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試論中國書法藝術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氣結神韻 </span></p> <p class="ql-block"> 書法是中國文字升華的產物,也是傳統優秀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結晶,更是華夏文化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典范。中國書法藝術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文化瑰寶和民族國粹。中國書法講究氣、結、神、韻,充分體現了書法本身所具有的氣息貫通,結構優美,筆意傳神,韻味無窮的特征,從而造就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無窮魅力和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書法講究氣勢,所謂氣,即人的精神意志所凝聚的一種特殊的力量。孟子云“我善養吾然之氣”,即指博大精神經過長期積累形成的一股正氣,也是一種境界。書法講氣,是指書者習書精神要高度集中,全神貫注、一脈貫通。清代梁同書說“寫字要有氣,氣須從熟來,有氣則有勢”。具備了一定的書法功底,能靈活駕馭書法技巧,才能使書法作品產生靈動的氣息,有句形容書法氣息的話叫作氣韻生動。趙壹為東漢靈帝光和年間著名的辭賦家,書法史上,第一篇書論,就有趙壹的《非草書》對書法氣息的論述“凡人各殊血氣,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書有好丑,在心在手,可強為哉”。東漢書法家蔡邕也認為書法應是“襟懷的流露,即成之書,必然透之抱、情、性的氣息”。又如右軍之書,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平和,不激不厲,而風規志遠。可見氣息論對書法藝術的要求具有極為深刻和深遠的意義。</p><p class="ql-block"> 一幅書法作品氣息的運用和貫通,通常必須掌握以下幾點:一是看書法作品的整體氣場。書法家也要像久經沙場的優秀指揮員一樣,在書寫一幅作品前要顯得沉著冷靜,胸懷大局;謀劃在先,胸有成竹;不急不燥,從容落筆。還要做到意在先、筆在后,意到筆到;全部氣息凝聚于筆尖,全神貫注,一氣呵成。這樣才能使創作的書法作品顯得氣勢恢宏,氣脈順暢,氣息貫通,從而形成較強的書法氣場,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二是如指揮員指揮一場戰役一樣,要有主戰場和次戰場之分。書法作品的形成,在書寫過程中氣息的分布同樣有主次之分。要根據不同的書寫內容及篇幅,有時大雨傾盆,有時細雨無聲,形成波浪起伏緩緩而行態式,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氣息無處不在。三是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必須同時具有生命氣息和時代氣息。從書法審美的角度看,最先為人們感受到的是點劃結構間透露出生命氣息。由于不同書者的文化修養,審美氣質的差異,書法作品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和生命氣息都各有千秋。隨著書法藝術的發展,及人們對書法藝術審美視野的拓展和提升,當今書法界進而提倡書法藝術必須具有時代氣息。時代氣息,個人認為指的是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所體現的思維和理念。書法藝術的生命氣息與時代氣息融合貫通,使中國書法藝術與時俱進更具魅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掌握了扎實的書法基礎知識,處理好書法與平衡、變化、連貫之間內在關聯,才能充分展現出書法藝術的結構美。書法的結構之美,主要指字本身間架結構的合理搭配,所形成的形體之美。而了解書法的結構之美,應該從書法諸體的個性與共性兩個方面去探索,發掘和掌握書法結構的內涵并加以運用。字的結構,又稱布白,因字由點畫連貫穿插而成,點畫的密集與空白處都是字的組成部分。實者虛之、虛者實之,虛實相生,才能體現字的結構美。中國書法藝術里這種空間美,所表現的布白在篆、隸、真、行、草、各書體里都有著不同的表現。如篆書(通常指小篆)的結構在外型呈豎直長方形,基本筆劃少,只有橫、豎、弧、圈。其筆畫結構與楷書有很大差異,有些字還帶有濃厚的象形因素。篆書的書寫要求字體平整、對稱,通編文字排列整齊。書法結構還表現在筆畫的書寫順序,通常的寫法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撇后捺。但書體不同也略有變通,如在寫篆書時,為了達到左右筆畫對稱的目的而改變筆畫書寫順序,要以書寫效果為準,不必拘泥于所謂“倒筆字”。又如草書,其結構尤為復雜、多變,多姿多彩。對草書的結構把握,重在用筆的靈活,熟練掌握各種草書符號的運用和書寫技巧,草書的結字與章法要協調一致,形成前后呼應的關系。</p><p class="ql-block"> 在書法結構美的通常思維里,常有以線條及運筆為主的誤區,而忽視了書法結構本質的認識。這里所講的書法結構的本質,指的是結字,即框架的平衡對稱 、變化連貫的技法,其次才是線條及運筆技巧。以當今選拔時尚模特為例,模特本體外型所具有的體型胖瘦、高矮及四肢比例,是成功如否的關鍵因素,而服飾及走臺技巧次之。對于書法結構的研究也應以技法為主,技巧輔之,不能一味地去追求線條美而忽視書法結構美的本源。在建筑學中,不論是歐式建筑還是徽派建筑,都一樣重視房屋的建筑結構。它即影響房屋的造型是否美觀,更決定了房屋的牢固和穩定性。不同書體其書法的結構決定了書法的造型美和獨特的氣質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書法作品,“神"的體現在于書法作品的內涵和靈氣,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無處不在。它是書法家們辛勤耕耘和智慧的結晶,它是集作者文化修養、精神風貌,功底技法于一體的精氣神。一幅精氣十足的書法作品,總能令人為之振奮,神又是書法作者內心的自我展現,是心領神會的寫照,是書法家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書法形式的自然表露。書法藝術的神是由筆墨所構成的一定形象的精神面貌、意境則進而表明這一特殊形象所處的特殊環境及其給人的啟示。有一種說法,字如其人、筆墨傳神。古人在評判書法作品時提出了"神"、"妙"、"能"三品,分別代表上、中、下的意思,這個劃分也是唐朝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書斷》中首次提出的。他對王羲之的書法評價是:"隸、行、草、章草、飛白俱入神",另外,他還說,"以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等相關思想。北宋學者朱長文對張懷瓘的三品之分有一個說明,他認為,神品之作應當極具創造力,倉頡造了漢字,李斯創造了小篆,而王羲之五體皆能,是集大成者。書法中神的定義,它是獨特的個性體現,不同與字的筆劃結構,它無規可循,不具備普遍性。寫一個字固然可以構成一幅有意境的書法作品,但是斷篇殘簡往往僅得字之神彩,無法捕捉全幅的意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書法作品中的韻是指書法的外在表現形式,韻在書法作品中大多體現在創作和表現書法作品的技法和技巧。書法是藝術,必講究其“味”,即“ 書味”。 這種“味”能使人“賞心”,這種“味”就是書法藝術的靈魂。書法藝術又是一種“意味”,一種“情調”,一種“趣味”。也就是說,當你看到宣紙上的黑白世界,能使你在精神上產生“愉悅”的感覺,“亢奮”的心理。不但“悅目”,而且“賞心”,甚至無法用語言來直接表達這種“愉悅”的味,這種“興奮”的心,只能用一些玄妙的比喻來表示這種感悟的贊嘆。諸如,“龍飛鳳舞”,“鐵畫銀鉤”,“清風厲水”,“龍跳天門”,“虎臥鳳闕”,“ 清風出袖”,“明月為懷”,“游煙連云”等。這種贊美而且還往往是“書不盡意”,給欣賞者留有充分的想象和聯想的空間。宋代書法家黃庭堅曾經這樣論述:“書畫以韻為主”“書者能以韻觀之,當得仿佛。”人們在欣賞一幅書法作品的時候,有時會贊美其有“韻味”。有“韻味”、“韻致”,這是人們對書法感觀的審美標準。五代的荊浩在《筆法記》里云:“韻者隱跡之形,備遺不俗”,就是說“韻”的表現很隱晦,隱隱約約而不露痕跡,是暗示的而非和盤托出的。就書法而言,早在晉代就有“尚韻”之說,六朝謝赫的《古畫品錄》,他提出品評人物畫六條標準,稱為“六法”,首先標出“一氣韻生動是也”。書畫同源,將氣韻視為六法之首。五代荊浩的《筆法論》中,又將“六法”分析整理成“六要”,在氣韻中單獨突出了“韻”,把書畫藝術講求“韻味”、“余味”和“象外”等審美追求突顯出來。</p><p class="ql-block"> 書法作品中的“神”與“韻”是書法的精髓,“神”注重內在,“韻”則偏于表象,二者互為映襯丶相得益彰,也是書法藝術家畢生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簡歷:呂積寶,昵稱東坑居士、迎客松,安徽黃山市人。</p><p class="ql-block"> 軍事院校大專學歷,中國書法函授大學91屆畢業。</p><p class="ql-block">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書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楹聯學會書法研院書法系教授;中國關公書畫院海南分院副院長,關公書畫院海南分院瓊中書畫創作基地主任;江西毛體書法協會會員;中國詩書畫家網名家委員會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1986年部隊轉業后向書法導師李振亞,袁清夷(曾經是蔣經國先生在贛南任行政公署專員時的秘書)系統學習書法。2013年開始師從張呈祥老師學習篆體書法至今。</p><p class="ql-block"> 從事書法活動三十多年,擅長行草書,兼攻篆書。多年來書法作品在全國和江西省書法大賽多次獲獎,近年來曾榮獲第四屆“華廈杯”全國書畫藝術大賽金獎;第十一屆“羲之杯”全國詩書畫家藝術邀請賽獲一等獎;《相約北京》全國文學藝術大賽榮獲一等獎;《萬里長城杯》全國書畫藝術大賽銀獎;第四屆《潤德獎》江西毛體全國書法大賽榮獲優秀獎。撰寫書畫人物《張呈祥老師傳奇的書法藝術人生》,其中《我的書法導師》,《鄔江和他的國畫藝術》文章于2020年4月、8月分別在中國書畫報發表。並著有書法論文《徽派書法對中國書法藝術的擔當與貢獻》。</p><p class="ql-block"> 作者感言:下過鄉,當過兵,從過政,經過商,對生活充滿感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迈县|
大余县|
澎湖县|
南部县|
正定县|
桦南县|
南昌市|
会东县|
剑河县|
贵阳市|
灌阳县|
航空|
格尔木市|
德令哈市|
张家口市|
广宗县|
鄯善县|
广灵县|
阿克|
和田县|
峨眉山市|
连城县|
宝清县|
财经|
甘谷县|
安乡县|
三明市|
河间市|
隆德县|
凤阳县|
辽源市|
米林县|
微山县|
青龙|
习水县|
保德县|
平武县|
建德市|
乳山市|
白沙|
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