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蘇州城對我來說不算是太陌生,城里的園林古跡也大都去過,且不止一次,但我對它的記憶,總不象周莊、同里那么的清晰,象周莊這樣的地方,平日里閑下來靜思一下,那水鄉的風韻便能躍然于腦海之中,而這極富聲名的城中園林古跡卻是很難回放的起來。</p><p class="ql-block"> 園林建筑,對生長在南京的我不算是稀罕事,過去江寧府的園林建筑不比蘇州府少到那里去。兒時家門口玩耍的公園,不經意便是那舊時大戶人家的庭院,我對園林建筑似乎比其它景觀要熟悉的多。后來游蘇州園林,自然也就少了幾份新奇。更有那過去的年代,手中有限的?片,相機不夠強大的內存,往往只能把更多的空間讓給那些自然山水,如此一來,蘇州園林,在我的紀錄里只有那零星的片段,對蘇州城,只有那不清晰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蘇州園林,筑景妙品,雖為人作,卻宛如天成。園中大都以山水為主體,在這里,筑園者把中國山水畫的元素與那些毫無生命的石木磚瓦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以中國山水花鳥的情趣,寓唐詩宋詞的意境,將其升華為一件件藝術珍品。這些古樸秀雅的園林,每當風雨來臨時,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凈的“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詩情畫意圖,置身于景中,令人身心皆醉。如今,在多從自然山水游的大勢下,園林景觀的聲名雖已漸微,但蘇州園林玲瓏淸雅的氣韻,還是能惹起我溫故的興致。于是,在又一個春暖花開的時節,再次背上行囊,行于蘇州城里的大小園林間,去找回蘇州城那最初的記憶。</p> 曲徑通幽:留園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留園:</i>留園,曾名“東園”、“寒碧山莊”,位于蘇州姑蘇區留園路。留園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留園以建筑藝術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整個園林采用不規則布局形式,使園林建筑與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園內利用云墻和建筑群把園林劃分為中、東、北、西四個不同的景區。留園內亭館樓榭高低參差,曲廊蜿蜒相續有七百米之多,頗有步移景換之妙。建筑物約占園總面積四分之一。建筑結構式樣代表清代風格,在不大的范圍內造就了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處處顯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p> <p class="ql-block"> 留園以建筑藝術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整個園林采用不規則布局形式,使園林建筑與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p> <p class="ql-block"> 留園內亭館樓榭高低參差,曲廊蜿蜒相續有七百米之多,頗有步移景換之妙。在不大的范圍內造就了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處處顯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p> <p class="ql-block"> 留園的花窗是蘇州園林園墻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花窗可以接納松竹石韻、吞吐朝暉夕影,組成形、景、情三層藝術結構,從窗眼窺青山一角,造就“幻美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留園的門很普通,但卻非常有特色,不大的園里有著各種圓門、方門、隔扇門等細膩生動,可謂是咫尺之內見乾坤。↓</p> <p class="ql-block"> 林泉耆碩之館,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碩,有名望的人。這里是指老人和名流的游憩之所。館為一屋兩翻軒,南北裝修不同。北為方梁,有雕花;南為圓梁,無雕花。窗及地坪方磚也有所不同,故又稱鴛鴦廳。↓</p> <p class="ql-block"> 可亭,取白香山可以容膝,可以息肩,當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處有景可以停留觀賞。亭為六角,飛檐攢尖,結頂為一花瓶倒扣。↓</p> <p class="ql-block">留園內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絕品,融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于一身,相傳這塊奇石還是宋末年花石綱中的遺物。↓</p> 寧靜致遠:拙政園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拙政園:</i>拙政園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東北街178號,始建于明正德初年,由御史王獻臣修建,取《閑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語句,起名為“拙政園”,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拙政園是蘇州最大的私家花園,與蘇州的留園、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合稱為我國的“四大名園”。拙政園是是中國最典型的明代園林作品,被世人譽為“中國園林之母”。它的創意構思由“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執筆而成。拙政園始建造前后歷時16年。歷史上幾經興廢,園主幾經變更。</p> <p class="ql-block"> 拙政園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滿詩情畫意,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園內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筑精美,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拙政園利用園地多積水的優勢,疏浚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彌的個性和特色,整個園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產生不同的藝術情趣。↓</p> <p class="ql-block"> 整個園林的設計十分精巧,游覽起來可以說是“一步一景”,處處體現著江南水鄉的韻味。園中小徑曲折,從一重重門廊、鏤空圖案的石墻,到每個亭子、每扇窗戶都不雷同,構成一幅幅如畫般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 水與院是空間的藝術,草木是時間的映射,拙政園的水景貫穿全園,庭院錯落于水間,草木又包圍庭院與水,使得園林山野之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 借助景石、假山、水榭、亭臺、游廊和拱門等實物,通過障景、借景、透景、漏景等藝術手法,將大自然的景象縮小展示在人們面前。↓</p> <p class="ql-block"> 亭子在園林內總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拙政園內總共三十九幢建筑,其中有亭子十九座,是名符其實的“一座園林半園亭”。↓</p> <p class="ql-block"> 夕陽下的拙政園湖光山色光影變幻,整個園子里顯得恬靜委婉,如詩如畫一般。↓</p> 飛閣流丹:獅子林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獅子林:</i>獅子林位于蘇州城內東北部。獅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國古典私家園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屬于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錯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由于林園幾經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傳統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于一體的寺廟園林。</p> <p class="ql-block"> 獅子林有著獨特的建筑特色與藝術風格,它是糅合了宗教含義的山水園,表現的是清曠幽邃的山林意境。↓</p> <p class="ql-block"> 獅子林以假山著稱,園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獅子林假山是中國古典園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復雜的實例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園以太湖石取勝,洞壑宛轉,怪石林立。元末明初建園時,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綱”的遺物,經過疊石名家的精妙構思,假山群以“透、漏、瘦、皺”的太湖石堆疊。↓</p> <p class="ql-block"> 獅子林以假山著稱,獅子林假山是中國園林大規模假山的僅存者,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獅子林假山群峰起伏,奇峰怪石。↓</p> <p class="ql-block"> 獅子林雖綴山不高,但洞壑盤旋,嵌空奇絕;雖鑿池不深,但回環曲折,層次深奧,飛瀑流泉隱沒于花木扶疏之中。↓</p> <p class="ql-block"> 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臺、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 石舫,又稱旱船,人稱“不系舟”。位于獅子林水池西北,建于民國初年,系二十世紀最后一位園主所建。石舫中、后艙均為兩層,四周安有86扇鑲嵌彩色玻璃的和合窗。舫身四面皆在水中,船首有小石板橋與池岸相通,猶如跳板。↓</p> <p class="ql-block"> 位于獅子林正門入口處的云林逸韻大廳,大廳上懸一塊匾額,上書“云林逸韻”。大廳原為貝家祠堂,后來變成了迎客大廳,大廳屋脊有“福祿壽”的雕塑,寓意三星高照。↓</p> <p class="ql-block"> 民國期間染料大王貝仁元買下獅子林重修之后,延請劉臨川主持重修獅子林,也大量使用了彩色玻璃元素。給獅子林這一江南園林帶來了不一樣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在貝仁元修園之時,園中的大小建筑鑲上了各式各樣的彩色進口玻璃窗。燕譽堂、指柏軒、石舫、問梅閣等建筑都有彩色玻璃的運用,鮮艷程度不同。而其中,以石舫最為顯眼,彩色玻璃和合窗多達86扇。獅子林,擁有著蘇州園林中最華麗的玻璃窗。↓</p> 清風明月:淪浪亭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滄浪亭:</i>滄浪亭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城南,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紀初)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于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筑,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與之襯映。滄浪亭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一齊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p> <p class="ql-block"> 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見一泓綠水繞于園外,漫步過橋,始得入內。↓</p> <p class="ql-block"> 滄浪亭的造園巧于借景,精在休宜,園外借葑溪清流形成水迎客的獨特風貌,園內古木參天,山幽林茂,野趣十足。↓</p> <p class="ql-block"> 園內以山石為主景,山上植有古木,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也是以曲折的復廊相連。山石四周環列建筑,通過復廊上的漏窗滲透作用,溝通園內、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體。↓</p> <p class="ql-block"> 園以清幽古樸見長,富有山林野趣。池水縈回,古亭翼然,軒榭復廊,古樹名木,內外融為一體,在蘇州眾多園林中獨樹一幟。↓</p> <p class="ql-block">園內一百零八個漏窗圖案精美生動,無一雷同,為園中一勝。在蘇州的古典園林中,滄浪亭以城市山林的風格獨樹一幟。</p> <p class="ql-block"> 滄浪亭園中最大的主體建筑是假山東南部面闊三間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觀聽無邪,則道以明”意為堂名。↓</p> <p class="ql-block"> “翠玲瓏” 館連貫幾間大小不一的旁室,前后芭蕉掩映,并植以各類竹20余種,竹影婆娑、清新高雅。↓</p> <p class="ql-block"> 進入園內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聳。山上幽竹纖纖、樹木茂盛,著名的滄浪亭即隱藏在山頂上。它高踞丘嶺,飛檐凌空,古雅的滄浪亭與整個園林的氣氛相協調。↓</p> <p class="ql-block">圖片:宋老頭</p><p class="ql-block">編輯:宋老頭</p><p class="ql-block">文字:宋老頭(本篇部分文字摘自網絡,謝謝網絡作者!)</p> 謝謝您的瀏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远市|
洪江市|
东山县|
兰西县|
亚东县|
周口市|
尼木县|
同德县|
合肥市|
宜昌市|
新宁县|
宜宾市|
德昌县|
高陵县|
万山特区|
孝感市|
确山县|
绥宁县|
湖口县|
湖州市|
淮南市|
安国市|
前郭尔|
宾川县|
墨脱县|
丰台区|
博乐市|
芒康县|
长垣县|
湖州市|
额敏县|
山东省|
阿鲁科尔沁旗|
尖扎县|
莒南县|
连江县|
顺义区|
双牌县|
平潭县|
富源县|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