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舟嵊要塞區的簡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陳圣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7年春節后,舟山警備區曾鵬程司令員,含著眼淚向全區官兵發表告別演講說:“舟山警備區,機關和部隊就分離了。機關還放在現在的昌國路,春節后改成舟山軍分區只領導四個縣人武部和定海的干休所了!部隊全部移交給東部戰區陸軍,成立一個海防旅,旅部在虹橋原113醫院舊址。以后老八師、老三縱、二十二軍、舟嵊要塞區、舟嵊守備區的根就是即將成立的海防二旅了!……”回憶這支光榮的部隊,這支英雄的部隊的歷程。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時侯,把老部隊的歷史整理成文,以作永久的紀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老八師</b></p><p class="ql-block"> 抗戰初期,第八師由山東的魯南、魯中、濱海等地方黨組織組建領導的數十支抗日武裝和八路軍一一五師、一二九師,抗日軍政大學的部分紅軍干部及少數紅軍連隊為骨干發展起來的。1945年9月14日,山東軍區所屬魯南第3團、第5團和第2軍分區主力團,在山東省嶧縣組成山東軍區第89師。王麓水任師長兼師政治委員,何以祥任副師長,劉春任政治部主任,轄第22、第23、第24團,共1萬余人。</p><p class="ql-block"> 22團前身系一一五師教導一旅三團,是抗戰初期由一二九師的兩個紅軍連隊、數十名紅軍干部為骨干所組建的津浦支隊和山東縱隊特務一團、二團發展起來的,后著名的蒙南支隊亦編入三團。</p><p class="ql-block"> 23團前身系一一五師教導二旅五團,是抗戰初期由兩個紅軍連隊,(其中洛陽營一連系1928年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的連隊)為基礎,編人蘇魯支隊及幾支地方武裝發展起來的。上述的三團、五團是抗日戰爭時期堅持魯南斗爭的主力團。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p><p class="ql-block"> 24團前身由微山湖大隊、獨立支隊和魯南鐵道游擊隊為基礎組建的。長期堅持在津浦線上和微山湖中與日寇、偽軍展開了殊死博斗,并出色地完成保障山東、華中和延安黨中央戰略交通線的任務,為八師獲得崇高榮譽作出了應有貢獻。</p><p class="ql-block"> 10月,歸津浦前線指揮部指揮,參加界河、光州、棗莊、韓莊等戰斗,攻占鄒縣、滕縣兩城,殲滅國民黨軍第19集團軍9000余人。師長王麓水在滕縣戰斗中犧牲。1946年1月,改稱山東野戰軍第8師,何以祥任師長,丁秋生任師政治委員,劉春任政治部主任。6月底,南下淮北,8月,參加泗縣戰役。9月,參加兩淮保衛戰,在來安集、漁溝一線,配合第2縱隊阻擊國民黨軍第7軍增援。10月底,北返魯南,出擊臺兒莊、棗莊,攻占南北羅、陶溝橋、燕子景等地。12月,在宿北戰役中,攻占制高點峰山、曉店子,全殲國民黨軍預備第3旅6000余人,對整個戰役起了重大作用。1947年1月,在魯南戰役中,攻克尚巖、鳳凰山和馬莊,協同兄弟部隊殲滅國民黨軍第26師師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老三縱</b></p><p class="ql-block"> 1947年2月,中央軍委決定,第八師、濱海警備旅、魯南第十師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何以祥任司令員,丁秋生任政治委員,覃士冕任副司令員,劉春任政治部主任下轄2個師,第8師番號不變,濱海警備旅改稱第9師,共2.5萬余人。2月,莊臨沂附近阻援,保障萊蕪戰役的順利進行。3月23日,魯南軍區第10師歸入第3縱隊建制,改稱第7師.4月,配合兄弟部隊發起泰安戰役,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72師,俘師長楊文泉以下官兵1.1萬余人。5月,于新蒙公路阻援,保障了孟良崮戰役順利進行。6月至7月,向外線出擊,連克大汶口、寧陽等地。9月初參加沙土集戰役。9月下旬,進軍豫皖蘇邊區作戰,攻占睢溪口、靈壁、泗縣等地。11月,破擊津浦路宿縣至固鎮段。12月13日,參加平漢路破擊戰,破擊許昌至官亭段鐵路,并攻占許昌城。25日至26日,配合晉冀魯豫野戰軍攻克金剛寺,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3師后,南下圍攻確山,迫使國民黨軍主力從大別山回援。</p><p class="ql-block"> 1948年1月,第7師機關分散至豫皖蘇邊區各分區工作,加強地方武裝建設,其部隊分別編入第8、第9師。3月,參加洛陽戰役,擔任對洛陽城東南和北面的主攻,全殲國民黨軍青年軍第206師。第8師第23團第1營首先突破東門,華東野戰軍授予"洛陽營"榮譽稱號。6月,參加豫東戰役,與兄弟部隊全殲區壽年兵團,9月,參加濟南戰役,向商埠攻擊,突破西門,為解放濟南做出了貢獻。第8師師長王吉文在戰斗中犧牲。11月至1949年1月,參加淮海戰役,協同兄弟部隊先在徐州以西張公店殲滅國民黨軍第181師和曹縣保安旅,后在殲滅黃維兵團和杜聿明集團中做出了貢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22軍</b></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關于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屬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建制。孫繼先任軍長,丁秋生任政治委員,彭德清任副軍長,來光祖任參謀長,劉春任政治部主任。董鳴春任后勤部部長。第8師第24團和膠東軍區南海獨立團合編為第64師,馬冠三任師長,李荊山任師政治委員。第8師第22、第23團改編為第65師,陳士法任師長,王六生任師政治委員。第9師改稱第66師,謝斌任師長、劉偉任師政治委員。全軍3.2萬余人。</p><p class="ql-block"> 4月,參加渡江戰役,在安徽蕪湖地區渡江后,進軍浙東,解放余姚、寧波,肅清穿山半島殘余國民黨軍。乙月,攻占象山,殲國民黨軍第87軍殘部。8月,攻占大榭島和梅山島,殲國民黨軍第75軍2個團。10月初,攻占金塘島,全殲國民黨軍第102師。</p><p class="ql-block"> 1950年1月,王一平任軍政治委員,張秀龍任副軍長,王六生任政治部主任。5月,攻占定海本島和岱山、長涂等島嶼,和兄弟部隊一起解放了舟山群島。同年12月中旬,第22軍一部在華東海軍艦艇部隊支援下,進攻浙東南韭山、檀頭山島,全殲守敵,解放兩島,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長江口的封鎖,為保衛華東海防安全創造了有利條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舟嵊要塞區</b></p><p class="ql-block"> 1950年5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軍進駐舟山群島,軍部駐縣城,軍直屬部隊駐今定海縣境,所轄步兵第六十四師、六十五師、六十六師,分別駐在岱山、定海、普陀縣境。1958年4月,第二十二軍與守備第十四旅合編組建舟嵊要塞區(軍級),隸屬南京軍區建制領導,要塞區機關設司令部、政治部、干部部、后勤部,駐定海城關,下轄岱山、定海,普陀、大衢、嵊泗5個守備區和要塞區高炮團、122榴炮團、教導團,要塞區機關以第二十二軍軍機關為基礎改編,岱山、定海、普陀、嵊泗守備區分別由第二十二軍第六十四、第六十五、第六十六師和守備第十四旅改編組建,大衢守備區以步兵第一九二團為基礎擴編,要塞區高炮團、122榴炮團、教導團分別以第二十軍炮兵基干團、炮兵第三四五團、步兵第一九三團為基礎改編,全區共約有2.5萬余人。1963年11月,大衢、定海守備區撤銷,1967年8月,定海守備區重新設立,司令員趙玉明、政治委員孫伯啟。1969年普陀守備區(普陀蘆花小灣嶺師部),中蘇珍寶島之戰后,就把師部前移調至普陀桃花島,1970年3月重新設立大衢守備區,司令員張延年、政治委員韓玉琦。1976年4月,定海、大衢守備區再次撤銷,要塞區下轄嵊泗、岱山、普陀3個守備區。1980年底,要塞區所轄3個守備區改編為3個守備師,其任務不變。1981年改編為嵊泗守備四師,岱山守備五師,桃花守備六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舟嵊守備區</b></p><p class="ql-block"> 1985年9月,舟嵊要塞區改稱舟嵊守備區(83351部隊)下轄岱山守備五旅、桃花守備六旅。1992年12月改為浙江省軍區舟嵊要塞區(副軍級?正師?一說當時只是領導高配副軍,待考),所屬部隊未變。1997年4月與舟山軍分區合并為浙江省軍區舟山警備區(正師級)編有海防團。嵊泗海防13、15團(老八師24團)岱山。海防17團(老師22團)普陀。海防18團(老八師23團)定海。炮兵團整合全區炮兵營編成,駐定海虹橋。船運大隊寧波。水線維護大隊。1999年增加了一個預備役高炮團。</p><p class="ql-block"> 岱山守備區駐防岱山、長涂等島,守備區機關駐岱山石馬岙。司令員夏天泰、政治委員李云龍,轄2個守備團。定海守備區駐防舟山島中西部,毛洋周。司令員張敬宗、政治委員齊安昌,下轄2個守備團。普陀守備區駐防舟山島東部和桃花、六橫、朱家尖等島。守備區機關駐沈家門(后駐桃花島)。司令員鄒志誠、政治委員邱布。下轄3個守備團。嵊泗守備區駐防嵊泗列島,守備區機關駐嵊泗菜園,司令員黃光裕、政治委員聶鳴九。下轄3個守備團。大衢守備區駐防大衢山等島,守備區機關駐漁耕碗。司令員賀國華、政治委員袁本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陸軍22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49.05-1958.04)</b></p><p class="ql-block"><b>軍政首長</b></p><p class="ql-block">軍長</p><p class="ql-block">孫繼先(1949.05-1950.10)</p><p class="ql-block">張秀龍(1950.10-1958.04)</p><p class="ql-block">政委</p><p class="ql-block">丁秋生(1949.05-1950.01)</p><p class="ql-block">王一平(1950.01-1950.10)</p><p class="ql-block">王六生(1950.10-1956.02)</p><p class="ql-block">方中鐸(1956.08-1958.0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舟嵊要塞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58.04-1985.09)</b></p><p class="ql-block"><b>軍政首長</b></p><p class="ql-block">司令員</p><p class="ql-block">周志堅(1958.05-1960.06)</p><p class="ql-block">張秀龍(1960.06-1962.05)</p><p class="ql-block">廖政國(1962.11-1965.05)</p><p class="ql-block">黃朝天(1965.05-1969.08)</p><p class="ql-block">王景昆(1969.08-1979.11)</p><p class="ql-block">夏天泰(1979.11-1983.05)</p><p class="ql-block">王保臣(1983.05-1985.08)</p><p class="ql-block">政委</p><p class="ql-block">張秀龍(1958.04-1960.06)</p><p class="ql-block">謝勝坤(1960.06-1962.06)</p><p class="ql-block">闕中一(1962.06-1963.09)</p><p class="ql-block">陳士法(1962.11-1964.11)</p><p class="ql-block">曹思明(1963.09-1969.10)</p><p class="ql-block">鐵 瑛(1964.10-1973.10)第二</p><p class="ql-block">鐵 瑛(1973.10-1978.09)第一</p><p class="ql-block">牟翰清(1973.10-1977.12)第二</p><p class="ql-block">楊映雪(1977.12-1983.05)</p><p class="ql-block">王慶楊(1983.05-1985.0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302旅</b></p><p class="ql-block"> 今年五月初,參加“郭繼勝連”命名70周年聯誼活動,對老部隊整編情況有所了解。原舟嵊警備區所屬部改編為海防302旅,屬東部戰區陸軍序列。全旅下轄海防一營(泗礁),一連(花鳥)、二連(構杞)、炮連(泗礁);海防二營(岱山),三連(大巨)、四連(長途)、五連(苗子湖)、炮連(岱山、為原郭繼勝連;海防三營(朱家尖),六連(普陀山)、七連(桃花)、炮連(朱家尖);海防四營(蘆花、為原洛陽營),八連、九連、十連,防空營(白泉),一連、二連、三連、指揮連。</p><p class="ql-block"> 編余部隊原13團、15團所部(含平山連),移駐南京,并入舟橋旅。原17團、18團、炮團所部(含人民英雄連),移駐滁州,并入原179旅(臨汾旅)。按新編制部隊改為摩步海防旅,等待換裝。如各海防營的炮連均為155自行加榴炮連,裝備155自行加榴炮6門和裝甲指揮車,可摩托化機動。外島海防連的炮排,裝備155自行加榴炮3門,2個步兵排裝備狙擊步槍、新式輕重機槍和步戰車,連隊配有裝甲指揮車,可摩托化機動。海防4營為步兵營,裝備步戰車實施摩托化機動。整編后連隊少了,人數翻番,戰力大增。據說防空營由高炮改導彈,裝備現代化程度更是了不得。經濟發展了,國家有錢了,部隊裝備更新換代自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功勛部隊</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支功勛卓著的部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等同志的直接指揮下,靈活運用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戰術,馳騁華東,轉戰中原,橫渡長江,挺進浙東,先后參加了泊兒、魯南、洛陽、開封、睢杞、濟南、淮海、渡江、舟山等重大戰役,歷經千余次戰斗,主攻并解放縣以上城池30余座,殲敵22萬余人,繳獲各種火炮800余門,坦克30余輛,汽車500余輛,輕重機槍4000余挺,以及其它大批武器裝備,由于善打硬仗、敢于攻堅,獲得陳毅司令員“袖子里的小老虎”、“很好的頭等兵團”的美譽。在歷次戰斗中,我部傷亡3.7萬人,身經百戰的原第八師師長王麓水,王吉文先后捐軀。</p><p class="ql-block"> 在和平年代,廣大官兵弘揚英雄部隊的特有本色,鑄就了以“以島為家、以苦為榮、艱苦創業、在浴血奮戰和立功創模的活動中”,在近70年的守衛和建設海防的歲月里,我正規化建設,圓滿完成了戰備訓練、國防施工、搶險救災和支援地方經濟建設等任務,使舟山群島成為堅不可摧的千島要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英雄部隊</b></p><p class="ql-block"> 這支部隊自組建之日起,就繼承了紅軍的優良傳統,將自己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不怕犧牲、英勇戰斗,在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全中國的征程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這支部隊英雄輩出,先后涌現了;“曲阜戰斗模范連”、“郭繼勝連”、“愛兵模范連”、“戴家村連”“張德勝連”“檀山戰斗模范連”、“平山連”、“許昌連”、“洛陽營”、“開封突擊模范營”、“人民英雄連”、“睢杞阻擊戰斗模范連”、“立訓文選排”等160多個戰斗集體和馬立訓、林茂成、何榮貴、安保全、陳金合、郭繼勝、張明、孫伯啟、于復祥、趙學安、孔祥坦、王蘭英、陳佃俊等1500多名英雄模范以及40000多名功臣。解放并駐防舟山群島以來,部隊又涌現出“全國乙等衛生模范連”、“守島模范”、“勤儉創業修理連”,楊光英、傅魯源、顏世珍以及“獻身海防的模范共產黨員”費根銀等眾多先進單位和個人。</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根據《22軍軍史》《舟山警備區部隊簡介》等材料編輯,僅供參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2017年6月30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海防戰士巡邏執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海島民兵軍事訓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要塞區警衛連隊列訓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要塞區子弟學?!坩有W</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福县|
长汀县|
枞阳县|
凭祥市|
平原县|
金秀|
湖南省|
漾濞|
东乌珠穆沁旗|
崇仁县|
东方市|
六安市|
奉节县|
南宫市|
沿河|
宕昌县|
万宁市|
灵川县|
兴隆县|
岢岚县|
屯留县|
甘南县|
公安县|
垦利县|
海丰县|
凤冈县|
日土县|
梓潼县|
遵义县|
尉氏县|
罗山县|
漳州市|
高密市|
准格尔旗|
康保县|
巴林右旗|
双辽市|
盐池县|
云龙县|
商丘市|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