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襄垣縣位于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北沿,2009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中國千年古縣”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農(nóng)耕農(nóng)商文化、耕讀文化和鄉(xiāng)土民俗文化異常豐厚。其中有一種文化元素叫“拴馬石”。</p><p class="ql-block"> 穿越歷史時空,在半個世紀前的襄垣農(nóng)村,“拴馬石”曾隨處可見,尤其是在明清式建筑比較集中的地帶,更是拴繩節(jié)節(jié)、馬石深深。</p><p class="ql-block"> 常見的“拴馬石”以石制居多,形狀各異,鐵木石兼?zhèn)洌瑯兜A環(huán)架俱全。在一些富裕之家,“拴馬石”與“上馬石”還是特別的門面裝飾,成為主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打量著每一尊“拴馬石”,它們都波瀾不驚地聆聽著歲月的流淌,觸摸略顯斑駁的“拴馬石”,一道道磨痕剪影出的或許是驛使的催馬揚鞭,世子的寶馬香車,商者的車水馬龍,將軍的橫刀立馬!渾然圓滑的“拴馬石”,它更多親歷過的卻是千千萬萬農(nóng)民勤勞粗糙的雙手,是他們田園地頭的勞苦耕作。</p><p class="ql-block"> 隨著時代的變遷,農(nóng)村居住環(huán)境逐步改善,新式民居迅速興起,傳統(tǒng)的老宅舊院因年久失修,或拆除改建,或荒廢遺棄。保存比較完好的,多者鎖門閉戶,少數(shù)由老人留守。昔日的大牲畜也已不是農(nóng)村的生產(chǎn)力要素,“耕牛遍地走”已成為一種故事和傳說。隨之,“拴馬石”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留下的是久久縈懷的鄉(xiāng)愁記憶…… </p><p class="ql-block">歷史遺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經(jīng)歷千秋 回歸自然</p> <p class="ql-block">普頭村 厚重承載著歷史滄桑</p> <p class="ql-block">西營街 明代建筑遺存,古宅、古樹、拴馬石</p> <p class="ql-block">飲牛池村 石臼,村婦,拴馬石</p> <p class="ql-block">塵封的懸念與情結</p> <p class="ql-block">形態(tài)各異:</p> <p class="ql-block">置地式類的多用于拴牛。兒時記憶中,老黃牛臥在地上,半閉著眼睛,悠閑地咀嚼反芻的情形,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遍布鄉(xiāng)村:</p> <p class="ql-block">胡巖村 史氏老宅前的石制拴馬樁與鐵質特制“拴馬石”</p> <p class="ql-block">時代印記:</p> <p class="ql-block">韓村某生產(chǎn)小隊飼養(yǎng)場遺存</p> <p class="ql-block">東南上村 拴馬石墻頭“老三篇”的部分片段和字跡清晰可辨</p> <p class="ql-block">農(nóng)業(yè)學大寨年代的標語</p> <p class="ql-block">北里信村白家莊 食堂化遺址及生產(chǎn)隊大馬車停靠“碼頭”</p> <p class="ql-block">“公共食堂”四個字清晰可辨</p> <p class="ql-block">曾經(jīng)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原縣城西門外“十八處大院鐵裹門”遺存,也曾經(jīng)是“拴馬石”、“上馬石”居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這是其中保存完好的大院之一,門前精致的“上馬石”和門楣迎風板上“無襍賓”三個鎏金大字,昭示出戶主人的身份地位及高朋滿座的儒雅風韻</p> <p class="ql-block">原縣城北門外首富馮村李世貞“李家大院”遺存</p> <p class="ql-block">李世貞 清代晚期襄垣“晉商”大戶,主建筑群分為上三院和下三院,其中上三院均為兩進四合大院,另有騾馬大院和私塾執(zhí)教堂。經(jīng)營有酒坊、油坊、醋坊、豆腐坊、掛面坊、磨坊、染坊、彈花鋪等作坊。多數(shù)建筑保存比較完好。2004年12月中央電視臺電視劇《迎春花》曾在此拍攝</p> <p class="ql-block">這是李家大院部分拴馬石、上馬石</p> <p class="ql-block">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八里莊村 老者講述“拴馬石”的歷史及鄉(xiāng)村鄉(xiāng)情、民風民俗故事</p> <p class="ql-block">耕讀文化也是農(nóng)耕文化和農(nóng)商文化的延伸</p> <p class="ql-block">這是東北陽村王維新的老宅部分遺存。</p><p class="ql-block">王維新(1885_1951)字希文,山西大學堂一類高等畢業(yè),留學日本明治大學,曾任國會眾議院議員,大總統(tǒng)府顧問。昔日也曾寶馬香車,聞名三晉</p> <p class="ql-block">邕子村 梁品青故居</p><p class="ql-block">梁品青 襄垣縣第一個共產(chǎn)黨員,1923年由高君宇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與魯迅先生相交,在周恩來領導下從事革命工作 。故居門前的拴馬環(huán)依然如故</p> <p class="ql-block">淡出視野:</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諸多老宅有的荒廢遺棄,有的鎖門閉戶,保存較好的大都由老人留守</p> <p class="ql-block">走進新時代:</p> <p class="ql-block">閣老凹村 土地下戶初期改建老宅時置留的“拴馬石”</p> <p class="ql-block">東北陽村 戶主人告知,十年前拆除舊墻,把那邊的“拴馬石”改建成存車庫,兒子今年又買了一個新車</p> <p class="ql-block">這些年農(nóng)用車代替了馬車,拴馬石也閑置啦</p> <p class="ql-block">馬喊村 如今農(nóng)村建新房大都一并増修了車庫</p> <p class="ql-block">留住鄉(xiāng)愁:</p> <p class="ql-block">許多農(nóng)戶在舊院里増建了新房,門前的拴馬石曾經(jīng)寄托著多少人“男耕女織”、“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夢想,而如今這都已成為歷史話談</p> <p class="ql-block">前幾年舊基建新房,門前留置了原先的“上馬石”,就是留個念想,誠然最主要的還是其中“上馬”二字內涵的民俗傳統(tǒng)文化及寓意</p> <p class="ql-block">南坪村 “拴馬石”親歷了一代又一代勤勞淳樸善良的中國農(nóng)民</p> <p class="ql-block">小垴村 脫貧戶的鄉(xiāng)愁與喜悅</p> <p class="ql-block">謝謝各位老師和好友瀏覽!</p><p class="ql-block">謝謝質本潔來老師的支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安县|
黄浦区|
辉县市|
尉犁县|
抚松县|
乌拉特后旗|
连平县|
遵义县|
舒兰市|
枝江市|
吴堡县|
蛟河市|
天柱县|
阳谷县|
上栗县|
尼勒克县|
富宁县|
太康县|
准格尔旗|
科技|
丘北县|
阿荣旗|
思茅市|
泰州市|
宁强县|
霍邱县|
隆尧县|
绥化市|
全州县|
高碑店市|
什邡市|
江阴市|
宕昌县|
绍兴县|
凯里市|
黔南|
义乌市|
龙口市|
商洛市|
务川|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