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由于本課內容較多,活動時間較長,所以我分為兩個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探究船的發展歷程;第二課時測試獨木舟。</p> 一、教材分析 <p class="ql-block">本課是《船的研究》單元起始課。學生通過對船發展史的認識,感受到船的演化與科技發展的內在關系,激發后續研究船的興趣。本課主要有以下的活動:(1)船的發展歷程;(2)測試獨木舟的穩定性和載重能力;(3)船首受阻力大小的活動</p> 二、課堂反思 <h3 style="text-align: left;"><b>第一課時:探究船的發展歷程</b></h3> <p class="ql-block">(一)聚焦:船的前認知</p> <p class="ql-block">直接提問,關于船你知道什么,還想研究什么?通過學生回答關于船的知識匯總如下:</p> <p class="ql-block">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對船的了解是很淺顯的,只知道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而學生想要研究的問題,幾乎涵蓋了本單元的所有內容。因此,讓學生對全班同學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排序,最后結果如下:</p> 反思:學生在分類、排序的過程中,對船的研究單元內容結構有了基本的認識。 <p class="ql-block">(二)探索:船的發展歷程</p> 先讓學生說出船的名稱,再根據船的發展歷程排序,最后思考船在哪些方面發展了。 反思:學生都能排出船發展歷程的順序,但由于船種類太多,船的發展之處學生很難全部說出來。因此先讓學生對比搖櫓木船和輪船的不同,由于學生對搖櫓木船了解很少,教師應對其做介紹,再對比船的發展,這樣就容易很多。 <p class="ql-block">在講到獨木舟時,課件出示了如下圖片。課堂中就有學生提出“為什么獨木舟一側有樹枝,它的作用是什么?”有學生猜測“幫助獨木舟穩定地停靠”,其實獨木舟一側的樹枝叫助平衡桿,為了讓獨木舟更穩定的行駛。</p> <p class="ql-block">反思:建議把插圖換成最簡單的獨木舟,書上的插圖放在獨木舟的發展歷程中做介紹,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p> <p class="ql-block"><b>第二課時:測試獨木舟</b></p> 學生對于獨木舟了解較少,于是課堂中用獨木舟的發展歷程作為導入,讓學生對不同形狀和時期的獨木舟有新的認識。 (一)獨木舟的穩定性 實驗中需要測試獨木舟的承重能力和穩定性:首先測試獨木舟最多能承載幾個墊圈,其次用多種方法放置墊圈并觀測獨木舟的穩定性,并讓學生把獨木舟承載最多墊圈的放置方式畫下來。 反思:(1)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在放墊圈時動作太大,使得水面晃動導致獨木舟側翻,因此教師在實驗前需要強調墊圈輕拿輕放;(2)一些小組會先把墊圈放在獨木舟上再把獨木舟放入水中,這樣很難準確的測出獨木舟的載重量(3)學生通過畫獨木舟中墊圈的位置時,知道當墊圈對稱、均勻放置時,獨木舟最穩定,同時也知道了墊圈放置的方式會影響獨木舟的穩定性。 (二)船首受阻力大小的活動 活動的重點放在實驗設計上,學生設計完成后就開始進行實驗。 學生做實驗之前,教師需要提醒兩個船首到墊圈的線段要一樣長,而且要同時放手。 <b>(三)拓展</b> 課后讓學生利用現有材料,制作一個獨木舟并測試其載重量。 三、愛牛器材的使用 愛牛器材:獨木舟、墊圈、船首、淺盤、線<div>自備材料:水槽、螺帽</div> (1)墊圈數量太少,小組實驗完全不夠,建議多提供一點墊圈。<div>(2)由于墊圈體積較大、質量較輕,不能很好地放置在獨木舟里容易側翻,建議把墊圈改成螺帽。</div><div>(3)獨木舟材質容易吸水會影響實驗結果,而且實驗完需要晾干,不然容易發霉,設計成防水的材質會更好。</div><div>(4)淺盤盤口太淺,水容易灑出。<br></div> 四、課堂精彩瞬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宁县|
玛沁县|
长沙市|
蒙山县|
灯塔市|
沙雅县|
呼和浩特市|
融水|
呼玛县|
河南省|
遂溪县|
盐边县|
金塔县|
安义县|
古蔺县|
抚州市|
永泰县|
宿松县|
新巴尔虎左旗|
广南县|
巴塘县|
乐业县|
沂水县|
郎溪县|
化隆|
凤山市|
西和县|
绥江县|
永川市|
内乡县|
庆安县|
札达县|
新兴县|
福建省|
错那县|
德清县|
尼勒克县|
中江县|
五寨县|
秦安县|
黄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