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p class="ql-block"> 課例研討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提升教研能力的重要途徑。為加強音樂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與學習,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3月19日,開發區小學音樂研訓發展共同體開展了線上課例研討活動。</p> <p class="ql-block">第一環節 課例觀摩</p><p class="ql-block"> 視頻課例由科達小學邢淋淋老師執教。課題: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久不唱歌忘記歌》</p> <p class="ql-block">課例片段</p> <p class="ql-block">第二環節 課例評析</p><p class="ql-block"> 首先由執教教師介紹授課思路。</p> <p class="ql-block"> 科達小學邢淋淋老師:</p><p class="ql-block"> 《久不唱歌忘記歌》是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歌曲,在學為中心理念引領下,圍繞課標以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為目的,結合科達小學的無痕模式進行授課。本堂課通過無痕導入滲透歌曲,為后面歌曲學唱墊定基礎。在歌曲學習中通過三次帶問題并探究式的聆聽,學生在愉快的探究中初步掌握了本首歌曲。在歌曲學唱關注學生并引導學生找出歌唱中存在問題的,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解決辦法,把問題的球再踢給學生,于是在互動中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節奏、襯詞等)學生自己就巧妙解決了,學生既是參與者又是發現者。表現歌曲提前進行預設,針對學生提出的方式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表現這首歌曲,共同感受布依族人在一起載歌載舞的的歡快場景。編創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創作,給學生創設創造表現的空間和展示自我的平臺,增強表現音樂的自信心,最后通過舉例子拓展升華給學生提出希望,讓全世界的人民都喜歡民族音樂,繼而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p> <p class="ql-block"> 接下來,共同體教師進行評課。</p> <p class="ql-block">東凱實驗學校張娟老師:</p> <p class="ql-block"> 邢老師的課不管是學生自主學習還是小組合作學習中,都充分發揮“學為中心”教學理念,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獨立思考并積極回答問題;在合作創編環節更是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力量,在愉快探究中完成創編并進行展示,師評、互評精準有效。但是作為一首節奏快歌詞緊密的歌曲,歌唱方法的指導稍微少了一些,如何讓學生保持輕快而有彈性的聲音進行歌唱,建議進行適當的發聲練習。</p> <p class="ql-block">科達小學李玉霞老師:</p> <p class="ql-block"> 環節流暢,師生互動充分、評價及時、形式豐富。建議在完成教學目標前提下,提煉民歌特點。教學中已經研究了旋律走向、襯詞作用、結構短小、歌曲易學等,結合這些,引導學生總結民歌特點,教學效果會更好,學生收獲會更多。</p> <p class="ql-block">麗景小學蓋靜老師:</p> <p class="ql-block"> 邢老師的課充分體現了“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的認知和課堂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學生點評充分,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發現的問題自主尋找解決方式,教師再加以提升。邢老師還使用了開放式教學設計,在表現環節預設了幾種可能,這說明邢老師的課堂是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的,自然大大提升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建議:1.情境式練聲,開聲的同時進一步沉浸在布依族的氛圍中,從而解決這首歌曲速度快、高音密集的難點。2.深挖教材,找準這首歌曲所蘊含的寓意,為創編環節做好鋪墊,同時進一步感受布依族民歌鮮明的民族特點,也就是通過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微小的事例來表達布依族人民堅韌不拔的優秀品格。</p> <p class="ql-block">英才小學崔廣西老師:</p> <p class="ql-block">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的好,比較具體,符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生的身心特點,在學為中心主題教育背景下,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實施和落實。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生的實踐活動,包括唱、說、思考、討論、器樂演奏、舞蹈等多種形式參與課堂的實踐活動,以及拓展環節的創編歌詞,完全體現出了以學為中心,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作用。關于這節課難點的處理,襯詞,邢老師這節課處理的特別的到位、細致,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及時根據反饋。根據學生展示所得到的信息有針對性、有策略的指導,采用的方法也特別符合學生認知特點,一步步完成。</p><p class="ql-block">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整體性強,環環相扣,特別緊湊緊密,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整體,這節課老師在每個環節的過渡上,語言也設計的特別好。圍繞著課堂的主題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展示的情況,每個環節過渡的特別自然。邢老師注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通過課堂實踐活動的實施,包括學生載歌載舞的表演,富有激情的器樂演奏聲情并茂的演唱,多元化、立體式地呈現出了一節音樂課做展示、所學習的內容,注重了課堂學生實踐體驗活動,以學生為主,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培養,提高學生熱愛音樂,感受音樂的能力。陶冶了學生高尚的情操,體現出音樂的人文內涵和教育主旨。</p> <p class="ql-block">華山小學蔡曉萌老師:</p> <p class="ql-block"> 邢老師這堂課中每一個環節的過渡特別自然,從學生的問題生成可以看到平時的常態課中學生的知識、能力積累特別好。這節課中的評價是一大亮點,教師的評價豐富、及時;學生的自評、互評促進了學生更加全面的認識到自己、他人,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更是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進行了自我判斷和認識。教師根據同學們的評價給予了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處理問題更好的提現了“學為中心”的學生主體地位。教無痕,學有痕,呈現出了和諧的課堂。</p> <p class="ql-block">英才小學紀亭亭老師:</p> <p class="ql-block"> 邢老師這節課總體上體現了“學為中心”理念,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審美體驗,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創造,積極參與各項實踐活動。在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多樣的教學形式下,從演唱、舞蹈、樂器伴奏、合作表現、創編歌詞各項活動中使學生充分體驗音樂。在唱歌教學中歌曲處理比較細致,教師引導很到位,學生很自然地學會了歌曲。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利用柯達伊節奏音節讀法來讓學生自主識讀節奏,這是一個亮點。第二個亮點是整節課中多次出現學生對各項活動結果的點評,學生的點評比較到位,基本都能說出問題所在,并在第二次的嘗試中有很大提高,這是很不容易的,足見邢老師在日常音樂課中是下了功夫的,非常注重對學生相關音樂素養的培養。</p> <p class="ql-block">英才小學邢馨文老師:</p> <p class="ql-block">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民族音樂的美以及布依族人民用音樂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并且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唱、跳、演等音樂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音樂創作。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個性的張揚,比如多次讓學生示范演唱去帶動全班同學的聲音和情緒的處理,而不是老師一味教、說、唱。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個性發展有機結合。邢老師還非常注重學生的互評,讓學生在評價中發現演唱時出現的問題,并且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再繼續讓學生說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將課堂完全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做發現者、參與者和探索者。</p> <p class="ql-block">英才小學郭晨軍老師:</p> <p class="ql-block"> 今天這節課,邢老師一直從頭到尾都很注重學生的體驗,無論是學生的唱,學生的表演,包括回答問題,還有學生的點評,都體現的淋漓盡致。因此這節課學生們都在輕松的音樂活動中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學得較輕松,學得愉快。教學效果也是不錯的。邢老師在熟悉音樂教材的同時,創造性地編排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注重民族音樂與生活與人文的結合,為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基礎。教學中,教師把握住每一個教學環節,注意挖掘教材的歌詞美、旋律美。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中,通過分析歌詞,充分讓學生地感受了歌曲情緒的美;旋律的學習也多次提醒學生要唱的輕巧,讓學生領會旋律的美。教師啟發學生再歌曲中加入舞蹈和器樂,豐富了學生對歌曲的體驗,增強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在舞蹈和器樂的合作時出現在一些問題,老師能及時的化解問題。創編環節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們都創編的很有特色,并且在各小組展示后,學生點評都很到位,老師的評價很及時。</p> <p class="ql-block">英才小學唐亞新老師:</p> <p class="ql-block"> 邢老師的課生動有趣,精彩紛呈,各個環節之間巧妙有序,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為中心,不是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是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充當學習的助推者角色,在課堂中充分體現音樂元素與民族文化的交融,導入簡潔明快,鞏固和拓展激發學生們的創編熱情,是一節值得好好學習的課。</p> <p class="ql-block">錦華小學張炳輝老師:</p> <p class="ql-block"> 邢老師注重 學生核心素養、藝術審美的培養,形式多樣,唱、跳、編、奏、仿等等,教學細節處理的好,如指導學生使用碰鈴,創編歌詞環節與生活相聯系,對民歌創作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文化理解滲透的到位。教學效果好。</p> <p class="ql-block">科達小學門秋逢老師:</p> <p class="ql-block"> 邢老師的教學設計新穎別致,從導入環節就找到切入點。加入襯詞的改編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進入布依族民歌學習。學生通過聆聽感受到樂曲的歡快,是什么讓歌曲這么歡快,老師進行了對比,有襯詞沒有襯詞的演唱,這樣對比加入,襯托歌曲歡快風趣的情緒。</p><p class="ql-block"> 邢老師上課過度語不錯,能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體現學為中心。在歌詞講解時,邢老師說是真的忘記詞了?真的忘記歌了?這時候學生說,沒有,我覺得這個地方可以升華一下,從中獲得的道理,事情長久不做就會忘記,如果不常練習就會忘記。就像孔子說的,溫故而知新,都可以為師矣,進行德育教育,這樣對后面的創編,學生更有目的性,創編的質量更高。</p> <p class="ql-block">英才小學劉小林老師:</p> <p class="ql-block"> 邢這節課有非常多讓我借鑒的東西,邢教師的教學語?很親切、?動。在本堂課中,表現出了?位?樂?師扎實的基本功,從唱、彈到最后的跳都非常精彩。這節課最大的特點也就是優點,就是把學生的學放在了第一位,老師從頭到尾都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又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自主學、自主發現。</p><p class="ql-block"> 邢老師非常注意學生的音樂素養的培養,學生能夠自助的打節奏,唱樂譜,老師僅僅是用鋼琴帶一下節奏 ,這樣學生學歌學的比較快,給后面的表現歌曲,升華情感就下了充分的時間 。總之邢老師,這節課讓我學到了跟多,對我的教學有非常大的幫助!</p> <p class="ql-block">景苑學校郭夏青老師:</p><p class="ql-block"> 邢老師執教的四年級下冊《久不唱歌忘記歌》課堂中,學生生動活潑,教學目標達成。歌曲旋律簡單、短小,易傳唱。歌詞生活化,讓學生不僅學會唱歌,更多的了解了布依族民歌特點。課堂中有大量的學生點評互動環節,通過生生互評,不僅促進了學生對于課堂的投入,更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學唱歌曲方法上,歌曲高音略多,可在假聲高位的練習會更加幫助歌曲的學習。</p> <p class="ql-block">第三環節 交流研討</p><p class="ql-block"> 圍繞問題“面對不同的學情,怎么上好一堂豐富又符合學生特點的音樂課?”、“如何設計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展開交流研討。</p><p class="ql-block"> 蓋靜老師:首先從設計設計思考,把自己當作學生,反復聆聽作品、反復演唱,找出難點,而不是只看教參。其次,關注學生當前的知識儲備,反復磨課。再次注意時間的把控,記錄環節的用時。最后注意語言,語氣語調,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p><p class="ql-block"> 張炳輝老師:我們傳統音樂教學的模式化流程化現象非常嚴重,更多體現的是教師的教,以教師為中心,預設大于生成,教師始終在駕馭學生,讓學生干什么學生就干什么,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受到限制。</p><p class="ql-block"> 現在倡導的教學模式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審美性,以前的教學模式往往是句句教,遍遍過,在教案上最常見的一句話叫“分句教唱”,一句句的教,不管學生這一句是不是會了,按照教師自己的預設重復機械,忽視學生,缺乏學生良好的審美體驗。現在更注重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整體感受,從音樂要素出發,在審美的過程中解決知識和技能;二是實踐性,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是音樂實踐活動的主體,教師說教的再多,不如讓學生親身參與音樂實踐,在實踐活動中去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創造美,同時獲得美的感受和成就感、幸福感。三是人文性,音樂核心素養里面重點提到了“文化理解”,音樂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文化,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文化,脫離了文化底蘊的音樂是沒有靈魂的,脫離了音樂談文化又脫離了音樂的學科特性,所以音樂文化就像一條暗線一樣貫穿于一節課的始終。這“三性”也是音樂學科的性質。</p><p class="ql-block"> 交流中,老師們主動發言,氣氛融洽、熱烈,交流中肯、全面,盡顯真知灼見。</p> <p class="ql-block">第四環節 引領提升</p> <p class="ql-block">開發區小學音樂教研員隋淑貞老師:</p> <p class="ql-block"> 音樂課是富有創造力的課堂,不以某種固定教學流程束縛課堂。音樂課可以有很多種模式,但一定是遵循音樂學科特點,圍繞“學為中心”、“課程標準”等理念實施教學,以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為主要目的。</p><p class="ql-block"> 當前,區域內多數的音樂課,課與課之間缺乏聯系,音樂教學常以單一知識技能為教學目標。教學無整體規劃,使知識碎片化。這將導致學生對音樂的聆聽和認知趨向單一,不利于音樂素養的形成。建議老師們,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學校學情,對教學進行整體規劃,制定適合本學校學情的音樂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構建學生音樂素養培養體系。</p><p class="ql-block"> 音樂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也是一個螺旋上升的積累過程。音樂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應把審美體驗和音樂實踐活動作為最重要的學習方式。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貫穿于音樂實踐活動和音樂體驗的基礎上來獲得。逐步培養和提高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音樂能力。</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動,為音樂教師們提供了一個能夠交流互動的機會。老師們探討交流,樂在其中,是智慧的碰撞,取其精華,各取所長,促進了教師共同成長。</p><p class="ql-block"> 開發區小學音樂研訓發展共同體,由熱愛教學的教師自發自愿組成,通過觀摩課例、交流研討、技能沙龍等活動共生共補,共同進步。</p><p class="ql-block"> 期待更多熱愛教學的老師加入。</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要市|
灵武市|
嘉峪关市|
永丰县|
政和县|
广德县|
荃湾区|
杨浦区|
治县。|
碌曲县|
屏东市|
长泰县|
东阿县|
鹤山市|
富源县|
曲沃县|
五原县|
集安市|
祁门县|
咸宁市|
丰顺县|
遂平县|
新乡县|
泌阳县|
鄂托克旗|
东丰县|
锡林浩特市|
安吉县|
鞍山市|
沽源县|
普宁市|
仁化县|
靖安县|
南汇区|
宕昌县|
望谟县|
武汉市|
潞城市|
革吉县|
津市市|
镶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