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鴻章</p><p class="ql-block">中國晚清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將領(lǐng)</p><p class="ql-block">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銅,字漸甫、子黻[fú],號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國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將領(lǐng)。世人多稱“李中堂”,又稱“李二先生”,“李傅相”,“李文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鴻章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進士,早年隨業(yè)師曾國藩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與捻軍起義,并受命組建淮軍,因戰(zhàn)功擢升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華殿大學士,封一等肅毅伯。期間著手辦理洋務(wù),創(chuàng)辦了北洋水師。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作為特使與日本簽訂《馬關(guān)條約》。</p><p class="ql-block">后被啟用為兩廣總督。</p><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后,參與“東南互保”,并北上談判,次年與慶親王奕劻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不久即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九歲。死后獲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謚號“文忠”。</p><p class="ql-block">其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鴻章是洋務(wù)運動的主要領(lǐng)導人之一,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并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慈禧太后視為“輔佐中興,削平大難”及“匡濟艱難,輯和中外”之人。同時西方有視之為“當世三杰”者。</p><p class="ql-block">但因其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加之個人貪腐、決策失誤等問題,也招致諸多批評。</p> <p class="ql-block">李氏家族世系譜</p> <p class="ql-block">輪船招商局印</p> <p class="ql-block">招商局旗幟</p> <p class="ql-block">李鴻章墨寶真跡。</p> <p class="ql-block">近代名艦:定遠艦?zāi)P?lt;/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邮市|
弥勒县|
德令哈市|
百色市|
博罗县|
兴城市|
平谷区|
桑植县|
平顺县|
柳河县|
丰都县|
盐津县|
砚山县|
和龙市|
江达县|
密山市|
辉县市|
榕江县|
文化|
泗阳县|
夹江县|
西藏|
延吉市|
建平县|
阳城县|
靖宇县|
阳曲县|
黑龙江省|
榆树市|
拜城县|
红桥区|
原平市|
沭阳县|
河东区|
西藏|
浪卡子县|
彭水|
孟连|
清镇市|
当雄县|
青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