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八景之七:寨北先塋</p><p class="ql-block">“寨北先塋”位于黃山村寨里自然村。因先祖孫文獻的葬地在寨山的北面,所以叫“寨北先塋”。</p><p class="ql-block">我十幾歲的時候就多次到過寨里,這個村有我的好幾個同學,摯友孫兆華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寨里有一座山叫寨山,位于村子的東北面。不過,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這個小小的村莊與孫氏、與李白卻有著重要的聯系。</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31日,我在金明君、遠富君的陪同下,再一次來到了寨里,寨里的長明君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我們將車子直接開到了寨山的半山腰間。</p> <p class="ql-block">寨山頂上</p> <p class="ql-block">背山北顧,山脈重疊,山坡連綿,面對眼前這一個個山坡,心中仍是渺渺茫茫,哪兒是先祖孫文獻公的墓?</p> <p class="ql-block">寨北先塋遺址</p> <p class="ql-block">孫文獻,排行第十,諱實,字文獻。早游太學登科入仕,官至太常典簿。誥封迪功郎,晚年致政歸田,考終天年。其子七大公,丫山黃峰派孫氏始祖,字士林,奉父靈柩葬于寨山的北面,孫氏后裔稱葬地為“寨北先塋”。七大公在父親墓地的旁邊搭建了一座簡陋的房子,守孝三年。</p> <p class="ql-block">丫山方圓幾十里,都是孫氏居住的范圍,當年,七大公為什么要將寨山的北面選為父親的葬地?是與前朝的詩仙李白有關系嗎?抑或是其它什么原因?不得面知。</p><p class="ql-block">信筆至此,又引出了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史實爭議。李白曾在這里與客飲酒,酒酣興詩,寫了那首婦孺皆知的《南陵別兒童入京》。關于寫詩的地點,有兩處爭議,這都是由寨山引起的。如果確認李白曾經寓居的寨山就是黃山村的這座寨山,可能會引起文史愛好者們的陣陣躁動。</p><p class="ql-block">究竟如何?此處不提。(詳見鐵山篇之《李白寓居地寨山閑考》)</p><p class="ql-block">在當地,關于寨山的來歷,流傳著一個饒有興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某朝,本村一華姓人士在京城為官。他有一副神奇的拐杖,只要騎上拐杖就能行走如風。華大人就是靠著這副拐杖早出晚歸,與心愛的妻子日日相守。這件事只有夫妻二人知道,對他人絕不提起,倘若公開就是欺君之罪,是要被殺頭的,甚至會株連九族。</p><p class="ql-block">有一天,華大人的母親突然發現媳婦的肚子好像隆了起來,一問,媳婦滿臉通紅。華母頓覺奇怪,我兒子將近一年不在家了,媳婦怎么會懷孕呢?于是埋怨媳婦,甚至責罵媳婦不守婦道。媳婦沒有辦法,只好將實情告訴了婆婆。華母將信將疑。等到晚上,兒子果然回來了,一問,果如媳婦所言。華母消除疑慮以后,對那副拐杖產生了好奇,叫兒子拿給她看看。華大人將拐杖遞給了母親。華母接過拐杖,上下端詳,也沒看出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于是,往垮下一放,模仿著騎馬的姿勢想隨風而動。華大人被母親這一突如奇來的舉動驚呆了,等他剛剛反應過來,母親已經把拐杖放到了垮下。華母無論怎么擺動身子,拐杖就是紋絲不動。原來,這副神奇的拐杖是不能放在女人的垮下的,否則就會失靈。華大人見狀,跪倒在母親面前,說:“母親啊,您可害了孩兒啦,明天早上我趕不到京城,上不了朝,這可是欺君之罪啊,弄不好會株連九族的呀!”華母驚愕無語,一家人手足無措。</p><p class="ql-block">華大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索性橫下一條心來。在村外設柵防御,在山下堅壁為寨,當起了山大王。</p><p class="ql-block">朝廷聞訊,多次派官兵前來圍剿,山寨人終因寡不敵眾,柵毀寨亡,華姓一家被滅族。</p><p class="ql-block">華姓已滅,寨山依舊。</p><p class="ql-block">先塋無蹤無跡,可圍繞著寨山,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還在一代一代地相傳著。</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p> <p class="ql-block">遠眺寨山</p> <p class="ql-block">寨山腳下石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龙|
集贤县|
西丰县|
珠海市|
康平县|
孝昌县|
宿松县|
略阳县|
新源县|
宜宾市|
台江县|
土默特左旗|
保康县|
武义县|
库伦旗|
东乡族自治县|
苍南县|
思茅市|
邓州市|
林芝县|
边坝县|
江川县|
平潭县|
民丰县|
崇阳县|
兴义市|
保定市|
西乌|
政和县|
仁寿县|
芦山县|
会理县|
胶州市|
盐城市|
迁西县|
昆明市|
巴中市|
淮阳县|
舒兰市|
镇康县|
孙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