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昭寺位于拉薩老城區中心,建于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史說是藏王松贊干布為紀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后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筑,經歷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占地2.51萬余平方米的宏偉規模。</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196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大昭寺作為布達拉宮的擴展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是一座供奉眾多佛像、圣物以使信徒們膜拜的殿堂,經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大昭寺殿高4層,整個建筑的金頂、斗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梁則是西藏樣式,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使得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深深的凹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和布達拉宮相比,大昭寺的建筑雖然沒有布達拉宮龐大和雄偉,但是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她更有寺廟的氣息。</p><p class="ql-block"> 色彩繽紛的門楣、廊道、窗飾和帷幔,都彰顯著濃厚的藏民族的審美情趣,尤其是座落在廟宇屋脊的金頂,露臺上碩大的古鐘,在明媚的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發散出來的是藏民族古樸剛毅的精神品質。</p> <p class="ql-block"> 羅布林卡【1】位于拉薩市西郊,被譽為拉薩的頤和園,現在是拉薩著名的園林式公園。歷史上,是達賴喇嘛的夏宮。主要有格桑頗章【2】、金色頗章、達登明久頗章。占地36公頃,大小房間374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七世達賴參政后,駐藏大臣尊諭旨為達賴喇嘛修建了帳篷宮,這就是羅布林卡的前身。后來修建了格桑頗章,達賴喇嘛每年夏天在這里辦公。之后歷輩達賴喇嘛都在每年藏歷三月十八日從布達拉宮移居到羅布林卡,直到藏歷9、10月返回布達拉宮。</p><p class="ql-block"> 園內有植物100余種,既有拉薩地區常見花木,又有取自喜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異草,還有從內地移植或從國外引進的名貴花卉,堪稱高原植物園。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模最大、風景最佳、古跡最多的園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林卡,藏語詞匯,漢語譯為園林。西藏和平解放前,貴族上層、官家、寺院、莊園大多擁有人工建造的林卡。拉薩有大、小林卡達50余處,占地7800余畝,著名的有羅布林卡、德吉林卡、貢覺林卡、次覺林卡等。羅布林卡意為寶貝林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頗章,藏語詞匯,意為宮殿。羅布林卡中建得最早的一座宮殿,因是七世達賴格桑嘉措修建,故名格桑頗章。</span></p> <p class="ql-block"> 春末夏初,林卡里芳草吐翠,綠樹成蔭,鮮花盛開,溫暖的陽光下,每個窗戶外都飄動著褚頂白身的布幔,合著白墻紅瓦的房屋,相得益彰。樹蔭下,人們三三兩兩地在散步,有不少的家庭則是舉家出動,在草地上野餐,更有一些朋友的聚會,少說也有二十多人,席地而坐,聊天嘮嗑,分外悠閑自在。</p><p class="ql-block"> 林卡的圍墻大都涂抹成黃色和暗紅色,圍墻的表面凹凸不平,明顯地有著泥塊壘就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 扎什倫布寺位于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南的尼色日山下,藏語意為“吉祥須彌山”,始建于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其后多有擴建修繕。公元1600年,四世班禪羅桑確吉堅贊任扎什倫布主持時,對該寺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四世班禪是第一個被冊封的班禪喇嘛,從此扎什倫布成了歷代班禪喇嘛的駐錫之地。</p><p class="ql-block"> 扎什倫布寺占地15萬平方米,所有殿宇房屋共3600間,其建筑融合了藏區傳統建筑特色和佛教的特點,與拉薩的“三大寺”噶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寺”。1961年3月扎什倫布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整個寺廟都被沿著山勢蜿蜒迤邐的宮墻包圍,所有的建筑坂依山坡而建,背靠高山,座北地向陽,殿宇依次遞接,房舍疏密有序,雖迂回曲折,然布局和諧,漫步其中,既賞心悅目,又肅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此張照片來自網絡) </p> <p class="ql-block"> 江孜古堡(江孜宗堡)位于西藏江孜縣城里,也叫江孜宗山古堡,因古堡所在的石山叫宗山而得名。城堡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一座宮殿式的寺院。</p><p class="ql-block"> 江孜地理是一個盆地,當地農業非常發達,耕種的季節,在一片蔥郁的色彩當中,突兀聳立了一座赭黃色的石山,在石山上又佇立了一座白墻紅頂的城堡,一定格外地令人矚目,心生向往。</p><p class="ql-block"> 讓江孜宗山古堡最享盛名的是它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歷史。1904年4月,英軍繼1903年之后再次攻打江孜,他們憑著先進的武器,濫殺無辜,西藏軍民在宗山上用土制槍炮頑強抵抗兩個多月,終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武器落后及火藥庫意外爆炸,彈盡糧絕,抗英勇士全部壯烈犧牲。古堡上至今還保留著當年守軍的炮臺。電影《紅河谷》就是再現了當年那藏族同胞英勇悲壯、寧死不屈、保家衛國的光輝史詩。</p> <p class="ql-block"> 江孜縣城的海拔是4020米,宗山古堡的高度也就是100多米,因此古堡的制高點在4200米左右。盡管當地的友人一再告誡我們不要劇烈運動,但是,站在宗山古堡的山腳下,眼望著他的雄姿,想象著當年那炮火連天慘烈的畫面,耳邊仿佛回響著那些勇士們彈盡糧絕氣吞山河的吶喊,終難抵御去瞻仰他朝拜他的誘惑,我邀約了一位同行人…</p> <p class="ql-block"> 清晨,早早地起床,洗漱一番,帶著些許干糧,開始去探訪先輩的足跡。</p><p class="ql-block"> 山道,是泥土和石塊混合形成的,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城墻,沿著山勢拾級而上,炮臺依舊,石碑尚存,只是,山屋,無人居住,山門,破舊失修。但是,一路登攀,還是為當年修繕打造時的艱難而贊嘆,還是為當年抗擊英軍時的不畏強暴而自豪!</p> <p class="ql-block">步入山門,轉向后山。</p> <p class="ql-block"> 從這里可以望見綿延逶迤的城墻,望見秀美而華麗的白居寺</p> <p class="ql-block"> 山頭上,屋檐下,土墻邊,蹲守著不少的鴿子,在和熙的陽光下,它們一動不動,兩眼默默地注視著遠方,顯得特別的安詳和平靜。想著,在這么高海拔的山坡上,它們是如何度過漫長的寒冬,三五成群的它們又為何要集結在這里?忽地,我仿佛找到了答案:它們是在守護百多年前抗擊外敵而壯烈犧牲的英靈,它們在祈禱和平,祈禱安寧…</p> <p class="ql-block"> 白居寺,藏語稱“班廓曲德”,意為“吉祥輪大樂寺”,位于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江孜鎮,是一座藏傳佛教薩迦派、夏魯派、格魯派共存的寺院,是一座高達32米的九層佛塔建筑,多達數百個神龕和經堂,層層疊疊,非常壯觀,是中國建筑史上獨一無二的珍品。</p><p class="ql-block"> 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歷時10年竣工。它是一座塔寺結合的典型的藏傳佛教寺院建筑,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渾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筑充分代表了13世紀末至15世紀中葉后藏地區寺院建筑的典型樣式。并以精美的建筑、特殊的宗教價值和保存完好的壁畫和造像而著稱。寺廟各殿堂墻壁上繪有佛像,佛像色彩豐滿,莊重華美,據說佛像有十萬余幅,故得名十萬佛塔。</p><p class="ql-block">(此張照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 江孜隸屬于西藏日喀則市,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古老城市,在歷史上是西藏境內地位僅次于拉薩和日喀則的第三重鎮。江孜人杰地靈,氣候溫和,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江孜人民在這里留下了許多藝術瑰寶。</p><p class="ql-block"> 在江孜,除了永載史冊的宗山古堡和瑰麗無比的白居寺,它的古城也令人流連忘返,漫步在老城街區,各式洋溢著藏民族建筑美學的民居,鱗次櫛比,古樸堅實,色彩艷麗,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扎什倫布寺院里的僧人</p> <p class="ql-block">朝拜歸來的人們</p> <p class="ql-block">轉著經輪,馱著希望。</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歇一會兒。</p> <p class="ql-block">等候</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林卡的春光里</p> <p class="ql-block">趕集去</p> <p class="ql-block">席地而坐,說說心里話。</p> <p class="ql-block"> 隨處可見的信男信女們,一路上,他們匍匐在地,用身體丈量著路面,滿懷信仰虔誠地前行,去朝圣心中的至高無上。</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張我最喜歡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一位老婦人,木制的手杖挽在掌間,雙手合十,微笑著面對站在高臺上的僧人;身披絳紅色袈裟的僧人也雙手合十,報以同樣的微笑。感覺,他們在互道問候,互相祝福,老婦人臉上呈現出來的是虔誠的神情,僧人的臉上顯露出來的是敬愛的神情,陽光從側面投射過來,把兩人深情凝望的畫面,剎那間涂抹得無比的溫暖,這個溫馨的瞬間,永遠印刻在我的腦海里。</p><p class="ql-block"> 從西藏回來之后,我經常都會想起這個畫面,想起這個溫暖的瞬間,回味那種不分貴賤、無論貧富的情愫。每當有人遇到難處,我都會竭力去和他一起度過,是這張照片里的那一抹微笑鼓勵我去助人為樂,因此它如同一雙有力的臂膀;每當有人向我伸出援手,給我幫助給我力量,我也會想起這張照片,那是因為這張照片里的一抹微笑又像一個溫暖的胸膛,使我情不自禁地投入懷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冈山市|
全州县|
南平市|
临高县|
柳江县|
泰顺县|
宣化县|
赤水市|
屏东市|
安陆市|
白玉县|
济阳县|
荔浦县|
德庆县|
龙江县|
万载县|
东阿县|
新密市|
都昌县|
德清县|
满洲里市|
明溪县|
南漳县|
老河口市|
平顶山市|
北海市|
河南省|
苍南县|
岢岚县|
武乡县|
石家庄市|
乌兰察布市|
崇文区|
娱乐|
民和|
陕西省|
永胜县|
安龙县|
荆门市|
文成县|
潼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