年)歙州改名新安郡。</p><p class="ql-block">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新安郡改名歙州。</p><p class="ql-block">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名徽州。</p><p class="ql-block">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徽州為徽州路。</p><p class="ql-block">順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徽州路為興安府。二十七年(1367年)改興安府為徽州府。</p><p class="ql-block">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留縣,直屬安徽省。三年(1914年)6月,屬蕪湖道。十七年(1928年)8月,廢道直屬安徽省,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屬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區(qū)。二十九年(1940年)3月,屬皖南行署,同年8月屬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區(qū)。三十四年(1945年)9月,皖南行署撤銷,歙縣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qū)</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nèi),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建于明、重修于清的歙縣古城,分內(nèi)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歙縣從唐宋以來共建了400多座牌坊。</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源于隋末汪華遷郡治于歙縣烏聊山下,內(nèi)有子城,外為羅城,東北倚斗山,東南烏聊迤邐,揚之水順城東北而西為練溪,環(huán)繞東南隅而下歙浦。來龍斗山發(fā)源自黃山山脈,干脈東入績溪縣境遙遙巖,由南支起馬頭嶺,又西支起大鄣山,西南入歙為問政山脈,右出為飛笙山、紫芝山、玉屏山、石壁山、白榆山、馬鞍山、斗山、萬山、烏聊山,連綿百里之遙。飛布山為府城北鎮(zhèn)山,相連鷹尖、王林尖、牙山、引嶺、榔槌山、白額龍、厚山等處。富資水出箬嶺,南流至葛塘入揚之水;布射水出長源,至東山營入揚之水;揚之水又名徽溪,出績溪大鄣山,納富資、布射之水與源出黃山之豐樂水于太平橋匯入練江。練江沙明水凈,自城南東注漁梁,經(jīng)龍井山抵浦口,與南來之漸江合流于歙浦,為新安江,東下錢塘。</p> <p class="ql-block">明月照古城</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吃了一頓正宗徽菜。</p> <p class="ql-block">2022.3.17蜀源村,位于黃山南麓,地理位置優(yōu)越,四面環(huán)山,古森參天,靈金河(又名金帶溪)呈“s”形,一水環(huán)流似玉帶貫穿全村,因地形極像四川盆地,故稱蜀源。</p><p class="ql-block">蜀源最美的時候是十月,近百畝向日葵競相綻放,金黃耀眼的花朵勾勒出一幅燦爛的美麗畫卷。這個典型的徽州古村,村民淳樸,文風昌盛。村中還有古牌坊、古民居、古祠堂、古巷、古井等眾多的歷史蹤跡。</p> <p class="ql-block">蜀源村風光優(yōu)美。為具代表性江南水鄉(xiāng)風韻的徽州古村落,靈金河(又名金帶溪)呈“s”形穿村而過,形同裝滿寶物之袋,觀音、羅漢二山緊緊夾峙,正合“水口宜山川融結(jié)峙流不絕”之水口堪輿相解。蜿蜒山溪,青石曲徑,田野靜臥,粉墻黛瓦,故素有“小桃花園”之美譽,清著名書法家鄧石如書寫的隸書“優(yōu)曇谷”和篆體“小桃花源”石匾今存完好。始建于明代的排水水系貫穿全村,至今仍然發(fā)揮著作用,明代古梯田蜿蜒于靈金山之巔,明清古棧道穿梭于前山嶺。</p><p class="ql-block">蜀源村文化厚重。被人們稱為“東南鄒魯”的古徽州著有商儒之鄉(xiāng),曾孕育了頗具特色徽文化的古村落,蜀源村乃懷其中。徽州“三絕”古祠、古民居、古牌坊,蜀源俱領(lǐng)風騷。現(xiàn)有明清牌坊3座,古民居20余幢,古祠堂1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本堂”和“思恕堂”。德本堂為明清時期鏢師所建,其廳堂雕飾華麗精美,建筑布局別具一格。思恕堂為鮑姓鹽富商所建,其門樓磚雕“揚州瘦西湖全景圖”,其布局自然,線條細膩,山水花鳥、樓閣亭橋、舟車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為絕佳精品,國內(nèi)罕見。此外,文物勝跡還有贊憲坊、貞壽之門、節(jié)孝坊、都天廟、元代烈女碑等。</p> <p class="ql-block">最美蜀源村</p> <p class="ql-block">靈山油菜花梯田</p> <p class="ql-block">靈山油菜花梯田雨中看云霧</p> <p class="ql-block">呈坎(kǎn)位于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chǎn)——安徽省黃山風景區(qū)的南麓(北緯29°55′,東經(jīng)118°15′;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古徽州文化旅游區(qū)組成部分,在徽州區(qū)通往黃山的公路佛子嶺段折向東北五公里處),北距黃山40公里,南距徽州區(qū)政府駐地--巖寺鎮(zhèn)15公里。呈坎地處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p><p class="ql-block">呈坎古名龍溪,原為徽州首府歙縣轄地,現(xiàn)屬黃山市徽州區(qū)(原歙縣西鄉(xiāng))管轄。</p><p class="ql-block">唐末,江西南昌府羅天真、羅天秩堂兄弟倆,舉家遷入歙縣,“擇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龍溪,改名呈坎”,并“筑室而居焉”(元張旭《羅氏族譜序》)</p> <p class="ql-block">呈坎原名龍溪,始建于東漢三國時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早在宋朝就被著名理學家朱熹贊譽為:“呈坎雙賢里、江南第一村”。</p><p class="ql-block">現(xiàn)擁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二十一處,被譽為“國寶之鄉(xiāng)”。</p><p class="ql-block">呈坎整個村落按《易經(jīng)》、“陰(坎),陽(呈),二氣統(tǒng)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風水理論選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p><p class="ql-block">九巷宛如迷宮。在村落建設(shè)上,按先天八卦圖主四卦布局形成:詮釋了水火相克生萬物,天地容萬物的先哲理論。同時呈坎村內(nèi)古老的龍溪河。</p> <p class="ql-block">宛如玉帶,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過,形成八卦陰陽魚的分界線;村落周邊矗立著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個方位,共同構(gòu)成了天然八卦布局。</p><p class="ql-block">人文八卦與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為中國古村落建設(shè)史上的一大奇跡。</p><p class="ql-block">這里歷來被視為徽州的風水寶地。深奧的“易經(jīng)?八卦風水”之說,與人類生存環(huán)境、社會和諧、村落民居建設(shè)神秘的維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中國名人大辭典》載徽州呈坎古代名人五百余人,如:羅汝楫(岳飛案主審官) 、羅小華(徽州明代制墨大師) 、羅聘(揚州八怪之一、大畫家) 、羅愿等等。</p><p class="ql-block">呈坎是全國獨一無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至今完整保存著宋、元、明等朝代具有很高歷史研究價值的古建筑群體。</p><p class="ql-block">這里的古建筑匯集了徽派不同風格的亭、臺、樓、閣、橋、井、祠、社及民居,精湛的工藝及巧奪天工的石雕、磚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藝術(shù)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為古徽之最。</p><p class="ql-block">中國國畫大師劉海粟曾說過“登黃山不可不去呈坎”。</p><p class="ql-block">在呈坎有著千百年來傳承不變的“游呈坎一生無坎”的傳奇過坎文化,這里仿佛圣地麥加,在諸多人的眼中,呈坎成了一方圣潔之地。</p> <p class="ql-block">對于易經(jīng)八卦之學的深刻領(lǐng)悟,對地理學、環(huán)境學的完美實踐,對徽派古典藝術(shù)的高度弘揚,使呈坎成為一種標尺,使呈坎成為一種向往。</p><p class="ql-block">天下熙熙,皆為呈坎而來;天下攘攘,皆為呈坎而往,呈坎有了眾多虔誠的目光和腳步。中國著名的女作家畢淑敏老師來呈坎不禁嘆到“中國最應該去的地方就是呈坎”!</p> <p class="ql-block">網(wǎng)紅打卡地只剩我們幾個</p> <p class="ql-block">大雨中跟著講解員走,不然就會迷失在八卦村中</p> <p class="ql-block">景太美 美到無語</p> <p class="ql-block">鵝立鴨群</p> <p class="ql-block">雨水帶來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各種各樣的老貨</p> <p class="ql-block">呈坎是我見過的最美古村落,沒有之一。</p> <p class="ql-block">最美呈坎</p> <p class="ql-block">雨中呈坎</p> <p class="ql-block">有幸觀看試播的呈坎環(huán)幕電影</p> <p class="ql-block">動車過錢塘江,回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流市| 大悟县| 偏关县| 久治县| 三台县| 杭锦后旗| 水城县| 土默特左旗| 溧水县| 武隆县| 临漳县| 黄山市| 夹江县| 吴忠市| 逊克县| 临沭县| 仁寿县| 河池市| 伊宁县| 霍州市| 昌黎县| 太仆寺旗| 武威市| 商南县| 花莲县| 民乐县| 玉溪市| 北川| 彩票| 中阳县| 阳曲县| 营口市| 北宁市| 特克斯县| 镇康县| 竹溪县| 潜江市| 十堰市| 霍邱县| 邯郸市| 兴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