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清平樂·會昌》</b></p><p class="ql-block">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p><p class="ql-block">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p><p class="ql-block">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 </p><p class="ql-block">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p> <p class="ql-block">電視連續劇《毛澤東》第24集劇照</p> <p class="ql-block">1934年,紅二十二師被迫在筠門嶺地區同敵人展開陣地戰、保壘戰,打得十分艱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筠門嶺東臨福建,南望廣東,北連會昌,距離紅色首都瑞金101公里,是水陸交通要道,粵贛邊區的重鎮,為兵家必爭之地。敵人要攻占會昌,一定要先奪取筠門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筠門嶺的前沿陣地便是盤古隘。方強部隊與敵人在盤古隘浴血奮戰,由于敵我力量極為懸殊,不得不放棄盤古隘,撤至筠門嶺陣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困守筠門嶺陣地,一方面進行部隊休整,另一方面抓緊修筑工事,迎接新的戰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筠門嶺戰斗終于打響, 敵人增加兵力發動進攻,這是場殊死的戰斗……炮聲、轟炸聲響成一片,濃煙蔽日,烈火騰空。終因敵眾我寡,陣地被敵人突破了,無法固守,高級指揮部允許部隊撤出戰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方強帶著一個營留作殿后,掩護全師轉移后撤。在撤退的路上,同志們期待著變化,盼望著曙光的出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撤退至筠門嶺以北的新開河高地進行休整,總結筠門嶺戰斗。這時前任師長程子華調走了,后任師長周子昆尚未到職,方強師政委代表師黨委總結筠門嶺戰斗失利的教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當大家一片茫然時,時任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澤東給方強打來電話鼓勵說“你們筠門嶺仗打得很好,你們是新部隊,敵人那么多,打了那么久,敵人才前進那么點,這就是勝利!”爾后毛澤東又明確具體地指示戰斗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體指戰員心潮澎湃,進行休整總結訓練。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于1934年6月底來到會昌,作了深入調查研究,正確分析了斗爭形勢,中國革命一定會勝利!在離開會昌時,以飽滿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寫下了光輝的詩篇《清平樂·會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此,方強與詩篇結下了不解之緣,從1934年7月至2012年2月方強將軍病逝,其間76年天天朗讀日日背誦:</p><p class="ql-block">東方欲曉,</p><p class="ql-block">莫道君行早。</p><p class="ql-block">踏遍青山人未老,</p><p class="ql-block">風景這邊獨好。</p><p class="ql-block">會昌城外高峰,</p><p class="ql-block">顛連直接東溟。</p><p class="ql-block">戰士指看南粵,</p><p class="ql-block">更加郁郁蔥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線將領和戰士們在實際斗爭中,認識到毛主席的正確領導,對王明左傾路線進行斗爭和抵制,風景這邊獨好!</p> <p class="ql-block">1934年,方強任紅22師政委。在紅軍時期歷任連、營、團、師政委(黨代表),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p> <p class="ql-block">方強將軍天天堅持大聲背誦《清平樂?會昌》</p> <p class="ql-block">方強將軍在青島療養時,在海邊一邊晨練一邊大聲背誦《清平樂?會昌》。</p> <p class="ql-block">王鴻鈞國家、國際lAO一級美術師、中國專家教授學術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墨跡選》編輯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贈送《清平樂 會昌》墨寶)</p> <p class="ql-block">天津書法大師韓世杰揮毫《清平樂·會昌》</p> <p class="ql-block">華人衛視副臺長毛體書法家方長溪揮毫《清平樂·會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方強個人簡介</b></p><p class="ql-block">1911年出生在湖南平江長壽街,1926年加入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平江青年義勇隊指導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工農革命軍,歷任工農紅軍連、營(中央警衛營)、團(軍委模范干部團)、師政治委員,參加過艱苦卓絕的長征和氣壯山河的西路軍戰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時期,歷任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長、旅政治部主任、兵團副政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合江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四十四軍軍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國后,歷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中南海軍及南海艦隊司令員兼政委、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國務院第六機械工業部部長、中央二彈一星專委會委員、國防工辦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勛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黨的七大正式代表,十二大、十三大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特邀代表。2012年2月8日方強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p> <p class="ql-block">圖文編輯:方展開(為紀念紅軍爺爺逝世十周年而編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江市|
衡东县|
芦山县|
望江县|
闽清县|
阿城市|
治县。|
德江县|
友谊县|
淮阳县|
黄山市|
乌拉特中旗|
旬阳县|
二手房|
高平市|
阿巴嘎旗|
遂昌县|
遂川县|
微山县|
安陆市|
东莞市|
塔城市|
洪湖市|
沧州市|
元氏县|
卢龙县|
黔江区|
鄢陵县|
巨野县|
徐汇区|
阳曲县|
板桥市|
礼泉县|
徐闻县|
万安县|
浏阳市|
平原县|
津市市|
汝南县|
南召县|
景德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