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我在三亞拍了一些鳥,很多都是第一次見到,根本不認(rèn)識。借助識鳥軟件查到的名字,也不知道正確與否。由于篇幅過長,我分四輯分享給各位,敬請指正。謝謝! 家八哥(四幅) 家八哥:中型鳥類,體長24-26厘米。整個(gè)頭、頸黑色微具藍(lán)色光澤。背葡萄灰褐色,飛羽黑褐色,基部白色,形成顯著的白色翅斑。尾黑色具白色端斑。胸和兩脅同背,但較淡,腹和尾下覆羽白色。眼周裸皮以及嘴和腳橙黃色。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等開闊地區(qū),尤以農(nóng)田、草地、果園和村寨附近較常見。成群活動(dòng),有時(shí)也和斑椋鳥混群。主要在地上活動(dòng)和覓食,也常伴隨家畜活動(dòng)和覓食,有時(shí)站在家畜背上啄食寄生蟲。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谷粒、植物果實(shí)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分布于印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緬甸、尼泊爾、錫金、泰國、斯里蘭卡和中南半島等地,已被引種到安德曼群島、尼科群島、夏威夷、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和其他很多熱帶島嶼。 八哥(十二幅) 八哥:外形大小和家八哥相似,體長23-28cm。通體黑色,前額有長而豎直的羽簇,有如冠狀,翅具白色翅斑,飛翔時(shí)尤為明顯。尾羽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嘴乳黃色,腳黃色。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次生闊葉林、竹林和林緣疏林中。以蝗蟲、蚱蜢、金龜子、蛇、毛蟲、地老虎、蠅、虱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谷粒、植物果實(shí)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八哥在中國南方的種群數(shù)量較普遍,既是重要的農(nóng)林益鳥,也是頗受歡迎的籠養(yǎng)鳥。它能模仿其他鳥的鳴叫,也能模仿簡單的人語,在國內(nèi)廣被人們籠養(yǎng),而且被引種到菲律賓和加拿大等地。 白腰鵲鴝(兩幅) 白腰鵲鴝:共有17個(gè)亞種,體長20-28cm。雄鳥整個(gè)頭、頸、背、胸黑色具藍(lán)色金屬光澤,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尾呈凸?fàn)睢⒑谏⑸蹰L,約為體長的一倍,外側(cè)尾羽具寬的白色端斑。胸以下栗黃色或棕色。雌鳥頭頸沾棕色,腰和尾上覆羽白色,胸以下栗黃色。嘴形粗健而直;尾呈凸尾狀,尾與翅幾乎等長或較翅稍長;兩性羽色相同,但雄鳥的黑色部分在雌鳥則替代以灰色或褐色。棲于熱帶林及竹林內(nèi)。鳴叫時(shí)尾直豎,鳴聲清脆、悅耳。以蜻蜒、甲蟲、螞蟻等昆蟲及其幼蟲為食。<br>分布于中國、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緬甸、越南、老撾、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地區(qū)。 <br> 黑卷尾(五福) 黑卷尾是雀形目卷尾科的鳥類。全長約30cm。通體黑色,上體、胸部及尾羽具輝藍(lán)色光澤。尾長為深凹形,最外側(cè)一對尾羽向外上方卷曲。棲息活動(dòng)于開闊地區(qū),繁殖期有非常強(qiáng)的領(lǐng)域行為,性兇猛,非繁殖期喜結(jié)群打斗。主要取食昆蟲。平時(shí)棲息在山麓或沿溪的樹頂上,在開闊地常落在電線上。數(shù)量多,常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dòng),動(dòng)作敏捷,邊飛邊叫。主要從空中捕食飛蟲,主要以夜蛾、蝽象、螞蟻、螻蛄、蝗蟲等害蟲為食。分布范圍是伊朗至印度、中國、東南亞、爪哇及巴厘島。<br> 栗頸噪鹛(四幅) 栗頸噪鹛: 是噪眉科、噪鹛屬中型鳥類,體長22-25厘米。頭頂至枕暗石板灰色,前額、頭側(cè)、頦、喉至上胸黑色,耳后至頸側(cè)有一栗棕色塊斑,在頭后頸側(cè)極為醒目。上體暗橄欖褐色,兩翅黑褐色,初級飛羽外翈沾灰。尾黑色,胸至上腹和兩脅棕橄欖褐色,腹中央至尾下覆羽栗棕色。特征極明顯,野外不難識別。虹膜朱紅色,嘴黑色,腳、趾黑褐色,爪角褐色。栗頸噪鹛主要棲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山河谷灌叢和竹叢中,性喜成群,常成5-6只至10余只的小群活動(dòng)。性活躍而大膽,行動(dòng)迅速,頻繁地在灌叢間跳上跳下或飛進(jìn)飛出,有時(shí)也在開闊的地上活動(dòng)和覓食,較為嘈雜。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各種灌木和草本植物漿果、果實(shí)、種子和草子。分布于中國、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阿薩姆、錫金)等東喜馬拉雅山地區(qū)國家和緬甸東北部。 珠頸斑鳩(四幅) 珠頸斑鳩,又名鴣雕、鴣鳥、中斑、花斑鳩、花脖斑鳩、珍珠鳩、斑頸鳩、珠頸鴿、斑甲,是分布在南亞、東南亞地區(qū)以及中國南方廣大地區(qū)的一種常見的斑鳩。珠頸斑鳩是中國東部和南部最為常見的野生鴿形目鳥類,俗稱“野鴿子”。體長30厘米左右,和鴿子大小相似。通體褐色,頸部至腹部略沾粉色。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頸部兩側(cè)為黑色,密布白色點(diǎn)斑,像許許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頸部,為本種最為顯著的特征,因而得名“珠頸”斑鳩。 不過這個(gè)珍珠斑點(diǎn)只有成年的珠頸斑鳩才有,幼鳥是沒有的(此外,印度還有一個(gè)亞種也是沒有“珍珠”的),且幼鳥的顏色也沒有成鳥那樣鮮艷。<br> 鵲鴝(四幅) 鵲鴝: 為雀形目鹟科鵲鴝屬的鳥類,體長約21厘米,嘴形粗健而直,長度約為頭長的一半或比一半略長;尾呈凸尾狀,尾與翅幾乎等長或較翅稍長;兩性羽色相異,雄鳥上體大都黑色;翅具白斑;下體前黑后白。但雌鳥則以灰色或褐色替代雄鳥的黑色部分。鵲鴝性格活潑好動(dòng),覓食時(shí)常擺尾,不分四季晨昏,在高興時(shí)會(huì)在樹枝或大廈外墻鳴唱,因此在中國內(nèi)地有“四喜兒”之稱。出沒于村落和人家附近的園圃,栽培地帶或樹旁灌叢,也常見于城市庭園中。食物以昆蟲為主,兼吃少量草籽和野果。是孟加拉的國鳥。 噪鵑(五幅) 未完待續(xù)<div><br></div><div> 攝影 李永平</div><div> 文字 網(wǎng) 摘</div><div> 編輯 李永平</div><div> </div><div> 2022年3月</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西县|
和田市|
板桥市|
赣州市|
师宗县|
漳浦县|
涿鹿县|
晋江市|
泉州市|
华阴市|
瑞昌市|
井研县|
阜平县|
高雄市|
开化县|
普安县|
香河县|
襄城县|
武强县|
瑞金市|
滁州市|
娄底市|
永川市|
高淳县|
胶南市|
沙洋县|
钟祥市|
天长市|
赤峰市|
黎城县|
吴桥县|
和政县|
清涧县|
屯昌县|
安仁县|
章丘市|
乌鲁木齐县|
类乌齐县|
丽江市|
周口市|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