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0年10月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wèi)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主題展覽”是2020年10月19日開幕吸引240萬觀眾參觀展覽,閉展時間幾經(jīng)延期。展覽共展出照片529張、藝術(shù)品12件、圖表制字83幅、視頻12個,展品1900余件,其中一級文物近百件,首次對外展出文物800余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讓我們銘記志愿軍為保衛(wèi)祖國,抵抗侵略,為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和世界和平立下的不朽功勛,熱情贊揚志愿軍戰(zhàn)士用青春和鮮血譜寫的一曲捍衛(wèi)國家主權(quán)與民族尊嚴的壯麗史篇。同時,告慰廣大已經(jīng)步入耄耋之年的參戰(zhàn)者,緬懷那些在這場戰(zhàn)爭中長眠異國他鄉(xiāng)的烈士們: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沒有你們當年拋頭顱灑熱血,沒有你們用熱血青春換來的勝利,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你們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化身,你們是后來者永不熄滅的燈塔。</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和我的發(fā)小劉娟在2021年4月29日去軍博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wèi)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主題展覽。</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并留了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不忘初心、牢記使命。</b></p><p class="ql-block"><b> 在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讓我們向為了在新中國立國之戰(zhàn),獻出生命的先烈們,向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熱血的前輩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永遠不能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一進入展覽館仿佛看見當年昂揚渡江的部隊,戰(zhàn)火紛飛的朝鮮,冰冷刺骨的寒風,轟鳴震耳的空襲,泥濘坑洼的道路,硝煙彌漫的陣地,血肉粘壁的塹壕,黑暗憋悶的坑道,干澀難咽的炒面,呼嘯而來的槍彈、炮彈、炸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更多的是畫面是,無數(shù)戰(zhàn)斗在第一線的志愿軍勇士那年輕的身軀,樸實的面孔,堅定的表情,噴火的目光,沖鋒的腳步,遠去的背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那場戰(zhàn)爭已過去71年,當年參戰(zhàn)的數(shù)十萬志愿軍烈士早已化入黑山白水,歸國的將士也離世了許多,幸存者更是到了耄耋之年。時光會不斷地帶走各種記憶,但也會讓珍貴的東西留在歷史中,留在我們后代的腦海中,并一輩輩的繼承著、流傳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看見大廳的軍旗志愿軍12軍,我們就介紹幾個志愿軍12軍入朝時幾個前輩的青春的回憶,他們把青春奉獻給了戰(zhàn)爭年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志愿軍12軍31師93團1營長趙疇海前輩在朝鮮戰(zhàn)地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感謝后代趙京晉提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這是志愿軍12軍31師93團3營長甄申前輩和1營長趙疇海前輩。倆人一起參加五次戰(zhàn)役第二階段時,甄申前輩的戰(zhàn)地照、贈送給老戰(zhàn)友趙疇海前輩的照片。因當年的趙疇海營長比甄申營長歲數(shù)大,所以照片后邊甄申營長寫的是大哥。贈送給1營趙營長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備注;史料記載1951年5月,五次戰(zhàn)役第二階段穿插途中,93團一天之內(nèi)犧牲了三位營級干部:二營長高永祥前輩、三營長張景孝前輩、一營付營長王天朝前輩。營級主官只剩下趙疇海前輩一人,在這種情況下,團里派作戰(zhàn)股長甄申前輩到三營任營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感謝趙疇海前輩后代趙京晉提供照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還有那些身先士卒的軍長、師長、團長、營長、連長、排長、班長,沖鋒在最前沿的戰(zhàn)士。以及奮力支前的后勤保障人員、朝鮮老鄉(xiāng)……</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志愿軍12軍規(guī)屬志愿軍三兵團,是第二批入朝參戰(zhàn)部隊。參加五次戰(zhàn)役的部隊、三兵團代司令王近山是12軍的老軍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照片來自我在北京的大表哥在丹東攝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2軍的前身是中原野戰(zhàn)軍第6縱隊。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中原野戰(zhàn)軍第6縱隊時期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2軍時期,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功績。南征北戰(zhàn),赴朝參戰(zhàn),縱橫萬里,馳騁風云,取得無數(shù)勝利,為建立新中國、保家衛(wèi)國,流血犧牲,立下了汗馬功勞,許多不朽豐碑,鑄就了新中國的輝煌歷史。人民不會忘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2軍及其前身各部隊,在長期的革命戰(zhàn)爭中,足跡遍及鄂、陜、冀、豫、魯、晉、皖、蘇、浙、湘、貴、川等十幾個省,1950底出川更名中國人民志愿軍12軍。并和朝鮮人民軍一道,沉重打擊了聯(lián)合國軍的進攻。這支英雄部隊,先后作戰(zhàn)近千次,僅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時期就殲俘敵約50萬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照片來自合肥邵書凱叔叔后代邵建華老兄提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中間穿呢子軍裝的是12軍機關(guān)衛(wèi)生科石欽科長團級干部當年。出川前到合川軍大衛(wèi)生科布置出川任務(wù),后給軍大衛(wèi)生科連排干部合影。</b></p> <p class="ql-block"><b>1950年12月下旬,部隊開始行動,先后順長江運至漢口,再乘火車,經(jīng)平漢、德石路北上,于1951年1月27日前抵達河北省束鹿縣(軍部)、晉縣(31師)、深縣(35師),以及深縣磨頭(34師)地區(qū)集結(jié)待命。在河北進行了整編,各步兵團擴建了一個炮兵營配備57無后座力炮、120迫擊炮和高射機槍各一個連。34師、35師各擴建一個37高射炮營。各級后勤已調(diào)整和擴大了機構(gòu),組建了兵站和戰(zhàn)勤工作隊,擴充了醫(yī)療救護、運輸?shù)惹趧?wù)部隊,增添了物資技術(shù)裝備,配備了100多臺汽車、300余輛馬車,1000余輛手推車及擔架600副。全軍組成了萬余人的后勤隊伍。 完成整編后,召開誓師大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完成整編后,召開誓師大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51年3月12日,12軍乘列車從河北出發(fā),經(jīng)天津沈陽鳳城與3月19日到達遼寧省的灌水,永甸,寬甸地區(qū),在寬甸地區(qū),部隊進一步思想動員,強調(diào)群眾紀律,又進行了一次輕裝,這次輕裝每人除了帶兩套換洗的內(nèi)衣鞋襪,和簡單的日用品外,其余物品留存在寬甸留守處或自行處理,為了保守軍事秘密,凡事與解放軍有關(guān)的一切東西,一律不準帶入朝鮮,如立功證、照片,日記本等,大家把那些個自視為,“珍寶”,的小東西用布包好,寫上名字留在留守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再就是準備干糧,由于朝鮮的交通線,遭遇敵機嚴重破壞,加上部隊人員多,沿途沒有糧食供應(yīng),由于敵人完全掌握了制空權(quán)入朝后,部隊不能集中做飯,一路上只能吃干糧,所謂干糧,就是炒面部隊吃炒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炒面每人每天以兩斤計算,要帶36斤,解放戰(zhàn)爭的干糧袋是細長的,現(xiàn)在的干糧袋像褲腿一般粗,有一米二尺長,中間攔腰絎上幾條線,分做幾段,分別裝炒面,罐頭,餅干,或牛肉干啊!然后套在脖子上,像一個大項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在裝備方面,有沖鋒槍,步槍,輕機槍,子彈,手榴彈,防毒面具,小鐵鍬,背包,水壺,還有一塊可做雨衣,帳篷睡墊被單單價的多功能雨布。另外,每人還要給炮兵連隊攜帶一枚八二追擊炮彈或兩枚六零炮彈,粗略估算一下,每個戰(zhàn)士負重近六七十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51年3月21日,12軍從長甸河口開始過鴨綠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看看現(xiàn)在是幾點了?18點30分,每個人都默默記住那歷史性的一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浮橋下,鴨綠江水,緩緩的流著,天上的星星映在江里,搖搖晃晃,沒有一絲聲息,戰(zhàn)士們在用腳步測量橋的長度,默默的數(shù)著步數(shù),從中國到朝鮮,不過1500步,在這之前,這些剛準備扛鋤耕作的戰(zhàn)士們認為,朝鮮的炮聲在很遠很遠的天邊,鴨綠江是什么天塹?此刻,他們才明白,從祖國到朝鮮,還沒有重慶某一條街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34師、31師沿朔州、龜城、寧邊、介川、陽德之線南進; 第35師和軍直,沿朔州、新倉、云山、球場、德川、破邑之線南進。冒著敵機轟炸,翻山越嶺,晝宿夜行,總共連續(xù)徒步行軍步行18天,于4月10前到達戰(zhàn)役(即是:第五次戰(zhàn)役)集結(jié)地谷山、伊川地區(q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節(jié)選</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51年。4月17日。12軍部隊,從谷山,伊川,向,戰(zhàn)役出發(fā)陣地漣川進發(fā)。為了提高后勤保障能力,曾紹山軍長將后方機關(guān)勤務(wù)分隊軍教導(dǎo)大隊(原軍大更名隨營學校),文工團,等單位所能抽出來的馬匹,以及部分炮兵牽引車和首長的指揮車,組成了一只龐雜的運輸隊,這只運輸隊和許多步兵隊伍擠在通往漣川的公路上,防佛擰成一股大麻花,路有多寬,隊伍就有多寬,真正成了“八路軍”原35師軍務(wù)科長,韓文回憶說,行軍隊伍中,你推我,我推你,半天走不到多遠,路邊,敵人的鴨絨睡袋丟的到處都是,開始我還撿了一個子,想晚上能舒舒服服睡睡上一覺,隊伍那么擠,人的火氣也大,在擁擠中,我一生氣,干脆把鴨絨睡袋帶扔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志愿軍12軍戰(zhàn)斗在朝鮮軍史節(jié)選p53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陳明阿姨當年,時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2軍政治部秘書。感謝阿明阿姨后代提供照片!</b></p> <p class="ql-block"><b>據(jù)陳明阿姨回憶:在1951年4月22日至29日,也就是五次戰(zhàn)役第一階段,根據(jù)志司的戰(zhàn)略部署,中朝軍隊采取多鉗合擊的方式向南穿插。東西兩線的中朝軍隊達成突破后,曾紹山軍長指揮第12軍沿中路正面突擊,全軍將士頂著敵人強大的火力,在彈幕火海、槍林彈雨中,不怕犧牲、英勇拼殺、奮勇向前,以排山倒海、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猛向南挺進,一路猛打猛沖、所向披靡,沖鋒殲敵就是勝利。擊潰了土耳其旅,撕開了敵人防線,打垮了美二十五師,順利打過了三八線,進軍到漢城北部的議政府。美軍主力是機械化部隊,美軍逃跑的速度非???。留下漢城一座空城。第12軍乘勝向后撤之敵猛攻,在為時7天的第一階段攻勢中,志愿軍全線推進了50至70公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由于敵軍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突圍撤走,而擔任戰(zhàn)役迂廻穿插的我64軍雖頑強戰(zhàn)斗、奮勇拼殺、付出重大犧牲,但敵我武器裝備極不對稱,敵強我弱,火力相差懸殊,不足以有效壓制敵人,未能完成穿插包圍的任務(wù)(據(jù)第64集團軍報告,在1951年4~5月最激烈的戰(zhàn)斗中,中朝軍隊由于沒有空軍支援,在敵人強大火力的攻擊下被迫撤退,而為了避免遭受敵軍的空中打擊,反攻大多數(shù)是在夜間和惡劣天氣條件下實施的。)整個五次戰(zhàn)役第一階段作戰(zhàn)雖殲敵四萬余人,戰(zhàn)果不小,但對敵只形成了擊潰戰(zhàn),未能整團整師地殲滅敵人。</b></p> <p class="ql-block"><b>加之因為志愿軍后勤補給困難,敵人的空中封鎖、狂轟濫炸,嚴重遲滯了志愿軍的后勤保障,糧彈都靠戰(zhàn)士們自己背,僅夠維持一周左右,部隊消耗完糧食彈藥后,不得不停止戰(zhàn)斗,不然糧彈供應(yīng)不上,無法開展有效戰(zhàn)斗,只有待糧彈補充后才能繼續(xù)作戰(zhàn),也給了敵人以喘息之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所以第五次戰(zhàn)役第一階段必須適時停止。彭德懷司令員遂于4月29日下令停止進攻,并實施有組織地撤離。第12軍撤離至搶川休整六天后,即奉命隱蔽東移,配屬九兵團作戰(zhàn),在九兵團宋時輪司令員的統(tǒng)一指揮下,擔任遠距離穿插任務(wù),準備分割圍殲幾個偽軍師。十九兵團則佯攻漢城,鉗制美軍力量,給東線部隊創(chuàng)造有利的殲敵條件。一場更加殘酷的大規(guī)模廝殺,即五次戰(zhàn)役第二階段戰(zhàn)斗正在醞釀之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志愿軍第12軍政治部在三八線以南的一處山崖旁,軍政治部主任李開湘適時主持召開了第12軍政治部緊急會議,陳明阿姨到會做會議記錄。(僅靠大山邊兒右二戴眼鏡的是陳明阿姨,不仔細看還一為是男兵呢。右三政治部李開湘主任在講話。戰(zhàn)地照感謝陳明阿姨后代提供照片)</b></p> <p class="ql-block"><b>第12軍在打過三八線之后,戰(zhàn)場環(huán)境和條件更為險惡,五次戰(zhàn)役第二階段作戰(zhàn)即將開打,在極為艱困的環(huán)境條件下,為了使第12軍所屬各部隊堅決貫徹上級的作戰(zhàn)部署,保持勇猛頑強的戰(zhàn)斗精神和不懼艱難敢打敢拼的戰(zhàn)斗作風,第12軍政治部在三八線以南的一處山崖旁,軍政治部主任李開湘適時主持召開了第12軍政治部緊急會議,陳明阿姨到會做會議記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會上李開湘主任對戰(zhàn)前全軍政治工作進行了部署。并強調(diào)指出,所屬部隊必須不折不扣地貫徹執(zhí)行上級的作戰(zhàn)部署和指示精神,堅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克服困難、英勇戰(zhàn)斗。根據(jù)軍委指示精神,美軍既是“紙老虎”,也是“真老虎”,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和麻痹輕敵,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將“紙老虎”當作“真老虎”來打!所屬各部隊政治部必須進一步加強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積極開展戰(zhàn)地思想教育、宣傳鼓動。越是在困難的環(huán)境條件下,越不能放松部隊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時在部隊中開展強有力的政治工作,確保部隊始終保持一切行動聽指揮,英勇頑強的戰(zhàn)斗精神、鋼鐵般的戰(zhàn)斗意志、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作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通過強有力的政治工作,全軍上下精神飽滿、士氣高漲。“為祖國爭光”“為朝鮮人民報仇”“為中朝人民立功”的口號聲響徹部隊各個營地,請戰(zhàn)書、決心書、保證書像雪片般飛到各部隊政治部門。同時,第12軍軍委決定,在戰(zhàn)役第二階段作戰(zhàn)中,準備將絕大部分軍司政機關(guān)、勤務(wù)人員和軍文工團員等下派到各部隊協(xié)助戰(zhàn)地醫(yī)院工作、充實后勤運輸保障力量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五次戰(zhàn)役第二階段的惡戰(zhàn)險境中,軍直司政機關(guān),除留極少數(shù)人員保證軍首長指揮外,絕大部分軍司政機關(guān)、勤務(wù)人員和軍文工團員等,均下派部隊幫助工作。陳明阿姨當時是軍政治部秘書,在軍政治部召開緊急會議及圓滿完成全軍政治工作任務(wù)之后,積極請戰(zhàn)要求下部隊參加戰(zhàn)斗,被批準下派分配在加里山下第12軍野戰(zhàn)醫(yī)院六分院,院長羅玉琪老紅軍。任務(wù)是為傷病員轉(zhuǎn)換組織關(guān)系,協(xié)助醫(yī)院指導(dǎo)員工作,開展戰(zhàn)地思政教育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戰(zhàn)地浪漫婚禮照(防空洞前):志愿軍12軍104團團長任保俗(后任12軍軍長)、夫人李希阿姨(時任35師防疫辦公室助理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任保俗河北辛集人,12軍第九任軍長。1938年2月參加八路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任保俗軍長曾在129師385旅偵察隊任偵察員,在抗日軍政大學七分校任學員,在戰(zhàn)將王近山麾下任6縱偵察隊指導(dǎo)員、12野戰(zhàn)軍偵察營政委。1951年入朝作戰(zhàn),在李德生將軍指揮的35師104團任副團長。1952年8月,在金城防御“541”高地爭奪戰(zhàn)中,代理團長任保俗成功地運用了依托坑道、步炮密切協(xié)同、小兵群多次補充、逼近敵陣潛伏等戰(zhàn)術(shù),8月5日至7日,三天慘烈的戰(zhàn)斗,殲敵600余人。志愿軍總部隨行記者葛洛當時跟隨任保俗,將親眼目睹所記錄的戰(zhàn)斗實況,整理成《在前進指揮所里》的長篇通訊,登載在1953年《人民文學》第三期 。此戰(zhàn)后,參加戰(zhàn)斗的104團4連立集體一等功,楊春增烈士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并被志愿軍總部記特等功,此外還有戰(zhàn)士胡志先記為特等功,連長屈海群、衛(wèi)生員牟元禮各記一等功。戰(zhàn)后不久,任保俗被提升為104團團長。任保俗叔叔在五次戰(zhàn)役,金城阻擊戰(zhàn),東海岸防御戰(zhàn)中指揮并參加了104團的各類大小戰(zhàn)役和戰(zhàn)斗。并且在朝鮮獲得了愛情的收獲!在朝鮮和英雄的三等功臣李希阿姨結(jié)婚1954年隨軍凱旋回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杜成松叔叔志愿軍12軍野戰(zhàn)醫(yī)院六分院衛(wèi)生員。感謝杜叔叔女兒杜曉英提供照片和杜叔叔原文回憶錄(原創(chuàng))</b></p> <p class="ql-block"><b>朝鮮戰(zhàn)爭的第五次戰(zhàn)役是我所在的十二軍入朝參戰(zhàn)的第一仗。戰(zhàn)役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打得很順利。為了擴大戰(zhàn)果,部隊經(jīng)過短暫休整就投入了第二階段的戰(zhàn)斗。我醫(yī)院跟隨穿插的三十一師執(zhí)行任務(wù)。穿插部隊的任務(wù)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到達指定地域?qū)橙朔指铋_來,為后續(xù)部隊消天有生力量創(chuàng)造條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一、目睹戰(zhàn)友沖鋒陷陣</b></p><p class="ql-block"><b> 九五一年五月十六日黃昏,經(jīng)過激烈戰(zhàn)斗,前沿萍差不斷向前推進,敵人開始潰退,我們跟隨大部隊前進。半夜時分我們來到一座山上,此時山下槍炮聲齊鳴,曳光彈你來我往,爆炸的光焰此起彼伏,為的是爭奪敵人的二線陣地。一段時間后槍炮聲漸漸稀疏了。我們就在山岡上等待著。東方漸漸發(fā)白的時候,敵機又開始活躍起來了,偵察機在空中盤旋,戰(zhàn)斗機在群山中盲目地轟炸掃射。上午十時左右,突然山下又響起了密集的槍炮聲,我們在由岡上看得十分清楚:距我們四、五百米處有一片開闊地,只見許多志愿軍戰(zhàn)士正在向敵陣地發(fā)起沖鋒,戰(zhàn)士們前仆后繼、奮勇當先,他們手中的爆破筒,甚至他們向敵人投手榴彈時手臂揮動的動作都看得一清二楚……經(jīng)過激烈的爭奪,敵軍陣地被我軍占領(lǐng)了。我們是救護隊,不是戰(zhàn)斗隊,這種場面生平還真是第次見到。這一天天空睛朗,受敵機搔擾,隊伍不便行動,我們就一直隱蔽在山上樹叢中,時不時有敵炮彈從頭頂呼嘯而過,落在附近山溝里爆炸。中午時分有一枚迫擊炮彈正好落在我們七八個人附近,蘋好這是一發(fā)臭彈(霾彈),否則我們這幾個人都得“光榮”了。天慢慢黑下來,敵機“回窩”了,槍炮聲也停止了,群山一片寂靜。我們沿著山溝往下走到了公路邊,看見一塊不大的空地上,擺放著十幾具被凝固汽油彈燒焦了的戰(zhàn)友的尸體,整個身軀也不過兩尺來長了,有七、八個戰(zhàn)士在附近挖坑,推備掩埋灑牲的戰(zhàn)友。我們經(jīng)過烈士身邊時都不由自主地摘下軍帽致哀!同時也更激起我們內(nèi)心對侵略者的仇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二、“坐飛機”</b></p><p class="ql-block"><b> 坐飛機是種享受,而我們的“坐飛機”是種唐難。朝解五月,方物叢生,春腰花開,艷麗的“金達”意相開放,縣是養(yǎng)眼,深夜幽靜的山各里不時傳來布容鳥“布谷!布谷!的鳴叫聲,十分動聽。五月份也是朝鮮的雨季。我們行進的第三天就下起了大雨,雖然我們每人都有一塊雨布,但下半身總是被雨淋得濕的。為了避開故人,我們走的都是山間小道,有些山坡很陸,行走非常困難,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也確實如此:山陡路滑,走的人多了加上雨水沖刷道路顯得更加流濘光滑,許多山路不是走下去的而是兩手兩腳和股著地滑下去的,有些地段滑行速度還相當快,我們都笑稱為“坐飛機”一回“飛機”坐下來雙手雙腳和衣服上就都沾滿泥巴。由于成天爬山涉水,鞋子磨損很歷害,一雙力士鞋穿上四、五天鞋面就破了,鞋底也磨穿了,后來還是靠雙回力牌球鞋為之后二十多天行軍作了“貢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三、打白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在朝鮮作戰(zhàn),糧食彈藥等等一切物資都要靠國內(nèi)提供,當時制空權(quán)又完全控制在敵人手中,敵機經(jīng)常破壞我運輸線,加上雨季洪水泛濫,時常沖毀公路橋梁,給前方補給造成十分困難的局面。出發(fā)時我們每人都帶足十天的糧食,有大米、炒面,還有罐頭,加起來有二十多斤重,還有必不可少的洋鍬、雨布、鞋子,我們每人還要背一個藥包,每個人的負荷都在四十斤左右。天公又不作美,因此損耗很大,實際上到了第五;六天食物就開始緊張了,一個星期就斷糧了。部隊穿插到三七線附近,后方根本不可能補給。肚子餓了必定得想辦法;到敵人撤退的陣地上去找,有一次還真找到幾聽牛肉罐頭和一些米粉,但這也只能暫時充饑。朝鮮有一種野菜叫灰灰菜,據(jù)說可以吃,我們就挖來放點鹽充饑;聽說封鎖線上有被炮彈擊斃的馬匹,我們就乘敵炮擊的間隙去割一塊馬肉來煮了吃。還有一招,就是向***老百姓“借糧”。受***李承晚政權(quán)的負面宣傳,我們所到之處的老百姓都已跑光了。老百姓跑了糧食不可能帶走,很有可能藏在什么地方?我們就在房子周圍找,發(fā)現(xiàn)有可疑的地方就用棍子捅,回聲發(fā)虛的地方就用洋鍬挖。用這種辦法還真找到裝在缸里埋在地下的六谷、麥子、豆子等。此時真是如獲至寶,狠不得都搬出來帶走,可院長說不行,他說我們雖在異國他鄉(xiāng),大家都餓著肚子,但是群眾紀律不能忘,我們只能借點,夠吃一、兩餐就行了,再說他們回來也要吃的呀!我們醫(yī)院就四十多號人,遵照領(lǐng)導(dǎo)指示,一次“借糧”不超過百斤?!敖琛绷酥髮懮辖钘l,借條是這樣寫的:今借到貴戶六谷(或麥子、豆子)某某斤,請予解放后向當?shù)卣鬟€。此據(jù),中國人民志愿軍某某部隊,1951年5月某日。然后將“借條”放在缸里,用土蓋好,恢復(fù)原來的樣子。這是名符其實的白條,恐怕也是世界戰(zhàn)爭史上少有的白條。這種白條我們醫(yī)院也就打過兩次。由于是原糧也沒時間加工,只好將“借來”的糧食分給個人,放在罐頭盒里煮到半生不熟就吃了,因此好些人消化不良鬧肚子,但這也比餓著肚子好受呀! 突圍出來前的半個多月里就這樣有一餐無一餐,基本上處于半饑餓的狀態(tài)下生存的。</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四、勝利突圍</b></p><p class="ql-block"><b> 擔負穿插分割敵人任務(wù)的三十一師,原屬劉鄧大軍主力之一的十一軍,因抗美援朝才劃歸十二軍。三十一師是一支有著光榮歷史的部隊,下轄三個團中有兩個是紅軍團,其中九十三團原是朱德警衛(wèi)團,尤其是九十一團,在國內(nèi)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善打硬仗惡仗,戰(zhàn)功卓著,英雄輩出。此役在團長李長林的指揮下進展神速,提前完成了預(yù)定任務(wù)。因前進較遠,糧彈更難接濟,戰(zhàn)役于五月二十日結(jié)束,部隊開始北撤。敵因摸著了我進攻只能持續(xù)一周左右的弱點,敵稱之為“禮拜攻勢”,故當我部隊轉(zhuǎn)移之際敵得以增援,即向我反撲追擊。向北轉(zhuǎn)移遇到許多困難:公路被炸毀或者在公路上擱置重型坦克致使部隊行進極為不便,敵機又不斷搔擾,敵炮在我必經(jīng)之路上建立炮火封鎖線;還有敵人搞的心理戰(zhàn),每到黎明和黃昏,敵人的宣傳機上的高音喇叭就用漢語廣播勸降,每天都撒下大量傳單,妄徒動搖我軍心。殊知敵人的這些伎倆對為正義而戰(zhàn)、對由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來說只能是妄費心機,也是徒勞的。當時部隊的通訊裝備也相當落后,軍師、師團之間有電臺聯(lián)絡(luò),下面就靠通訊員送信傳遞了。有一天上午我們和師指揮所走到一起了,他們正在架設(shè)電臺,用手搖發(fā)電機為電臺發(fā)電。只見師長趙蘭田(老紅軍,五五年授少將軍銜,后任武漢軍區(qū)空軍司令員)拿起話筒直接向軍三號喊話(軍三號是副軍長肖永銀,五五年授少將軍銜,后任南京軍區(qū)裝甲兵司令員、軍區(qū)參謀長、成都軍區(qū)副司令員)向首長請示下一步行動方向,情況之緊急可見一斑。因為部隊進展太快,師部和九十一團失去了聯(lián)系,聽說是師長命令師作戰(zhàn)科副科長楓亭帶一個通訊員追了一天一夜,找到九十一團直接傳達后撤命令的(失去聯(lián)系是因團里電臺在下山時不慎摔壞了)。突圍了十幾天友鄰部隊上來了,將敵人阻擊在三八線附近。突圍出來后我們就回到軍衛(wèi)生部的序列。九十一團在團長率領(lǐng)下繞道東海岸建制完整地回到后方,受到志愿軍司令部的嘉獎,李長林也由團長提升為副師長。此役雖然僅一個多月時間,但十分艱苦。醫(yī)院的救護物資在戰(zhàn)役第一階段就被敵機炸得所剩無幾了,藥品奇缺,生了病也沒藥醫(yī)治。醫(yī)院有個女文化教員(名字記不起來了)也是浙江人,她是馬寧的夫人(馬寧,戰(zhàn)斗英雄,時任空軍師長,后來曾任過空軍司令員),天下著大雨正逢她月經(jīng)來潮,不慎跌入水渠,患了尿路感染,小便次數(shù)很多,為了不掉隊,只好蹲在隊伍邊上“解決”,一直堅持到部隊休整地才得以回國診治。整個穿插過程中我們醫(yī)院只收容過三批傷員,每批六、七十人,醫(yī)院為每批傷員留下兩名醫(yī)務(wù)人員和一名炊事員為他們服務(wù),其它人員繼續(xù)前進。留下來的傷員和工作人員,他們的醫(yī)療和生活是如何解決的及以后的去向我們就不得而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五、戰(zhàn)友情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我一個戰(zhàn)場上的新兵,在第五次戰(zhàn)設(shè)這樣殘酷的戰(zhàn)斗環(huán)下能堅持下來:華的是必勝的信含和戰(zhàn)友的幫助,特別值得一操的是我最垂密的戰(zhàn)友郭樹科同志,他1943年參加八路軍,在我們醫(yī)是護士長,他除了管好屬下兩個看護班外,幾平把所有的心面都化在我和另外一位戰(zhàn)友的身上了。他教我們?nèi)绾畏揽辗赖?掩護我們過封鎖線,在自己同樣挨餓的情下找到一點食物總是讓我們先吃,稍有一點體息時間總是叫我們先體息,他卻為我們燒水燙腳,為我們把衣服鞋子供中,在困境中給我們講述抗日戰(zhàn)爭期間粉碎日寇掃蕩的艱苦斗爭,鼓勵我們要堅強、要堅持再堅持,絕不能掉隊,堅信勝利一定屬于我們。說真的,如果沒有他的幫助與鼓勵,下知要多吃多少苦,多受多少罪呢?1951年底部隊整編,郭樹科同志調(diào)三十四師工作,我們就失去了聯(lián)系。后經(jīng)多方打聽終于在1994年得知他離體河北省故城縣,得知消息我很快趕去故城縣探望,此時離我們分別已整整四十三個年頭了,見面時別說有多激動了!這在當?shù)剡€被傳為一段佳話。郭樹科同志1997年去世了,但他水遠活在我的心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在前線挖交通溝</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杜成松回憶錄原創(chuàng)</b></p> <p class="ql-block"><b>第五次戰(zhàn)役結(jié)束后,部隊經(jīng)過四個多月的休整,重上金化地區(qū)前線參加阻擊戰(zhàn)。此前部隊經(jīng)過整編,我被調(diào)到三十一師炮兵團衛(wèi)生隊工作,由于一線部隊接防不久,前線步兵團從團到營沒有交通溝,很容易遭敵空襲和敵炮火襲擊,給向前線運送人員、物資帶來不少困難。因此師里決定由我們炮兵團組建一個臨時工兵連,到前線挖交通溝。團直屬隊抽調(diào)人員組建兩個排,衛(wèi)生隊組建一個排,由指揮連副連長和指導(dǎo)員帶隊,于一九五二年一月初到達指定位置。我們的任務(wù)是從團到營指揮所之間挖一條寬1.2米,深1.6米,長3000余米的交通溝和在營連之間挖30個反坦克三角坑。月份是朝鮮的隆冬,氣溫都在零下二、三十度,非常寒冷。作業(yè)點離前線僅幾公里,時常有敵炮彈從頭頂呼嘯而過,白天敵偵察機不停地在上空盤旋,戰(zhàn)斗機也時不時來“光顧”,我們只能在夜間摸黑施工。由于長時間超低溫,凍土層就厚達一米左右,用十字鎬一挖只崩出一個幾公分的小白點,作業(yè)十分困難,一個班一晚上挖不了幾米,人也十分辛苦,兩天下來人人手上都打起了血泡。后來連隊動員開展竟要,大家動腦筋想辦法,有的把層下面的土先出來天黑出發(fā)天亮前回來,來回五、六十里的路程,有一次派了四個戰(zhàn)士去,到第三天都沒回來,連隊派人沿途去尋找,終于在一個坍塌的防空洞里找到了。原來他們回來時又冷又疲勞,想在路邊的防空洞里休息一下,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因防空洞已長期無人居住,人進去后化了凍塌了下來把人給壓死了幾十天里,我們只能洗“旱澡”,身上出了汗用手一搓就搓下許多“面條”,因為長期沒洗衣服,身上長滿了虱子,我們就把換下來的衣服放在雪地里凍,這樣虱子是可以凍死些,可過上一、二天虱卵又變成了虱子照樣咬人。經(jīng)過連續(xù)五十多天的施工,終于完成了3000多米交通溝和30個反坦克三角坑的任務(wù),我們也經(jīng)歷了一次惡劣環(huán)境下的考驗。令人欣慰的是此后近一年的阻擊戰(zhàn)中,我們挖的交通溝為前線運送糧彈、減少人員傷亡和物資損失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一次敵機空襲下的搶救杜成松這件事雖然過去已有六十多年了,今天回想起來好像就在昨天,令現(xiàn)思緒萬于那是一九五一年初,在中朝軍隊的英勇抗擊下,抗美朝戰(zhàn)爭經(jīng)歷了四次較大戰(zhàn)投后,把美國為首的侵略軍趕回到了“三八”線附近為了進一步擴大戰(zhàn)果,徹底打散慢略者,是年三月底,我所在的野軍戰(zhàn)醫(yī)院隨中國人民志愿軍十二軍告別了祖**親,雄糾糾氣昂昂地跨過了鴨綠江,上了朝鮮國土,與先期入朝的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并用戰(zhàn)斗,大部隊晝伏夜行,經(jīng)過十八天行軍到達了朝鮮前線,一路行進所經(jīng)之地,親眼目睹美帝在朝鮮犯下的酒天罪行,他們狂表成炸,朝鮮城鄉(xiāng)到處是斷壁殘垣,他們殺害了無數(shù)無率的朝鮮平民,欠下了累累血債。一天部隊從谷山那(相當于我國的縣)城中央穿越而過,眼見滿目瘡夷,瓦礫遍野,一片廢墟其修狀比起日本侵略者年在中國實行的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有過之而無不及,行軍途中雖然也曾遇到過幾次空表,因為是在夜間,但都只是有驚無險四月一十二日,第五次戰(zhàn)投打響了,我們野戰(zhàn)醫(yī)院六院的務(wù)下的和初治,然后將傷員轉(zhuǎn)送到后方基地醫(yī)院治療。醫(yī)院駐扎在一個山岙里,那里有幾間比較完整的民房,因為離前線很近,沒有群眾居住,醫(yī)院就利用那幾間民房臨時安置傷員,戰(zhàn)斗打響的第一個晚上,接收了四十多名傷員,經(jīng)過初步處理天亮前都轉(zhuǎn)到了后方,第二天白天,敵機“黑寡婦”(敵人的一種偵察機,機頭是紅色的,機身是黑色的,志愿軍戲稱它為“黑寡婦”)飛來在醫(yī)院駐地上空盤旋了兩圈就飛走了,也沒引起我們注意,第二天晚上又接收了一百多名傷員,由于車輛運輸?shù)仍?到天亮時仍有三十多名傷員未能轉(zhuǎn)走,次日上午,醫(yī)務(wù)人員正在為傷員處理傷口,“黑寡婦”又在空中出現(xiàn)了,這次也只盤旋了兩圈就飛去了,大家還以為和昨天一樣,也沒把它當回事,大約過了十多分鐘,空中突然出現(xiàn)了四架“油挑子”(一種美制F86噴氣戰(zhàn)斗機,速度快、火力強,當時是較先進的機種,因兩個副油箱在機翼倆側(cè)志愿軍都叫它“油挑子”)。這時羅院長(是老紅軍)發(fā)現(xiàn)情況不妙,叫大家放下工作趕快把傷員從民房內(nèi)向山上轉(zhuǎn)移(離山腳百余米),說時遲那時快,我們十多名醫(yī)務(wù)人員扶的扶,背的背,將傷員向山腳轉(zhuǎn)移,只見敵機繞了一個圖就開始傭沖了,邊俯沖邊往下扔凝固汽油彈(一種燃燒性極強粘稠性極高,沾到那里抹都有抹不掉的)頃刻間只見屋頂馬棚頂就燃起了能能大火,“油挑子”扔完燃燒彈又胡亂地掃射了一通機關(guān)槍氣走了?!坝吞糇印眲傦w去緊接著又6四野馬式戰(zhàn)斗機(一種螺旋漿機,飛速不是太快,這種機1952年下半年后就很少看見了),敵機在上空盤旋一周后就一架接著一架邊俯沖邊打機關(guān)槍。當敵機開始俯沖時羅院長就大聲喊叫“快臥倒,快臥倒!”我們就和傷員一起趴在地上一動也不動,當敵機拉起升空時,羅院長就叫大家“快起來跑,快起來跑!”這時我們就扶著傷員向由邊跑。敵機在輪番掃射,我們就利用前一架敵機掃射后,后一架敵機俯沖前的十幾秒鐘的間隙起伏著來來回回將傷員陸續(xù)轉(zhuǎn)移到山上密林中。敵機的機關(guān)槍口徑大,火力強,彈著點最近的離我臥倒的地方只有二十來公分,子彈打在地上濺起的泥土就落在頭上身上。那時完全沒有考慮個人安危,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保護傷員,一定要把傷員轉(zhuǎn)移到安全地帶,絕不能讓階級兄弟二次負傷。經(jīng)過二十多分鐘的緊張搶救,終于將傷員全部轉(zhuǎn)移到了山林中,敵機飛走了,羅院長清查入數(shù),沒有一個傷員因空襲二次負傷,醫(yī)務(wù)人員也安然無落。我們出色地完成了在敵機空襲下?lián)尵葌麊T的任務(wù)。為了表彰這次搶救傷員的突出表現(xiàn),軍后勤部覺委為我們六分院記集體功一次,為王良才同志記大功一次(女看護員,十九歲,她一人救子四名傷員),為我在內(nèi)的四人各記小功一次,另有多人受到表揚這次空表然人員沒有傷,但的損失還是重的,時來的物資燒所剩幾還有不會說話的“戰(zhàn)友”一軍馬,因馬棚被燃燒彈擊中起火,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軍馬在烈火中嘶叫、蹦跳掙扎,卻不能去施救其中只有兩匹軍馬韁繩被燒斷幸免于難,其余十匹被活活燒死。(出國時配四輛馬車,每車配三匹馬)軍馬,我們無言的戰(zhàn)友,它們?yōu)榱俗鎳陌矊?為了朝鮮人民犧性在抗美援朝前線,我們都十分傷心惋惜!當晚就在附近山溝里把軍馬的遺體掩埋了。此次空襲也是敵人給我們上了一課,告誡我們這里是朝鮮戰(zhàn)場,與在國內(nèi)打仗不同,這里打的是現(xiàn)代化戰(zhàn)爭,面對的是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此次空襲對我們每個經(jīng)歷過的人都是實戰(zhàn)鍛煉與考驗,我們從中吸取了教訓,為戰(zhàn)役第二階段的救護積累了經(jīng)驗,是一筆寶貴財富。此次空襲我們也交出了昂貴的“學費”,醫(yī)院喪失了運輸力,特別是救護物資十分匱乏,因此使得我們在戰(zhàn)役第二階段的戰(zhàn)地救護工作處于十分被動與困難的境地。迎頭痛擊一目睹高射炮打敵機杜成松朝鮮戰(zhàn)爭經(jīng)過第五次戰(zhàn)后,故我雙方處于膠著狀態(tài)戰(zhàn)爭也由運動戰(zhàn)轉(zhuǎn)入了陣地戰(zhàn),期間我方兵員充足,物資豐盒,武器裝備也有了很大改獸,原先我?guī)熥畲蟮幕鹋诰退闶巧搅?1951年底師組建了炮兵團,還成立了高炮營(按志愿軍序列排列番號是高炮51營),雖然只是37毫米高炮,但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此時制空權(quán)雖仍被敵人控制著,美國佬的飛機已不像我們初入朝時那樣瘋狂了,但它對重要目標,如交通樞紐、兵站、橋梁等等,經(jīng)常實施重點轟炸。我們團的高炮營就奉命保衛(wèi)通往金化前線的北漢江大橋(北漢江上有好幾座大橋),它原本是一座鋼筋水泥橋,由于多次遭受敵機轟炸,原來的大橋已面目全非,無法使用,后來在它旁邊架設(shè)了一座浮橋,我方的車輛就是通過這座浮橋?qū)椝幬镔Y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大橋離我們炮團團部僅四、五公里它在平原,我們在山上,可以說就在眼皮底下。高炮營接受任務(wù)后,在大橋南北兩側(cè)構(gòu)筑了高炮和高機槍陣地準備迎擊來犯之敵L五二年六月卡五是朝戰(zhàn)爭兩周年,團首長這一天敵機會有動,高炮這一天要人不離炮,加倍警戒,六月二十五日,天空萬里無云,艷陽高照,能見度極好。一大早指戰(zhàn)員們就進入了陣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信上嚴陣以持,等呀,等呀,等到上午十時還不見敵機影蹤炮手們都有些不耐煩了,這時營連領(lǐng)導(dǎo)指出:戰(zhàn)場情況瞬思萬變,越是平靜越要提高警惕,耐心堅守崗位。果然,十時二十分左右,隱聽到遠處傳來的馬達聲,只見南邊天空出現(xiàn)十多架敵機,敵機離大橋越來越近,陣地上早已作好避敵的準備,可是,當敵機飛過大橋上空時并未降低高度。難道敵機是飛往別處執(zhí)行任務(wù)的?正當大家感到有些失望時,敵機開始改變隊形了,領(lǐng)頭的敵機繞了個弧形掉頭呼嘯著直向大橋方向撲來,后邊的敵機一架接著一架向大橋和炮陣地沖,并向大橋和炮陣地扔炸彈和打機關(guān)槍。說時遲那時快,指揮員一聲令下,先是我北岸陣地的炮火開始射擊,緊接著南岸的炮火也打響了,十二門高炮和十二挺高射機槍一齊向敵機開火,給敵機以迎頭痛擊,只見天空中出現(xiàn)了許多小白點(高射炮彈到一定高度后會自動爆炸,小白點就是炮彈爆炸后形成的)敵機遭受炮火阻擊,慌亂中命中率極低,炸彈在河水中爆炸,濺起一根根高高的水柱,為了躲避我炮火擊中,敵機提早拉起了操縱桿爬高升空。此時,只見一架敵機冒看長長的黑煙(顯然是被我炮火擊中了)向***方向連,橋距高前線僅公里,估計它也不了多遠就會在鮮墜的斗在數(shù)機在輪攻擊,地面火在經(jīng)烈射擊,只又有兩機出液的是向南方向飛去一又有兩架敵機被擊中。這時,其余飛賊見同伴狼狽述竄也無心戀戰(zhàn),也陸續(xù)向南逃去。但是敵人并下甘心失敗,過了半小時又有八架敵機來襲。經(jīng)過短暫的休整,又受初戰(zhàn)勝利的鼓舞,陣地上勇士們士氣十分高漲,就等敵機來犯了。這次敵機是由南向北攻擊了。又是一陣猛烈的炮擊,只見一個白球似的物體在空中飄蕩,下邊還掛著個黑點,原來是敵飛行員跳傘了。一架敵機拖著黑煙栽倒在漢江北邊的曠野里爆炸了,一股濃煙從地上升起—又打下了一架。那個小白球帶著飛行員落到了地上、此時,敵機也不再炸橋了,而是飛向了飛行員降落的地域,在其周圍百余米處建立封鎖區(qū),等待救援機的到來。大約過了十幾分鐘,從南邊飛來一架直升機,徑直飛向敵飛行員所在地上空,放下軟梯將敵飛行員救上了直升機。因不在高炮的射程內(nèi),高炮也無能為力。本來只要直升機稍稍繞一下彎,避開高炮陣地飛行員也就被救回去了,可不知為什么,大概是嚇昏頭了直升機竟然朝著高炮陣地上空飛來。當直升機飛臨我陣地上空時,高度不超過1000米,是37高炮的絕對有效射程,此時六門高炮對準一個日標—直升機猛擊,多發(fā)炮彈同時命中敵機,只見直升機在空中晃了兩下,就垂直墜落在了我高炮陣地上,機毀人亡,連同被救上去的飛行員,總共四名空中飛賊就這樣回了“老家”此次戰(zhàn)斗歷時約兩小時,擊落敵機三架(包括直開機擊傷敵機四架擊敵四名。我方一名炮長犧,兩名負傷,被炸毀高炮一門。大橋被炸毀一小段,當天晚上就搶修好,到下半夜車輛就暢通無阻了。因我在團部衛(wèi)生所工作,有幸和幾位戰(zhàn)友在團部駐地山頭上目睹了這場高炮打敵機的全過程,真過癮呀!我們還時不時地為打下敵機歡呼,有時還情不自禁地在原地跳躍!祝賀他們打得好!為表彰此次戰(zhàn)斗的勝利,志愿軍司令部為高炮51營記集體二等功一次,另有多人立功受獎。此后,高炮51營與敵機展開了游擊戰(zhàn),輾轉(zhuǎn)多個陣地,取得重大勝利。從入朝參戰(zhàn)到停戰(zhàn),共擊落擊傷敵機一百多架次,在志愿軍高炮營中戰(zhàn)績名列第二。</b></p> <p class="ql-block"><b>這就是王良才阿姨是杜成松叔叔回憶錄提到的立大功一次,他的戰(zhàn)友。據(jù)文興恵阿姨,袁素芬阿姨回憶;王良才阿姨又調(diào)野戰(zhàn)醫(yī)院二分院,是文阿姨護士班的班長,文阿姨說王良才阿姨又是志愿軍歸國代表團成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感謝志愿軍12軍野戰(zhàn)醫(yī)院二分院孫瑞發(fā)院長夫人袁素芳阿姨及副院長邵書凱前輩后代邵建華老兄提供圖片。</b></p> <p class="ql-block"><b>志愿軍12軍偵查科參謀董聲岐伯伯山西人,抗日軍大畢業(yè)的老八路,抗美援朝時隨肖永銀軍長先期入朝對接第一批入朝部隊,隨李德生副軍長參加上甘嶺戰(zhàn)役,是上甘嶺戰(zhàn)役指揮所成員之一。</b></p> <p class="ql-block"><b>上甘嶺戰(zhàn)役期間帶領(lǐng)偵察員抓聯(lián)合國軍俘虜(舌頭)經(jīng)審訊.為上甘嶺指揮所提供了有價值情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石欽老前輩在朝鮮照片。感謝袁素芬阿姨提供!</b></p> <p class="ql-block"><b>經(jīng)董伯伯回憶;當年軍后勤部入朝時有個,獸醫(yī)科、科長是衛(wèi)生科長石欽前輩兼。</b></p> <p class="ql-block"><b>石欽科長是抗日戰(zhàn)爭初期,參加八路軍的。他是河北魏縣人。加入129師后在太行山南征北戰(zhàn),并配了戰(zhàn)馬??箲?zhàn)勝利后轉(zhuǎn)入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參加了渡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走一路打一路特別是,汝河之戰(zhàn)。狹路相逢勇者勝殺出一條血路。進入大別山后、他對他的戰(zhàn)馬如兄弟。石欽前輩的話馬都能聽明白,戰(zhàn)馬還會執(zhí)行石欽前輩的命令。他還經(jīng)常給戰(zhàn)馬說話,還會給戰(zhàn)馬治病。</b></p> <p class="ql-block"><b>又跟隨中原六縱隊轉(zhuǎn)戰(zhàn)在大中原,1949年2月六縱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12軍。石欽科長參加了渡江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向大西南挺進最后解放重慶市。他已是團級干部了。</b></p> <p class="ql-block"><b>1951年隨志愿軍12軍入朝(注意石欽科長大衣團以上干部是毛毛領(lǐng)子,團一下大衣領(lǐng)子是棉領(lǐng)子入朝時)石欽前輩參加了五次戰(zhàn)役,上甘嶺戰(zhàn)役等等。并在朝鮮收獲了愛情、和英雄的女功臣王良才阿姨結(jié)了婚在朝鮮。</b></p><p class="ql-block"><b>石欽老前輩從1951年3月入朝到1954年4月隨大部隊回國在浙江金華軍部衛(wèi)生處長,后調(diào)南京軍區(qū)81醫(yī)院任院長。轉(zhuǎn)業(yè)河南省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任院長。</b></p><p class="ql-block"><b>備注:感謝董伯伯解密當年志愿軍12軍入朝軍后勤部有獸醫(yī)科。和石欽前輩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1951年3月,第12軍第二批入朝參戰(zhàn)。4月17日,參加第五戰(zhàn)役;11月,參加金城防御作戰(zhàn),進行大小戰(zhàn)斗400余次,圓滿完成防御任務(wù);1952年11月1日,參加上甘嶺戰(zhàn)役。在第12軍入朝參戰(zhàn)隊伍31師93團(朱德警衛(wèi)團)1營.營長趙疇海伯伯在五次戰(zhàn)役中他指揮一連扼守束沙里公路兩側(cè)阻擊美軍坦克,二連占領(lǐng)小都峙里一座高地,三連作為預(yù)備隊。</b></p><p class="ql-block"><b> 剛布署停當,美軍的裝甲車就轟隆隆地開過來了。東援美軍第3師第7團特遣隊一路幾乎沒有遇上什么像樣的抵抗,卻不料在小都峙里碰上了一顆“硬釘子”。 戰(zhàn)斗打響,一時間彈片紛飛,硝煙彌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戰(zhàn)斗中,1營傷亡慘重,副營長王元朝犧牲,2連長子彈打完傷重被俘。(趙疇海伯伯頭部被一塊彈片擊中,沒辦法手術(shù),直到2021年12月份百歲后去世彈片才找出)。</b></p> <p class="ql-block"><b>趙疇海伯伯在參加了第五次戰(zhàn)役、在第五次戰(zhàn)役2階段,為掩護91團和大部隊后撤,奉命率領(lǐng)全營官兵阻擊東援美軍一個團,浴血奮戰(zhàn),頑強拼搏,不怕犧牲!在付出重大代價圓滿完成任務(wù)后,面對險情,機智靈活,帶領(lǐng)部隊艱難后撤,保存了隊伍,被譽為活著的‘’集結(jié)號‘’。</b></p> <p class="ql-block"><b>上甘嶺戰(zhàn)役,長達43天,是抗美援朝時期敵我雙方激烈爭奪戰(zhàn)時間最長的一次戰(zhàn)役,而且戰(zhàn)爭集中在不足四公里的兩個小山頭597.9、537.7高地進行,雙方投入的兵力超過十萬,炮兵火力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水平。</b></p><p class="ql-block"><b>1952年10月,美國和***侵略軍調(diào)集美三師、美四十師、美七師、空降一八七團、***偽二師、九師,共投入17個步兵營參加戰(zhàn)斗,倚仗其空中優(yōu)勢和強大的地面炮火(3000多門)及裝甲車、坦克車170多輛,總兵力達六萬余人,向中國人民志愿軍十五軍據(jù)守的面積3.7平方公里的上甘嶺地區(qū)發(fā)動猛烈進攻。</b></p><p class="ql-block"><b>1952年11月,志愿軍12軍31師,在完成了一年的金城防御戰(zhàn)之后剛下陣地,返回朝鮮谷山休整途中,受命赴上甘嶺參戰(zhàn)。93團1營的具體任務(wù)是接替597.9高地東北側(cè)的兄弟部隊,防守1、2、8號陣地。</b></p> <p class="ql-block"><b>雖說部隊從五圣山進入前沿陣地不算很遠,但要通過一道山溝,是敵人的炮火封鎖區(qū)。如果不掌握敵人的炮火規(guī)律,部隊就可能遭受很大的損失。為了確保部隊順利通過敵人炮火封鎖地帶,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在部隊通過封鎖地帶前,趙疇海伯伯命1營參謀徐杰代2個通訊員,利用有利地形,觀察敵人各種炮火封鎖的地段和規(guī)律。根據(jù)在金城防御戰(zhàn)一年多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分析研究敵人彈著點的分布情況和炮火封鎖的重要地段、敵炮火齊射的間隙時間等規(guī)律,指揮各連隊以連、排為單位,適當拉開距離,快速跑步通過敵炮火封鎖地段。不到一個小時,1營各連戰(zhàn)士全部機智靈活地順利進入陣地坑道。</b></p> <p class="ql-block"><b>次日黎明,天還沒大亮,3連2排在排長王硯田的率領(lǐng)下,到了離2號陣地千余米的山頭上。兩腳還沒有停下,敵人2個營的兵力,在強大炮火的掩護下,向我2號、8號陣地發(fā)起猛烈攻擊,堅守陣地的友鄰部隊打退了敵人3次進攻,人員傷亡很大,陣地上只剩下幾個傷員。此時敵人又增加兩個排,分兩路向2號陣地撲來,情況十分危急。為了粉碎敵人的進攻,趙疇海伯伯立即用電話向團長請求,主動提出支援友鄰部隊,向敵人進行反擊,并命參謀徐杰到迫擊炮群去加強指揮,檢查方位、距離、目標是否正確。徐杰叁謀立即前往迫擊炮陣地檢查,指揮各炮手準確測量了方位、距離,給各個炮手提供了正確數(shù)據(jù),使迫擊炮打得狠、打得準,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使2排順利攻占了8號陣地。之后,2號陣地馬上調(diào)整部署,在連長裴學生的指揮下,也接連打退了敵人6次進攻。戰(zhàn)斗一直打到下午2點鐘,1營三連在連長裴學生的指揮下殲滅敵人500余人,繳獲無后座力炮、六O炮若干門,輕重機槍3挺,步槍11支,三連二排戰(zhàn)士陳洪繪、田夙吉分別榮立了二等功。三連二排榮立集體一等功,排長王硯田榮獲“一等功臣”稱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這是12軍31師93團1營戰(zhàn)士感謝趙京晉提供照片</b></p> <p class="ql-block"><b>5日晚上,趙疇海伯伯和參謀徐杰一起帶了兩名通信員,冒著敵人的炮火,踩著敵人的尸體,進入各連陣地坑道,檢查人員傷亡、武器彈藥消耗、部隊士氣、坑道損壞和一天戰(zhàn)果等情況。當時戰(zhàn)場上到處都是血跡淋淋、尸橫遍野,坑道里還有少數(shù)傷員暫時無法運送到后方。沒有水喝,戰(zhàn)士們只能用坑道里滲透出來的點滑水液潤嘴唇;沒有糧食吃,只好一個蘿卜幾個戰(zhàn)士分吃,既當糧又當水??拥纼?nèi)的蠟燭被敵人的重炮一震便熄滅,戰(zhàn)士們只好在洞中摸黑行動。在這樣艱難的環(huán)境里,戰(zhàn)士們看到營長和參謀出現(xiàn)在他們眼前時,高興得潸然淚下。在這個時候,同生死共患難的戰(zhàn)斗情誼比什么都珍貴,每一次坑道檢查,營長和參謀都忘不了給戰(zhàn)士們鼓勁,好多戰(zhàn)士還向他們表決心說:“要用我們的胸膛筑成祖國的城墻,人在陣地在,請祖國人民放心!”望著戰(zhàn)士們一張張振奮、喜悅和企盼的面容,一雙雙堅毅、充滿勝利信心的眼睛,趙疇海伯伯的心情也很激動。這情景在漫長的歲月里,一直深深地埋在老營長的心中,使老營長和參謀永遠不能忘懷。</b></p><p class="ql-block"><b> 在堅守597.9高地的20多個日日夜夜里,趙疇海伯伯帶領(lǐng)全營指戰(zhàn)員浴血奮戰(zhàn),前仆后繼,雖然付出了重大代價,但是他們實現(xiàn)了“保衛(wèi)祖國、人在陣地在,與陣地共存亡”的誓言。</b></p> <p class="ql-block"><b>趙疇海伯伯(1922年11月~),山西昔陽縣人,1939年入伍,八路軍129師385旅769團戰(zhàn)士,原11軍31師警衛(wèi)連連長,原志愿軍12軍31師93團1營營長,12軍34師100團付團長、12軍31師91團付團長、12軍31師93團團長,12軍139團長,1964年授中校軍銜,1965年下半年因戰(zhàn)爭年代負傷長期病痛休息,三等甲級殘廢軍人。參加過百團大戰(zhàn)關(guān)家垴戰(zhàn)斗,上黨戰(zhàn)役、豫北戰(zhàn)役、邯鄲戰(zhàn)役、千里躍進大別山、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進軍大西南,解放重慶,成都,西南剿匪。抗美援朝金城阻擊戰(zhàn)、上甘嶺戰(zhàn)役、第伍次戰(zhàn)役等。趙疇海老英雄是位一直奮戰(zhàn)在一線作戰(zhàn)部隊的老英雄為新中國的誕生,獨立自由,和平,解放,社會主義建設(shè)做出了自己應(yīng)有的貢獻,奉獻了畢生精力。離休在安徽合肥12軍干修所,當時戰(zhàn)斗在上甘嶺前沿陣地的營長!</b></p> <p class="ql-block"><b>在五拾年代六十一一七拾年代對外宣傳的都是15軍,12軍指戰(zhàn)員也說是15軍的指戰(zhàn)員。</b></p><p class="ql-block"><b>八拾年代解密正式報道宣傳12軍參加了上甘嶺戰(zhàn)役。由當年12軍31師參謀長林有聲前輩主編。宣傳了12軍戰(zhàn)斗在上甘嶺戰(zhàn)役詳情。</b></p> <p class="ql-block"><b>志愿軍十二軍副軍長李德生在朝鮮金鶴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51年3月,第12軍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4月17日,參加第五次戰(zhàn)役,(打過三八線)11月,參加金城防御作戰(zhàn),進行大小戰(zhàn)斗400余次,圓滿完成防御任務(wù)。1952年11月底,參加上甘嶺戰(zhàn)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當15軍傷亡慘重的時候,12軍隨即抽調(diào)6個主力團陸續(xù)開赴上甘嶺地區(qū),后來有4個團實際投入作戰(zhàn)。12軍正是在15軍力量不足以與敵繼續(xù)作戰(zhàn)的關(guān)鍵時刻投入作戰(zhàn)的。12軍是配屬給15軍的,作為戰(zhàn)役的二梯隊投入作戰(zhàn)的,12軍是一支比15軍歷史更久遠的部隊,上甘嶺戰(zhàn)役前,15軍還可以說是默默無聞,而12軍早就因累累戰(zhàn)功名揚天下,此役配屬給15軍,識大體明大局毫無怨言,使得15軍在指揮上毫無顧慮,顯示了一支老部隊的謙虛與成熟,而戰(zhàn)役中同樣不凡的表現(xiàn),為戰(zhàn)役的最后勝利畫上了圓滿句號??上П?5軍的輝煌所掩蓋,很多人并不知道12軍在上甘嶺的出色戰(zhàn)績,令人惋惜,但其同樣光榮的功績是不應(yīng)被忽視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這場戰(zhàn)役直接成就了15軍,而李德生副軍長以高風亮節(jié)的氣度,配合15軍血戰(zhàn)上甘嶺,幾乎成了無名英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在12軍的強力反擊下,聯(lián)合國軍終于因傷亡太大,消耗太大,不得不于11月25日停止進攻。此后,戰(zhàn)線穩(wěn)定在三八線附近,加速了朝鮮停戰(zhàn)談判的進程。范佛里特說:“10月14日的金化攻勢,損傷了美國對外的威望?!?lt;/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甘嶺這個只有十余戶人家的小村莊,經(jīng)過一場戰(zhàn)役的洗禮,成為近現(xiàn)代戰(zhàn)爭史上一座豐碑!上甘嶺戰(zhàn)役既是雙方軍力的較量,又是兩種世界觀、兩種價值觀、兩種思想體系的較量。這場戰(zhàn)役讓中華民族找回了失落百年的民族尊嚴,從此,世界不再輕視中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甘嶺戰(zhàn)役充分體現(xiàn)了我軍各級指揮員在戰(zhàn)爭指揮、作戰(zhàn)上的“智”,我軍在整體物質(zhì)技術(shù)條件遠遜于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的情況下以極弱打敗了極強;充分體現(xiàn)了各級指戰(zhàn)員在面對艱苦環(huán)境時表現(xiàn)出來的戰(zhàn)勝困難的“勇”、視死如歸的氣概和靈活有效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尤其是老一代革命家面對榮譽,不記名利的高風亮節(jié),更值得后人學習和銘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時至今日,美國人重提這場戰(zhàn)役仍心有余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如果說今天的中國是一座高聳入云的大廈,那么,支撐這座大廈的第一根柱樁,是以堅守上甘嶺的軍人為代表的那一代中國人,是他們用血肉之軀和百折不撓的意志重塑了中國人在國際上的地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這就是“上甘嶺精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勝利的奉獻精神!</b></p><p class="ql-block"><b> 不屈不撓,團結(jié)戰(zhàn)斗,戰(zhàn)勝困難的拼搏精神!英勇頑強,堅決戰(zhàn)斗,血戰(zhàn)到底的勝利精神!</b></p> <p class="ql-block"><b>李德生將軍胸懷。無論換哪個軍上來打。38軍。20軍。67軍,為了保密,一律,得以15軍的名義外發(fā)。我們打仗不是為了15軍更不是為了爭哪個部隊的什么榮譽我們?yōu)榈氖钦麄€志愿軍我們打的是軍威!國威!</b></p><p class="ql-block"><b>文獻來自12軍史戰(zhàn)斗在朝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P605頁P606頁P607頁P608頁P609頁P610頁</b></p> <p class="ql-block"><b>12軍這支部隊.是王近山、杜義德、李德生、尤太忠、肖永銀、趙藍田等,一員員,戰(zhàn)將,一把手帶出來的,精心培養(yǎng)出來的,是血脈相承的,戰(zhàn)爭年代如此,和平時期也是如此,指揮或12軍,即在12軍工作戰(zhàn)斗過的許多首長,如此評價,大將粟裕,談起12軍時,他說,這支部隊,很團結(jié),打仗點子多,不本分,但在榮譽,宣傳面前,很本分,曾任,12軍,政委,后任海軍政委的,魏金山說,這支部隊,老實,聽招呼,守規(guī)矩,在榮譽面前從不伸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54年4月回國后恢復(fù)中國人民解放軍番號這是在浙江金華軍部機關(guān)合影。(右7前排肖永銀軍長)</b></p> <p class="ql-block"><b>1954年4月,志愿軍12軍將防務(wù),移交54軍,奉命回國,回國時像入朝時一樣嚴格要求保密,凡帶有志愿軍標志的個人用品,包括勛章,普朝慰問團贈送的有最可愛的人字樣的茶杯,印有志愿軍字樣的背心等物,妥善保管,防止泄密,回國前,不得驚動當?shù)爻r群眾,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12軍子戰(zhàn)員們悄然登上回國的燜罐似的軍列,悄悄的走,正如他們悄悄的來,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沒有送行的人群,仰望頭頂?shù)男强?,明月依依不舍,留下一片深沉的愛,撒向血染的三千里江山?lt;/b></p> <p class="ql-block"><b>1951年3月,第12軍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4月17日,參加第五次戰(zhàn)役,11月,參加金城防御作戰(zhàn),進行大小戰(zhàn)斗400余次,圓滿完成防御任務(wù)。1952年10月底,參加上甘嶺戰(zhàn)役。第12軍入朝參戰(zhàn)期間,涌現(xiàn)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楊春增、伍先華、胡修道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1954年4月,第12軍從朝鮮回國。</b></p> <p class="ql-block"><b> 1964年,抗美援朝許多生動事跡被拍成電影。其中,隨著電影《英雄兒女》在全國的公映,片中王成的名字,一時間,響徹祖國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被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電影《英雄兒女》或成為抗美援朝的代名詞,被永久載入史冊。其中,許多感人的鏡頭,至今記憶猶新,英雄贊歌被廣為傳唱。</b></p> <p class="ql-block"><b>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成,楚不知,其原型就出自12軍。他們是12軍31師91團8連戰(zhàn)士王萬成和朱有光,四川人。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為保家衛(wèi)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可喜可賀,為12軍增了光,添了彩,引以為傲!</b></p><p class="ql-block"><b> 烈士的鮮血沒有白流。一部電影,一部歷史。記住了電影中的王成,就記住了響譽中外的上甘領(lǐng)。記住了上甘領(lǐng),就記住了光榮的12軍。記住了12軍,就記住了為國捐軀的烈士們。記住了為國捐軀的無數(shù)英雄,就會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用英雄教育后人,立志報國。</b></p> <p class="ql-block"><b>戰(zhàn)場上的一幕幕,一個個感人的畫面,被牢牢的印在了祖國人民的腦海里。時刻在提醒著人們,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都要狠狠的打擊!</b></p> <p class="ql-block"><b>上甘領(lǐng),這個彈丸之地,當年不知留下了多少創(chuàng)傷,多少志愿軍戰(zhàn)士的生命。美帝國主義在這里不知犯下了多少滔天罪行。無數(shù)個王成倒下了,又有無數(shù)個王成站到了陣地上。生命可丟,陣地不可棄,守住了陣地,就是守住了祖國。堅定理想信念,祖國必勝。子彈打完了,高舉石頭也要消滅敵人。這就是王成!</b></p> <p class="ql-block"><b>一句高呼“為了勝利,向我開炮”。這是向祖國的莊嚴承諾,這就是戰(zhàn)場上無數(shù)英雄博大的胸懷!新中國不能沒有他們!</b></p> <p class="ql-block"><b>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判。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shù)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踏著先輩的足跡,繼續(xù)前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b></p> 后記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動態(tài)圖開心牛牛制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志愿軍總部副司令鄧華上將的兒子鄧穗(左一)也出席了抗美援朝展覽館的閉館儀式,并和合肥的12軍后代趙京晉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在2022年2月16日展覽閉幕當天,志愿軍12軍趙疇海伯伯的兒子趙京晉,光榮的受邀參加了閉關(guān)儀式。他把趙疇海伯伯在抗美援朝戰(zhàn)斗中頭部受傷,的子彈老人去年12月去世后,才找到的子彈,捐贈中國人民革命軍史館,以教育后人。</b></p> <p class="ql-block"><b>合肥12軍后代趙京晉是志愿軍12軍31師93團1營、營長趙疇海伯伯的兒子。多次來到軍博參觀展覽,他的父親曾參加五次戰(zhàn)役及上甘嶺戰(zhàn)役,在戰(zhàn)斗中頭部中彈,一枚彈片卡在了顱骨中縫處。去年12月10日,老人走完了百歲人生。遺體火化后,家人們在骨灰中找到了這枚給老人帶來了“一輩子煎熬”的彈片。</b></p><p class="ql-block"><b>“當時我感到很震撼,我也覺得父親這一輩子太堅強了?!壁w京晉說,家人們一致決定將這枚彈片捐贈給軍博,以激勵教育后人。</b></p> <p class="ql-block">全面回顧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jīng)驗,生動反映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豐富內(nèi)涵和時代價值,重點展示志愿軍將士的英雄氣概和不畏強敵、制勝強敵的精神優(yōu)勢,展現(xiàn)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的愛國情懷,彰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p> <p class="ql-block"><b>感恩先輩們的犧牲和付出。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歲月靜好!</b></p> <p class="ql-block"><b>這是12軍合肥后代趙京晉(平安是福),在閉館儀式上代表觀眾發(fā)表了精彩的講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儀式結(jié)束后軍博領(lǐng)導(dǎo)及工作人員合影留念。并一人發(fā)了一個手提袋,袋里有一本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u>是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主題展覽觀眾留言集萃。</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我和我的發(fā)小去年4月29日在抗美援朝紀念館留言榮幸被收錄書中!感謝!</b></p><p class="ql-block"><b>這一頁是我的發(fā)小劉娟寫的,我眼睛白內(nèi)障,青光眼開了兩次刀。那天我代的是遠視眼鏡,寫字的花鏡沒代所以看不清。我發(fā)小問我父母的情況。留言的最后一句是我寫的然后順手簽了我的名字。</b></p> <p class="ql-block"><b>這一頁是我寫的全文留言。(我簽名都好寫上同音字)</b></p> <p class="ql-block"><b>抗美援朝的歷史,是值得人們驕傲的歷史,是國人需要銘記的豐碑。而更需要我們銘記的是那些最可愛最可敬的志愿軍英雄們和曾經(jīng)奮不顧身奮勇向前犧牲的烈士們,以及12軍那些無銜將軍們,他們?yōu)閲曳瞰I了青春。前事不忘,后世之師。我們后代們要永遠記住歷史,記住像王萬成、朱有光這樣英雄們的事跡。特別是作為12軍的后代們,更不能忘記!</b></p> <p class="ql-block"><b>英雄前輩為后代們樹立了標桿,做出了榜樣!英雄的前輩永遠值得學習和敬仰!氣吞山河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是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前輩精神,繼承光榮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弘揚英雄功績。</b></p> <p class="ql-block">紅標簽公眾號轉(zhuǎn)發(fā)</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EGTmgQ6pLMAqKSjuK6u66A" target="_blank">網(wǎng)頁鏈接</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zcwN4Ga3KpdUOsOTm_4YkQ" target="_blank">網(wǎng)頁鏈接</a></p> <p class="ql-block">編輯創(chuàng)作/騰玉萍(開心牛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參考文獻;二野勁旅戰(zhàn)斗在朝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參考文獻;感謝(網(wǎng)絡(luò)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展覽閉館報道)電視新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參考文獻;感謝陳明阿姨后代提供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感謝杜成松叔叔女兒杜曉英,提供杜叔叔原文回憶錄連錯字都沒改是老人標準的原創(chuàng)。</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感謝文興恵阿姨及袁素芳阿姨回憶,袁阿姨提供獸醫(yī)科長石欽前輩抗美援朝的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感謝12軍后代提供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特別感謝董聲岐伯伯的回憶解密了石欽叔叔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后記視頻/網(wǎng)絡(luò)感謝原攝像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感謝安徽合肥原12軍干休所視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北京抗美援朝紀念館照片/開心牛牛拍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聲明:本文章己注冊!整理不易不準載圖復(fù)制粘貼違者必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開心牛牛編輯/創(chuàng)作。</b></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亚市|
北票市|
页游|
顺昌县|
商河县|
马尔康县|
封开县|
黄大仙区|
潼南县|
连南|
方城县|
阿瓦提县|
砚山县|
昌江|
洛浦县|
灵丘县|
昆山市|
綦江县|
防城港市|
区。|
迁安市|
鄂托克前旗|
山西省|
阿瓦提县|
平凉市|
米泉市|
西城区|
和顺县|
苏尼特右旗|
五台县|
敦煌市|
南雄市|
广东省|
来凤县|
常宁市|
卫辉市|
东山县|
靖宇县|
博客|
班戈县|
兴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