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江永太鎮趕集,朱本瀧紀實攝影。2022年2月24日。</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當知青的時候,每七天要去趕集,把分的糧食拿到集市去賣,賣的錢,買些鹽、醬油、煤油等必需品。幾十年沒趕集了。很回味那些往事。今天興趣又去農村集市拍些集市作品。</p><p class="ql-block"> 趕集在農村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也是民間很早就流傳下來的民俗活動。趕集與趕會還有所不同,趕會其實就是現在的物資交流大會。趕集就是現在的集貿市場。趕會主要是指在商品經濟不發達的年代,農村自產物資與商品的一種經濟貿易交流形式。而趕集則是一個村甚至多個村選固定的日子進行物資交流。</p><p class="ql-block"> 趕會與趕集還有本質的不同,趕會一般一個村一年根據不同的季節選擇有一個日期或兩個日期的會期,會的日期到了,各種商販都會在這一天帶著自己的貨物提前村里,也許會在頭天晚上就在村的道路兩旁占據一片攤位。把自己感覺很滿意的貨物擺放在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就開始營業了。還有些村為了更好的辦好集會,增加集市的熱鬧氣氛,還會請當地的或者外地的戲班子唱幾天大戲。集會上小商小販所買的東西也都不同。舊時的會上有百貨市場、布匹市場、騾馬市場、建材市場、木材市場、農機具市場、陶瓷市場等等。而在村口還有一個比較短暫擺放的市場那就是買點心的市場,這個市場以買水果、方便面、雞蛋、酒類、炸油條、賣小吃的為主,主要是方便來串親戚或看朋友的人準備的禮品。過了飯點他們就陸陸續續撤出了。趕集就沒有這么熱鬧了。所以趕集只是簡單家用生活物資交流的一個集貿市場。鄉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年輕一點的大都外出打工了,家里留守的大都是老的老小的小,還要負責自己家的莊稼,春種秋收、施肥拔草、養豬、放羊的時間占了他們一年的大部分時間。村子里幾乎沒有娛樂活動,有的只是晚上空閑就到隔壁鄰舍串門,聊一聊莊稼收成,撥一撥別人的風流韻事,聽聽收音機。晚上十點過后,鄉民都不約而同地滅燈休息,村子就變得黑森森、靜悄悄,日復一日。能突破這種循環反復的,給鄉民帶來興奮的,恐怕是只有趕集、趕會了。趕集、趕會成了農民生活中的一部分。這就是那個年代的鄉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余县|
读书|
铅山县|
平遥县|
三河市|
区。|
河东区|
开鲁县|
蒙自县|
谷城县|
乌海市|
宜川县|
即墨市|
巴里|
深水埗区|
宁陕县|
洛阳市|
霞浦县|
博野县|
南岸区|
乌海市|
潜山县|
永仁县|
大庆市|
北碚区|
油尖旺区|
肥东县|
宜君县|
营口市|
正阳县|
绥德县|
阜平县|
漳州市|
马尔康县|
二连浩特市|
诏安县|
莱西市|
山东省|
胶州市|
滨州市|
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