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萬壽山為燕山余脈,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臨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羅氏在山前建園靜寺,清初,曾作宮廷養馬的草料場。乾隆十五年(1750)為慶祝皇太后六十壽辰于園靜寺舊址建大報恩延壽寺。</p><p class="ql-block"> 次年將山改名為萬壽山。并將開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東西兩坡舒緩而對稱,成為全園的主體。建筑群依山而筑,現存的是英法聯軍燒毀后慈禧重新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從山腳的“云輝玉宇”牌樓,經排云門,二宮門,排云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今之萬壽山,元朝名甕山。傳說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裝滿寶物的石甕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甕山泊。</p><p class="ql-block"> 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學家郭守敬開挖通慧河,將昌平及西山一帶泉水匯引湖內,注入宮墻,接濟漕運,甕山泊始成為調濟京城用水的蓄水庫。由此至明,環湖先后建有多座頗具影響的寺觀,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護圣寺”規模最大。萬壽山樓宇恢弘,漢白玉釣臺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魚垂釣。</p> <p class="ql-block">排云殿</p><p class="ql-block"> 原為清漪園大報恩延壽寺大雄寶殿,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二年(1886)在其廢墟上建成排云殿,是為慈禧祝壽的場所。現殿內陳列的展品為當年王公大臣進獻的壽禮。</p> <p class="ql-block">芳輝殿</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光緒十二年(1886),原為清漪園時期大報恩延壽寺妙覺殿。現在殿中陳列的文物皆為當年王公大臣進獻慈禧的壽禮。</p> <p class="ql-block">紫霄殿</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光緒十二年(1886),原為清猗園時期大報恩延壽寺真如殿。現在殿中陳列的文物皆為當年王公大臣進獻慈禧的壽禮。</p> <p class="ql-block">云錦殿</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光緒十二年(1886),原清漪園時期大報恩延壽寺的鼓樓。現在殿中陳列的文物皆為當年王公大臣進獻慈禧的壽禮。</p> <p class="ql-block">翁山的傳說故事</p><p class="ql-block"> 頤和園里有一座萬壽山。在乾隆十六年以前,這萬壽山原來叫做“甕山”。提起甕山的名字,在北京西郊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p><p class="ql-block"> 在很早很早以前,甕山一帶平地出泉,是一片沼澤水洼,當地的人都以打魚摸蝦、壘磚燒窯、做小買賣為生。除去幾家財主以外,老百姓生活很苦,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家家戶戶為填包肚子四處奔波。 甕山的半山腰里,有一座又破又小的財神廟,廟里供奉的是財神爺趙公元帥。老人們說:“趙公元帥心善,他要每年四月十五這天顯靈,周濟一戶窮人。”</p><p class="ql-block"> 果然,接連幾年,每到四月十五趕廟會時,總有一個窮人發了財:先是扛活的趙老黑挖出一甕元寶;后是賣豆漿的王瞎子撿了一甕珍珠。這些事傳到有錢人耳朵里,那些財主和大官們可就急紅了眼!到四月十五這天,他們也穿起破衣爛衫,腰里系根雜布繩,肩上搭個捎馬子,假裝窮人,在廟會上晃來晃去,妄想讓趙公元帥度化他。</p> <p class="ql-block"> 在甕山西南有一家大財主,叫王有財。他家有一頃水地、兩頃旱地,北京城里還有幾座買賣鋪子。王有財貪心不足,還想發大財,就在四月十五這天,穿上他家長工的一身破衣裳,到甕山上去趕廟會。他在人群里走過來闖過去,嘴里還不停地嘟囔著:“善心的財神爺度化度化我吧!我家有八十老母,都餓病啦!”他從東走到西,從南念到北,轉了六六三十六圈,還是沒有遇到那位寬衣大袖、鶴發童顏的財神爺!他累得腰酸腿痛,口干舌燥,沒精打采地回家去了。</p><p class="ql-block"> 王有財到家后,喝了兩杯茶,倒在炕上就睡著了。他夢見,從甕山財神廟走出來兩個小孩,一胖一瘦,個頭一般高,都穿著一身紅兜肚,一蹦一跳地往后山走去。那個胖小孩說:“師傅叫咱倆今天晚上,把那一甕金豆度化給一個最窮的人,咱們快去挖金豆吧!”瘦小孩問:“那個最窮的人是誰?”胖小孩說:“咱師傅訪察了一年才找到他。這個人住在山西邊,叫大老李;他有個小孩,眉尖上長著一顆痦子。師傅讓咱們把金豆埋在他家西屋旮旯兒里。”這兩個小孩走到山后一棵松樹底下,一鍬又一鍬,挖出來一個鬼臉青色的小甕來,細脖大肚子,盛滿了光閃閃的金豆。瘦小孩提起小甕就要走,不小心掰下來一塊瓦碴兒,他把瓦片扔在地上,抱起小青甕就走了。王有財見把金豆拿走了,急得大聲喊起來。這一喊,把他自己喊醒了。原來是做了一個夢。</p> <p class="ql-block"> 王有財急醒以后,跳下炕就往甕山跑。他找到那棵松樹,果然在樹底下發現了一塊破瓦片,跟他夢里看見瘦小孩扔的那塊一模一樣。他撿起來揣在衣袋里,盤算著怎樣才能找到大老李,想辦法去那甕金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王有財來到甕山西邊青龍橋一帶,到處轉悠。見到小孩就看人家眉尖上有沒有痦子。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就垂頭喪氣地往家走。在青龍橋村西,遇到一個賣切糕,就搭起話來,問:“你貴姓?”賣切糕的說:“我姓李,人家都叫我大老李。”王有財一聽說他就是大老李,就別提多高興了,又接著問:“你家孩子有多大了?”大老李嘆了口氣說:“不瞞你說,我打了半輩子光棍,四十歲才娶親,快五十歲了,還沒嘗過當爹的滋味呢!”</p> <p class="ql-block"> 正說到這兒,從街里跑過來一個小孩,喘著粗氣喊:“李大叔,我大嬸生了個小胖子!”大老李一聽,拔腿就往家跑,連切糕車和王有財都忘掉了。等他料理好家里的事,再來推切糕車時,王有財還站在那里幫他看車呢!王有財問:“你大喜啦!孩子長得很富態吧?”大老李笑著說:“長得又胖又壯實,一臉福相啊!喜眉笑眼,眉尖上還有一顆痦子。”王有財想:果然就是他家!連忙奉承說:“這就是喜鵲(雀)登梅(眉)嘛!”</p><p class="ql-block"> 大老李推著切糕車回家去了。王有財跟在他后邊認準了家門。</p><p class="ql-block"> 過了幾天,王有財提著餑餑匣子和兩瓶白酒,到大老李家去賀喜。大老李也留他在家吃飯。以后,兩人越混越熟,經常來往。</p> <p class="ql-block"> 一次下大雨,大老李家的房子塌了。王有財說:“我家祖墳的幾間房歸你住,你這房就歸我啦!行不行?”大老李說:“那敢情好,我們全家就謝謝您啦!”</p><p class="ql-block"> 大老李前腳搬走,王有財后腳就邁進家門,到西屋墻旮旯去挖金豆。挖來挖去,果然挖出來一個鬼臉青的缺沿小甕。他從兜里掏出那塊甕片一對,正好對上。他剛一提起甕蓋,就從甕里鉆出幾條毒蛇來,緊緊地把他纏住,有咬得他渾身是傷,不久就死了。</p><p class="ql-block"> 后來,大老李有搬回青龍橋,他在重新蓋房時,也挖出了一個鬼臉青的小甕,甕里盛滿了金豆。</p><p class="ql-block"> 因為這一甕金豆,是從山坡上松樹底下挖出來的,這座山就叫做“甕山”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州市|
贞丰县|
东乡|
都兰县|
曲阜市|
大港区|
尼玛县|
焦作市|
邻水|
文成县|
宁河县|
泰兴市|
南雄市|
河东区|
南召县|
鄂尔多斯市|
溆浦县|
池州市|
漳州市|
深泽县|
象州县|
疏附县|
枣庄市|
清丰县|
富顺县|
平塘县|
潼南县|
酉阳|
龙川县|
苍溪县|
永泰县|
平罗县|
西平县|
从化市|
洛隆县|
登封市|
玉龙|
尉氏县|
左云县|
曲麻莱县|
仲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