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們是發小─從小家住在一個大院(五棟樓),1963年上小學(機車四校)在一個班級,1970年直升初中(151中)沒分班還在一起,1972年集體轉入85中學仍是同班,1974年中學畢業下鄉、工作,有的同學下鄉還在一個隊。</h3> <h3>1966年“文革”開始,停課一年多,所以我們小學在校7年。五、六年時,學校經常有學工學農勞動</h3> <h3>中學集體直升151中,學校是小學“戴帽”改的初中,校舍簡陋,學生經常勞動:打土坯砌圍墻等。冬天教室靠生爐子取暖,由當天值日生負責。還進工廠扛過水泥(從貨車上卸100斤的水泥袋),去運輸車間當養路工……</h3> <h3>那時寒假有撿糞任務,我和董光很能干,每天起早貪黑一盆盆的撿,送到學校,居然撿了兩千多斤!開學后在教室里收聽喇叭的開學典禮上,聽到了我倆的名字:被評為積肥能手。現在想來,真的很佩服那時十多歲的兩個小姑娘的吃苦精神的!</h3> <h3>學校為響應毛主席的號召,組織學生野營拉練,打起背包走去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聽憶苦思甜報告、下稻田干農活……</h3> <h3>連續兩年寒假,去夏雜服務。春節前的夏雜最忙:買廚具的買鞭炮的等等人很多,我們跟著師傅學站柜臺,一起賣貨</h3> <h3>1972年春季開學,我們集體轉到85中學。學校的校辦工廠是縫紉車間,輪班去勞動:扎鞋墊。每學期仍然有校外的學工學農勞動。1973年沒有畢業生,所以中學在校4年</h3> <h3>學生情況通知書,保存了50多年,很珍貴呦</h3> <h3>榮譽獎勵</h3> <h3>1974年8月中學畢業,除少數留城大部分同學一個面向:下鄉。春節農閑放假回沈陽,同學們總要聚聚的,之后工作生活結婚生子各自忙著……</h3> <h3>那時我們正青春</h3> <h3>1974年8月畢業前的一天,班主任常老師、語文劉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到北陵公園,游玩拍照,從此告別校園走向社會</h3> <h3>1979年7月,抽調回沈陽上班的、考學回沈陽讀書的姐妹們,周日相約去北陵游玩</h3> <p class="ql-block">1989年春節假期,幾個姐妹湊到一起,開心吃喝玩跳,“策劃”開春兒后咱們一日游去!重啟了間斷十年的相聚之幕……</p> <h3>這是聚在誰家呢?</h3> <h3>1996.9.1. 畢業22年,同學聚會(51人)</h3> <h3>2004.1.27. (正月初六)本歷年我們一起過生日</h3> <h3>2016.2.23. (正月十六)本歷年我們一起過生日</h3> <h3>我們是屬猴的</h3> <h3>2016.3.26. 我們和三位小學老師相聚</h3> <h3>2016.8.11. 畢業42年,同學聚會(45人)</h3> <h3>2017年2月末,我們一起海南貴州游</h3> <h3>我們的兒女們陸續結婚了</h3> <h3>泡泡浴 嘻唰唰</h3> <h3>2021.6.7. 丁香湖一日游</h3> <p class="ql-block">紀念入學60周年 1963~2023</p> <p class="ql-block">紀念畢業50周年 1974~2024</p> <h3>大院里,裝滿了童年的記憶<br>教室里,飄散著彌久的書香<br>同學是茶,品味一生的芬芳<br>同學是歌,唱出一生的溫暖<br>我們的故事,續寫一生的精彩……<br></h3> <h3>附:</h3> <h3>1. 五棟樓大院 2007年已拆遷</h3> <h3>2. 機車四校 (入學時叫機車車輛廠第四小學) 后來幾次變化:機車一中、84中、現在是43中。因做核酸檢測,有幸再次走進校園并進入教學樓內,感到很親切!</h3> <h3>3. 151中學 上學時三趟平房的校舍早已拆遷,新建為服裝職高,又更名幾次。看現在的校園狀況,可能又有變動?</h3> <h3>4. 85中學 上學時是平房,后拆建為金融職高,更名幾次,現在是沈陽市輕工藝術學校</h3> <h3>5. 和兩位小學老師的合影</h3> <p class="ql-block">6. 發小寫在我日記本上的贈言,無比親切永遠珍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县|
额济纳旗|
台湾省|
珠海市|
宿松县|
竹溪县|
广州市|
庆云县|
治县。|
永州市|
聊城市|
武清区|
葫芦岛市|
南丰县|
芜湖县|
宁明县|
海口市|
浦东新区|
台北县|
遂宁市|
绥芬河市|
得荣县|
汤原县|
渭南市|
尼勒克县|
泌阳县|
武宁县|
台湾省|
额尔古纳市|
汉中市|
蒲城县|
车致|
吴桥县|
锡林郭勒盟|
和田县|
城口县|
朝阳县|
虎林市|
柏乡县|
宝山区|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