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鷹潭市余江區(原余江縣),在上個世紀有兩個響徹四海的名聲:一是血吸蟲病重災區;一是 “張果喜星”。</p><p class="ql-block"> 戰勝血吸蟲病,讓余江在全國樹立了第一面來之不易的勝利旗幟。經過反復的實驗和實踐,余江人以“翻草泥、撒石灰、填水塘”的方式,杜絕了血吸蟲的蔓延,最終將血吸蟲全部殺滅。</p><p class="ql-block"> “張果喜星”是1993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其發現的3028號小行星,正式以張果喜的名字命名,向這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位億萬富翁致敬。張果喜白手起家,在余江完成了從胚才、匠才、專才、到將才的人生躍進。通過精雕細琢,他不僅塑造了自我,也帶領余江人攻城略地,拿下了海內外木雕業的半壁江山。</p><p class="ql-block"> 一個地方,如果它的年代里沒有經典,沒有大師級的人物,便少了靈魂。無論是國內還是世界!浮華與虛擬都無法構成扎實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張果喜私人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出口日本的各式佛龕給張果喜帶來了人生的第一桶金</p> <p class="ql-block"> 除了這兩張響亮的名片之外,余江更像是一個“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世外高人。只有走進它,你才能感受到那種沉于底部的氣質。</p><p class="ql-block"> 早在百年前,來自美國、法國和意大利的傳教士就已在這里實踐著各自的主張。位于余江錦峰路的錦江天主堂,有主教堂,有神父樓,有男女義校。樓高二層,紅白色或青橙色,配有精巧的門廊,拱形的穹頂,各種舉架,線條簡秀,風姿綽約。 </p><p class="ql-block"> 時光的流逝,雖然讓構件頹敗,木紋磨損,但濾掉了燈光和人氣喧騰的干擾,反而讓其通體散發著一種寂寂的美,散發出一種悠久的東方羅馬氣質。這是一處扛過了歲月動蕩和洗禮的硬風景,代表了余江的硬度。</p> <p class="ql-block">琦玲拍攝</p> <p class="ql-block">洪苗拍攝</p> <p class="ql-block">洪苗拍攝</p> <p class="ql-block">熊二拍攝</p> <p class="ql-block">熊二拍攝</p> <p class="ql-block"> 建于乾隆六十年(1795)的湯家畫橋,位于畫橋鎮湯家村,是個能給人帶來“每個古村口都有一棵老槐樹”的情感寬慰處。老樹配古橋,是古村的標配。這是一座麻石單孔橋,青石板的橋面,中間有一道深深的獨輪車轱轆碾壓印,標記著曾經的承重刻度。</p><p class="ql-block"> 優等的橋,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這種堅固,能在時間的長河里,給標識性事件打結、系扣,照亮記憶中的“有一次,那一天”,否則日日夜夜、年年歲歲很容易模糊成一團可疑的背影。古橋見證了土地革命時期的畫橋大捷。</p><p class="ql-block"> 古橋兩邊各有一株老楓樹,它們的枝干天馬行空著長,在古橋的上空握手相擁。冬天,樹葉脫落,樹上結滿了樹球,散如滿天星,自帶一份古樸,安寧和歲月綿實的精神儀態。</p> <p class="ql-block">琦玲拍攝</p> <p class="ql-block"> 古街的孟津門渡口,在表現力與殘陽的兩端,尋求著合宜的歷史與美學點位,特別的年代擺渡。它的存在,仿佛是有人在給傳統精神撐腰站臺,讓現代找到了往昔的精神接應人,前塵往事,于此不再淡成了一縷青煙。</p><p class="ql-block"> 浮橋,由鐵皮船打造,引橋也是踩在上面鋼鋼響的鐵材,這是上個世紀的作品。現在已經很少見到它的前身,木船配木板的浮橋了,也難以聽到船櫓劃槳的水聲了,取而代之的是擺渡船柴油機的突突聲。但是清澈的河水,依然在吸引著河邊洗衣人。</p><p class="ql-block"> 渡口的旁邊,有城墻、村路、春草、大樹、屋瓦、曬場、船舶、垂釣者,它們一并合成一幅安祥的鄉村畫,與這條的長河一道,靜靜地在時光中流淌。</p> <p class="ql-block">琦玲拍攝</p> <p class="ql-block"> 位于高公寨林場的紅豆杉峽谷,擁有百畝紅豆杉林,是贛東北最大的紅豆杉集群地,5千多株,30多年的樹齡。紅豆杉作為稀有的抗癌植物,其生長速度極其緩慢,5至7年以上的樹齡才會開花,3-5月份開花,6-11月份結果。紅豆杉雌雄異株,要經過異株授粉才會結果,屬風媒花。</p><p class="ql-block"> 雄紅豆杉的葉子較密,較直,很多情況呈現二層葉子生長。雌紅豆杉的葉子比較稀疏,沒有雄紅豆杉那么直,很多時候呈環形生長。</p><p class="ql-block"> 此時正值紅豆杉的花季,花苞花蕾,層層疊疊地在枝上伸展,聚集著此物最相思的能量。紅豆杉的花色為淡黃色或褐黃色。雄花有短梗,雌花無梗;雄花在小枝兩側葉腋一簇一簇密集著長,雌花則是一朵不挨著一朵在小枝背面葉腋稀疏著長。雄花只負責授粉,不結果。</p> <p class="ql-block">官子拍攝</p> <p class="ql-block"> 余江也是著名出版人鄒韜奮先生的祖籍地,韜奮先生是十年內戰時期,國統區杰出的進步新聞工作者,一生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為了自己熱衷的出版事業,它曾經流亡六次,亡過命,坐過牢。韜奮先生一生先后創辦了六刊、一報、一店:《生活》周刊、《大眾生活》、《生活日報周刊》、《生活星期刊》、《抗戰》三日刊、《全民抗戰》和《生活日報》、生活書店。韜奮小鎮對他的生平做了詳細的收錄與記載。</p><p class="ql-block"> 韜奮小鎮也是個充滿了文化氣息的場所,藝術氛圍濃厚,32棟復建的明清古建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老物件和木雕精品,還有一些木雕DIY研學體驗館。</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精品木雕,讓材質擁有了體溫和呼吸,它們代表了余江的高度。有些雕刻作品走得是具象的形似路線,直擊人的內心通道;有些作品走得是抽象的智力路線,讓人反復揣摩,產生探索和了解的愿望。這些作品都充分利用了材質的架構,一雕一刻,道法自然,順藤塑瓜。</p> <p class="ql-block">柯援生拍攝</p> <p class="ql-block"> 余江,是一處追憶似水年華的好去處,是一次讀不完的長卷。兩天的時間,我們只是粗略地領悟了這里的外在美,算是打個卡,留個跡印,折個頁碼,插個書簽,留個記號,就此別過,它日回來再敘舊。</p><p class="ql-block"> 余江,是一處值得你去慢慢品讀的地方,無論是這里的景,還是這里的人,都值得你時不時地去和他們一期一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丘县|
独山县|
怀安县|
淳安县|
贵定县|
弥勒县|
留坝县|
麦盖提县|
昂仁县|
安阳县|
新建县|
保靖县|
德兴市|
南溪县|
吕梁市|
井冈山市|
恩施市|
伊通|
天津市|
万全县|
沙湾县|
沈阳市|
兴义市|
洮南市|
永善县|
高密市|
改则县|
泗洪县|
射洪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丹巴县|
康乐县|
长垣县|
巴南区|
巴马|
通化县|
商城县|
博白县|
麻栗坡县|
藁城市|
正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