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渭河</h3> <h3></h3><h1> </h1><h1> <b>武山渭河奇石概述</b></h1> 楊崠<br>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全長818公里,發源于甘肅省渭源縣鳥鼠山,經隴西縣鴉兒峽中的麻黃灘進入武山縣境。自西向東,貫穿全縣腹部,至洛門鎮旱坪村流入甘谷縣。縣內長48公里,沿途接納了從南邊發源的榜沙河、龍川河、漳河、山丹河、大南河、聶河,以及山溪澗流和季節河,南邊有西河、紅峪河、廟峪河、南峪河,北邊有榆盤河、馬河、魯班河、響河等,總流域面積2011平方公里。<br>縣境處西秦嶺土石山地與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地帶,以渭河河谷為軸,南部諸山屬西秦嶺山系,北部諸山為隴山山系。南山主要有云霧山、太皇山、天爺梁、鐵籠山、樺林山等, 北山主要有建軍山—盤龍山、七家峴梁等。<br>鄉賢姚之萃先生有詩云:<br><b>六水七山天地寬,北雄南秀自天然。<br>水吐金銀山藏寶,靈氣橫生輩出賢。</b><br>這首詩把武山的山水地貌總結得十分到位,尤其是“水吐金銀山藏寶” 這句,點明了武山渭河奇石的來源與分布。<br>武山山青水秀,地靈人杰,非金屬礦藏有蛇紋巖、白云石巖、滑石、石灰巖等,這些巖體受自然諸因破裂,經水流沖刷,形成各種千姿百態的美玉奇石。筆者有五律一首歌詠:<br><b>萬山皆蘊玉,一水濯神奇。<br>琥珀昆崗出,鴛鴦古峽棲。<br>蛇紋杯影在,龍脈礦藏稀。<br>疊彩金剛木,媧皇五色遺。</b><br><h5>注 詩中所提玉石依次為 琥珀化石 鴛鴦玉 蛇紋巖 疊彩石 黑金剛 木紋石。</h5> <h3>渭河灘頭淘寶地</h3><div><br></div> <h3>渭河灘頭淘寶地</h3><div><br></div> <h3>老君山</h3><div><br></div> <h3>魯班山</h3><div><br></div> <h3>老君山南望灘歌鎮</h3><div><br></div> <h3>開價1千w的渭河畫面石《夢回大唐》</h3><div><br></div> <h3> <br> 2010年3月,甘肅省國土資源廳有關領導和甘肅省觀賞石協會籌備領導小組鄭忠、龍佐峰、蘇立社先生一行來到武山考察觀賞石資源,為中國觀賞石協會出版大型畫冊《中國石譜》(后被石界稱為《國譜》)取得了詳實的第一手資料。因當時賞石水平所限,筆者給蘇立社先生提供武山奇石品類時只匯報了鴛鴦玉、馬力疊彩石、沿安木紋石、渭河墨石(黑金剛)四種。后來《中國國譜·中國觀賞石資源分布·甘肅省觀賞石資源 》上采納了前三種,蘇先生告知是因為渭河墨石其他地方也有,不能算武山渭河奇石。天水地區的“四大名石”定為龐公石、鴛鴦玉、馬力疊彩石和沿安木紋石,武山獨占其三,足以窺斑武山奇石之得天獨厚并引以為榮。<br> 隨著廣大石友賞石理論的提高及審美視野的開闊,結合對《中國石譜》的認真研讀和實地考察,發現武山渭河奇石的品類之盛與檔次之高遠遠超乎人們的認知。有些因為產地或存量等因素被冠以別名劃歸他域,完全能夠理解。現依《國譜》排序甄別補充如下:<br><br><br><br></h3> <h3> 在武山首屆渭河奇石展上淘寶</h3><div><br></div> <h3>石頭叢中笑</h3><div><br></div> <h3>1 渭河畫面石 石種巖性—硅質巖、 巖石地質時代—古生代、主要礦物成分—石英、巖石結構構造—細粒結構 致密塊狀構造、摩氏硬度6·5—7。 產于渭河隴西——天水流域。大者如西瓜,小者如桃。礫徑一般10—30厘米,質地堅硬,色調沉穩古雅。大自然將礦物質浸染在巖石上而形成景物、人物、動物、建筑物等畫面。或以線條表現,或以色塊構成,窮極變化,無奇不有。(介紹模式下同)<br>2武山木紋石 屬大理巖、石炭紀、方解石、變晶結構 層狀構造、3—4。 產于武山沿安鄉。原石似粗糙的破朽木頭,經打磨后紋理如木紋,呈赤褐色,紋理清晰。一般在棕黃色背景上由黑褐色的線條形成山水、叢林、云紋等畫面,偶有人物等圖案。古樸典雅,頗具觀賞價值。體量一般在0·5—1米不等。<br>3疊彩石 又名馬力石、毛女石、獅屲石、寧遠彩玉等。 屬碳酸鹽巖、第四紀、方解石、細晶結構 皮殼狀構造、3。產于武山馬力鎮和漳縣貴清山麓。色彩豐富,以黃褐色為主,多呈層狀。經打磨可出現如千佛洞、牡丹花、行云流水等美麗圖案。體量一般20—40厘米。<br>4鴛鴦玉 屬硅化蛇紋巖、古生代早期、蛇紋石 石英、隱晶纖維結構 塊狀結構、4—6。產于武山縣鴛鴦鎮邱家峽、馬河桃花峽一帶。色呈翠綠、墨綠、橄欖綠熒光淡綠、黃、紅等多種。天然紋理如龍蛇舞動,霓虹繚繞,構成畫面色彩艷麗,光潔潤澤,引人入勝。結構細密,質地堅韌。抗壓、抗折、抗風化性好,可琢性強,光澤晶瑩,是玉雕工藝品、高檔酒具的配套鑲嵌和高級飾面的理想材料。<br>5黑金剛 又名渭河烏金石、渭河墨石等。屬石英變質巖、元古代、石英 長石、中細粒變晶結構 層狀構造、6·5—7。產于渭河流域。黑若墨玉,石質細膩,可制成打擊樂器,亦可雕成掛件、擺件。近年來原石頗受石友追捧。</h3> <h3>展廳一隅</h3><div><br></div> <h3>《何處春江無月明》</h3><div><br></div> <h3>渭河灘頭淘寶地</h3><div><br></div> <h3>6黃蠟石 屬石英巖、元古代、石英、隱晶結構 致密塊狀構造、7。產于渭河流域,表層的蠟油狀顏色來自鐵元素的氧化,石英巖塊破碎后滾入酸性泥土中,長期受其低溫溶蝕,表面產生蠟狀釉彩,油光細膩,溫潤可愛,大小不等,石友爭相收藏,據之為傲。<br>7條紋石 屬性待考。產于武山楊河鎮山區。石質堅硬,形狀奇特,多呈峭壁山崖狀,周身條理清晰,溝壑層疊,線條寬窄均勻,彎曲有致活而不板,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是裝點園林、美化庭院的優等景觀石。<br>8海綿化石 屬鈣質海綿綱、古生代。武山渭河流域時有發現。海綿是地球生命演化中的一種低等動物,在早期生命構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發現的已有1萬多種。外形呈杯狀、錐狀、圓筒狀、管狀、球狀等多種形態,常構成令人浮想聯翩的彩色畫面。化石為證,注解滄海桑田:我們腳下的土地,原來是曾經的海底。<br>9 珊瑚化石 屬珊瑚綱、泥盆紀。產于武山渭河流域。多為群體珊瑚,白、紅、灰色珊瑚分布于紅色或淺灰色石灰巖中。基質純凈、細膩、珊瑚圖案清晰,構成極具觀賞性的畫面。早些年無賞石理念,撿到此化石后常被訛傳為瘡石(據說會引發身上生瘡),唯恐棄之不及。<br>10螺類化石 屬頭足綱、石炭紀。主要產于洮河流域,渭河流域亦有發現。是距今3億年的螺類殼體化石。多螺旋為塔形、笠狀。一個個螺旋狀的宇宙符號,在石中形成神奇的圖案,展示詮釋著時空的變遷和生命的演化。<br>武山渭河奇石種類補充說明暫告段落,遺漏部分有待進一步的挖掘與完善。談到化石,不能不說武山還有兩塊現分別存于甘肅省博物館和武山縣博物館的國寶級文物——武山人頭骨化石。</h3> <h3>為組合石《一帶一路鑄輝煌》點贊</h3><div><br></div> <h3>愛石而畫石</h3><div><br></div> <h3>《獨釣寒江雪》</h3><div><br></div> <h3>《高歌一曲》</h3><div><br></div> <h3>渭河灘頭淘寶地</h3><div><br></div> <h3>鴛鴦玉《遠古的部落》</h3><div><br></div> <h3>北京山頂洞人頭骨復原雕像</h3><div><br></div> <h3><br></h3><h3> 出土于武山鴛鴦鎮大林山狼叫屲,定名為“武山人”的頭骨化石證明,縣境在3·8萬年以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與洪水猛獸作艱苦卓絕的斗爭。根據科學家最新的測定結果,將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人的距今年代,由以往的距今約1·8萬年改為距今約3萬年,但仍落后“武山人”約8千年。天水伏羲文化距今約8千年,中華文明距今約5千年。這組數字一比較,此化石的科考價值、文化價值以及經濟價值不言而喻。建議有關部門能將“武山人”頭骨化石復原成人像雕塑矗立在出土遺址上并擴大宣傳,讓地球人都知道三萬八千歲的老祖宗當年曾生活在這么一方承載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水土上。同時,“大美武山·魅力十有”的縣域又將呈現出一個完全以兩塊化石為主題而拓展的人文旅游新景點。<br> 武山渭河奇石,形態各異,內涵豐富,兼具形質色紋韻,鮮有皺透漏瘦丑,卻凝聚著深遠古厚重,把觀賞石文化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進入一個更新的領域,啟開一段鮮為人知的史前文明。正是:<br><b>石言人已久,三萬八千年。<br>植被森林密,川流種類繁。<br>任它狼叫屲,有我火升煙。<br>部落圖騰志,龍行出武山。</b><br><br></h3><h5>參考文獻:《中國石譜》,壽嘉華主編,中華書局出版 ;《武山縣志》,武山縣志編纂委員會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寶藏》《石友》等月刊;《逸璞石記》《逸璞石話》,蘇立社著,中國大地出版社出版等。 </h5> 2022年3月3日 <h3>渭河灘頭淘寶地</h3><div><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方市|
达日县|
崇文区|
泸州市|
万盛区|
遂川县|
灵石县|
遵义县|
昌吉市|
正镶白旗|
竹溪县|
马关县|
体育|
东辽县|
定兴县|
金华市|
东平县|
桂阳县|
广元市|
平利县|
卓尼县|
皮山县|
黄陵县|
乌鲁木齐市|
邵阳市|
平邑县|
永定县|
镇江市|
富阳市|
英超|
老河口市|
平武县|
额尔古纳市|
石楼县|
陇南市|
师宗县|
辉县市|
龙泉市|
高邮市|
珠海市|
简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