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拿破侖于1848年當(dāng)選法國總統(tǒng),1851年建立了第二帝國。隨后他啟動了將巴黎徹底改造為“首都之都”的項目,巴黎改造計劃來自于他在美國和英國的經(jīng)歷中獲得的靈感,把舊巴黎打造成國際時尚之都是他執(zhí)政時期最偉大的政績。</p><p class="ql-block">佩戴紅綬帶的路易·拿破侖三世 Louis Napoleon III (1808-1873),手拿鵝毛筆<span style="font-size: 18px;">簽署了文件</span>,嚴(yán)肅地對身穿銀花圖案黑禮服 (右五) 的奧斯曼男爵說:"我要在這個擁擠的城市中建造<b>大</b>的林蔭大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拿破侖將合并巴黎多個社區(qū)的法令交給奧斯曼男爵》1865 阿道夫·伊馮 Adolphe Yvon 法國卡納瓦萊博物收藏</span></p> <p class="ql-block">奧斯曼男爵十分清楚拿破侖三世對建造林蔭大道的三大原因:第一,給巴黎帶來具有下水道系統(tǒng)的林蔭大道意味著更好的交通,其次,舊城改造帶動了經(jīng)濟(jì)和資本的流動,新的百貨公司建在這些林蔭大道兩旁,將提振消費,第三,他在回憶錄中說,拿破侖三世希望建造這些林蔭大道具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他對以往幾次內(nèi)戰(zhàn),包括1830年至1848年的多次革命起義,人們在大街小巷設(shè)置路障的歷史記憶猶新,因此他<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下令</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建造林蔭大道以杜絕路障。</span></p> <p class="ql-block">具有法國特色“路障”題材的藝術(shù)作品,生動地重現(xiàn)了當(dāng)年殘酷的斗爭場面,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索夫洛街的路障與街戰(zhàn)》 1848 韋爾內(nèi) Vernet 柏林歷史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莫特勒里街的路障》1848 梅索尼埃 Meissonier 盧浮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1871年5月路障》1911德瓦姆貝茲Devambez凡爾賽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喬治-歐仁·奧斯曼男爵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 Baron(1809-1891)是一位雄心勃勃的高級公務(wù)員,他于1853年6月被任命為塞納省長,負(fù)責(zé)改造巴黎舊城改造項目。改造前的巴黎,有許多違章搭建的棚子,像疥瘡一樣潰爛著巴黎的建筑,塞納河岸邊遍布貧民窟,極大影響了巴黎市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奧斯曼男爵肖像》1860 萊曼 法國卡納瓦萊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巴黎公寓樓層的截面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1850年代巴黎公寓橫截面圖 1852 埃德蒙·特克西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典型的奧斯曼建筑旨在容納社會各個階層,不同樓層顯示了租客的經(jīng)濟(jì)狀況。高天花板的一樓是商店,并附有"夾層" ,用于店家存儲或住房,貴族家庭住三樓 (主層) ,設(shè)有陽臺和優(yōu)質(zhì)的窗框,當(dāng)時民用電梯尚不存在,它避免了富人爬樓梯的“繁重任務(wù)”,為了與三樓保持平衡和美觀,六樓也有陽臺,閣樓成為未成名藝術(shù)家的棲身之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典型的奧斯曼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奧斯曼男爵于 1855 年建成的第一條里沃利林蔭大道 de Rivoli boulevard,為其它林蔭大道的建造樹立了典范。里沃利街是巴黎市中心的一條著名商業(yè)街,領(lǐng)先的時尚品牌店都在這條大街吸金。</p> <p class="ql-block">奧斯曼男爵隨后又建造了圣米歇爾林蔭大道Boulevard Saint Michel,斯特拉斯堡林蔭大道Boulevard Strasbourg和圣丹尼斯林蔭大道Boulevard Saint Denis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圣丹尼斯林蔭大道的冬天》 1875 莫奈 波士頓美術(shù)館</span></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奧斯曼男爵大刀闊斧的巴黎舊城改造,巴黎的衛(wèi)生和污水處理系統(tǒng)得到徹底檢修,杜絕了污水溢出和異味。巴黎狹小、彎曲的街道變成了寬敞筆直的林蔭大道,新建筑的每一層都有水和煤氣供應(yīng),林蔭大道寬闊的人行道吸引漫步的行人,咖啡館擠滿了顧客,劇院、餐館和百貨商店迎合了尋求快樂的顧客需求。明亮的街燈鼓勵市民們夜間大膽外出,不必?fù)?dān)心自身安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蒙馬特大道之夜》1897 畢沙羅 倫敦國家美術(shù)館</span></p> <p class="ql-block">巴黎歌劇院是拿破侖三世新巴黎的核心杰作。著名建筑師查爾斯·卡尼爾Charles Garnier 將這種風(fēng)格直接描述為"拿破侖三世" 。雖然汽車已取代了華麗外觀的馬車,但巴黎歌劇院仍以舉辦歌劇,芭蕾舞和音樂會獨領(lǐng)風(fēng)騷,并于1923年被列為歷史古跡。</p> <p class="ql-block">喬治·歐仁·奧斯曼男爵在1853年至1870年期間擔(dān)任塞納省長。他主持的重建計劃,拆除了大量舊建筑,寬敞的大道取代蜿蜒的小巷,最終使巴黎成為一個由林蔭大道和綠地公園組成的國際大都市。作為巴黎的象征,這些被稱為“奧斯曼建筑” ,不僅在設(shè)計上力求美觀清晰,而且在視覺上保持一致性。效仿這一模式的公寓大樓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xiàn)。1851年至1900年間,在巴黎市中心范圍內(nèi)建造了近1240座奧斯曼式樣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奧斯曼男爵在巴黎新建的林蔭大道 (紅線) 示意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巴黎有一條奧斯曼林蔭大道</span></p> <p class="ql-block">1851年拿破侖三世宣布為皇帝時,未來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21歲,馬奈19歲,德加17歲,西斯萊和塞尚都是12歲,莫奈11歲,雷諾阿、莫里索、基約曼和巴齊耶正好10歲,卡耶博特才3歲,他們都趕上了奧斯曼男爵把舊巴黎打造成時尚新巴黎的好時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時尚新巴黎</span></p> <p class="ql-block">愛德華·馬奈 Edouard Manet (1832-1883) 的作品都取材于巴黎的現(xiàn)實生活,在奧斯曼陽臺上觀賞巴黎街景,成為當(dāng)時巴黎中產(chǎn)階級追求的生活方式。馬奈一生都在尋求學(xué)院派沙龍的認(rèn)可,《陽臺》入選1869年的沙龍展。在這幅畫中,馬奈試圖探究戶外強光與室內(nèi)人物暗影之間的對比。整幅畫的總體印象充滿了真實的深度感。他中意的模特莫里索(也是印象派畫家)首次出鏡他的畫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陽臺》1868 馬奈 奧賽美術(shù)館</span></p> <p class="ql-block">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1926) 的《卡普辛的林蔭大道》是一幅描繪奧斯曼建筑的作品。卡普辛林蔭大道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天空、建筑、樹木、人物在大自然的光照中呈現(xiàn)出各種色彩,莫奈描繪林蔭大道局部受光與逆光的細(xì)微變化,從城市風(fēng)景變化的光線,捕捉瞬間的色彩魅力。他以變幻的色彩記錄一種真實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卡普辛的林蔭大道》1873 莫奈 普希金藝術(shù)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莫奈筆下的作品,雖然描繪的主題是火車站、教堂和公園,但他都把奧斯曼建筑作為畫面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圣拉扎爾火車站》1877 莫奈 私人收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圣日耳曼奧賽爾教堂》1867 莫奈 柏林國家美術(shù)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公主花園》是莫奈描繪奧斯曼城市改建和林蔭大道的經(jīng)典之作。莫奈這幅被認(rèn)為是"前印象派"的早期作品,已經(jīng)有印象派風(fēng)格的萌芽出現(xiàn),特別是天空云彩的描繪,具有明顯可見的筆觸和運動感,這些都是印象派風(fēng)格的關(guān)鍵要素。街上的行人和馬車也采用了相同的筆觸,但是《公主花園》的前景仍然以逼真的現(xiàn)實主義風(fēng)格繪制。這幅畫是莫奈從注重細(xì)節(jié)和輪廓清晰的現(xiàn)實主義與反映整體視覺效果的印象派的融合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公主花園》1867 莫奈 俄亥俄艾倫藝術(shù)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 分別于1872年和1875年創(chuàng)作了《新橋》和《巴黎的林蔭大道》。他描繪了繁忙的新橋和林蔭大道,展示了工業(yè)化和奧斯曼改造巴黎的風(fēng)貌。這幾幅畫被認(rèn)為是雷諾阿最著名的巴黎城市景觀題材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新橋》1872 雷諾阿 華盛頓國家美術(shù)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巴黎的林蔭大道》1875 雷諾阿 費城藝術(shù)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阿爾芒德·基約曼 Armand Guillaumin (1841-1927) 是一位擅長風(fēng)景畫印象派畫家,1861年就讀蘇伊士美術(shù)學(xué)校 Academy Suisse *,與畢沙羅和塞尚同班,他參加過六次印象派畫展。1886年,他結(jié)識梵高的弟弟提奧,提奧幫他賣過一些畫。基約曼在《巴黎瓦爾休伯特廣場》這幅作品中,也不忘把奧斯曼建筑作為其畫面的“模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美術(shù)學(xué)校的校長是查爾斯·蘇伊士 Charles Suisse (1846-1906),校名用他的姓,有些書籍和網(wǎng)站都把 “蘇伊士美術(shù)學(xué)校” 誤譯成 “瑞士學(xué)院”,特此說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巴黎瓦爾休伯特廣場》1875 基約曼 奧賽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爾弗雷德·西斯萊 Alfred Sisley (1839-1899)是一位純風(fēng)景畫印象派畫家,住在距離巴黎市中心以西15公里的馬爾利小鎮(zhèn)。他筆下的馬爾利街景還是一些二層樓的舊建筑,可見風(fēng)魔巴黎的奧斯曼建筑尚未惠及馬爾利小鎮(zhèn)和阿讓特伊小鎮(zhè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馬爾利街景》1876 西斯萊 巴登-巴登國立美術(shù)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阿讓特伊街景》1872 西斯萊 奧賽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卡米爾·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 于1897年寫信給在英國發(fā)展事業(yè)的兒子呂西安 Lucien,他在信中説道:“我忘了告訴你,我住在盧浮宮大飯店 Grand H?tel du Louvre ,從房間的窗戶可以看到歌劇院大街上的壯麗景色.... 我很高興有機會畫這些巴黎的街道,人們常說它們丑陋,但實際上它們是那樣的銀光閃閃,生機勃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歌劇院大道》1898 畢沙羅 法國蘭斯美術(shù)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新橋》 1901 畢沙羅 布達(dá)佩斯藝術(shù)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新橋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精確的繪畫是枯燥的,不要把描繪物體的輪廓限定得太緊; 正確的筆觸和顏色應(yīng)該是創(chuàng)作一幅圖畫的關(guān)鍵…不要一點一點地畫,這樣不利于整體印象,而是通過在每個地方都放置色調(diào),并試著立即畫出你的感知……不要害怕涂上顏色,畫你觀察和感覺的東西……” 這是畢沙羅對年輕畫家勒·貝爾Le Bail 的建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蒙馬特大道的陽光》1897 畢沙羅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古斯塔夫·卡耶博特 Gustave Caillebotte(1848-1894)在莫奈、雷諾阿、畢沙羅這些大名鼎鼎的印象派大咖名單上,似乎并不為大眾熟知。但他的作品卻因為對新巴黎現(xiàn)代化城市的獨特描繪而讓人回味無窮。卡耶博特的畫作呈現(xiàn)奧斯曼男爵為巴黎建造的新林蔭大道和現(xiàn)代公寓住宅。他以藝術(shù)家的眼光,細(xì)膩地描繪了巴黎奧斯曼建筑和街景。他以獨特的觀察視角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巴黎的城市化進(jìn)程的嶄新角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俯瞰哈萊維街景》1878 卡耶博特 巴貝里尼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豪斯曼林蔭大道的陽臺》 1880 卡耶博特 私人收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巴黎街道:雨天》是卡耶博特非常有名的畫作。前景是穿著考究的一對情侶,挽著手、撐著傘在雨中行走,畫面的背景是奧斯曼建筑勾勒的都市軸線。街上行人在潮濕的鵝卵石街道上不期而遇或交叉而過,安閑而不匆忙。近景、中景、遠(yuǎn)景的人物相互交迭,體現(xiàn)出巴黎人的優(yōu)雅品位。《巴黎街道:雨天》是19世紀(jì)末期巴黎的一道靚麗風(fēng)景線。這幅畫是介于寫實與印象之間的藝術(shù)佳作,這是卡耶博特對藝術(shù)史的杰出貢獻(xià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巴黎街道:雨天》 1877 卡耶博特 芝加哥美術(shù)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莫奈十分喜歡卡耶博特的作品,筆者于2016年9月在法國莫奈故居的墻上看到莫奈收藏他《巴黎街道:雨天》的另一個簡約版本。</span></p> <p class="ql-block">一個多世紀(jì)以來,人們接觸到卡耶博特的杰作便是館藏于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的《刨地板的工人》。這幅作品最具社會寫實特色,其靈感來自卡耶博特家中翻修地板。三位刨地板的工人露著背,逆著光,俯身跪著,埋頭苦干,整個畫面充滿活力,極具臨場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刨地板的工人》1875 卡耶博特 巴黎奧塞美術(shù)館</span></p> <p class="ql-block">佩克Le Pecq 小鎮(zhèn)位于巴黎西北郊,距巴黎市中心18.4 公里。從澳大利亞著名印象派畫家約翰·羅素John Russell (1858-1930) 的《佩克橋景》作品中可以看出奧斯曼建筑尚未影響此地,大橋后面的建筑群都是二層樓公寓,三層樓建筑鳳毛麟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佩克橋景》1887 約翰·羅素 澳大利亞國家美術(shù)館</span></p><p class="ql-block">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于1886年2月底從比利時的安特衛(wèi)普來巴黎投靠弟弟提奧,趕上了第八屆、也是最后一屆印象派畫展,梵高大開眼界,真正體驗印象派的色彩和風(fēng)格。梵高在巴黎潛心學(xué)習(xí)繪畫,調(diào)色板逐漸從荷蘭的灰暗色變成巴黎的明亮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從勒皮克街的房間俯瞰巴黎》 1887 梵高 梵高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克里希的林蔭大道》 1887 梵高 梵高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對比梵高筆下的巴黎奧斯曼建筑與阿爾勒的舊建筑,可以看出奧斯曼建筑風(fēng)格尚未涉及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勒小鎮(zhèn)。阿爾勒當(dāng)時不過是個三四線小鎮(zhèn),不可能有巴黎一線城市的眼界,何況也沒有大手筆的財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黃房子》 1888 梵高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馬克西米利安·盧斯 Maximilien Luce (1858-1941)是一位被邊緣化的法國新印象派畫家,他與畢沙羅、修拉、西涅克等藝術(shù)家是畫友。受新印象派的創(chuàng)始人修拉和西涅克的影響,盧斯擅長點彩畫。盧斯的繪畫作品描繪了奧斯曼城市公寓和林蔭大道的優(yōu)美場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巴黎的街景》 1896 馬克西米連·盧斯 私人收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圣禮拜堂與街景》 1901 盧斯 舊金山蒙哥馬利畫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巴黎大街》 1888 盧斯 西班牙卡門·蒂森收藏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比較下面一組巴黎和上海的奧斯曼建筑,可以看出印象派藝術(shù)家盧斯創(chuàng)造的《巴黎大街》真實地還原了奧斯曼建筑。奧斯曼建筑風(fēng)格不僅影響法國,而且也影響了其它國家,包括中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愛德華·維亞爾édouard Vuillard (1868-1940) 是受印象派影響的法國納比斯派(Nabis)藝術(shù)家。《文蒂米爾廣場》以不對稱的畫面,描繪了奧斯曼建筑、作曲家赫克托·柏遼茲 (Hector Berlioz) 的雕像,以及為嬰兒車、游客、玩耍的孩子提供寧靜安逸的街心花園。</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文蒂米爾廣場》 1909 維亞爾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柴爾德·哈薩姆 Childe Hassam(1859 -1935)是20世紀(jì)初最具影響力的美國印象派藝術(shù)家,以描繪城市和沿海風(fēng)光著稱。哈薩姆與美國畫家瑪麗·卡薩特 Mary Cassatt 和其他美國藝術(shù)家一起,在向美國的收藏家,經(jīng)銷商和博物館推廣法國印象派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國慶日7月14日》1910 哈薩姆 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法國奧斯曼建筑經(jīng)歷了一個多世紀(jì)的風(fēng)雨洗禮,與印象派藝術(shù)家筆下的奧斯曼建筑和林蔭大道作品一起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供后人學(xué)習(xí)與欣賞。感謝這些藝術(shù)大師們:莫奈、畢沙羅、馬奈、雷諾阿、基約曼、西斯萊、卡耶博特、羅素、梵高、盧斯、維亞爾和哈薩姆,他們創(chuàng)作的每一件與眾不同的絕世佳作,都是以無與倫比的天才與勤奮為前提,每一幅畫作都生動描繪了有奧斯曼建筑的巴黎風(fēng)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如今有些奧斯曼建筑搖身變成豪華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法國文豪莫泊桑對莫奈的作品贊美有加:“與其說他是一位畫家,倒不如說他是一名獵手……他耐心地等待日光的出現(xiàn)和陰影的來臨,寥寥數(shù)筆,千變?nèi)f化的流光和形影莫測的浮云便在他的畫面上束手就范。 ”</p><p class="ql-block">正是這些偉大的印象派藝術(shù)家們,用畫布記錄了法國城市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描繪了日新月異的巴黎城市景觀和小鎮(zhèn)的閑情逸致,為后人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象派不朽佳作。</p><p class="ql-block">巴黎之所以被稱之為“浪漫之都”,拿破侖三世及“首都之都”的執(zhí)行者奧斯曼男爵功不可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波德萊爾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借用法國著名現(xiàn)代派詩人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1821-1867) 在《1845年的沙龍》展評中的真知灼見為本篇的結(jié)束語:“真正的畫家將是懂得如何抓住當(dāng)代史詩般生活的人。通過色彩和繪畫,他將告訴我們?nèi)绾慰创屠斫馕覀儞碛械那f嚴(yán)和詩意。… 沒有人會留意明天的風(fēng)向,但現(xiàn)代生活中的英雄主義卻圍繞著我們,激勵我們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藝術(shù)圖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致謝法國卡納瓦萊博物館、盧浮宮、柏林歷史博物館、凡爾賽宮、倫敦國家美術(shù)館、波士頓美術(shù)館、奧賽美術(shù)館、普希金藝術(shù)博物館、柏林阿爾特國家美術(shù)館、俄亥俄艾倫藝術(shù)博物館、華盛頓國家美術(shù)館、費城藝術(shù)博物館、布達(dá)佩斯藝術(shù)博物館、法國蘭斯美術(shù)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芝加哥美術(shù)館、梵高博物館、舊金山蒙哥馬利美術(shù)館、西班牙卡門蒂森收藏館、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參考書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Impressionism in France by Peter Feist, Taschen, 201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Impressionism by Bouruet Aubertot, Flammarion, 2017</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作者簡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顧睿 Raymond Gu 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xué)英美文學(xué)專業(yè),曾在上海國際海員俱樂部任英文翻譯,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xué)任英語教師,澳大利亞人力資源公司任高級經(jīng)理,美國天合亞太有限公司任銷售總監(jiān),德國采埃孚亞太有限公司任銷售總監(jiān),澳大利亞華人作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和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過著作。</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息烽县|
唐河县|
寿光市|
新野县|
云南省|
健康|
社旗县|
武功县|
胶南市|
鹰潭市|
宾川县|
华宁县|
禹城市|
南宁市|
宁远县|
武平县|
东台市|
沽源县|
克山县|
额尔古纳市|
连云港市|
衡南县|
北票市|
阿荣旗|
马公市|
甘南县|
林州市|
九龙城区|
淮南市|
梨树县|
潮州市|
桓台县|
南江县|
普兰店市|
卫辉市|
靖州|
应城市|
巴楚县|
阳江市|
卢湾区|
永吉县|